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解析“太和药业之谜”,重识产业聚集

 老庄人家 2014-09-12

 隶属阜阳市的太和县地处安徽省北部,这里并没有全国知名的大药厂,但却存在着一个全国规模较大的医药交易市场。每天有来自全国的近四千家药厂在此卖药,每天有来自全国各地的几千家医院、药店到此买药。现在太和医药市场与全国4000多个医药厂家有业务来往,销售范围覆盖全国,已经形成了“买全国卖全国”的医药购销规模,平均每天有2500多万元的现金交易额。2003年与中国华源集团合作成立安徽华源医药股份有限公司后,当年通过GSP认证,当年完成销售收入52.67亿元,实现利税2964万元,上缴税金2020万元,销售净额在全国医药商业重点企业排行榜上名列第2位。05年1—8月底销售收入68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那么,一个制药产业并不太发达的区域小县,是怎样形成如此大规模的医药交易市场的呢?它的形成也因此被人们称为“太和之谜”。

  著名经济学家钟朋荣曾对太和医药市场做过调查,认为太和医药市场的成功之道在于2%。所谓的2%,就是所有药厂的药品委托太和县医药公司(现在改为安徽华源医药有限责任公司)代销,由其提供仓储、搬运、寻找客户,对外交易、收款、发货,等等。太和县医药公司在厂价的基础上加价2%后向外销售。比如,某药品一件的价格为100元,太和县医药公司向外批发的价格为102元。这2%包括太和县医药公司提供仓储、运输、对外交易等各种服务的费用,也包括公司的利润。但是,笔者认为钟朋荣只是找到了太和医药市场存在的表面原因,缺乏对其形成及发展壮大的内在机理分析。所以特利用今年暑假时间,对太和的医药市场作了深入的调查与研究。主要是分析了太和医药市场的形成机制和对今后太和区域经济的发展进行预测与展望。

  太和医药交易市场的兴起,在很多人心目中有着一连串的“谜”:太和地处安徽北部,地势平坦,素不产药,怎么会形成如此规模的医药交易市场呢?为什么在太和形成的是颇需资本投入的医药市场,而不是其他的专业市场?为什么有的地方政府对发展各种专业市场的热情很高,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建了市场之后,却出现“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客商入市,形成“有场无市”的局面?这些,都是值得认真思考的。笔者认为:

  首要因素应归结为人,即“能人效应”。

  我们这里所指的“能人”不是某一个特定的人,而是一群具有相对突出能力的人,他们或是运销商,或是经营者,正是他们的存在,才对某一区域专业市场的形成起着催化作用和示范带头作用。所以可以称他们为某一市场形成过程中的“酵母”。就太和医药交易市场而言,改革开放以后,太和一些头脑灵活的人,或是因为生活所迫,或是因为追求富裕的生活,纷纷外出做生意。在外闯荡的过程中,被医药经营行业的“暴利”所吸引,逐渐形成了人员和资金向这一行业集中的趋势。这些人在尝到甜头并形成自己的固定客户群后,便带领子女或是亲友贩药,一些原来没有做过医药生意的人也跟着学贩药。久而久之,贩药的队伍日渐扩大。可以说,太和医药市场之所以能生成和发展,正是以这批“能人”的存在为前提的。其实,我国不少地方的专业市场的形成都出现过类似的情况。以全国四大木材市场之一的安徽无为县刘渡木材市场为例,这个木材市场的兴起也是在农村改革后,当地一些先富裕了些的农民到江西购买木材,盖房盖屋后,将多余的木材拿到江滩上自由交易。到1983年底,来此买卖木材的人渐渐增多,便自发形成了一个木材批零市场,并陆续出现了一批常年采购木材的运销专业户,从事木材交易。可见,刘渡木材市场之所以能形成,也得益于当地有一批率先从事木材运销的“木商”。

  其次,来看市场生成和发展效应,即市场是怎样形成和发展的。

  “能人效应”十分重要,但并不能必然导致太和医药交易市场的产生。那么,它到底是如何生成和发展的呢?下面,我们作进一步考察。以前,太和贩药的人中不少是农村出身,家中上有老、下有小。即使是早已搬进城里的,不少人家中还留有耕地。俗话说,“父母在,不远游”这样,他们做生意往往“时出时留”,加起来平均每年都要在太和待上半年左右的时间。再加上他们一般都是通过买断的方式进货后再转手,又没学过物流方面的专业知识,遇到货无下家的时候,通常都是选择运回太和,伺机再出手。对于医药这样的暴力行业,这点运费损失对于他们来说不算什么,毕竟家庭温暖和货物安全才是最需要考虑的。而且这种想法在这些药商中是普遍存在的,这主要由皖北地区特有的非正式制度(主要指的是在社会发展和历史演进过程中自发形成的、不依赖于人们主观意志的文化传统和行为习惯)所决定的。比如社会的意识形态、文化积淀、风俗习惯等。这些药商互通信息,联系广泛,影响很大,综合在一起就形成了一支人数众多,开展“深购远销”的购销员队伍。就这样,日积月累,太和逐渐成为了皖北最大的医药产品输入和输出地。

  最后,来看其他相关产业的有力支持。

  医药产业是太和的支柱产业,一业兴百业旺。其他相关行业在得到医药市场带来的好处的同时,也为太和医药市场的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太和县的金融、邮电、运输、餐饮等行业发展水平均居全省县级城市前列。到过太和的人,都说太和有“几多”:手机用户多、小汽车多、城乡居民储蓄余额多、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多。比如2004年,全县金融机构存款余额60亿元,连续3年让安徽所有县城只能望其项背。而且近年来,太和县依托医药商业,通过招商引资,大力发展医药工业,努力把太和建设成为现代医药物流信息中心和药品加工基地,上海华源安徽仁济药业、安徽联谊药业、贝壳药业等相继落户太和工业园。这些产业已经与医药市场形成了“共存共荣”的良性循环,产业聚集效应已开始在太和突现。

  “能人效应”、市场效应和相关产业的有力支持,这“三位一体”正是太和医药市场生成、发展和成功的奥秘所在。所以,区域专业市场的繁荣并不是光靠政府政策支持和社会的大力投入就能实现的,它的发展有其特殊的路径。这就要求地方各级政府在发展各种专业市场时,不仅要重视政策倾斜和资金扶助,更要重视当地的非正式制度的培养和建设,这往往是一个专业市场能否发挥产业聚集效应的关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