分享

徐复阳与遇真庵

 松柏藏书楼 2014-09-10
 
  古人曾说“游崂不游鹤,非游也。”此处所指的“鹤”,即位于即墨东南的鹤山,山上有一处著名的道观——遇真庵。

  遇真庵共有三个大殿,下祀真武,中祀老君,上祀玉皇。该庵初建于宋嘉定年间,元代至正二十年重修。明代永乐和正统年间又屡次修茸,最近的一次重修是在前几年。

  遇真庵地处山巅,四周层岩叠嶂,山下柿树成林,因远离尘嚣,颇具洞天之胜,被近代学者周至元誉为:“仄而不逼,幽而不邃,于二崂观刹中别创一格。”作为全真教鹤山派的发源地,历代一些著名的道士像李灵仙、邱处机等都曾在此修炼过。而盲道徐复阳在此修道复明的故事更让遇真庵声名鹊起。

  徐复阳,字光明,号太和子,又号通灵子,明宪宗成化十二年(公元1476年)生于莱州府掖县(今山东莱州市)。徐复阳幼年时因病导致双目失明,闻听崂山道士法术高深,遂不远千里来崂山寻医求道。当流落到鹤山时,被遇真庵道长李灵仙收留。李真人为试其求道的诚心,将九枚铜钱丢入深涧,告知他何时找齐何时收他为徒。此后徐复阳不分早晚日夜摸寻,“孰知人明我独暗,摸铜铢,滚山涧。”据说他的这种诚心感动了天地,为了不扎伤他,连涧中的荆棘都倒着生长。就在徐复阳找回最后一枚铜钱的那一刻,他的眼睛瞬间复明了。而他摸钱的那条山谷,也被后人称之为“摸钱涧”。

  徐复阳复明后得李灵仙秘传,面壁潜心苦修九年终成正果,皇帝慕其名,遣使召见,赐以锦烂之衣,后敕封为“中元永寿太和真君”,明嘉靖25年(1556年),年逾80的徐复阳趺坐而逝,留有《近仙客词》等著作,流传至今的崂山全真教鹤山派即由他所创。

  遇真庵中有两种景象令人称奇,一曰“击掌招鹤”:只要站在院中用力击掌,便会听到“嘎嘎”的鹤鸣;另一奇为“水鸣天梯”:如果俯身于从三真殿到老君殿之间的石阶上,只要有人从此经过或是敲击石阶,便可听到叮咚悦耳的流水声。上述现象使得遇真庵声名大振,究竟为何,至今无人能解。

  

  □王明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