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1896年,大清国护照

 tjhx0526 2014-09-10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896年,访问德国的钦差大臣李鸿章为德国商人签发的护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1896年,清政府为德国人签发的护照。

再加一张1898年清政府为德国人签发的护照。
按此在新窗口浏览图片

  历史上作为“通过关卡的身份证明”这种功能的物件,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称呼,例如称为符、传、过所、公验、度牒、路证、安全证书、通行证等,直到清代国门打开,吸取了外来的经验和知识,根据通行证件的证明身份、提请边境关防查验者予以“保护”和“关照”、给予方便、准予放行的功能,翻译者将源于法国的“PASSPORT”一词,于一八四五年首次译为“护照”,于是就沿用至今。
  用作通关证明的物体,在不同时代由不同的物料制成,最早是石刻、铜铸,着名的战国时代的“阳陵虎符”便是铜铸的信物﹔而后以竹、木雕刻证明文字,再变成用纸张,最初是手书后盖上官印为凭,而后用机器印刷。每一次变化都见证了生产工具的进步和科技的发展。中国的护照曾经分为国内和国外两种,国内护照由有文字记载的夏商周时期一直延续到中共建国之初。
  “节”是最早使用的通行凭证,符出现以后,节仍在使用。战国时期辅助秦国变法图强的商鞅,被政敌追捕时,因为手中无符节,不能过关又不能住客店留宿,最终被擒,他万万没有想到自己制订的法律竟置自己于死地。春秋时齐国公子孟尝君被秦昭王捉住,秦王要杀他,后来放了,孟尝君持通关证明文件“传”连夜逃亡。当时的关卡法令规定鸡鸣才开关放行,幸好有个客人懂得模仿鸡鸣,于是来一招“半夜鸡叫”,终于让孟尝君持传出关。秦昭王后悔放了孟尝君,派人追杀,官兵赶到时,孟尝君已经出了函谷关。汉朝使节苏武被匈奴囚禁,他手持国家使臣专用的“节”决不屈服,被放逐到贝加尔湖边牧羊,十九年来晨起操持,至节旄尽落仍坚贞不屈,因而后世出现“守节”等词语。
  《西游记》中关于通关验证、“倒换文牒”的记述甚多。史实是玄奘只随商旅偷偷出行,身上并无通关文牒,书中所记,显然是作者根据当时明朝的“倒换文牒”制度而写的。《西游记》中记述“西梁女国国王”给唐僧一行加注签证的细节,与今天持护照入境时盖印批注的过程极相似。
  “PASSPOT”的全球通行,见证了人类史上最大最快的变化,也夹杂着些许血腥。
  1620年11月11日,“五月花”号抵达美洲大陆时,美洲印第安人还友好地给欧洲新教徒们送上了饮食。而当瓦特发明的蒸汽机征服英吉利海峡,继而横渡大西洋、太平洋,将世界一举推进蒸汽时代后,殖民“交通”在非洲和亚洲遭到了前所未有的激烈抵抗/“阻隔”。在中国,“阻隔”和“交通”冲撞的表征之一,是“鸦片战争”。这场战争被称作中国近代史的开端。
  “鸦片战争”爆发前57年(1783年),英国的乔治·马戛尔尼勋爵曾率800多人的庞大使团,来中国参加乾隆的寿辰庆典。其间,马戛尔尼代表英国提出,中英两国“自由通商,协议关税”。马戛尔尼倡议的中英“交通”要求,被乾隆拒绝。
  “鸦片战争”前6年(1834年),中英两国曾爆发一次护照引起的外交纠纷。清道光十四年,英国首任驻广州领事(时称商务监督)律劳卑从澳门到广州赴任。根据清朝律令,外国人从澳门进广州,须向澳门地方官员申请护照,一切行动由行商(清朝负责办理外贸业务的中介机构)约束照管。但律劳卑不领牌照,信函不经行商转递,且以“平行款式”向两广总督卢坤投递书信,最终引发外交冲突。卢坤命令停止对英贸易,律劳卑则令兵船炮击虎门炮台,闯入黄埔。
  “护照纠纷”以大清国停止对英贸易,律劳卑退回澳门告终。
  马戛尔尼失望而归,律劳卑退回澳门,资本和技术寻找商品市场和原料产地的潮流依旧越洋而至,无法通过大清国为对外贸易留下的小小隙口。大英帝国代表的工业时代全球“交通”潮流,与天朝上国自足的大门轰然一撞,爆发了鸦片战争。
  两次鸦片战争后签订的中英《南京条约》、《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不平等条约,除了割地赔款,基本是在重复马戛尔尼和律劳卑们的要求,核心在“自由通商,协议关税”。而《天津条约》约定“外国人可以到内陆游历经商”,“外国传教士可以到内陆自由传教”等内容,外国人持本国发放的护照,经中国官员盖印,可以在中国内陆“自由、安全”地通行。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