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漫说“诺特定理” (转)

 闲之寻味 2014-09-13

吕乃基

近日看到一篇文章中述及诺特定理。似曾相识,似懂非懂,查了搜狗百科。

诺特定理是一位德国女数学家艾米·诺特(EmmyNoether, 1882-1935)在1918年首先发现的,物理定律对称性与物理量守恒定律的对应关系,因此被称为“诺特定理”。物理定律的对称性意味着物理定律在各种变换条件下的不变性。物理学家们已经形成了这样一种思维定式:只要发现了一种新的对称性,就要去寻找相应的守恒定律;反之,只要发现了一条守恒定律,也总要把相应的对称性找出来。

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李政道、杨振宁提出宇称不守恒,吴健雄随后予以证实。这就是宇称不守恒发现的重大意义,之后反过来引发了各个领域寻找不对称的热潮。

自然界的20种氨基酸中,有19种都存在两种构型,即左旋型和右旋型。在非生物反应产生氨基酸的实验中,左旋和右旋两种类型出现的几率是均等的,但在生命体中,19种氨基酸惊人一致地全部呈现左旋型——除了极少数低级病毒含有右旋型氨基酸。无疑,生命对左旋型有着强烈的偏爱。
  也有人提出,
生命起源时,氨基酸呈左旋型其实是随机的,它不过是顺应了地球围绕太阳转的磁场方向。但大多数科学家却认为,左旋型和右旋型的不对称意味着这两种能量存在着高低。通常认为,左旋型能量较低,也较稳定,稳定则容易形成生命。
  更令人费解的是,组成核酸的
核糖脱氧核糖分子却都是右旋型的——尽管天然的糖中左旋和右旋的几率几乎相同。不知生命科学的网友认为是因为磁场还是能量高低之故?

有趣的是,核酸的右旋与蛋白质的左旋之间似乎又构成了某种“对称”。有了宇称不守恒之后,不知是否还有寻找相应的“守恒定律”?

 

博主对诺特定理所知甚少,不过在人类社会,与诺特定理相关的事例倒是不少。

左旋的蛋白质令人想起“宁左勿右”的岁月,同样顺应当年围绕红太阳转的方向,今日的《环某某报》看来左旋的势头毫不逊色;右旋的核酸大概对应于《南方某某》。二者似乎也形成某种对称。在生命的延续和进化中,蛋白质与核酸同步完善,谁也离不开谁。中国社会中的左右之争同样风生水起,有声有色。

相比较而言,对称之中的稍不对称似乎更有韵味。

物质略多于反物质,这才是现在的宇宙。

记得那位科学家说过一句名言:非对称创造世界。

关于人性和社会发展的关系,弗洛伊德在深思熟虑之后问道,究竟是人的本能推动社会,还是对本能的遏制推动社会?

答案或许是:对称,本能略大于对本能的遏制。

对称压倒非对称,走向停滞与死寂;非对称远大于对称,导致崩溃。

 

较为完备的答案或许是:对称与非对称之间的对称与非对称,以及非对称略大于对称。

 

博主趁机向各位网友提一个问题:

权力推动社会,还是把权力关进去的牢笼推动社会?

如果说对称,何者略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