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胡说:八道(一)

 陋室书屋2 2014-09-15

胡说:八道(一)  

2014-02-11 22:51:17|  分类: 读书心得 |举报 |字号 订阅

        在二十世纪动荡变革的大年代,胡适是中国思想界、学术界的一个中心人物。其登高而招,顺风而呼的巨大身影一直在公众的视野中摇曳。

                                                                                      ——沈卫威(《胡适自传》编者、南京大学教授)

        近期翻阅胡适之,被他无穷的魅力所深深折服——学者的魅力、诗人的魅力、历史学家的魅力、文学家的魅力、哲学家的魅力,还有他作为教师的魅力、作为朋友的魅力、作为丈夫的魅力。胡适真不愧是杜威的学生、真不愧是北大校长、真不愧头顶上那三十六个顶博士帽。

        胡说亦有道。这里笔者仅从不变人性与实用主义角度,简单归纳整理为“胡说八道”,以飨博友。

                                                                    之一:成功之道——功不唐捐

        这句格言源自佛教《法华经》,原文是“福不唐捐”,“唐捐”用现在的话讲就是泡汤、白费之意。胡适将其改为“功不唐捐”,意思是说,任何努力都不会泡汤、不会白费。

        胡适曾以自己发动文学革命的例子证明奋斗才会成功。他说:“只要我们对这一行业(报业)有信心,只要我们的主张是站得住的,有材料,有证据,不为私,是为公,以公平的态度锲而不舍地努力下去,‘功不唐捐’是不会白费的。提倡白话文运动,四年小成,十年大成,终于普及全国,这就是一个证明。”

        1930年7月,胡适为马君武生日赋诗一首。诗中有两句这样写道:“一点一滴努力,满仓满屋收成。”意思就是,要收获将来的善果,就要种下现在的善因。一粒一粒的种,才有满仓满屋的收。

       《增广贤文》说:“有心栽花花不发,无心插柳柳成荫”,可胡适却说:“无心插柳,尚可成荫;有心栽花,当然要发。”

         胡适给人题字,喜欢写“为者常成,行者常至”,喜欢写“种豆得豆,种瓜得瓜”,更喜欢写“功不唐捐”。

         胡适 一生以“功不唐捐”为信仰,并化着行动,孜孜不懈,终成大家。

                                                                    之二:治学之道——勤谨和缓

        这四个字出自《宋人笔记》。一个少年进士问同乡老前辈,做官有什么秘诀。前辈说:“做官要勤、谨、和、缓。”后人称之为做官四诀。胡适认为,这四个字不仅是做官的秘诀,也是良好的治学习惯。

        对这四个字,胡适作出了这样的解释。

        勤:不躲懒 ,不偷懒。傅斯年的“上穷碧落下黄泉,动手动脚找东西”,说的就是勤。

        谨:不苟且,不潦草,不拆烂泥。也可以说是“敬”,也就是做一件事要郑重地去做,一点一滴都不苟且,一字一笔都不放过,就是“谨”。谨,就是“小心求证”的“小心”两个字。

        和:虚心,不武断,不固执成见,不动火气。做学问要和平、虚心,动了肝火是非就看不清楚了。胡适用赫胥黎的话概括了“和”:“科学好像教训我们,你最好站在事实的面前,像一个小孩子一样,要愿意抛弃一切先人的成见,要谦虚地跟着事实走,不管它带你到什么危险的境地去。”

        缓:就是不要急,不要轻易发表,不要轻易下结论,就是说“凉凉去吧、搁一搁、歇一歇吧”。胡适以达尔文为例,形象地说明什么是“缓”。他说:“达尔文这样谦让,固然是盛德,但最重要的是他给了我们一个‘缓’的例子。他的生物进化论,因为自己觉得证据还没有十分充足,从开始想到以后,经过二十年还不肯发表。这就是缓。”胡适说:“‘缓’字很重要。如果不能缓,也就不肯谨,不肯勤,不肯和了。”

        胡适在不同场合多次用这四字诀教人,他说:“科学方法不是科学家独得或独占的治学方法,只是人类的常识加上良好的训练,养成的良好工作习惯。养成了勤、谨、和、缓等等良好的习惯,治学自然有好成绩。”

                                                                                                                              (2014.2.11)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