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医治疗小儿泄泻的十大法则

 春满庭苑 2014-09-15

(1)去积消食法:按“伤食宜消”法则,临床上对伤食泻多采用去积消食法。常用消食药品如山楂、鸡内金、神曲、麦芽、谷芽等。若乳积或鱼肉积滞者,应重用山楂、鸡内金;由谷类致积者,重用麦芽、谷芽;若积滞原因不明,而伴腹胀,应选用神曲、厚朴。

(2)导滞攻下法:按“实则泻之”法则,临床上对实积可用导滞攻下法。常用导泻药品如大黄、枳实等。

(3)清热利湿法:由于外感暑邪、内蕴湿热引起腹泻,按“热则清之”法则,可采用清热利湿法。常用清热药物如葛根、黄芩、黄连、银花、连翘、白头翁、马齿苋、鱼腥草、铁苋菜等。因这类药物具有消炎、利尿、抗感染的作用,故临床上多用于感染性腹泻

(4)温中祛寒法:因寒冷引起腹泻,按“寒者温之”的法则,应采用温中祛寒法。常用药物如干姜、附子、吴茱萸、肉豆蔻等。

(5)健脾益气法:久泻必虚,按“虚者补之”的法则,常用健脾益气法。常用药物如炒白术、怀山药、茯苓、炒扁豆、芡实、莲肉、党参、黄芪、炙草等。

(6)利水渗湿法:“湿胜则濡泻”,中医治疗腹泻重视调中分利,常采用利水渗湿法。常用利水渗湿药物如茯苓、猪苓、泽泻、车前子等。

(7)涩肠止泻法:久泻肠滑不止,按“滑需固涩”法则,可采用涩肠止泻法。常用固涩药物如诃子、赤石脂、石榴皮、乌梅、罂粟壳等。

(8)行气消胀法:腹泻出现肠胃气滞,腹脘胀满时,应采用行气消胀法,常用理气药物如陈皮、木香、厚朴、砂仁、枳壳等。

(9)养阴清热法:泄泻日久,津液亏损,出现伤阴证候时,宜采用养阴清热法。常用养阴清热药物如西洋参、沙参、元参、石斛、乌梅、杭芍等。

(10)扶阳固摄法:泄泻日久,阳气衰微,出现伤阳证候时,宜扶阳固摄。常用扶阳药物如附子、干姜、肉桂、补骨脂、益智仁等。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