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万州民间艺术之川东竹琴

 陆安桥1871 2014-09-12
一.    川东竹琴的历史渊源

川东竹琴是重庆市万州区(原四川省万县市)的一项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迄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是巴蜀传统曲艺形式之一。据民间老艺人讲,竹琴源于河南,清初在四川的一些水陆码头和城镇中出现,由道士用竹琴演唱, 曲调为“玄门调”、“南音调”,内容多为二十四孝之类。当时道士们的竹琴表演是作为劝学的说教,目的是宣传道教的教义。

关于万州川东竹琴有史可查的始祖是万州北山观的道士王道合,他生于清嘉庆元年,13岁入道,21(即1817年)岁创立了“川东竹琴”。因其声音好听,始祖王道合称之为琴,并戏称为道琴,又因琴音近“畴”,简版音似“尺”,所以民间又称为“尺嗙嗙”。

早些年,竹琴在原万县市及周边县最为盛行,到20世纪初仍有不少竹琴艺人在茶馆酒肆坐堂卖艺。民国初年,竹琴艺人刘宝山在万县行艺,被誉为“竹琴小教主”,能自编自唱,有《花月词》一首传世。同时,涪陵的潘道人也来万县唱道情,曾教唱过《游庵》。1907年,有名的竹琴艺术家、广安的孙海涛和尚, 以其兄的身份在万县活动,被军阀杨森所斩,临刑时,在万县南门沙坝刑场上唱了一段《秦琼哭头》,情境慷慨激昂,在场观众无不流泪。他的弟子黄云成后来也到万县演唱过竹琴。1927年梁山(今重庆市梁平县)竹琴大会以后,扩大了竹琴在万县市的影响,涌现了众多的玩友和专业艺人。1930年春,在万县市西山路邓锡光茶馆成立“万县竹琴公会”,分东西城两处演唱,盛况空前。1936年在西山路茶馆成立“万县竹琴业余俱乐部”,有会员五百人。1938年,在万县市公瓦溪下排冯作然茶馆成立“万县竹琴会”,挂牌演唱,设置二十多根竹琴,活动时间最长,茶馆于1944年被日寇飞机炸毁。由以上史料可以看出,20世纪前期竹琴在万县是一直盛行的,凡是有茶馆的地方都有竹琴艺人和业余爱好者光临,其艺术魅力可见一斑。

二、川东竹琴的文化价值

(一)川东竹琴的制作工艺

川东竹琴主要乐器是一根长约三尺,直径约二寸粗的去节竹筒,无节为最佳。琴筒须用钓鱼用的慈竹加工精制,一般根据竹子的粗细定音、定尺寸,竹粗略短,竹细略长。一般长度约为750毫米, 口径粗细在40~50毫米之间,筒的一端蒙上猪的小肠膜和猪的护心油皮,手指敲着肠皮能发出“磅磅磅”的声响,称为简板声。另外,还有一对长约二尺五,宽约五分余的竹板,称为简板。表演时,根据剧情节奏或疾或缓地敲打,而且要做到敲打自如,心到神到,这样才能发出悦耳动听的声音。这种敲打的技巧有助于烘托环境和气氛,丰富了表演的内容。

(二)川东竹琴的艺术魅力

竹琴有“杨琴调”和“中河调”两大流派。“川东竹琴”属“中河调”。中河调是根据地域划分的,万州以上称“上河”,万州称“中河”。表演形式大致分坐、站两种,表演人数可多可少,形式有自打自唱、对唱和表演唱, 曲目丰富,唱调优美、音韵和谐、朗朗上口。川东竹琴要求做好“一打二讲三唱”,曲牌分为九板十三腔;调腔方面又分为甜平、苦平和阴调。[2](786) 笔者在走访竹琴文化遗产的传承人潘光正老人时,老先生特地把九板十三腔依次为我们进行了表演,经过他的耐心讲解和演奏,我们总结出九板十三腔的不同演奏场合与方式。

九板:一字板、二流板、三板、数板、倒板、摇板、剁板、彩板、赶板(含抢板).

