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彰义门往里看,南北线阁连成线。
北边看见西便门,南边白墙连成片儿。
南线阁,北线阁,南北线阁多大院儿。
顶好的买卖高台階,顶好的姑娘不帶花儿。
广义街,歇歇脚。
报国寺里看墨宝。
土地庙的花市品种好,
牛街回民小吃高。
往东走,坐花轎。
法源寺街逛古廟。
烂缦胡同多会舘,
绳匠比丞相的辈份高。
菜市口儿再往东,
死市、活市要分清。
骡马市上祭马神,
湖广会舘把戏听。
往东走,珠市口儿。
晋阳饭店历史久。
清华池里泡个澡,
基督堂里去祈祷。
幼時世居南城,这首歌谣传唱於俚间,然不解其意,今忽忆起,顿生再走南城之念,穿街走巷奔走於宣南,旧時之景以不复存,些许残存仍聊以慰藉。叹之曰:幽深小巷、古刹梵音、百年古槐、掠空鴿哨,嗟夫!尚能存得几載欤?
诗记宣南 低吟一曲唱宣南,
燕角阁下车马喧。
士子苦读慈仁寺,
征人久眠悯忠泉。
菜市堪怜六君子,
湖广犹唱一梨园。
阅微紫藤傍海棠,
樽空盡是旧云烟。

广安门旧影
广安门明代称广宁门与元大都的彰义门在东、西的同一轴线上,清代道光時为避道光帝名諱“旻宁”改称广安门,旧时仍习惯称彰义门。

日本侵略军由广安门侵入北京

广安门外大街

上图:北线阁
下图:南线阁
『彰仪门往里看,南北线阁连成线儿。
北边儿看見西便门儿,南边白墙连成片。
南线阁、北线阁,南北线阁多大院儿。
顶好的买卖高台阶,顶好的姑娘不戴花儿。』
南线阁、北线阁为广内大街两侧相对的胡同,辽代都城角楼位於此处称“燕角”,后演化成“线阁”。如今歌谣中描述的南北线阁的景像已不复存在。
重修后的西便门

西便门老照片

西便门是明、清两代都城内城西南角的城门,位於广安门之北

广安门内大街与南、北线阁交汇处为辽代燕角楼故址
广义街古槐
『广义街,歇歇脚。』
过南、北线阁即到广义街,现广义街已拓宽,只有路中央这棵古槐见证着历史的変迁。

报国寺老照片
明代大慈仁寺石额


顾炎武祠
位於报国寺西院有明末清初思想家、史学家大儒顾炎武祠堂
长椿寺中展现的报国寺古時书市雕塑
报国寺里看墨宝
过广义街來到报国寺,报国寺始建於辽代,在现报国寺之西北方向,明宪宗成化二年建新寺,在明宪宗大慈仁寺碑中载有『……今即宣武门外撤旧建佛寺而新之……』。名大慈仁寺。清代康熙、乾隆時均有重修更名为『大慈仁报国寺』。
明末至清代全国进京赶考的文人墨客大多居於宣南各会舘,位於内城城隍庙的书市亦迁於此,故报国寺的书市盛极一時。今报国寺重修后辟为古文化交易市場。

『土地庙的花市品种好,』
自报国寺向东至长椿街原称下斜街,明、清時称土地庙斜街,『日下旧闻考』载:『土地庙即张舜玉五城坊巷集间所载之老君堂,庙中有明神宗庙碑可据也,土地庙碑略:朕为聖母御世時,聖目弗安,钦傳重修宣武门外斜街古迹老君堂都土地庙……』。土地庙『每旬之三日有庙市,今居民不复知有老君堂之称矣。』土地庙的花市昔日的繁华不再,而土地庙亦已无存,地名亦改。
现长椿街内尚存明代大祚长椿寺〔见笔者前篇博文,此不赘述〕。
在土地庙斜街〔今之长椿街路口〕原有大悲阁,大悲阁原名白马寺始建於隋仁寿年间〔公元601-604年〕后废圯元代重修名『聖恩寺』。至明正统八年〔1443年〕重修,『赐额名白马禅寺』。明弘治十四年〔1501年〕再修並立张文宪撰文之重建白马寺碑。后於明孝宗弘治十八年乙丑〔1505年〕太宰李中轩重建,次年丙寅〔1506年〕即正德元年秋立石增大悲阁。『日下旧闻考』亦载:『……聖恩寺即大悲阁……聖恩寺在斜街口。』
下斜街〔土地庙斜街〕
大悲阁遗址

