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师生之间“近”与“远”,怎样才合适?

 书库007 2014-09-11

来源: 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第30个教师节刚刚过去,你是否为给不给老师送礼而纠结?你是否还能想起大学恩师?从幼儿园到大学,师生之间的距离感耐人寻味——

中小学,家长与老师越来越“近”

“要不要送礼?要不要送礼?太纠结了,从小到大我们俩都没有给人送过礼,现在孩子刚上幼儿园,实实在在地遇到了难题。 ”第30个教师节来了,作为家长要不要给老师送礼?到底给老师送什么礼?令80后家长刘静颇为头疼。经“过来人”兼“闺蜜”李蕾指点,教师节前后,给老师送礼是公开的秘密。

李蕾告诉刘静,给老师送礼,送与不送不一样,送前与送后态度不一样,送多与送少对孩子的反馈不一样。李蕾的女儿在上初三,班主任王老师上学期摔断了腿,班里的家长蜂拥而至上门看望慰问。

“要跟老师搞好关系,天天主动联系,打感情牌,最好能融入到他的生活里。 ”李蕾说。她经常到老师家“转转”,早上给老师买菜,中午送老师去医院,像“保姆”般贴心服务老师。李蕾也坦言,和老师“天天联系”的背后,不是感恩,而是某种形式的“交易”。 “希望她能对我孩子高看一眼,照顾一下。 ”

除了像李蕾这样的“主动型”家长,还有一些“被动型”家长,老师打给家长的电话不时地响起。汤彬是合肥市一家三甲医院呼吸内科的医生,自从他的“身份”被孩子的班主任知晓后,隔三差五就要对班主任介绍过来的病人。“我像是被绑架一样,孩子在他手里,我就要好好提供各种服务,敢怒不敢言。 ”汤彬说。

“师生关系是很淳朴的关系,如果总是活跃着家长的身影,家长和老师的关系过于密切,必然会滋生一些‘变味’腐败土壤。 ”黄山市祁门县祁红乡棕里小学、“省教育系统师德医德标兵”戴佳仁说。他认为要扭转教师节的形象,使教师节回归本义,师生的关系要变得纯粹淳朴,特别是小学和中学,家长和老师要保持适当“距离”,不应过多地参与到各自的日常生活中。

大学里,学生与老师渐行渐“远”

9月2日上午,著名学者、安徽师范大学中国诗学研究中心名誉主任、博士生导师余恕诚先生追思会在安徽师范大学举行。余恕诚先生亲属及生前同事、好友、安师大师生和社会各界百余人齐聚一堂,共同缅怀。在微信上,余老师的众多学子纷纷转载评论,追思余老师的音容笑貌,怀念余老师的谆谆教诲。

“每个听过余老师讲话的学生,都印象深刻,我们班连最爱逃课的男同学也从不缺余老师的课。他是真正的‘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他的学高为师、身正为范,不知道感动并影响了多少位师大学子。 ”1990届安徽师范大学文学院学子杨明世说。

然而,大学校园里能给学生留下温暖记忆,印象深刻的大学老师并不是很多。据一家网站的调查显示,68%的网友毕业后不再与老师联系,对大学老师印象较深的网友只有6%,常联系的人更是少之又少。

“任课老师往往是铃声响进课堂,铃声再响出课堂,学生名字未必叫得上几个,而许多学生又缺乏主动与老师沟通的意识,只是在讲台下遥遥远望。 ”安徽大学老师祁庆倩说。在大学校园里,除了辅导员、导师等与学生联系得还算紧密些,如今大学里的师生关系不容乐观。

陈文忠是安徽师范大学的教授,刚刚被评为“省教育系统师德医德标兵”,他资助困难学生达60余人次,在历届学生中享有盛誉。他觉得大学的教学模式的确跟中小学有所不同,但不能因此冲淡了师生间的感情。学校应在教学、人生、理想等方面建立师生多接触、多沟通的制度平台;老师有责任和义务多关注学生动态,引导学生成长,老师和学生应该多接触。

“近”与“远”,折射社会风气

9月5日,省教育工会庆祝教师节三十周年纪念大会“立德树人同心共筑中国梦”在安徽大学举行,20名省教育系统师德医德标兵、116名先进个人代表受表彰。 “在我省的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大潮中,他们不仅学高为师,更是身正为范,立德树人,用辛勤的汗水浇灌祖国的花蕾。”省教育工会主席夏建华说。

“教师节送重礼给老师,不但不是尊师重教,反而是对这个行业的侮辱。 ”马鞍山市第十九中学老师桂中华说。从教14年,他收到的礼物都是学生用心制作或挑选的贺卡,一条短信、一句问候、一张卡片,都会让他内心感动不已。 “老师们心中‘最珍贵’的礼物,是学生和家长们发自内心的真情。这种真情,不是购物卡、红包所能替代的。 ”

14年前,桂中华与5位同事一起来到地处偏远城郊的薄弱学校,其他同事有的出国,有的调到市区学校,有的改做行政,只有他坚守下来。曾有市区名校向他伸出“橄榄枝”,政府机关曾两次询问他是否愿意到机关工作,可他选择坚守在离市区20公里的薄弱偏远学校。

“拒绝送礼请客,铺张浪费,用诚挚爱心感谢恩师。 ”合肥师范附小发出倡议,低年级同学和家人一起画出心目中老师的样子,高年级同学手工制做一张“敬师卡”,感谢老师的辛勤付出。

教师节送礼也是社会风气的一个窗口,两者之间有本质上的联系。当前,中央八项规定和反“四风”,对家长和老师有一定积极的影响,社会风气正了,教师节不合理送礼的现象将会减少或杜绝。

据了解,今年教育部出台《严禁教师违规收受学生及家长礼品礼金等行为的规定》,针对少数教师利用职务之便违规收受礼品礼金等行为,设立了6条“红线”,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对典型案件要点名道姓公开通报曝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