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生平简介: 王导,字茂弘(276-339),又称阿龙,王丞相,仲父,司空,王公。晋琅玡临沂(今山东临沂)人,王敦从弟。年轻时即识鉴高雅,胸襟开阔。初为东海王司马越参军,后与琅玡王司马睿相善,遂为睿心腹。时中原将乱,王导劝司马睿移镇建康,同时谋划使江东士族倾心拥睿。西晋亡,遂与从兄王敦立司马睿为帝。以功拜丞相,号为仲父。权重一时,时人谓之:王与马,共天下。元帝死,受遗诏辅明帝,复奉诏辅成帝。为官务求清静,既以南迁之北方士族为骨干,又用南方之土著士族为辅佐,使偏安江南之东晋政权得以稳固。 ★《世说新语》相关条目: 德行 27、29 言语 31、33、36、37、40、102 政事 12、13、14、15 文学 21、22 方正 23、24、36、37、39、40、42、45 雅量 8、13、14、16、19、22 识鉴 11、37、40、46、47、54 赏誉 57、58、59、60、61、62 品藻 6、13、16、18、20、23、26、28、43 规箴 11、14、15 捷悟 5 容止 15、16、24、25 企羡 1、2 伤逝 6 栖逸 4 术解 8 宠礼 1 任诞 24、32 简傲 7 排调 10、12、13、14、16、18、21 轻诋 4、5、6、8 俭啬 7 汰侈 1 尤悔 5、6、7 纰漏 4 惑溺 7 ★《世说新语》相关条目全收录(对译) 德行第一 二十七 周镇船漏 周镇罢临川郡还都,未及上,住泊青溪渚,王丞相往看之。时夏月,暴雨卒至,舫至狭小,而又大漏,殆无复坐处。王曰:" 胡威之清,何以过此!" 即启,用为吴兴郡。 译:周镇被罢临川郡守一职,返回京都。船停泊在清溪渚,周镇还没上岸,丞相王导来看他。当时是夏季,突降暴雨,船很窄小,又漏得很厉害,几乎连坐的地方都没有。王导说:" 胡威的清廉,也不过如此!"他马上向朝廷进呈,任命周镇为吴兴郡守。 二十九 长豫谨慎 王长豫为人谨顺,事亲尽色养之孝。丞相见长豫辄喜,见敬豫辄嗔。长豫与丞相语,恒以慎密为端。丞相还台,及行,未尝不送至车后。恒与曹夫人并当箱箧。长豫亡后,丞相还台,登车后,哭至台门;曹夫人作簏,封而不忍开。 译:王长豫(王悦)为人谨慎谦和,对双亲也很孝顺。丞相(王导)见到长子长豫就高兴,见到次子敬豫(王恬)就生气。长豫和父亲谈话,总是以缜密谨慎为本。丞相回尚书台,每次要走的时候,长豫都跟随在父亲车后相送,他还经常和曹夫人一起整理箱子。长豫去世后,丞相回尚书台,上车后一直哭到尚书台门口;曹夫人整理箱子时,望着箱子就想到长豫,竟不忍打开。 言语第二 三十一 新亭对泣 过江诸人,每至美日,辄相邀新亭,藉卉饮宴。周侯中坐而叹曰:" 风景不殊,正自有山河之异!" 皆相视流泪。唯王丞相愀然变色曰:" 当共戮力王室,克复神州,何至作楚囚相对!" 译: 渡江以后,士大夫们每到风和日丽的日子,就相邀来到新亭,坐在草地上喝酒野餐。周侯(顗)在座中叹息道:" 景色没有什么不同,只是有山河变异的感觉。" 大家都相视流泪。只有丞相王导脸色突变,厉声说道:" 我们要齐心合力,报效朝廷,收复中原,怎么可以像楚囚一样,相对落泪!" 三十三 顾和机警 顾司空未知名,诣王丞相。丞相小极,对之疲睡。顾思所以叩会之,因谓同坐曰:" 昔每闻元公道公协赞中宗,保全江表。体小不安,令人喘息。"丞相因觉,谓顾曰:" 此子珪璋特达,机警有锋。" 译: 顾司空(顾和)还没出名的时候,去看望丞相王导。王导当时有些疲倦,就当着顾和睡着了。顾和思考用什么办法能和他交谈,就对同座的人说:" 以前听元公(顾荣)谈起丞相帮助中宗(司马睿)保全了江南。现在丞相身体疲乏,实在让人不安。" 丞相于是醒了,对顾和说:" 你这个年轻人才华出众,说话机警有锋芒。" 三十六 江左有管夷吾 温峤初为刘琨使来过江。于时,江左营建始尔,纲纪未举。温新至,深有诸虑。既诣王丞相,陈主上幽越、社稷焚灭、山陵夷毁之酷,有黍离之痛。温忠慨深烈,言与泗俱,丞相亦与之对泣。叙情既毕,便深自陈结,丞相亦厚相酬纳。既出,欢然言曰:" 江左自有管夷吾,此复何忧!" 