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宋徽宗的"美术高考"都考啥?

 红豆居士 2014-09-12

宋徽宗的"美术高考"都考啥?

2014-09-12 每天看-》 中国书画超市


圖:宋徽宗 趙佶 《瑞鶴圖》


圖:宋徽宗 趙佶 瘦金體書法 《秾芳詩》 局部

中國美術的輝煌,要說到一千年前的宋朝。


那個時候的中國創造了地球上最巔峰的文化①,當時省長,市長,搞國防的,乃至總理、總統,都能提筆寫一手好書法,你無法想像那是一幫寫起歌詞來,都強於今天林夕、方文山十倍、一百倍的人,來統治領導的中國。所以宋朝開創了一個文化、審美很高品位的時代。

先來瞭解其中一位國家領導人——宋徽宗。


在當時國家有個部門叫畫院,專門養一批畫家幫皇家宮廷畫畫,這幫畫畫的人呢是通過考試來選拔錄取,就跟咱們今天的考公務員差不多。

圖:宋朝畫院 跟今天考試一樣 考取為宮廷畫畫的畫家


說到考試自然會有很多應付考試的問題,跟我們今天美術高考一樣,考石膏,考人頭像,然後報個補習班苦畫這幾個東西一段時間,應付完考試,就金榜題名了,這種人對石膏、人頭像以外的知識、審美瞭解不多。

圖:今天美術高考 人頭像寫生


這種情況在宋朝也是,畫院考試一般就考畫個亭臺樓閣啊、孔雀啊,畫得像的就錄取了。宋徽宗當皇帝後,就改革了這種方式。

圖:宋朝畫院考試 也考寫生 比如畫孔雀一類


說考試那一天,很多考生等著考官抱孔雀來,準備把自己補習班練習的孔雀畫完,好交卷,等了老半天,考官發下來一張紙,上面寫的考題是:“野渡無人舟自橫”,說,今兒就畫這個!


那些背了幾年畫孔雀的同學瞬間石化!弱爆了!有木有?


“野渡無人舟自橫”,大概講的就是在郊外的河邊渡口,只有一條小船停在那裏,一個人都沒有,很安靜的感覺。


很多人畫了一條河,河邊上再畫了條船就交卷了。

圖:很多考生卷子 示例 本座亂塗的 隨便看個意思 嗯 


其中有一張卷子很得宋徽宗表揚,他在船邊上畫了一只休憩的鳥,因為鳥怕人,一只鳥停在船上,說明已經很長時間都沒有人了,考題裏那種安靜的情形,一下就被描述得很生動,也很有意境。

圖:河邊一條船+一只鳥=100分


注意人家原作是很有意境的,不要被本座的Q版說明圖誤導!!!

在比如有一年題目是“山中藏古寺”,

很多人畫大山樹林裏露出一座寺廟的屋簷。

圖:很多考生卷子示例


第一名的卷子是並沒有畫寺廟,而是畫了在樹林中,走來一個要去挑水的小和尚。

有和尚,這個深山必然有古寺嘛!

圖:樹林+小和尚=100分


宋徽宗的這種方式叫“詩題取士”,用一句詩來作為公務員考試的題目。


這種改革,讓畫家們深刻領悟到了“沒文化真可怕“這個道理,


讓他們不再是去死描死背的去畫畫,而要去讀詩,讀書,從中去鍛煉詩意的想像空間,從更高的層次去理解繪畫。


SO宋徽宗這招高明極!

好現在我們來講宋朝的畫

宋朝畫畫的人有一個追求叫——“格物”,這個是宋朝人畫畫的一種精神。


比如畫鳥,你要去研究鳥身上的羽毛哪些粗,哪些細,哪些硬,哪些軟,如何用毛筆去表現出來, 去研究畫畫對象的道理,這個叫“格物”。


比如宋徽宗就曾經要求畫院那幫公務員,讓他們連孔雀要飛起來的時候,先抬左腳還是右腳,這個都要搞清楚。


圖:格物 表現在細緻入微去觀察細節


這種格物精神,出現很多寫實的畫。

好現在我們現在來看宋徽宗的《山禽臘梅圖》

圖:宋徽宗 《山禽臘梅圖》


這張畫是迄今最早一張,自己作的詩,自己創作的書法,寫在自己畫上的作品。


這種方式直接影響了後來對到傳統繪畫的理解,一說到中國畫,就必須是“詩、書、畫”的元素。

這種在畫上去寫書法,寫詩歌,從中去表現畫面形式之外的人文情感,去提升畫的精神追求,是世界上其他美術形式都沒有的。


山禽臘梅圖中畫的是兩只白頭翁,蹲在一直剛開的臘梅花上。傍邊用宋徽宗原創的“瘦金體”書法題的詩:“山禽矜逸態,梅粉弄輕柔。已有丹青約,千秋指白頭”。

圖:宋徽宗 《山禽臘梅圖》題詩 


頭兩句寫畫裏的內容,兩只白頭翁的姿態,臘梅花初初開放,淡淡的顏色比較輕柔。

後兩句頭寫畫外的感情,也是宋徽宗的一個心裏訴求。


說自己前世今生就跟畫畫是有約定的,就像畫裏的白頭翁一樣,到頭發白了都不會改變,即使是一千年一萬年,我也是這種形象。


可見這位國家領導人對美術的那種虔誠。

好我們來看一張他的另外一張《桃鳩圖》


圖:宋徽宗 《桃鳩圖》 及其 局部 

很工整,有木有?很秀氣,有木有?細節刻畫很精緻,有木有?顏色很淡雅,有木有?

