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之最

 一江春水向大海 2014-09-12

 福建之最




福建商人最典型的文化标记——妈祖崇拜

拥有全国最长的海岸线—— 3323.6公里

福建最早的学校——福州“全闽大学堂”,创于光绪二十八年(1902)现为福州第一中学。

福建最大的渔场——闽东渔场,面积一万九千多平方里产量达二百三十万担(1963年)

福建捕获的最大鲸鱼——197710月在崇武渔场捕获,长十一点八米,重二万五千斤,称“布氏鲸”。

福建最大的油桐树——漳浦县石榴公社,树高36米,冠幅365米,全国之冠。

中国水仙原产地——长江流域一带,而以福建漳州最有名。

台湾福建人最多——台湾人口2300万人,汉人占98%,其中福建人占75%。

福建最大最长的石灰岩溶洞——位于将乐县城南7公里的天阶山下玉华洞,被称为“闽山第一洞”。

福建最早引进烟草——烟草原名淡巴菰,最早是由海商携种带进福建漳州一带。

我国最早出现烧制瓷器的阶级窑——福建德化在分室龙窑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阶级窑。

中国最长的海港大石桥——福建泉州的安平桥

年代最早的天妃宫——泉州天后宫始建于宋庆元二年,是现存妈祖庙中建筑规格最高、规模最大、年代最早的一座。

中国唯一的一座海事博物馆——福建泉州的海外交通史博物馆。

全国仅存的摩尼教(明教)遗址——福建晋江罗山华表山草庵摩尼教寺,建于元朝。

最古老的桑树——福建泉州开元寺内的千年古桑,树龄1300多年。

我国现存最大的道教石雕——福建泉州清源山老君岩的老君造像,建于宋朝。

我国最古老最完好的伊斯兰圣迹——福建泉州丰泽区灵山伊斯兰教圣墓,建于唐朝。

我国最早最古老的伊斯兰教寺——福建泉州鲤城区涂门街清净寺,建于宋朝。

我国现存最多的祈风石刻——福建南安丰州九日山祈风石刻群,建于宋朝。

我国现存最早的海港大石桥——福建惠安洛阳的洛阳桥,建于宋朝。

我国现存最高石塔——鲤城区开元寺的镇国塔,高48.24米,建于宋朝。

现存最早保护最好的三世佛石雕像——泉州清源山碧霄岩喇嘛教三世佛造像,建于元朝。

我国现存最完整的花岗岩滨海石城——惠安崇武古城,建于明朝。

福建目前最早的一口古代水井——武夷山闽越王城遗址内,称为“华夏第一古井”。

最大的铁佛 福建一尊最大的铁佛,在福州开元寺内,佛高5.3米,建于宋朝元丰六年(公元1083年)之前,距今已920年,铁佛头部为实心,身驱为空心,估计其总重量在10万斤左右,为全国罕见。

最大的锅 福建现存一口最大的锅,存放在福州鼓山涌泉寺内,这口锅深七、八米,锅盖吊在滑车上,煮一锅饭需要烧3000斤柴,煮好的饭可吃1000人,大锅边还有3口小锅,每锅饭也能吃300人。

最早的玻璃碳 福建最早的玻璃碳,发现在五代后唐闽王王审知墓中。王审知墓在福州北郊,明朝丘德四年(公元1429年)墓被在该地屯垦的士兵盗挖,发现此碳,它是许多珍贵的殉葬品之一。

最老的荔枝树 当推莆田市的“宋家香”荔枝树,这棵树种植在莆田城内宋氏宗祠庭院中,宋至和三年(公元1056年)名臣蔡襄曾在宋祠品尝过荔枝,写下:“世传此树已三百年”,以此推算,它当种植于唐玄宗末年,距今已有1200多年,它的主干周围达7.1米,直径为2.38米,树干部分木质蛀空,可容纳五、六人,公元1923年,此树被强台风腰折,不到两年又长出新枝,1951年又开始开花结果实,现树高达8米多高,枝叶茂盛,每年结果,产量达数千斤。