译: 温峤作为刘琨的使者刚到江南来,此时江南政权刚刚建立,各种律令尚未确定。温峤刚来,心里很担忧,就去丞相王导那里,述说怀愍二帝被俘,国家灭亡,帝陵遭毁的惨状,有亡国之痛。温峤当时慷慨激昂,声泪俱下,丞相也和他一起痛哭。叙说之后,温峤向丞相表达了交好的诚意,丞相也对温峤真诚接纳。从王导那里出来,温峤高兴地说:" 江南有了管仲这样的贤人,还有什么可担心的!" 三十七 顾和致辞 王敦兄含,为光禄勋。敦既逆谋,屯据南州,含委职奔姑孰。王丞相诣阙谢。司徒、丞相、扬州官僚问讯,仓卒不知何辞。顾司空时为扬州别驾,援翰曰:" 王光禄远避流言,明公蒙尘路次,群下不宁,不审尊体起居何如?" 译: 王敦的哥哥王含,担任光禄勋。王敦蓄谋造反后,驻扎在南州,王含弃职跑到姑孰。丞相王导到朝廷谢罪。司徒、丞相以及扬州的下属前来问候,仓促间不知说什么,顾司空(和)当时任扬州别驾,拿起笔来写道:" 王光禄为避流言远逃,丞相您风尘仆仆,奔波在路上,我们属下心里很不安,不知您身体起居如何?" 四十 近学王公 周仆射雍容好仪形。诣王公,初下车,隐数人,王公含笑看之。既坐,傲然啸咏。王公曰::" 卿欲希嵇、阮邪?" 答曰:" 何敢近舍明公,远希嵇、阮!" 译: 周仆射(周顗)举止文雅,仪表堂堂,去拜访王公(王导),下车的时候,有好几个人搀扶着,王公含笑看着他。落座后,就傲然啸咏起来。王公问道:" 你是想效仿嵇康、阮籍吗?" 周顗回答:" 我怎么敢舍弃眼前的明公,而去效仿遥远的嵇康、阮籍呢?" 一零二 纡曲为优 宣武移镇南州,制街衢平直。人谓王东亭曰:" 丞相初营建康,无所因承,而制置纡曲,方此为劣。" 东亭曰:" 此丞相乃所以为巧。江左地促,不如中国。若使阡陌条畅,则一览而尽,故纡余委曲,若不可测。" 译: 桓宣武(桓温)换防镇守南州,街道修整得平坦笔直。有人对王东亭说:" 丞相(王导)当初营建建康的时候,没有什么范例可以参考,所以道路迂回曲折,和南州相比就差多了。" 东亭说:" 这正是丞相的高明之处。江左地方狭小,不象中原。如果道路通畅,就一览无余,修得曲折迂回,就显得深不可测了。" 政事第三 十二 四坐并欢 王丞相拜扬州,宾客数百人并加沾接,人人有说色。唯有临海一客姓任及数胡人为未洽,公因便还到过任边,云:" 君出,临海便无复人。" 任大喜说。因过胡人前,弹指云:" 兰阇,兰阇."群胡同笑,四坐并欢。 译: 王丞相官拜扬州刺史后,热情款待前来庆贺的数百名宾客,大家都很高兴。只有临海的一位任姓客人和几位胡人没有招待好,王导找机会来到姓任的客人身边,说道:" 你出来了,临海就没人了。" 这位客人非常高兴。王导随即来到几位胡人面前,弹着指头说道:" 兰阇,兰阇."兰阇是胡语快乐的意思,听罢这些胡人一块儿笑了,于是满座尽欢。 十三 公长民短 陆太尉诣王丞相咨事,过后辄翻异,王公怪其如此。后以问陆,陆曰:"公长民短,临时不知所言,既后觉其不可耳。" 译: 陆太尉(陆玩)到王丞相(王导)那里去请教事情,过后却翻然变卦,王导觉得很奇怪。后来向陆玩问起这件事,陆玩说:" 您的地位高,我的地位低,一时间不知说什么好,过后又觉得您说的不对,就不那样做了。" 十四 天下未以为允 丞相尝夏月至石头看庾公,庾公正料事。丞相云:" 暑,可小简之。" 庾公曰:" 公之遗事,天下亦未以为允。" 译: 丞相王导曾经夏季到石头城看望庾公(庾冰),庾公正在料理公务。丞相说:" 天热,可以稍微省略一些政务。" 庾公说:" 您的一些做法,天下人并不觉得合适。" 十五 后人当思此愦愦 丞相末年,略不复省事,正封箓诺之。自叹曰:" 人言我愦愦,后人当思此愦愦。" 译: 丞相王导晚年,完全不料理政务,只是签字画押。自己感叹道:" 人们说我糊涂,后人会怀念我这种糊涂的。" 文学第四 二十一 只谈三理 旧云,王丞相过江左,止道声无哀乐、养生、言尽意,三理而已,然宛转关生,无所不入。 译: 以前人们说,王丞相到了江左,只谈论嵇康的" 声无哀乐" 、" 养生" 以及欧阳建的" 言尽意" 这三项玄理,然而这三项是辗转关联,无所不包的. 二十二 翣如生母狗 殷中军为庾公长史,下都,王丞相为之集,桓公、王长史、王蓝田、谢镇西并在。