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谎言与理智

 谢楚军 2014-09-14
前面谈了一下师生关系,证明在学术的突破上,老师或许是多余的,并用维特根斯坦和罗素作为例子进行了论证。 今天就谈谈同学关系吧。 

          又要提到维特根斯坦了。 

          维特根斯坦于1903年进入中学,和二战的罪魁祸首希特勒是同班同学,到目前为止,还没有确凿的证据证明他们在中学期间有过密切的交往或者没有密切的交往。这两位同学离开中学后有一个共同点,就是都参加过第一次世界大战。不同的是希特勒除负过伤外,没有什么出色的表现。维特根斯坦就很有传奇色彩了,据说炮火纷飞时,别的士兵们都东躲西藏,唯独维特根斯坦照常干活,好像敌方发过来的炮弹与他无关似的;更加传奇的是据说他在战争的间隙完成了一部哲学名著《逻辑哲学论》的初稿。看来做学问只要用心,是不受什么环境限制的。 

          关于希特勒大家都很熟悉,也知道他的一句名言:“谎言一百遍,就是真理。” 

          关于维特根斯坦,我想除专业人士外,熟悉的就不多了。简单介绍一下,他(1889年4月26日-1951年4月29日)出生于奥地利,后入英国籍。哲学家、数理逻辑学家。语言哲学的奠基人,20世纪最有影响的哲学家之一。     

          在1911年夏天拜访了弗雷格后,维特根斯坦听从了这位逻辑学家的推荐,前往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问学于罗素门下,后成为英国哲学家罗素的学生兼好友,罗素称这场相识是他一生中“最令人兴奋的智慧探险之一”。据说在剑桥有一段佳话:罗素问著名的哲学家摩尔,学生中谁最优秀,摩尔说维特根斯坦最优秀,罗素问为什么,摩尔说只有维特根斯坦上课时一脸迷茫。 

          再看两位同班同学的信仰吧。与希特勒崇尚谎言相比,维特根斯坦似乎在另一个端点。我列举两句维特根斯坦的名言和他的正宗老同学希特勒的“谎言一百遍,就是真理”作一下对比,觉得很有趣。至于有什么感想,我相信朋友们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恕不多谈。 

          “哲学是一场反对用语言来蛊惑我们理智的战斗。” 

           “你在哲学中的目的是什么?——给苍蝇指出一条路飞出捕蝇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