最早的佛寺 福建最早的佛寺,名叫“绍因寺”,建于晋太康三年(公元282年)距今已1721年历史了。寺内有琴石、金鸡井、饮马池等古迹,是汉闽越王时遗址,现福州市北大路“半野轩”,就是过去的部分寺址。

福建省第一古榕位于福州市鼓楼区肃威路裴仙宫内,该树围径133米,高21米,是福建省迄今已知胸围最大的古榕。相传该树为宋代古榕,树龄约千年左右。1997年,树下举行“榕城第一古榕”石碑揭幕仪式。

福建省第一条高速公路  19945月,福建省第一条高速公路——泉厦高速公路工程开工,全面应用国标FIDIC(菲迪克)条款进行管理,与国际惯例接轨。泉厦高速公路北起泉州市西福、南到厦门市官林头,主线长81.4公里,全封闭、全立交,路基宽26米,4车道上下分向行驶,设计时速120公里,批准概算27.85亿元。199712月竣工。

福建省最大跨径的石拱桥  197251日,福建省最大跨径的石拱桥华安金山石拱桥竣工,桥全长161米,全拱跨径为99米,东西两岸各筑桥头堡,桥面左右两侧用条石为栏杆。

福建省创办的第一批县级报纸  195651日,《长乐人民》(中共长乐县委主办)和《莆田农民报》(中共莆田县委主办)创刊。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福建省创办的第一批县级报纸。

八闽第一公路桥梁江口特大桥。全长55公里,跨闽侯南通、南屿两镇,总投资36亿元,是我省最长的桥梁。它标志着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两大控制性工程(另一个为美菰林隧道)全部完成,为2004年底的京福高速公路福州段建成通车提供保证。

福建最早制作中成药见诸《福建通志·列仙传》载:“容成先生,黄帝时人,尝栖太姥山炼药……太姥,相传尧时人,以练蓝为业。有道士求浆,姥饮以醪,道士奇之,授以九转丹砂之法”。

福建开发的著名中成药有:唐代的蜡面茶,宋代的龙凤团茶饼、莲花峰茶丸,明代的片仔癀、六味地黄丸、乌鸡白凤丸、灵源万应茶饼,清代的老范志万应神曲、周公百岁酒、保婴丹、惊风化痰丸等。

福建省最大的珍稀水鸟繁殖地日屿岛。日屿岛距福鼎市沙埕镇约16.9公里,面积约7平方公里。岛上草丰林茂,是候鸟栖息和越冬的天然家园。

中国大陆第一所少儿英文图书馆  200461日正式对外开放。该图书馆隶属于厦门市少年儿童图书馆,是由市少年儿童图书馆与美国明德图书馆基金会合作创办的。这是我国政府与国际民间组织首次合作成立的公益性图书馆。厦门市少儿图书馆是福建省首家独立建制的、规模最大、功能最齐全的少儿图书馆,负责提供场地、人员及经费,并负责举办相关少儿阅读活动;明德图书馆基金会是美国加州的一个非营利性公益组织,负责捐赠英语儿童文学材料,包括书籍、视听资料及多媒体资料。

世界首座连续钢构跨海大桥福州至宁德高速公路下白石特大桥。福州至宁德高速公路下白石特大桥位于福安下白石镇,横跨白马河,全长九百九十九点六米,主桥八百一十米,于二000年五月二十六日开工建设,是福宁高速公路控制工期的一座特大桥,是交通部要求做三阶段技术设计的特大桥,这种结构的特大桥,目前世界上还仅有这一座。福州至宁德高速公路2003628日通车。

天下第一湖山泰宁金湖,以其国内少见的湖泊水景和丹霞景观的完美结合,被称为“天下第一湖山”。金湖位于武夷山脉南麓的泰宁县境内,是福建省目前最大的人工湖。湖区介于东经116°36′至117°56′,北纬26°24′至27°08′之间;海拔180米至270米。由于它的前身是金溪一段,金溪富含沙金,故名金湖。