丞相自起解帐带麈尾,语殷曰:" 身今日当与君共谈析理。" 既共清言,遂达三更。丞相与殷共相往反,其余诸贤略无所关。既彼我相尽,丞相乃叹曰:" 向来语,乃竟未知理源所归。至于辞喻不相负,正始之音,正当尔耳。" 明旦,桓宣武语人曰:" 昨夜听殷、王清言,甚佳,仁祖亦不寂寞,我亦时复造心;顾看两王掾,辄翣如生母狗馨。" 译: 殷中军(浩)任庾公(亮)的长史,来到京都,王丞相(导)为他举行聚会,桓公(温)、王长史(蒙)、王蓝田(述)、谢镇西(尚)都在座。丞相自己过去,把挂在帐带的麈尾解下来,对殷浩说:" 我今天和你一同讨论玄理。" 于是就相互清谈起来,一直到三更半夜。丞相和殷浩你来我往,其余诸人没有参与。知道彼此谈得十分尽兴,丞相感叹道:" 刚才我们的谈论,竟然到了不知义理源流归属的地步。至于文辞,我们是不相上下的,正始年间王弼、何晏之间谈玄,可能也就这样了。" 第二天早晨,桓宣武(温)对人说:" 昨天晚上殷中军和王丞相清谈,非常好。谢仁祖一晚上也不觉得寂寞,我也心有所悟。回头再看看王蒙和王述,就跟母狗一样。" 方正第五 二十三 周王苦争 元皇帝既登阼,以郑后之宠,欲舍明帝而立简文。时议者咸谓舍长立少,既于理非伦,且明帝以聪亮英断,益宜为储副。周、王诸公并苦争肯切,唯刁玄亮独欲奉少主以阿帝旨。元帝便欲施行,虑诸公不奉诏,于是先唤周侯、丞相入,然后欲出诏付刁。周、王既入,始至阶头,帝逆遣传诏,遏使就东厢。周侯未悟,即却略下阶。丞相披拨传诏,径至御床前,曰:" 不审陛下何以见臣?" 帝默然无言,乃探怀中黄纸诏裂掷之,由此皇储始定。周侯方慨然愧叹曰:" 我常自言胜茂弘,今始知不如也!" 译: 晋元帝(司马睿)登基以后,因为宠爱郑后,就想舍弃明帝(司马绍)而立简文帝(司马昱)为太子。当时舆论都认为,不立长子却立幼子是不合道理的,而且明帝聪明果断,更应该立为皇储。周顗、王导诸公都极力相争,态度明确,只有刁玄亮(刁协)一人想拥戴少主,以此逢迎元帝的旨意。元帝就想付诸实施,但又怕诸公不接受诏命,于是先传唤周侯、王丞相晋见,然后把诏书给刁玄亮。周、王到来,刚上台阶,皇上已经事先让传令官传旨,让他俩先到东配殿等候。周顗退后几步,下了台阶。王导却拨开圣旨,径直走到御座前,问道:" 不知道陛下有什么事要召见我?" 元帝默然良久,接着从怀里掏出黄纸诏书,撕碎扔到地上,自此皇储才定了下来。事后周顗很惭愧,感慨道:" 我一直觉得我胜过茂弘(王导),现在才知道我不如他。" 二十四 薰莸不同器 王丞相初在江左,欲结援吴人,请婚陆太尉。对曰:" 培嵝无松柏,薰莸不同器。玩虽不才,义不为乱伦之始。" 译: 王丞相刚到江东的时候,很想结交吴人,就请求和陆太尉(玩)家通婚,陆玩回答说:"小山包上长不出高大的松柏,香草和臭草不能放在同一个容器里。我虽然不才,但决不会开这个败坏人伦的先例。" 三十六 犹憎其眼 苏峻时,孔群在横塘,为匡术所逼。王丞相保存术,因众坐戏语,令术劝群酒,以释横塘之憾。群答曰:" 德非孔子,厄同匡人。虽阳和布气,鹰化为鸠,至于识者,犹憎其眼。" 译: 苏峻叛乱时,孔群在横汤,遭到匡术的围困。匡术投降后丞相王导把他保了下来,一次借大家聚会谈笑的机会,王导让匡术给孔群敬酒,以化解横塘的仇隙。孔群回答说:" 我的德行比不了孔子,可我遭受的挫折却和孔子遇到匡人一样。虽然春天风和日丽,残忍的鹰变成了鸠,但对于认识他的人,还是憎恶它的眼睛。" 三十七 俎上腐肉 苏子高事平,王、庾诸公欲用孔廷尉为丹阳。乱离之后,百姓凋弊。孔慨然曰:" 昔肃祖临崩,诸君亲临御床,并蒙眷识,共奉遗诏。孔坦疏贱,不在顾命之列。既有艰难,则以微臣为先,今犹俎上腐肉,任人脍截耳!" 于是拂衣而去,诸公亦止。 译: 苏子高(峻)叛乱平定后,王导、庾亮等大臣想让孔廷尉(坦)作丹阳尹。战乱之后,百姓生计艰难。孔坦感慨道:" 当初肃祖(明帝司马绍)临终前,诸位都亲临肃祖御座前,都受到肃祖的垂青厚爱,一同接受肃祖的遗诏。我才疏学浅,不在顾命大臣之列。现在有了困难,就想到我。我就像案板上的烂肉,任人切割罢了。" 说完拂袖而去,诸公也只好作罢。 