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3D电影80年坎坷历史回顾

 百眼通 2014-09-10

 

wps_clip_image-13652

《地心历险记》让中国观众第一次见识了现代3D电影

    我们从去年的《地心历险记》才算是真正意义上接触到了3D电影,很多人可能都会以为3D电影是个新兴的玩意,其实早在1922年就有先驱者为3D铺路了,虽然当时只有一名观众,这也正应了那句俗话:万事开头难。现在就让我们一起回顾一下3D电影80余年的坎坷发展路吧。

wps_clip_image-19566

3D电影效果逼真

初生伊始

    3D电影即立体电影,D是英文Dimension的字头,有维度的意思,因此3D电影就是指能够真实还原三维空间感的电影。

    大家都知道,平时我们拍的照片都是平面的,你并不能从中看到纵深度,但三维影像则可以做到,这是为什么呢?原来这和我们眼镜的机理有关。人类的眼镜分成左眼和右眼,它们看到的景物是有微妙差别的(大家可以轮流闭上一只眼试试),通过这种差别人们可以判断出物体的远近和深度。普通照片机和摄像机只有一个镜头,相当于我们人类的一只眼睛,它们拍摄出来的图像其实是为一只眼睛准备的,不信你闭上一只眼睛,把图像放在离眼睛刚好能看清的位置,是不是感觉比两只眼睛看得时候更有立体感了呢?但人们不能成天用一只眼睛来看电视,因此发明一种为两只眼睛观看的立体画面就成了科学家和电影人梦寐以求的目标。根据“视差”原理,人们发现只要把同一景像用两只眼睛视角的差距制造出两个影像,然后让两只眼睛各看到对应自己一边的影像,就能够刺激大脑产生立体感了。

wps_clip_image-11885

英国电影先驱威廉姆·弗莱斯·格林

    不过说来容易做起来难,为此人们做了大量尝试,其中最早可以追溯到电影发明之初的19世纪末,当时英国电影先驱威廉姆·弗莱斯·格林(William Friese-Greene)发明了世界上第一套放映和观看3D电影的装置:他在银幕上同时放映两个画面,观众通过眼镜来观看获得立体感,不过这套装置繁琐复杂,缺乏实用推广性,所以尽管他申请了专利,但并没有戏院采用。到了1900年,弗雷德里克·尤金·艾维斯(Frederick Eugene Ives)发明了立体摄像机,这个摄像机模仿了人眼机理,有2个相距4.5厘米的镜头。1915年6月10日,《火车大盗》的导演埃德温·波特(Edwin S. Porter)和威廉·瓦德尔(William E. Waddell)在纽约阿斯特戏院试验他们的红绿立体电影,为现场唯一的一位观众放映了包括田园风光在内的多段测试片段,不过这件事很快就没有了下文。

wps_clip_image-21751

《爱的力量》放映现场示意图

早期发展

    3D电影的第一次商演是1922年9月27日在洛杉矶大使饭店戏院放映的《爱的力量》(The Power of Love),该片由电影人哈利·费尔奥(Harry K. Fairall)和摄像师罗伯特·艾尔德(Robert F. Elder)制作,采用了红绿立体电影模式,同样只有一名观众。哈利·费尔奥后来在纽约向院线经理们推销这部影片,但没人愿买,这部影片渐渐被人遗忘,直至现在已经彻底遗失。

wps_clip_image-29813

米高梅的《Audioscopiks》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提名

wps_clip_image-12949

《第三维度的凶手》接踵而来

    20年代末、30年代初,由于经济大萧条的原因,很多人对3D电影产生了兴趣,就连法国的路易斯·卢米埃尔(Louis Lumiere)也把他1895年的《火车进站》制作成了3D电影。1936年雅各布·莱温赛尔(Jacob Leventhal)和约翰·诺林(John Norling)为米高梅公司拍摄了短片《Audioscopiks》系列,当时每位入场的观众都被发了一幅红绿眼镜,然后银幕上告诉他们如何使用这些眼镜,接着一系列冲着镜头(观众)方向运动的物体出现了,效果在当时极其震撼,该片最后获得了当年奥斯卡最佳短片奖的提名。受此鼓舞,米高梅又在1941年拍摄了《第三维度的凶手》(Third Dimensional Murder),把弗兰肯斯坦的故事放到了3D电影当中,这也是当时为数不多的3D故事片之一。