『牛街小吃手艺高』
牛街礼拜寺
牛街是北京的回族居住区,始建於辽代统和十四年即北宋至道二年〔公元996年〕,明成化十年〔1474年〕赐名『礼拜寺』。历代对清真寺多有重修。
牛街回民小吃店
牛街成街当於宋辽時期,因居於此处的回族先民喜种石榴和枣树,故又名榴街,又有栆林前街和栆林后街等名,明代称礼拜寺街,清代改『榴』为『牛』称牛街。清末慈禧赐名太平街但未能被人沿用。
旧時牛街回族生活维艰,有童谣说『回民手中两把刀,一把切牛肉,一把切年糕』。牛街之民多以卖牛羊肉和卖清真小吃为生。牛街的清真小吃品种繁多,享誉京城。
毗邻牛街的教子胡同的中国伊斯兰教经学院
宝应寺
『日下旧闻考』载:『宝应寺在教子胡衕之西南,地名燕角明万历中碑乃翰林院编修顾秉謙撰相传唐刹也……其为唐剎与否则无考矣……』
法源寺
『往东走,坐花轿,法源寺街看古廟』
法源寺乃京城古刹,座落於教子胡同内法源寺街。始建於唐太宗贞覌十九年〔645年〕,武则天万岁通天元年〔696年〕建成。为唐太宗东征高丽后念陣亡将士、忠臣孝子而建名『悯忠寺』。『日下旧闻考』载:『寺额唐曰悯忠,明正统中改名崇福,本朝雍正十一年世宗宪皇帝发帑重修,十二年二月工峻赐额曰法源……』。法源寺迄今已1300余年。

聖安寺
『日下旧闻考』载:『……聖安寺……金時所建,明正统中易名普济,本朝〔清〕乾隆四十一年发帑重修,寺门额曰勅建古剎聖安寺』。据此可知此寺已有近千年之史。
湖南会馆
莲花寺始建於明代,清代汉学家洪亮吉曾居此寺,现此寺僅存大殿为办公之用。
莲花寺遗址
绍兴会馆
鲁迅曾在此居住
『烂缦胡同多会馆,绳匠比丞相的辈份高』
南城是全国各地士人举子进京居住之地,故宣南多会馆,諸如湖南会馆、绍兴会馆等,今众多会馆已蕩然无存。
现长椿寺中仍保存数块会馆碑记,记录了宣南的会馆文化。
『绳匠比丞柤的辈份高』
丞相胡同明代名绳匠胡同,因胡同为绳匠聚居居住地,清代曾名神仙胡同,胡同内曾居住有多名高官如:许维祯、陈元龙、李鸿藻等。民国時正式更名为丞相胡同。故称『绳匠比丞相的辈份高』。现因打通菜市口南延路,丞相胡同已永远消失。
『菜市口再往东,死市活市要分清』
菜市口为清代刑斩决死囚之刑場,平時为菜市。菜市口之东为骡马市大街,为明、清两朝交易骡马的市埸,時市場日有两市即活市和死市,活市即买卖活牲畜之市,而死市是活市之后买卖死牲畜之市。
拓宽的菜市口南延路

清代菜市口刑場
『骡马市上祭马神,湖广会馆把戏听。』
上图为騾马市大街现貌,『京师坊巷志稿』载:骡马市街有『元帝庙,前室祀马神,亦称马神庙』。
湖广会舘有两百余年历史,为湖北、湖南两省联络乡谊的同乡会馆,馆内有大戏台为北京所存不多的会馆古戏台之一。现已重修。
孙中山曾於湖广会馆召开五党合一大会宣佈国民党成立。
1920年建於骡马市大街东口和虎坊桥交汇处的京华印书局船形大楼
湖广会舘
湖广会舘
『往东走,珠市口,晋阳饭庄历史久』
骡马市大街向东过虎坊桥不远即晋阳饭庄,晋阳饭莊原为清乾隆礼部尚书、《四库全书》总编纂官纪晓嵐之故居《阅微草堂》,现仍存阅微草堂一进院落及纪晓岚手植紫藤一架和手植海棠树一株。
晋阳饭莊

纪晓岚手植紫藤
阅微草堂纪晓岚手植海棠
此海棠树傳为纪晓岚手植,为思念旧時恋人文鸾而植此树。
相傳纪晓岚与叔父家婢女文鸾青梅竹马而相恋,因文鸾之父多所求而搁置,后纪昀高中解元,方闻文鸾已郁郁而终,香消玉殒。悲痛之中植此海棠並做诗一首以祭文鸾:
《憔翠幽花剧可怜,斜阳院落晚秋天。词人老大风情减,犹对残红一怅然》
陈列於长椿寺中纪晓岚雕塑
『清华池里泡个澡,基督堂里去祈祷』
由阅微草堂向东即到珠市口路北原有清华池浴池,始建於清光绪三十一年〔1906年〕原名小仓浪澡塘,二十年代改名为清华池浴池。如今的清华池合并了菜市口的汇泉浴池和虎坊桥浴池,已迁往虎坊路。清华池的修脚、治疗脚病享誉京城。
雕塑『修脚』
珠市口西大街的德寿堂药店始建於1934年

徳寿堂民国時石药碾

珠市口基督堂始建於1904年,由美国卫理公会所建。
文中老照片为网上下载在此謹表谢意。
打鹰洼
2013年11月26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