三十九 梅颐屈膝 梅颐尝有惠于陶公,后为豫章太守,有事,王丞相遣收之。侃曰:" 天子富于春秋,万机自诸侯出,王公既得录,陶公何为不可放!" 乃遣人于江口夺之。颐见陶公,拜,陶公止之,颐曰:" 梅仲真膝,明日岂可复屈邪?" 译: 梅颐曾于陶公(侃)有恩,后来梅颐作豫章太守,因为犯事,丞相王导派人抓捕了他。陶侃说:" 天子年轻,国家的事情常由大臣做主,王公既然抓了梅颐,我陶公怎么不能放了他呢!" 于是派人在江口将他夺下。梅颐见到陶公,屈身下拜,陶公阻止他,梅颐说:" 我梅仲真的双膝,明天还会再弯曲吗?" 四十 王丞相作女伎 王丞相作女伎,施设床席。蔡公先在坐,不说而去,王亦不留。 译: 王丞相(王导)安排女伎歌舞,还铺设了坐榻席子。蔡公(谟)先前在座,看到这些后气愤离去,王导也不挽留。 四十二 非唯围棋见胜 江仆射年少,王丞相呼与共棋。王手尝不如两道许,而欲敌道戏,试以观之。江不即下,王曰:" 君何以不行?" 江曰:" 恐不得尔。" 傍有客曰:" 此年少戏乃不恶。" 王徐举首曰:" 此年少非唯围棋见胜。" 译: 江仆射(虨)年青时,王丞相(王导)叫他一起下棋。王导的水平比江虨差两道左右,却想和他对等地下,借此来观察他。江虨没有马上下子,王导说:" 你怎么不下子?" 江虨说:" 恐怕不能这样下。" 旁边有个客人说:" 这个年轻人棋艺不错。" 王导缓缓抬起头来,说:" 这个年轻人不仅围棋比我强啊。" 四十五 勿为评论宿士 后来年少,多有道深公者。深公谓曰:" 黄吻年少,勿为评论宿士。昔尝与元明二帝、王庾二公周旋。" 译: 后辈的年轻人,时常议论深公(竺法深)。深公对他们说:" 你们这些乳臭未干的年轻人,不要评论前辈。从前我曾经和元明二帝以及王导、庾亮二公往来。" 雅量第六 八 乃出牛背上 王夷甫尝属族人事,经时未行。遇于一处饮燕,因语之曰:" 近属尊事,那得不行?" 族人大怒,便举樏掷其面。夷甫都无言,盥洗毕,牵王丞相臂,与共载去。在车中照镜,语丞相曰:" 汝看我眼光,乃出牛背上。" 译:王夷甫(王衍)曾托一个族人办事,过了一段时间还没办。一次两人在宴会上相遇,王夷甫借机对他说:" 最近我让你办的事,怎么还没办?" 族人听罢大怒,随即举起食盒朝他脸上扔去。王夷甫一句话也没说,洗了洗后,就拉着王丞相一起乘车走了。在车里,王夷甫照着镜子对王丞相说:" 你看我的眼光,竟看到了牛背上。" 十三 角巾径还乌衣 有往来者云:" 庾公有东下意。" 或谓王公:" 可潜稍严,以备不虞。" 王公曰:" 我与元规虽俱王臣,本怀布衣之好。若其欲来,吾角巾径还乌衣,何所稍严。" 译:有往来京都的人议论说:" 庾公(庾亮)有顺江东下,威胁京都的意思。有人对王公(王导)说:" 您应该暗中戒备,以防不测。" 王公说:" 我和元规(庾亮)尽管都是朝廷的大臣,但我们有布衣之交。如果他要来,我就脱下官服回乌衣巷了,有什么可戒备的。" 十四 无为知人几案闲事 王丞相主簿欲检校帐下,公语主簿:" 欲与主簿周旋,无为知人几案闲事。" 译:王丞相(王导)的主薄希望王导检查一下丞相府的情况,王导对主薄说:" 我只想和主薄交往,不想知道别人案牍间的闲事。" 十六 此中亦难得眠处 许侍中、顾司空俱作丞相从事,尔时已被遇,游宴集聚,略无不同。尝夜至丞相许戏,二人欢极,丞相便命使入己帐眠。顾至晓回转,不得快孰。许上床便咍台大鼾。丞相顾诸客曰:" 此中亦难得眠处。" 译:许侍中(许璪)、顾司空(顾和)二人曾一起担任丞相(王导)的从事,当时两人都受赏识,游乐宴饮,宾朋聚会,待遇完全相同。一次夜里到丞相那里玩儿,两人玩得都很尽兴,丞相就让他们到自己的帐中休息。顾和睡不着,到早晨了还辗转反侧。许璪上床就鼾声大作。丞相对众宾客们说:" 这里也是很难入睡的地方呀。" 十九 东床上坦腹卧 郗太傅在京口,遣门生与王丞相书,求女婿。丞相语郗信:" 君往东厢,任意选之。" 门生归,白郗曰:" 王家诸郎亦皆可嘉,闻来觅婿,咸自矜持,唯有一郎在东床上坦腹卧,如不闻。" 郗公云:" 正此好!" 访之,乃是逸少,因嫁女与焉。 译:郗太傅(郗鉴)在京口时,派门生给王丞相送信,想在他们家找一个女婿。