wps_clip_image-24728

埃德温·兰德发明了偏光膜技术对3D电影影响巨大

    同样在1936年,后来的宝丽来公司创始人埃德温·兰德(Edwin H. Land)发明了偏光膜技术,这种技术可以让光线振动方式发生改变。埃德温发明偏光膜的初衷是想用它来避免汽车头灯过于刺眼,但这种技术后来却对3D电影的发展起到了深远影响。

    整个40年代,由于二战的原因,人们没有对3D电影的研究和制作投入太大兴趣,3D电影就这样蛰伏了起来,直到战后重新兴起。

50年代:短暂的“黄金时代”

    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随着电视的发明和普及,电影业遭遇到了第一次严峻的挑战。为了生存和发展,电影业开始了一系列创新和探索,好莱坞大量拍摄宽银幕的史诗片,试图用大场面把观众从小电视前拉回来。

    在这股潮流中3D电影也没有被人遗忘,1952年第一部彩色3D电影《博瓦纳的魔鬼》(Bwana Devil)横空出世,大大提升了3D电影的娱乐效果。从中看到商业前景的哥伦比亚和华纳公司在次年推出两部具有划时代意义的3D电影:《黑暗中的人》(Man in the Dark)和《蜡像馆》(House of Wax),这两部影片都取得巨大的票房成功,尤其是后者还首次采用了立体声,使得观众不仅在视觉上,同时在听觉上实现了身临其境。这两部影片的成功让好莱坞一夜之间醒悟,原来3D电影也可以赚钱的,此后主流制片公司的3D商业电影如雨后春笋般冒了出来,迪士尼、环球、20世纪福克斯都加入了这股洪流,迪士尼还把这种电影带进了迪士尼乐园,展现了3D技术在娱乐业中的其他应用前景。

    不过随着3D影片产量的增多,影片质量开始良莠不齐起来,有些影片制作周期只有两个星期,其效果可想而知。再加上当时的技术仍有大量不足,对银幕、角度、放映都有着苛刻要求,因此只过了一两年,3D电影就成为了明日黄花。1955年随着《怪物复仇记》(Revenge of the Creature)的下档,这个短暂的“3D黄金期”宣告结束。

70年代:复苏

    70年代后环幕电影、球幕电影、IMAX巨幕电影纷纷诞生,而3D电影技术也有了长足发展,以前的3D电影需要两台放映机同步把画面投射到两边的银幕上,稍差一点都会严重影响观看效果,但随着阿兰·西里芬特(Allan Silliphant)和克里斯·戈登(Chris Gordon)发明的“Stereovision”专利技术出现,这一难题得到了解决。这种技术可以把左右两只眼睛看到的画面交替地印在一套普通35毫米电影胶片上,放映机以48帧/秒(通常速度的两倍)的速度放映,放映镜头前加上一个周期转动的遮光板,于是两套画面交替出现,不过由于视觉延迟观众并不会察觉。

    第一部使用“Stereovision”技术制作的3D影片是一部色情片《空姐》(The Stewardesses),该片以10万美元成本赚取2700万票房(相当于现在的一亿多美元),

    令人诧异的成为电影史上最卖座的3D电影,在它的带动下,整个70年代的3D电影多半是些成人电影和恐怖片,甚至还有把两者结合在一起的。

    技术的发展并未带来内容上的长进,很长时间以来立体电影最大的致命弱点就是有技术无情节,人们看3D电影就如同看马戏,纯粹图的是一个新鲜劲儿。这使3D电影一直只是作为一种电影附属品而存在,从未作为电影业的主流,这种情况一直持续到了近几年。

