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情志相胜疗法

 wxhqyfpy 2014-09-13
     情志相胜疗法,有人又称为以情胜情法、活套疗法、五志相胜疗法、以情志克制情志疗法、情态相胜疗法等,名称不同,意义却相同或相近,“情志”是对七情五志的简称,相当于现代心理学中的情绪情感。古代的七情学说有几种,中医所说的“七情”指喜、忍、忧、思、悲、恐、惊七种情绪。在五行学说的影响下,《内经》将七情归纳为喜、怒、忧、思、恐“五志”。情志相胜疗法,就是根据五行相克的理论,利用一种或多种情绪去调节、控制、克服另外一种或多种不良情绪的心理疗法。《内经》将喜归心而属火,忧(悲)归肺而属金,恶归肝而属木,思归脾而属土,恐归肾而属水。《内经》指出:金克木,怒伤肝,悲胜怒;木克土,思伤脾,怒胜思;土克水,恐伤肾,思胜恐;水克火,喜伤心,恐胜喜;火克金,悲伤肺,喜胜悲。情志相胜疗法始创于《内经》,以后不断得到发展。金代名医张于和在《儒门事亲.九气感疾更相为治衍》中对情志相胜疗法进行了系统的总结,他生动地描述道:

    悲可以治怒,以怆恻苦楚之言感之;喜可以治悲,以谑浪亵狎之言娱之;恐可以治喜,以恐惧死亡之言怖之:怒可以治思,以侮辱欺罔之言触之;思可以治恐,以虑彼忘此之言夺之。

    张子和在理论上对情志相胜厅法进行了总结,在临床上。他非常重视心理因素在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的作用,擅长使用情志们胜疗法治病,根据我们目前掌握的资料来看,他是中国古代应用心理疗法最多、最有成效的医家。他有9个心理治疗医案传世。下面,我们结合一些具体的医案介绍情志相胜疗法:

   1.怒胜思疗法。思维与情绪的关系非常密切,故古代医家把“思”列为七情之一。思伤脾,思虑过度可令人神疲、懒言、失眠、健忘、心悸、不思饮食、腹胀等。木克土,故可以利用愤怒情绪来克制过度思虑。《儒门事亲》载:“一富家妇女,伤思虑过甚,二年不寐”,张子和采用“多取其财,饮酒数日不处法而去”的方法来故意激怒病人,结果,“其人大怒汗出,是夜困眠”。名医华佗也善于出其不意地使用情志相胜疗法。《独异志》载,华佗用书信指责痛骂郡守,令部守恼怒得“吐黑血升余”。黑血排出体外,疾病也就痊愈了。《续名医类案》载:韩世良治疗一位“思母成疾”的女病人时,叫女巫告诉患者,她母亲因女儿之命相克而死,在阴间准备报克命之仇。患者大怒,骂道:“我出母病,母反害我,我何思之!”痛恨、怒骂亡母之后,女病人“病果愈”。

    2.胜恐疗法。恐伤肾,过度恐惧可令人惶惶不安、捉心吊胆、二便失禁、遗精、腰膝酸软等。土克水,故可以采用说理开导等方法,使患者神志清醒,思维正常,理智地分析产生恐惧的原因,逐渐克服恐惧情绪。如前文所述《续名医类案》所载卢不远治疗沈君鱼“终日畏死”之法和《儒门事亲》所载张子和对因惊恐致病的卫德新之妻采用的疗法。

   3.恐胜喜疗法。喜伤心、过度喜悦、高兴可令人心气涣散、神思恍惚、健忘、嬉笑不休等。上海有人因做股票交易突然大发横财,高兴过度而忘乎所以,被送进了精神病院。水克火,故可以利用恐惧情绪来克制过度喜悦的情绪。《续名医类案》载,李其性的父亲因儿子考中进士等喜事而患笑病、日夜大笑不止10余年。太医叫李的家人假称李其子己死。病人听说儿子死了,“恸绝几殒。如是者十日,病渐瘳”。《洄溪医书》载,徐大椿治疗一位“大喜伤心”的新中状元,恐吓病人患了不治之症。

   4.喜胜忧疗法。悲优伤肺,悲痛,忧愁可令人形容憔悴,悲观失望,沮丧,厌世,长嘘短叹,咳嗽气喘,生痰生瘀,毛发枯萎等。火克金,故愉快,喜悦的情绪可以驱散忧愁苦闷的情绪。《儒门事亲》载,息城司侯听说父亲死了,“乃大悲哭之”,胸口疼痛。张子和模仿巫医的滑稽动作,又说又唱又跳,令病人“大笑不忍”。《医苑典故趣谈》载,清朝一位巡抚抑郁寡欢,家人请来名医为其治病,名医沉思良久,诊断的结果说巡抚患了“月经不调”。巡抚认为这个诊断荒唐可笑,一想起名医的诊断就大笑不止,于是心情逐渐好转。

   5.忧胜怒疗法。怒伤肝,愤怒情绪可令人冲动,打人毁物,烦躁,面红耳赤,头晕目眩,吐血,昏厥等。金克木,故悲痛、忧愁情绪可以控制、克服愤怒情绪。《景岳全书》载,两个女人发生口角后,燕姬“叫跳撒赖”,大怒装死。张景岳对装死的燕姬说,要对她进行令人痛苦且有损美容的火灸。燕姬感到悲伤,便结束了“气厥若死”的装病行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