丞相对送信门生说:" 你去东厢房随便选吧。" 门生回来后,禀告郗鉴:" 王家的年轻人都很不错,听说来选女婿,都显得很拘谨,只有一个小伙子在东床上袒腹而卧,好象不知道一样。" 郗公说:" 就这个好。" 打听此人,原来是逸少(王羲之),随后就把女儿嫁给了他。 二十二 此中最是难测地 顾和始为扬州从事,月旦当朝,未入顷,停车州门外。周侯诣丞相,历和车边,和觅虱,夷然不动。周既过,反还,指顾心曰:" 此中何所有?" 顾搏虱如故,徐应曰:" 此中最是难测地。" 周侯既入,语丞相曰:" 卿州吏中有一令仆才。" 译:顾和担任扬州从事时,每月初一要朝会,没进去之前,他把车停在州府门外。周侯(周顗)来拜见丞相(王导),经过顾和身旁,顾和这时候正在抓虱子,泰然自若,神色专 注。周侯本来都过去了,又返了回来,指着顾和的胸口说:" 这里面有什么呢?" 顾和仍旧继续捉着虱子,慢悠悠地回答:" 这里是最难揣测的地方。" 周侯到了丞相那里,对丞相说:" 你的州官里面有一个作宰相的人才。" 识鉴第七 十一 明府当为黑头公 诸葛道明初过江左,自名道明,名亚王、庾之下。先为临沂令,丞相谓曰:"明府当为黑头公。" 译:诸葛道明(诸葛恢)刚到江东时,自称道明,名望仅次于王导、庾亮。开始作临沂令,丞相王导对他说:" 你将来会作黑头公(头发未白就位居三公)" 赏誉第八 三十七 岩岩清峙 王公目太尉:" 岩岩清峙,壁立千仞。" 译:王公(王导)品评太尉(王衍):" 高耸挺拔,巍然屹立。" 四十 入理泓然 王长史是庾子躬之外孙,丞相目子躬云:" 入理泓然,我已上人。" 译:王长史(王蒙)是庾子躬(庾琮)的外孙,丞相品评庾子躬说:" 他义理研究得很深刻,是在我之上的人。" 四十六 风概简正 王大将军与元皇表云:" 舒风概简正,允作雅人,自多于邃,最是臣少所知拔。中间夷甫、澄见语:' 卿知处明、茂弘,茂弘已有令名,真副卿清论;处明亲疏无知之者。吾常以卿言为意,殊未有得,恐已悔之?' 臣慨然曰:' 君以此试。' 顷来始乃有称者,言常人正自患知之使过,不知使负实。" 译:王大将军(王敦)给晋元帝上表说:" 王舒(处明)风度气概简约正直,的确是雅人,自然胜过王邃(处重),他是我很早就赏识推举的。这期间夷甫(王衍)、澄(王平子)对我说:' 你赏识处明、茂弘(王导),茂弘已经有了名望,也的确和你的评价相符;处明却无论亲疏,没有了解他的人。我们一直很在意你的言论,可至今也没什么结果,恐怕你自己也觉得看错人了吧?' 我感慨地说:' 你们用我的话检验他。' 近来才有赞美他的人,一般人只是担心知遇会超过他的实际,却不考虑不知遇会辜负了他的才智。" 四十七 雅流宏器 周侯于荆州败绩,还,未得用。王丞相与人书曰:" 雅流宏器,何可得遗!" 译:周侯(周顗)在荆州失败后,回到建康,没有得到任用。王丞相在给别人的信中说:" 一个高雅大气的人,怎么会被人遗忘呢!" 五十四 丞相品三人 王丞相云:" 刁玄亮之察察,戴若思之岩岩,卞望之峰距。" 译:王丞相说:" 刁玄亮(刁协)精细,戴若思冷峻,卞望之严厉。" 五十七 使人忘疲 王丞相召祖约夜语,至晓不眠。明旦有客,公头鬓未理,亦小倦。客曰:" 公昨如是似失眠。" 公曰:" 昨与士少语,遂使人忘疲。" 译:王丞相(王导)晚上把祖约(祖士少)叫来清谈,谈了一个晚上也没休息。第二天早晨有客人拜访,王公头脸都没有梳洗,显得有些疲倦。客人问道:" 您这个样子,好象昨天晚上失眠了吧?" 王公说:" 昨天晚上和士少清谈,谈得都忘了疲劳。" 五十八 位望殊为陵迟 王大将军与丞相书,称杨朗曰:" 世彦识器理致,才隐明断。既为国器,且是杨侯淮之子。位望殊为陵迟,卿亦足与之处。" 译:王大将军(王敦)给丞相(王导)写信,称赞杨朗(杨世彦)说:" 世彦见识广博,义理深邃,才华卓著,富于决断。他有治国安邦的能力,又是杨淮的儿子,地位名望却那么低,你应该和他交往。" 五十九 此是君坐 何次道往丞相许,丞相以麈尾指坐,呼何共坐曰:" 来,来,此是君坐。" 译:何次道(何充)去丞相那里(王导),丞相用尘尾指着座位,叫何同他一起坐,说:" 来,来,这是你的座位。" 