福建省最大的石材专业码头罗源湾的陆岛码头。年石材吞吐量达100万吨,其装卸规模位居全国前列。陆岛码头隶属于福州港务集团,目前有4个泊位,陆域面积200亩,使用堆场3500平方米,航道长12海里,低潮航道宽度400米,乘潮水深45米,乘潮满载通航吨级为5000吨。罗源、连江、古田等石材主要产地出产的石材,都通过该港运往天津、大连、营口、上海、南京、江阴、南通、宁波、武汉等大型石材批发市场。

海内第一桥梁泉州洛阳桥,原名万安桥,北宋皇佑五年(1055)至嘉佑四年(1059)由泉州知府蔡襄主持修建,长1200米,宽15米,是我国最早的海上大桥,其首创的“筏型基础”和“殖蛎固基”造法是世界桥梁史的一大贡献。

福建第一岩石武夷山仙掌岩,高200米,长600米,且无裂缝,号称“岩石第一”。

福建最早的城隍庙福建都城隍庙。位于福州冶山东麓威灵坊内,占地6.63万平方米。据《榕城考古略》载:“案庙创于晋,省垣坛庙,此为最古。”此庙是晋太康三年(282),福州置晋安郡后,郡守严高迁城于越王山时所建。它不仅是福建最早建的城隍庙,且又是全国建造城隍庙最早之一,仅次于安徽芜湖于三国孙吴赤乌二年(239)建的城隍庙。此庙供奉庙神乃是汉代御史周苛,周苛于楚汉相争时为刘邦守荥阳,被项羽烹刑残杀,刘邦即帝位后思苛忠烈,命令全国各郡县立庙祀之。

福建省最大的湖泊三十六脚湖。该湖为天然淡水湖。位于平潭县北厝镇东北、距城关3公里。约5000年前是海坛湾的一部分,由于海陆变迁,演变为泻湖,经淡化成为福建最大的湖泊。湖周长16.5公里,水面2.1平方公里,最大水深16.3米。湖水清澈,是平潭县城生活和工业用水的重要水源。周围海蚀地貌发育,景色绮丽,是著名的风景区之一。

中华第一圣堂厦门台光街的“新街礼拜堂”,建于1848年,为国内第一座基督教堂,1929年中华基督教会授以“中华第一圣堂”称号。

福建省最早的尼庵地藏寺。位于辖内琯尾街60号,建于梁大通元年(527),原名法林尼寺,为福建最早尼庵。后尼散寺废,唐乾宁元年(894)重修。五代王审知时改建为“报恩寺”。曾毁于火,历代都有修葺扩建。清同治三年(1864)重修后,定名为“地藏寺”。直至民国,基本保持原貌。

中国第一湾东山岛的马銮湾。马銮湾海滨浴场位于今康美乡马銮村东面海滨。为天然秀丽的大海湾。海湾长2500米,呈月牙形,东北角有妈祖山,东南角有赤屿、头屿、二屿、三屿等。无暗礁、无污染,风浪小;沙滩细软、洁白,宽80米左右。沙滩后为人工防风林带,宽80150米。1985820日建成开放海滨浴场(游泳场)

古代东方第一大港泉州港在隋朝时已成为外贸港口,唐宋时进入全盛期,是“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到元代,达到极盛,被称为“古代东方第一大港”。

天下第一龟崇武石雕公园海滨有一礁石,呈龟形,长23.3米,宽17米,经人工略为雕琢,更栩栩如生,旁有石刻“天下第一龟,八闽无双寿”,是国内最大的石龟。

福建茶叶之最

 ☆福建特有的小种红茶

  ←福建特有的小种红茶,于十八世纪后期源于武夷山市桐木村一带。这里高山峻岭,古木参天,翠竹环抱,常年云雾缭绕,雨水充沛,茶树生长于得天独厚的自然环境条件下,加上独特的制茶工艺,形成了正山小种红茶的外形圆直肥壮,茶色乌润,茶汤金黄浓厚,甜醇爽口,叶底红亮,香味具桂圆风味特色。其品质独特之处在于在制茶烘干工序中,以松木闷燃加温产生松柴油烟,让茶叶成品吸附烟味。