一字板:4/4节奏主要用于舒慢、平稳场景剧情的描述。

二流板:2/4节奏比一字板稍快,用于表达故事情节,及人物内心的变化。

三板:1/4节奏,节奏较快,主要表现于激烈的战争场面。

数板:琴筒与简板同击,表现一种欢快、灰谐、幽默、风趣的人物形象。

倒板:场景沧桑,人物内心凄凉。

摇板:紧打慢唱,人物内心世界活跃。

剁板;    又称开场结尾板,同于开场、结尾剧情转换时的一种特殊打法。

彩板:轻快明亮,表现人物相对激烈的情绪。根据情节的转换而定。

赶板:又称抢板,比三节奏更快,能够表达强烈的情绪及激烈的战争场面。

十三腔分别是“吼”、“喊”、“谈”、“笑”、“喜”、“怒”、“哀”、“乐”、“生”、“旦”、“净”、“末”、“丑”。

竹琴具有一人多角的特点,不但能一人表演,也可与琵琶、三弦、杨琴、大胡、高胡、二胡等民乐混合演出。

竹琴唱词空间很大,可根据唱本演唱,也可现场编演,唱山河、唱祖国、唱人间悲欢离合、唱时代新貌等,内容广泛,比较生动。唱词结构为7字句、10字句,由散文和韵文交互组成

川东竹琴自形成至今,已有二百多年的历史,经过长期发展,形成了以下特征:

第一,道具简单,轻便,表演者可多可少;

第二,不择场合,婚丧嫁娶、田间地头、院落、茶馆、酒楼、舞台均可表演;

第三,唱腔韵味浓郁、独特动听,唱词讲究押韵、对仗、排比,字数统一:

第四,可单独表演,也可与其民乐一起混合演出。

(三)川东竹琴的文化价值

1.历史价值

艺人们传说竹琴为张果老始创,但王道合对竹琴的改造应是史实。1921年朱德在万县停留期间,军阀杨森为了想挽留朱德在其军中任旅长,常常请他去万县阅江楼听竹琴,朱德也由此对竹琴产生了兴趣。1995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与香港凤凰卫视先后将竹琴专题片向全国播放,并赞叹川东竹琴是“气绝大观”、“四川奇葩”。

2.艺术价值

中国常见的说唱艺术有相声、评弹、快书、快板、金钱板等,而川东竹琴却另有一番韵味,它的调式、唱段优美动听,特色明显。川东竹琴保存的传统剧目相当丰富,据笔者调查,至少有三百余段,其中大部分保留在万州区琴友及民间艺人手中,以取自三国演义的段子较多,他们将之视如珍宝,保存完善。如《赤壁鏖兵》、《华容放曹》、《月下盘貂》、《打猎汲水》、《窦公送子》、《船舟借伞》、《水漫金山》、《仕林祭塔》、《湘子度妻》、《庄子戏妻》、《辩琴结义》、《伯牙抚琴》、《碎琴哭墓》等,这些剧目文笔较好,结构严谨,语言完整,描写细致,对某些人物的刻划,如诈降的阚泽、单骑救主的赵云,华容道的曹操,秦香莲闯宫中的香莲等,都比较生动,体现出极高的曲艺艺术价值。

3.人文价值

由于竹琴的唱调动听,唱词优美,且大多唱的是著名历史人物。如《华荣挡曹》、《元和闹街》、《宋江杀惜》、《昭君出塞》、《华子良传奇》、《双枪老太婆》等,在人们心中产生了巨大影响。1958年,周恩来到万县市视察,曾观看川东竹琴表演。自1980年至1992年,艺人们创作演出的曲目,获得地区级以上奖励的有3O多个

4.实用价值

抢救川东竹琴,对促进三峡库区精神文明建设、丰富群众文化生活、促进艺术的全面发展、构建和谐社会等,都将产生重要的作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