六十 少为王公所重 丞相治扬州廨舍,按行而言曰:" 我正为次道治此尔。" 何少为王公所重,故屡发此叹。 译:丞相修整扬州的官署,他一边查看一边说:" 我正是为了次道(何充)才修整这里啊。" 何充少年时就受到王公的器重,所以王公经常发出这样的赞叹。 六十一 不独拜公 王丞相拜司徒而叹曰:" 刘王乔若过江,我不独拜公。" 译:王丞相(王导)官拜司空时感叹道:" 如果刘王乔(刘畴)也到江东,我就不会独自作司空了。" 六十二 主非尧舜 王蓝田为人晚成,时人乃谓之痴。王丞相以其东海子,辟为掾。常集聚,王公每发言,众人竞赞之,述于末坐曰:" 主非尧、舜,何得事事皆是?" 丞相甚相叹赏。 译:王蓝田(王述)成名较晚,当时有人就认为他傻。王丞相(王导)因为他是东海王(王承)的儿子,就任命他为自己的属官。大家经常聚会,王公每次讲话,众人都纷纷赞赏,王述却坐在下席说:" 您也不是尧舜那样的圣人,怎么可能事事都对呢?" 丞相非常赞赏他的这番话。 品藻第九 六 人士比论 正始中,人士比论,以五荀方五陈:荀淑方陈寔,荀靖方陈谌,荀爽方陈纪,荀彧方陈群,荀觊方陈泰。又以八裴方八王:裴徽方王祥,裴楷方王夷甫,裴康方王绥,裴绰方王澄,裴瓒方王敦,裴遐方王导,裴頠方王戎,裴邈方王玄。 译:正始年间,人们把名流们相互比附,以五荀比五陈:荀淑比陈寔,荀靖比陈谌,荀爽比陈纪,荀彧比陈群,荀觊比陈泰。又以八裴比八王:裴徽比王祥,裴楷比王夷甫(王衍),裴康比王澄,裴瓒比王敦,裴遐比王导,裴頠比陈王戎,裴邈比王玄。 十三 未达而丧 会稽虞马斐,元皇时与桓宣武同侠,其人有才理胜望。王丞相尝谓马斐曰:"孔愉有公才而无公望,丁潭有公望而无公才,兼之者其在卿乎?" 马斐未达而丧。 译:会稽人虞马斐,元帝(司马睿)的时候和桓宣武(桓温)的父亲桓彝是同僚。王丞相曾对虞马斐说:" 孔愉有你那样的才华却没有你那样的威望,丁潭有你那样的威望却没有你那样的才华,二者兼有的,或许只有你了吧?" 虞马斐没有发达就死了。 十六 长舆嵯櫱 人问王丞相:" 周侯何如和峤?" 答曰:" 长舆嵯櫱。" 译:有人问王丞相:" 周侯(周敳)和和峤相比怎么样?" 王丞相回答:" 长舆(和峤)就像巍巍屹立的高山。" 十八 丞相二弟 王丞相二弟不过江,曰颍、曰敞。时论以颍比邓伯道,敞比温忠武,议郎、祭酒者也。 译:王丞相(王导)有两个弟弟没有过江,一个叫王颖,一个叫王敞。当时人们把王颖比作邓伯道(邓攸),把王敞比作温忠武(温峤),二人分别作过议郎、祭酒。 二十 此君特秀 王丞相云:" 顷下论以我比安期、千里,亦推此二人。唯共推太尉,此君特秀。" 译:王丞相(王导)说:" 近来人们的议论中,把我比作安期(王承)、千里(阮瞻),我也推崇这两个人。只是我觉得应该一起推崇太尉(王衍),此人尤其出色。" 二十三 蓝田何似 王丞相辟王蓝田为掾,庾公问丞相:" 蓝田何似?" 王曰:" 真独简贵,不减父祖,然旷澹处,故当不如尔。" 译:王丞相(王导)召王蓝田(王述)为属官,庾公(庾亮)问丞相:" 蓝田这个人怎么样?" 王导说:" 率真孤傲、简约高贵,不比他的父亲祖父们差,然而旷达淡泊,的确不如长辈啊。" 二十六 正自尔馨 王丞相云:" 见谢仁祖,恒令人得上。与何次道语,唯举手指地曰:' 正自尔馨。'" 译:王丞相(王导)说:" 见了谢仁祖(谢尚),常常让人感到精神振奋。和何次道说话,只需要举手指地说:' 恰恰如此'" 二十八 王右军少时 王右军少时,丞相云:" 逸少何缘复减万安邪?" 译:王右军(王羲之)年轻时,丞相(王导)说:" 逸少(王羲之)哪里会不如万安(刘绥)呢?" 规箴第十 十一 流涕谏酒 元帝过江犹好酒,王茂弘与帝有旧,常流涕谏。帝许之,命酌酒一酣,从是遂断。 译:晋元帝(司马睿)过江以后还好喝酒,王茂弘(王导)和元帝是老交情,经常哭着劝阻。元帝答应了他,下令畅饮一番,从此就戒酒了。 十四 郗鉴规诫王公 郗太尉晚节好谈,既雅非所经,而甚矜之。后朝觐,以王丞相末年多可恨,每见,必欲苦相规诫。王公知其意,每引作他言。临还镇,故命驾,诣丞相,翘须厉色,上坐便言:" 方当乖别,必欲言其所见。" 意满口重,辞殊不流。