好我們來看下其他宋時期“格物”精神下的花鳥畫:

圖:宋 林椿《果熟來禽圖》


原作在北京故宮有展過,顏色比這個要暗。

圖:宋 林椿 《局部》

這個時候的花鳥畫已經很成熟,我們看畫中那些細節,果子熟後那種微微泛紅的感覺,葉子被蟲吃後的刻畫,還有小鳥的神態,好像馬上就要一蹬腿兒,撲翅膀飛起來的樣子,活靈活現的。

好 簡單說完花鳥,再來看下宋朝山水畫:

山水畫也是在宋朝走向成熟開始發揚光大的。

先來看一張巨然的《秋山問道》圖。巨然是北宋初的畫家,他的畫對後世影響很大。

以前古代人,畫山水岩石,都喜歡用比較幹的毛筆,去刻畫石頭的紋理,這種紋理像皮膚乾燥時裂紋的“皴”一樣,這個畫法在山水畫中又叫“皴法”。

圖:宋 巨然 《秋山問道圖》 

《秋山問道圖》裏山的畫法叫“披麻皴”,像一條一條的麻線披在石頭上。用比較幹的毛筆一條一條的去拖、去勾出來的紋理,表現出圓圓的石頭質感。

圖:披麻皴 

再來看一張被後人譽為““宋畫第一”的大畫家——範寬,他的《溪山行旅圖》。

後人總結看宋畫的方法要“遠望其勢,近觀其質”,站遠處去看畫總體的氣勢,近處看畫中細節石頭、雜樹的質感。

我們先遠看這張畫:

圖:宋 範寬 《溪山行旅圖》 

這張畫差不多兩米多高,原作在臺灣,很珍貴的緣故,已經很少展出,我在北京看過一張二玄社②原大複製品。一般的山水畫都喜歡做什麼S型啊什麼,去佈局什麼的,這張不玩這些,就是正中間立一座大山,堂堂正正的感覺,派頭十足啊!!氣場強大啊有木有?

然後我們走進看這張畫的細節,這是山頂上岩石的局部,範寬用毛筆,細細的小點小點的,點出岩石堅硬的質感,因為這種密密麻麻的點很像下雨樣子,這種畫法就叫“雨點皴”。


圖:雨點皴

然後我們來看另一張,宋朝大山水畫家 郭熙畫的《秋山行旅圖》。

這張畫09年在首都博物館展過,是美籍華人王季遷的舊藏,據說這張畫是在一個美國人家的地下室裏翻出來的,詫異!

圖:宋 郭熙《秋山行旅圖》 

這張畫畫的是一幅秋天的山的情景,我們看郭熙畫秋天的山,跟前面巨然畫的秋天的山,很不一樣吧,郭熙這張畫的岩石有種流動的感覺,像一朵一朵的雲一樣,這個技法就叫“卷雲皴“。

圖:卷雲皴

郭熙不但是個大畫家,他還總結了好多畫畫的方法,讓後人學習。他寫了一本書叫《林泉高致》,

書裏總結了三種,中國山水畫取景構圖的方法。

一、平遠法:左右拉長的視線,去畫出平鋪的山。

圖:平遠法 郭熙《窠石平遠圖》

二、高遠法:上下抬頭的視線看山、畫出聳立的高山。(前面,範寬畫《溪山行旅》就是)

三、深遠法:用縱深的視線,表現山的前後、裏外的層次畫法。(前面,巨然《《秋山問道》就是)

書裏面說畫家去畫山水,要畫出山的“遠近淺深四時朝暮、風雨明晦之不同”,意思是說畫家要去大山裏觀察、寫生,畫出遠、近、早、晚、風、雨時候各種風景的差別。

這個比西方印象派畫家們把畫架搬出去寫生,研究大自然光的變化早了900多年。

900年後法國的莫奈,就專門研究了一座教堂不同時間段光色的變化,很快用油畫筆記錄下來。

圖:法國 莫奈 油畫《魯昂大教堂》 寫生教堂在不同時間 光色的變化

西方的印象派是從科學的光學角度去畫。畫的是事物表像的東西。

郭熙在《林泉高致》裏說:“ 春山淡冶如笑,夏山蒼翠如滴,秋山明淨如妝,冬山慘澹如睡”,則是把山擬人化,春天的山像笑著一樣,秋天的山像畫過妝一樣端莊,用理解美女的方法去理解畫山水畫,去把山水畫活,畫感人,去追求畫的氣質和韻味,這種人文的方法是跟西方印象派的科學研究大不一樣的,也正是中國畫講神韻可貴的地方。

