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治学方法;郑重推荐一本书吕思勉《为学十六讲》

 百城主人 2014-09-13

郑重推荐一本书吕思勉《为学十六讲

吕思勉——《为学十六讲》,告诉你怎么读书

为学十六法》就是一部浸透着生命体验和丰富阅历的老师宿儒之言

大凡读书学习,往往有一个“开窍”的过程。很多人读书读书读书,突然学问大涨,这就是突然开窍了。从这本书里的文字背后,意外发现吕氏“开窍”的地方,很是欣喜。

 博士读的书最好的要算这一本书和《被开拓的诗世界》了,对我启迪最大。

 现如今对传统文化尤其是古文和历史感兴趣的朋友不少,但面对浩如烟海的古代典籍,真有惘佯兴叹不知从何下手之感。这本书正以其文白相间然朴素平实的语言,为众多有志于此的青年朋友点亮了一盏指引方向的明灯。

以下是网上摘要:本来想自已打一点,想想还是多运用一下文献学,哈哈。
 “最后吾更有一简要之方法,即于欲阅旧籍之前,先取目录之书,加以浏览是也。”

 “老实说,所谓门径,是只有第一步可说;第二步以下,就应该一面工作,一面讲方法的。方法决不能望空讲,更不能把全部的方法一概讲尽了,然后从事于工作。”

 “昔人入手,并不就读正史。关于历代大事,大抵是读编年史的,亦或读纪事本末。至于典章制度,则多读《通考》及《通志》之《二十略》,此法自较读正史为切要。”
“我们看史,当以四史为先,但是看史还有一个最要注重的事情,就是看注释。这差不多成了看古书的定律,不特看史要这样。”

“后世文学,根源皆在古书,同一熟诵,诵后世书,固不如诵古书之有益。而欲精研文学,则数十百篇熟诵之文字,固亦决不能无也。”
“学问在空间,不在纸上,读书是要知道宇宙间的现象,就是书上所说的事情;而书上所说的事情,也要把它转化成眼前所见的事情。如此,则书本的记载,和阅历所得,合同而化,才是真正的学问。”
  读史,先编年,后正史。则编年似一绳,诸杂事可连缀而无遗,有系统则不易遗忘。 2、“读书如略地” 此为曾国藩语,吕先生似多得益于此。
 “苏常一带读书人家,本有一教子弟读书之法,系于其初能读书时,使其阅《四库全书书目提要》一过,使其知天下共有学问若干种?每种的源流派别如何?重要的书,共有几部?实不啻于读书之前,使其泛览一部学术史,于治学颇有裨益。此项功夫,我在十六七岁时亦做过,经史子三部都读完,惟集部仅读一半。我的学问,所以不至十分固陋,于此亦颇有关系。”

   旧时江南子弟初读书,父母师长多让他们先读《四库全书总目提要》。这部书有两百卷,其目录之下有各部书的简介。读此书可知旧时世间有哪些学问,可知经史子集这四大类书里面又有哪些细类的书,可知有哪些学术流派,可知这些学术流派的大致的发展演变......如此便对旧时之学问有个大致的了解,心中有个梗概,知道有哪些书,知道如何找书,如何找资料,此于读书治学均有帮助。

  吕先生又说:“此项工夫,现在的学生,亦仍可做,随意浏览,一暑假中可毕”。

  吕先生在史学方面造诣尤高,所以本书对史部之论最多,如如何入手读史书,如何搜辑史料,如何考证,如何作史等等。
   “初读书治学者,宜先博览,后精深。”

   “以中国幅员之大,历年之久,不读史书及诸地方志,何能知其梗概?史书文义平易,两三点钟之功,足阅两卷有余,一部二十四史,三千二百三十九卷,日读两卷,一日不脱,四年可了,有志之士,正须以此自勉。”
   网上议论:我们从小学到大学,有多少课程是在白白浪费我们的青春?比如政治,这本是一门很好的社会科学,应当是授方法、察现象、索根源、引思索、求变革,绝不应成为“一统江湖”的政治工具。这样教出来的学生,只会成为人云亦云,严重缺乏创造力的庸才。此中国教育一大哀矣。 比如文学,只讲文学史,实在不是做学问,而是记废话。

  不断重读此书.仍觉字字珠玑~

今人使用古典文献,往往是平面化的利用。在没有电子检索的时代,除了传统工具书之外,往往就是碰运气,运气好碰到一个生僻的书,就有了别人没有的“史料”,靠啃史料,就可以混出一片场子。现在有电子检索了,先利用上的人,往往喜欢海量检索,弄些自己没见过的书出来,假设别人没见过,就“发明”一篇论文出来。慢慢,很多人都会用电子检索了,于是,又喜欢用还没有数字化的古籍。这些都是可悲的。
下次关注一下金克木——《书读完了》,告诉你该读哪些书;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