王公摄其次曰:" 后面未期,亦欲尽所怀,愿公勿复谈。" 郗遂大瞋,冰矜而出,不得一言。 译:郗太尉晚年好发议论,虽然这不是他平素所擅长的,但他很为此自负。后来上朝觐见皇上,因为王丞相(王导)晚年做了很多让他不满意的事情,所以每次见面,他都要极力规劝。王公知道他的用心,所以每次他说话时就把话题转移了。郗太尉要回守地前,特意又坐车到丞相那里,胡须翘着,面色严肃,一入座就说:" 要分手了,我一定要把自己的看法对你说说。" 他情绪激动,口气严肃,说话都有些不流利。王公抓住他说话的间隙对他说:" 以后什么时候见面还不知道呢,我也想倾诉一下我的心里话,希望您不要再说了。" 郗太尉听罢大怒,铁青着脸就出去了,一句话也没说。 十五 从事自视缺然 王丞相为扬州,遣八部从事之职,顾和时为下传还,同时俱见。诸从事各奏二千石官长得失,至和独无言。王问顾曰:" 卿何所闻?" 答曰:" 明公作辅,宁使网漏吞舟,何缘采听风闻,以为察察之政?" 丞相咨嗟称佳,诸从事自视缺然也。 译:王丞相(王导)担任扬州刺史时,派遣所辖八郡的部从事到任,顾和当时作为按察官从外面回来,一同进见。各位从事分别报告俸禄二千石官员的过失,到了顾和那里却一言不发。王导问顾和:" 你听到什么了?" 顾和答道:" 您作宰相,宁可让网漏吞舟,怎么会靠听信传闻作为洞察明辩的德政呢?" 王导称赞顾和说得好,各位从事也觉得自己有缺陷。 捷悟第十一 五 机悟名言 王敦引军至大桁,明帝自出中堂。温峤为丹阳尹,帝令断大桁,故未断,帝大怒瞋目,左右莫不悚惧。召诸公来。峤至,不谢,但求酒炙。王导须臾至,徒跣下地,谢曰:" 天威在颜,遂使温峤不得谢。" 峤于是下谢,帝乃释然。诸公共叹王机悟名言。 译:王敦带兵快打到大桁桥了,晋明帝(司马绍)亲自来到中堂。温峤当时任丹阳尹,皇上命令他毁掉大桁桥,可温峤没有执行,皇上瞪着双眼大发雷霆,左右的人都惶恐不安。明帝召令各位公卿前来,温峤到了以后也不谢罪,还索要酒肉。王导一会儿来了,他光着脚就下地请罪说:" 皇上圣怒,竟使温峤都不敢谢罪了。" 温峤立即跪下请罪,皇上这才息怒。大家都赞叹王导的机警智慧。 容止第十四 十五 触目见琳琅珠玉 有人诣王太尉,遇安丰、大将军、丞相在坐。往别屋,见季胤、平子。还,语人曰:" 今日之行,触目见琳琅珠玉。" 译:有人去拜访王太尉(王衍),遇到安丰侯(王戎)、大将军(王敦)、丞相(王导)在座。去另外屋子,又见到季胤(王诩)、平子(王澄)。回来以后,对人说:" 今天外出,琳琅满目。" 十六 不堪罗绮 王丞相见卫洗马曰:" 居然有羸形,虽复终日调畅,若不堪罗绮。" 译:王丞相(王导)见到卫洗马(卫玠)时说:" 显然身体很差,即使整日调养,看起来象是不堪绮罗之重。" 二十四 丘壑独存 庾太尉在武昌,秋夜气佳景清,佐吏殷浩、王胡之之徒登南楼理咏,音调始遒,闻函道中有屐声甚厉,定是庾公。俄而率左右十许人步来,诸贤欲起避之,公徐云:" 诸君少住,老子于此处兴复不浅。" 因便据胡床,与诸人咏谑,竟坐甚得任乐。后王逸少下,与丞相言及此事,丞相曰:" 元规尔时风范,不得不小颓。" 右军答曰:" 唯丘壑独存。" 译:庾太尉(庾亮)驻守武昌时,一个秋天的晚上,清风气爽,佐吏殷浩、王胡之等人登上南楼吟诗,正当他们兴致浓郁,音调转向高亢的时候,听到楼梯里传来重重的木屐声,大家猜测这一定是庾公。一会儿庾公带着十几个侍从走来,众人要起身回避,庾公徐徐说道:" 诸位留步,老夫对此也兴致不浅。" 说罢就坐在胡床上,和大家一起歌咏戏谑,大家都非常尽兴。后来王逸少(王羲之)到建康,和丞相王导言及此事,丞相说:" 元规(庾亮)那时的风采,不能不说是有点颓废。" 王右军说:" 不过高雅情调他还是有的。" 二十五 恨才不称 王敬豫有美形,问讯王公。王公抚其肩曰:" 阿奴恨才不称!" 又云:" 敬豫事事似王公。" 译:王敬豫(王恬)相貌俊美,去看望父亲王导。王导拍着他的肩膀说:" 儿子,可惜的是你的长相和才华不符啊。" 还有人说:" 敬豫处处都像他父亲。" 企羡第十六 一 阿龙故自超 王丞相拜司空,桓廷尉作两髻,葛裙策杖,路边窥之,叹曰:" 人言阿龙超,阿龙故自超!" 不觉至台门。 