为区别真伪小种,历史上把产于武夷山市星村桐木关的小种红茶称为“正山小种”或“桐木小种”“星村小种”而把产于政和,沙县,北岭,古田等地仿制的十种称为“烟小种”或“假小种”。小种红茶曾受海内外消费者喜爱,现仍有少量生产。

  ☆福建绿茶之最——天山绿茶

  ←宁德蕉城“天山绿茶”是福建绿茶极品,1982年,1986年在全国首届,第二届名茶评选中均获“全国名茶”之奖,1995年在中国农业博览会上又获2个金奖。近二十余年来由宁德市茶叶公司等组织产制的“鞠”牌天山绿茶十十余个系列产品,于福建省九次名茶评选中有四十项次分别获“福建省名茶或省,部优质产品窨制成十二个茉莉花茶产品奖。20029月在中国国际《茶博会》”茶王当中又获得一金,一银,一优奖。

天山产茶历史悠久,三国至晋期已有产茶唐“蜡面”贡茶,宋产团饼茶,明清制“芽茶”贡品。近代改制烘青绿茶,炒茶,称“天山绿茶”。其品质以“香高,味浓,色翠,耐泡”四天特色而负盛名。

天山名茶原产于宁德市蕉城区(原宁德县)洋中镇(西乡)天山岗,天老山的章后,际头留田,南坪,芹屿,色宝等村及支提“天下第一山”,海拔700——1000米。山势雄伟,层峦叠嶂,溪涧纵横,坡谷诞茶树含养有效成分,茶叶品质独佳。产品行销国内外、京、沪、苏及华东、华北。

  ☆福建(闽北)乌龙茶之最——武夷岩茶

  ←武夷山产品始于六朝,唐产蜡面贡茶,元明产绿茶。武夷岩茶为闽北乌龙茶上品,它源于清末,盛于民国初。产于武夷山三十峰,七十二涧,九十九岩中,有“岩之有茶,非岩不茶”之誉。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以来发展产制“肉桂”茶,为武夷岩茶珍品,于1982年和1986年全国评比中均获“全国名茶”奖,1989年获农业部优质产品奖,1991年获一、二届中国农业博览会金奖,1992年——1996年连续五年获福建省名茶称号。2002年在中国(福建)国际茶博览会的“凯捷杯”茶王赛中获金奖。

武夷岩茶品类繁多,品种丰富,有大红袍、铁罗汉、白鸡冠、水金龟等四大名丛。还有以茶树命名的水仙、奇兰、梅占、肉桂、雪梨、桃红、毛蟹等,其品质各具特色。武夷岩茶的成茶,条形壮结,色泽绿褐,为“宝红”,有的叶面呈蛙皮状小百点,汤色深橙黄色,具有“岩韵”,冲泡五六次余韵犹存。历史上,除少量内销外,大多外销新、菲、英、美和港澳地区,今亦销中外。

  ☆福建(闽南)乌龙茶之最——安溪铁观音

  ←安溪县自古代即有产茶。清雍正元年,西坪镇松林头(今松岩村)茶农魏荫发现并开始种植“铁观音”茶树,经后人不断培育和改进制茶工艺,成为今天闽南乌龙茶的极品。从二十世纪初以来,参加中外茶叶评比屡次佳奖,1916年、1945年、1950年先后有“万寿桃”、“泰山峰”、“碧天峰”牌分别在台湾、新加坡、泰国举办的茶叶评奖中获金质奖、一等奖金牌、特等奖。1982年在首届全国名茶评比中获“全国名茶”奖,1986年“新芽”牌铁观音在法国巴黎国际名茶评比中评为世界十大名茶之一、获金奖。1988年、1989年“凤山”牌又获全国营养食品“熊猫杯”中国首届食品博览会、首届北京国际博览会金奖。

铁观音外形有似蜻蜒头、青蛙腿,汤色金黄清沏,带人参味,具兰、桂香气。历史上主销港澳、东南亚,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日本兴起乌龙茶热,铁观音盛誉远扬。