80年代:中兴与衰落

    时间进入八十年代后,3D电影的题材开始变得丰富,故事片、纪录片、恐怖片、动作片纷纷以3D为卖点,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是1981年的西部片《枪手哈特》(Comin' at Ya!),影片中的拔枪、射子弹、飞刀等扑面而来的镜头让很多观众惊出了一身冷汗。

 wps_clip_image-8921

《枪手哈特》让很多观众吓出了冷汗

21世纪:再度辉煌

    尽管在90年代基本已经退出人们视野,但3D电影没有死去,而是像化蛹的毛虫,等待着破茧化蝶的那一刻。

2005年美国Showest展会上,众多电影人和院线经理为数字电影摇旗呐喊,称其是继有声电影、彩色电影之后的第三次电影技术革命,同时他们乐观的预计数字化的3D电影将是未来电影业的主流。好莱坞的几大巨头詹姆斯·卡梅隆、斯皮尔伯格、杰弗瑞·卡森伯格都是数字3D电影的拥趸,卡梅隆更成为身体力行的先行者。

wps_clip_image-27420

《深渊幽灵》是詹姆斯·卡梅隆的试水之作

    卡梅隆与3D电影是有渊源的,早在1996年他就曾为《终结者2》制作过一支迷你的3D电影续集,不过这部短片是为环球影城制作的,一般观众不大有机会看到。2003年卡梅隆试水拍摄了3D纪录片《深渊幽灵》(Ghosts of the Abyss),在拍摄这部影片时,卡梅隆和他的团队创造了一种能有效降低视觉疲劳的3D拍摄方式,这套系统后来还用在了他2005年IMAX 3D纪录片《深海异形》(Aliens of the Deep)中。

2009:3D新元年

wps_clip_image-23167

《哈利波特》系列也在向3D靠拢

    3D电影的发展可以用“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来形容,这几年几乎每年观众们都能看到若干部不同类型的3D电影,像2007年的《贝奥武甫》(Beowulf),2008年的《U2演唱会》(U2 3D)、《孟汉娜演唱会》(Hannah Montana)、《地心历险记》(Journey to the Center of the Earth)、《闪电狗》(Bolt)等等。而那些传统的大片如《哈利波特》虽然在短时间内不会拍成3D电影,但他们也把部分片段制作成了3D的形式。

    3D电影重新受到追捧不是没有原因的,21世纪以来,随着互联网、DVD等新技术的发展普及,人们有了更多休闲娱乐和观影的方式,电影院面临着和当年电视发明后同样的困境。为了把越来越习惯于在家中看碟的观众吸引到电影院去看电影,也为了影片能拍得更加逼真、给观众带来更多视觉冲击,影院经营者和电影制作者们都不约而同地把目光转向了3D电影。此外,日益严重的电影盗版问题也是促使3D电影技术重新受到青睐的原因,因为欣赏3D电影需要有特定的放映条件,这使得盗版就变得十分困难。

wps_clip_image-4333

如何让观众摘掉眼镜欣赏3D电影,是未来的发展方向

展望未来的3D电影

    3D电影已经展现出了它的巨大魅力,从理论上说两个眼睛看东西总要比一只眼睛强,3D电影应当就是未来电影的主流形态。然而理论与现实总是存在差距,3D电影最大的弊病就是观众必须要戴上眼镜才能看到立体效果,这大大阻碍了3D电影的普及。很多人都非常讨厌看电影的时候戴这么一副眼镜,尤其是当你的眼睛本身有问题、需要配戴眼镜的情况下,两副眼镜架在一个鼻梁上,不堪重负也就罢了,时间长了还会让人眼累、头晕,所以对很多近视眼来说观看3D电影时间一长就变成了痛苦而不是享受了。

    摘掉眼镜,现在已经是3D技术的下一个攻关课题,目前已经有一些家电厂商研制了一些不戴眼镜就能看到立体影像的电视机,另外科学家们也在尝试利用全息成像技术来实现立体效果,后者已经在一些大型活动中成功运用。而在影院方面,美国Real D公司宣布要在10年内让观众摘下3D眼镜直接观看立体电影,到那个时候,观众观看3D电影将会更加便捷和舒畅。

 

 

 

本博客推荐文章:http://blog.sina.com.cn/s/blog_99096bb00100z5ma.html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