译:王丞相(王导)官拜司空时,桓廷尉(桓彝)扎着两个发髻,穿着葛布衣裙,拄着拐杖,在路边观望,他赞叹道:" 人们说阿龙洒脱,阿龙确实洒脱啊!" 不知不觉就跟着来到司空府门前。 二 但欲尔时不可得耳 王丞相过江,自说昔在洛水边,数与裴成公、阮千里诸贤共谈道。羊曼曰:"人久以此许卿,何须复尔?" 王曰:" 亦不言我须此,但欲尔时不可得耳!" 译:王丞相(王导)过江以后,一次自己说起从前在洛水边,经常和裴成公(裴頠)、阮千里(阮瞻)诸名流一起谈玄论道的事。羊曼说:" 人们一直就以此称赞你,何必再提这些事情呢?" 王丞相说:" 也不是说我要提这些事,只是追忆从前的往事不能再现了啊!" 伤逝第十七 六 祭奠卫玠 卫洗马以永嘉六年丧,谢鲲哭之,感动路人。咸和中,丞相王公教曰:" 卫洗马当改葬。此君风流名士,海内所瞻,可修薄祭,以敦旧好。" 译:卫洗马(卫玠)死于永嘉六年,谢鲲哭吊,连路人都感动了。晋成帝咸和年间,丞相王导告谕说:" 卫洗马应当改葬。此君是风流名士,为海内人士所敬仰,我们应该略作祭奠,加深旧日的情谊。" 栖逸第十八 四 茂弘乃复以一爵假人 李廞是茂曾第五子,清贞有远操,而少羸病,不肯婚宦。居在临海,住兄侍中墓下。既有高名,王丞相欲招礼之,故辟为府掾。廞得笺命,笑曰:" 茂弘乃复以一爵假人。" 译:李廞是李茂曾(李重)的第五个儿子,为人清廉有情操,可是从小就体弱多病,不肯结婚做官。李廞家在临海郡,住他哥哥的墓地旁。因为名声很大,王丞相(王导)要征召他,让他获得礼遇,特意任命他为府掾。李廞接到任命的文书后,笑着说:" 王茂弘竟拿爵位来送人。" 术解第二十 八 委罪于树木 王丞相令郭璞试作一卦。卦成,郭意色甚恶,云:" 公有震厄!" 王问:" 有可消伏理不?" 郭曰:" 命驾西出数里,得一柏树,截断如公长,置床上常寝处,灾可消矣。" 王从其语,数日中,果震柏粉碎,子弟皆称庆。大将军云:" 君乃复委罪于树木。" 译:王丞相(王导)让郭璞给他算一卦。卦算好了,郭璞的神情很坏,说道:" 您有雷震之灾!" 王导问:" 有没有消除的办法呢?" 郭璞说:" 让人坐着马车往西,走出几里地后见到一棵柏树,把这棵柏树截成和你一般长,放在床上你常睡觉的地方,就可以消灾了。" 王导听了他的话,几天后,柏树果然被震得粉碎,家里人都向他祝贺。大将军(王敦)说:" 你竟把罪恶转嫁到树身上。" 崇礼第二十二 一 元帝正会 元帝正会,引王丞相登御床,王公固辞,中宗引之弥苦。王公曰:" 使太阳与万物同晖,臣何以瞻仰?" 译:晋元帝(司马睿)在元旦朝会时,拉着王丞相(王导)上御座,王公执意推辞,晋元帝仍是苦苦地拉他。王公说:" 如果太阳和万物同辉,那臣子们瞻仰什么呢?" 任诞第二十三 二十四 孔群好饮酒 鸿胪卿孔群好饮酒。王丞相语云:" 卿何为恒饮酒?不见酒家覆瓿布,日月糜烂?" 群曰:" 不尔。不见糟肉乃更堪久?" 群尝书与亲旧:" 今年得七百斛秫米,不了麴糱事。" 译:鸿胪卿孔群喜欢喝酒。王丞相对他说:" 你为什么总喝酒呢?没看见酒铺盖酒缸的布,时间一久就烂了吗?" 孔群说:" 不是这样。你没见过用酒糟腌制的肉保存的时间更长吗?" 孔群曾给老朋友写信说:" 今年只打了七百斛高粱,不够酿酒用的。" 三十二 谢掾能作异舞 王长史、谢仁祖同为王公掾,长史云:" 谢掾能作异舞。" 谢便起舞,神意甚暇。王公熟视,谓客曰:" 使人思安丰。" 译:王长史(王蒙)、谢仁祖(谢尚)同作王公(王导)的属官,长史说:" 谢掾会跳怪舞。" 谢尚便跳起舞来,神态很悠闲。王公认真看着,他对客人说:" 这让人想起了王安丰(王戎)。" 简傲第二十四 七 彼是礼法人 高坐道人于丞相坐,恒偃卧其侧。见卞令,肃然改容,云:" 彼是礼法人。" 译:高坐和尚到王丞相(王导)家做客,常常是仰面躺在丞相身旁。见了卞令(卞壶),就严肃起来,一改从前的神情,他说:" 他是礼教中的人。" 排调第二十五 (10)陆太尉诣王丞相,王公食以酪。陆还遂病。明日,与王笺云:“昨食酪小过,通夜委顿①。民虽吴人,几为伧鬼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