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时候改变中国的产科实践了 ![]() 一、正确认识教科书 1.教科书是什么? 教科书不是圣经,是给大学本科生上课用的教材,欧美国家并没有统编教材,反而欧美国家的医疗技术水平却处于一个高水平。教科书的重点是“三基”,原则是“经典”。所谓的“三基”是:基础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原则。 2.教科书不是临床指南 教科书:what,how-p。简单说就是告诉你:疾病是什么疾病?它是如何发生的?我们的处理原则是什么? 临床指南:who,when ,where ,how -D。临床指南告诉大家的是:疾病应该是由谁来诊治,符合一定标准的医生才能有资格来诊治,什么时候来行使治疗措施,应该在哪一级的医疗机构来诊疗。 分裂教科书与临床实践:我们现在存在的问题,我们所写的和所做的不一致。 写作原则:我们写作的原则应该是“写你所做的,做你说写的”。 3.教科书不是用来打官司的标准。 这件事情我们这些临床工作者应该从自我做起,面对医疗纠纷等问题,不要拿教科书作为评判的标准。 ![]() 二、产科医生应该改变思维方式 1.产科从早孕开始,甚至备孕开始,而不是从怀孕3个月后再开始算起。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为孕妇提供一贯制服务。 a.对于产科医生来说首先病人从怀孕期应该有自己的产科医生,而不是4个月才到产科。 b.从门诊到病房,最好是一个医生,对病人来讲频繁更换医生,不利很多,根据多年实践,在医院最好从头至尾都是一个医生为病人而服务。 2)IVF/习惯性流产给产科带来的麻烦。 这个阶段已经过了12周,很多错过了早孕期筛查最敏感的时期,并且前期的治疗遗留下来的很多问题,带给我们很多麻烦。 3) 对于卧床休息,禁止性生活,国外是没有禁止性生活的。 4)黄体酮,孕早期检查黄体酮没有真正的意义,这是一个很具有争议的事情,黄体酮滥用也是现在的一个常见问题。 5)阿司匹林、低分子肝素、糖皮质激素等应用也存在很多争议。 产科从早孕开始,以后我们编写产科教材也是应该从早孕开始,临床实践也应该从早孕开始。 ![]() 三、如果只做4次产前检查,究竟 是需要做哪4次?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检查,大部分孕妇4次孕期检查是比较必要的。 这四次检查包括:11-14周:早孕筛查; 20-22周:中孕胎儿结构筛查; 37周:晚孕检查评估分娩方式; 41周:过期妊娠评估处理。 我们到底有没有必要做如此多的检查?适当减少产前检查,把我们的精力重点放在这四次检查上面,也许会更好。 ![]() 四、减少滥用的产科干预,回归自然 1.自由体位分娩:鼓励自由体位待产,自由体位分娩。对于自由体位逐渐在尝试的过程中。 2.减少会阴侧切,降低剖宫产术:这是一个很广的话题。 3.关于“全自然分娩”。 Hands free:现在的临床医生少动手,生的过程中不要过多的去干预,不要会阴保护等。但是现在我们医生的所做所为却与全自然分娩背离很远。医生们反思一下,是不是我们医生应该甘当配角,让孕妇成为主角。减少滥用产科干预,尽量推崇自然分娩。 ![]() 五、新技术的应用与滥用 随着产科的逐渐壮大, 产科的进步很是喜人,但是新技术与新药物的应用有无循证医学的依据也是需要慎重考虑的问题。 例如电子胎心监护,电子胎心监护在产科低危人群的应用是失败的,但是在临床上很多问题则需要时间去改变。 ![]() 六、管理制度的突破 1.呼吁助产士职称系列的恢复。如果我们每个人都能发出自己的声音,相信很多事情的结果会不一样。 2.允许产科医生做超声。我相信在大家共同的关注下,相信这些制度的改变总会实现。 ![]() 七、产房标准化建设与科学化管理 根据国外的经验,我们应该重视麻醉医生的重大作用。 产房麻醉医生的7/24:一周7天,一天24 小时应该都是有麻醉医生在场,如果有条件应该在产房增加麻醉医生的比例,产科医生与麻醉医生的共同配合,才能真正做到有效降低围产期死亡等突发事件的发生; 产科麻醉医生不仅仅是负责分娩镇痛; 产科麻醉医生是降低母亲/孕产妇死亡和 孕产妇伤害的最重要的保障; 麻醉医生负责ABCD即(呼吸、气道管理、循环、整个病人的抢救用药),产科医生管FU(生产与婴儿); 产房新生儿科医生的7/24:降低围产的死亡与伤害等; 产科医生/麻醉医生/新生儿科医生/助产士的team up。 ![]() 八、未来即将推出的项目 1.标准产房的建设和科学化的管理 1)应该具备的硬件设施必须先进、全面; 2)产科临床指南及抢救流程必须规范; 3)人员能力的要求及匹配:人员数量,素质以及人员临床模拟训练经验,可以天衣无缝的做好抢救等工作; 4)患者安全与管理的方案,包括抢救管理等组织架构。 2. 开展中国人群的产程研究 3. 降低剖宫产bundle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