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采访手记:向一条河流敬礼

 红豆居士 2014-09-14

采访手记:向一条河流敬礼

梁若冰 毕玉才 《 光明日报 》( 2014年09月14日   10 版)
辽河示意图 郭红松绘
采访在辽河岸边

    “船行所及,博采众长;海洋无涯,心驰八方”,探索辽河文化令人心仪。当我们冒着酷暑来到沈阳、盘锦、朝阳、营口等地,感受到的是辽河文化的博大精深。人类早期文明遗址遗迹保留之完整、水文地貌之多样丰富、北方民俗文化历史和宗教人文信仰流传保存之悠久,以及今天的辽河流域的新型城市建设和建筑,与当地人民对脚下这片故乡热土的自豪与热爱,都给匆匆行走于此的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我们走进盘锦市二界沟乡渔民世家出身的刘则亭老人在自家院子里办起来的古渔雁博物馆时,屋里屋外一尊尊硕大沉重的船上的器具把我们震住了:几十公斤到两千公斤的渔船铁锚,锈迹斑斑的铁链,无声地向我们诉说着昔日的辽河,其造船能力和航运能力有多么强大!而朝阳市凌源的皮影,可以把戏剧人物针鼻儿大的眼睛、首饰雕刻得细致入微,宛若细腻的江南文化风格,说明地处北方的辽河流域地貌文化中,不仅具有北方的粗犷特色,也兼有细腻温婉的一面。包括盘锦的刺绣、旗袍和剪纸等都是辽河流域细腻文化风韵的代表。

    踏入朝阳市的建平县、凌源市和喀左县的牛河梁遗址和多处遗址群落,记者看到的是人类最早的祭坛、壁画、彩陶和女神头像、孕妇雕塑,这里展示的一件件文物,丰富着中华文明的历史。在巨大的恐龙和鸟化石、植物种子和鱼化石面前,我们仿佛置身于一亿年前沼泽遍地的朝阳大地,那些丰富的动植物资源,为后来人类和其他动物的繁衍生息创造了得天独厚的生态环境,站在这里,我们立刻都变得十分年轻!人类文明的曙光在这里微启,正好印证了人文地理学“大水之畔出文明”的定律。

    一条河究竟可以容纳多少内容?历史、文化、政治、生态、民族学、人文学、人类学,燕长城、汉墩台、古金塔、清真寺,古音乐、节庆活动、传统吃食、传统手工艺,多种文明在这里撞击,丰富多样的宗教文化信仰和民俗活动在这里交融,特殊的地理位置和条件,带来的是这里的人民较为广阔的视野、多样的物质和非物质文化遗产。辽河流域源远流长的文化和丰厚的这片沃土,是一本需要精读的历史书。合上采访本,“向一条河流敬礼”七个字瞬间蹦出了脑海。

    在此,感谢辽宁盘锦市委外宣办、朝阳市委外宣办等有关部门的大力配合与支持。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