情感,跳跃于五线谱上的文字 ——音乐与文学的联系,以及情感 这段时间,在写点东西的时候总是喜欢在耳边放一曲舒缓些的乐曲,主要是一些古典音乐,诸如各种协奏曲等。就像我现在正在听的这曲《沉思》,一股真正的幽静和带有天宇回荡的音蔓犹如地核中蘑菇云勃勃升起,很舒缓地包容溶解,包容溶解,再包容,在溶解。 韵律就是一个音乐的灵魂,不仅仅是因为有了节拍。天籁般的声度和谐地升高降低是最 动听的一首音乐之必要脉搏,比如在听莫扎特的《A大调协奏曲》时,于音扬顿挫,长笛,单黄管的此起彼伏优美音色间,的确可以触摸到莫扎特对于生命严肃追问的那番赤诚心灵, 如果,对于我们的命运实在无法琢磨的话。那么,就来真正放下我们的所有负重,用一颗完全没有沾染的空灵心脏和耳朵,倾听一下《命运》的交响曲。就会发现,在各种乐器如此激烈和柔和交替的交响奏鸣中,释放了贝多芬多少对于人生的感思,抗拒——妥协——再抗拒。 有必要可以说:如此对于人生最美好的,乃至最悲壮的倾诉表达——唯有音乐。 而文学,或者说具体些,写作创作。其实在内涵上和音乐有着相似的共性,就是写作者会与音乐家一样,会对于每一个字词及语句先由内心间做一番“自我感触”抒发出最内心中的那些可贵的起伏,是激情澎湃也好,是恬静安逸也好,是伤感,是欣悦,都是一个最活跃的心理活动节奏起伏,就像音乐的韵律。单独一个演奏家会先受到自己那个乐器的深刻感染后便会更好地融入到整体乐队中,从而交响共鸣出最动人心魄的乐章。写文章难道不是吗?你的文字必须先打动自己,才可能打动你的读者。 如果被文字所感染,说明你在和作者处于了同一个心潮起伏当中。。。。。 多么的像真正的爱情,这种情感的变奏就好比那首《爱的罗曼斯》一样,一支小提琴或者一把吉他就可以弹拨出心的跳动,心的纬度,柔弱而略带有恐怕的泛音,激越却洋溢着赤胆的弹弦,回归于安定而又来再度憧憬的拉弓,好呀,真的很动听,又真的好美。 并也能够与这样的美好旋律中一并领就了文字的感染力。 “秋兰兮青青,绿叶兮紫茎。满堂兮美人,忽独与余兮目成。 入不言兮出不辞,乘回风兮载云旗,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兮新相知。 。。。。。。。 (转自《离骚。九歌》) 这就是文字的带来的美感。与这样的文字中我们依然可以与音乐一样的来陶醉,陶醉于我们久盼的爱情。无论何等的境遇,无论怎样的艰辛,乃至我们身无所有,并可以依旧用诗歌,送给亲爱痴情人。 为伊消的人憔悴 衣带渐宽终不悔 22:57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