  ☆福建——中国茉莉花茶之乡

  ←茉莉花茶早在明朝就有,清咸丰年间福州茉莉花茶已开始大量生产,畅销华北各地。 1928年到1938年全盛时期,当时福州市及闽候、长乐两县大量发展茉莉花,省内外各地茶商云集。十九世纪末, 外国商人先后来福州开洋行,花茶逐销欧、美和南洋。到二十世纪初,“峨眉”茉莉花茶已成名牌。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后福州、闽东及闽北部分县加快茉莉花茶生产,茉莉花茶曾销售40多个国家和地区。福州茉莉花茶历史上系精选如“天山绿茶”等优质烘青绿茶窨制而成,品质优异,花色繁多。有天山牌银毫、明毫、春毫茉莉花茶;罗星塔外事礼茶、龙团珠茉莉花茶等数十种。主要名茶:1979年在全国花茶评比会上评为最优的“茉莉大白毫”;出口珍品“茉莉银毫”、“茉莉春风”等。茉莉闽毫等产品于1982年、1986年两次评为全国名茶,多次评为省部优产品。其珍品外形披有白色茸毛,茶茶香东的蕉城、福安、福鼎;闽北的政和及沙县等也曾产制许多茉莉名品。

吊钟岩特大桥之最

赣龙铁路吊钟岩特大桥,是中国首座劲性骨架转体铁路拱桥,以高科技的施工法创下了中国铁路桥梁建造的五个之最。

  首次采用获国家工法(等同于国家专利)的转体轴心结构,并首次在逾510米长的铁路特大桥上运用。

  大桥转体总重3012吨,主跨度140米,为已建、在建同类公路、铁路桥梁转体总吨位最重、跨度最大。

  首次在北岸峭壁主跨桥墩基础开挖采用直井和斜井挖桩设计。8个斜井直径均达1.8米,最深斜井34.8米,为目前铁路在建桥梁斜井深度之最。

  大桥主跨用特种钢材700多吨,260多个庞大钢管用目前中国仅有3台的“新型铜骨架调车”吊装作业。

  一次用上56名二级以上电焊工,7000多个焊点经检测无一气泡和留有残渣,在赣龙全线中投入焊工最多,焊接质量最好。

  在短短8个月时间里建成逾510米长的特大桥,是同类在建、已建桥梁中进展最快的。

福建最早的学校是船政学堂。是中国最早的新氏学堂。就是现在的福建交通学院。有143年历史了。这里走出了詹天佑、严复等一大批对中国有影响的人才。

★全球纬度最北的古榕林——霞浦县杨家溪古榕群,在杨家溪龙凤公园内有17丛古榕群,树龄最长者已有800多年,其中一株“榕树王”,树干周长12.6,冠幅直径51,30,树干中空,有7个洞口,洞内可容数人。

★全国最大的小叶榕——霞浦县杨家溪榕树王(如上介绍)。

★江南面积最大的枫香林——霞浦县杨家溪枫香林,在杨家溪下游渡头村有两片相距不远,总面积250亩枫香林,约有 1100多棵枫树。秋末冬初,枫叶黄里秀红,犹如绯云停驻。

★福建海岸线最长的也是最曲折的县——霞浦县

★全国纬度最北的荔枝产区——霞浦县涵江村,涵江荔枝比其他产区的荔枝晚熟1个月,核小味甜。

★当地时间与“中国时间”毫秒不差的县城——福建省霞浦县

我们知道,外国报道中的“中国时间”就是“北京时间”,也就是地球东八区的时间,因北京是中国首都,所以北京所在的东八区时间作为中国时间。实际上每个时区跨度15°,以时区中间的经线地方时作为区时,东八区是以东经120°地方时为标准的,北京虽然在东八区内,但不在东经120°线上,所以真正的北京时间(北京地方时)与东八区时间有一定的偏差,大约迟15分钟左右,而东经120°线刚好从福建省霞浦县县城中穿过。从谷歌地球看,霞浦县城龙首路与东经120°线有个交叉点,大约在财政局门口的龙首路上,而龙首路又是霞浦县最繁华的商业中心,所以北京时间原非“北京时间”,霞浦时间却是“中国时间”。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