再來看一張北宋末期 李唐 畫的《萬壑松風圖》

圖:宋 李唐《萬壑松風圖》 

宋朝山水畫,格物所致,都跑去大山裏研究石頭,琢磨出自己石頭的畫法。李唐的《萬壑松風》圖,畫山石的方法,就像斧頭劈過的一樣,這種方法叫“斧劈皴”。

圖:斧劈皴

北宋四大家用自己的毛筆,去研究不同岩石,表現出各自的“皴法”,顯出了各自的氣勢,這都是北宋山水畫的偉大成就。

好我們看完北宋,現在來看南宋的兩位畫家。——馬遠和夏珪(音:規)

那時候到處的廣告語都是:“將格物進行到底!”,馬遠就高高興興的跑去研究水去了,《水圖》這個系列是馬遠專門去觀察大江、大河、大風大浪、還有風平浪靜時候等等水的不同,描繪記錄下來的,這個系列在北京故宮也能看到。

圖:宋 馬遠 《水圖》系列 部分選 原作共十二張

然後來看南宋另外一個畫家夏珪(音:規)的作品。

圖:宋 夏珪《雲峰遠眺圖》

圖:宋 夏珪 煙岫林居圖

圖:宋 夏珪松岩靜課圖 

我們之前看的北宋山水畫,都是畫得滿滿的,給人很強撼的氣勢,南宋馬遠和夏珪,就不畫這種大滿幅了,他們畫面留出了很多空白的地方,給人茫茫江水,悠悠天空,雲山霧海的想像。

這種大面積的留白,是一種視覺的放鬆,一種無邊無際、空遠的山水意境。就像音樂裏說的“無聲勝有聲”。

北宋的畫給你眼睛可看的地方很多,滿滿實實,南宋就給你心理感悟的更多。

北宋的畫家們講技法、講氣勢,是一種視覺空間的鋪呈,南宋的就講意境,講空靈,是一種心靈空間的拓展。③


宋代還興盛一種畫,叫文人畫

一幫文人,詩、詞、歌、賦、書法什麼都相當厲害的風雅人物,畫畫成了他們一種業餘的興趣。

他們不會像前面的“範寬”、“李唐”這類職業畫家一樣畫出很高的技巧,他們有自己的優勢,書讀得多,有很高的文化品味,畫只是自己精神意境的寄託,文人畫就更注重畫面之外的內涵。

大文豪蘇東坡,和一位叫文與可的是北宋文人畫的代表。

圖:宋 蘇東坡《瀟湘竹石圖》



圖:宋 文與可《墨竹圖》

文人喜歡畫竹子、蘭花、梅花,有象徵意義的東西。

竹子的節,象徵氣節。


蘭花,長在深谷裏,不會因為沒人看到,而不去吐露自己的輕香。

梅花在大雪天的惡劣條件,也能頂著嚴寒獨自開花,有種傲骨。

文人們把它們代表了自己的品格。

後來清代的畫家 石濤 在自己畫的一張竹子上題了首詩,其中有句是:

“未出土時先有節,到淩雲處總無心”,

意思說:


竹筍在地底的時候就是一節節的了,比喻咱是天生有“氣節”的孩子。

等到竹筍破土長成很高很高的大竹子,跟雲一樣高時(比喻),卻不是急功近利的,使用心機奪來的位置,因為竹子空心,象徵文人“無心去爭”的態度。

清 石濤 墨竹 代表文人畫風格

再說明代的徐渭,在自己畫的梅花上題詩是:

“從來不看梅花譜,信手拈來自有神,不信試看千萬樹,東風吹著便成春。”

什麼是“梅花譜”呢,就有點像今天給那些想成功的人士看的——什麼《拓展人脈速成法》、《管理的八個訣竅》這種書,“梅花譜”就是講畫梅花的“速成法”、“訣竅”,

徐渭說:哥從來不看你們寫的條條框框、影響本大爺發揮的破書,哥隨手畫的梅花,玩的是精神,你看風一吹春天就來了。

從中可以看出,不去照搬條條框框的畫家,對理解繪畫的精神的高度自信。

明 徐渭 《梅花》 不追求技巧 信手拈來 表現精神

竹、蘭、梅,這些文人精神的題材,和品格追求的題詩,也是其他國家美術形式所沒有的。

好,這就是宋人繪畫“格物”的態度,去研究描繪出來的精緻的花鳥畫,專心琢磨大自然山石的北宋山水,留白意境的南宋小品,還有追求精神的文人畫。


注解:
①、宋朝是中國唯一一個不抑制商賈的時代,經濟大繁榮。文學上,唐宋文學八大家中、宋朝就占了六個。宋朝開創的文藝成就是高於唐朝的。


②、二玄社是日本的一家出版社,他們研究製作的古畫複製品是世界一流的。因為現在很多珍貴的畫已經很殘破,很少展出,所以他們 為了拍那些古代的兩米大畫,還專門發明兩米高的大相機,日本人就是有這種精神。他的古畫複製品很精細度和還原度很高。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