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古风存续邻里情

 whgh2011 2014-09-15

  说到邻里关系,人们很容易想起清代六尺巷的故事以及尚书张英写给家人的那首打油诗:千里修书只为墙,让他三尺又何妨。万里长城今犹在,不见当年秦始皇。在古代,这样的故事有很多。

  如今,越来越多的城里人住进了高层住宅小区,钢筋混凝土加防盗门,邻里之间不再有平房大杂院年代那样的亲密接触,以致“邻居相见不相识,不知对门是何人”。一项对全国六大城市邻里关系的调查显示,四成人不知邻居名字,六成人不和邻居往来,更多的人则不会与邻居打招呼或偶尔打招呼,近八成被调查者表示,现在的邻里之间已经越来越疏远,邻里温情正在消失。

  生活中有这样的一则故事。有位单身女子刚搬了家,对门住的是一位单身母亲与两个孩子。一天晚上忽然断电,没一会儿就听到有人敲门,原来是对门那家的小孩。孩子紧张地问:“阿姨,请问你家有蜡烛吗?”女子以为是来借蜡烛的,怕以后会平添更多麻烦,就没好声气地说:“没有!”正当她准备关门时,那孩子举起蜡烛说:“妈妈和我怕你刚来这里没准备蜡烛,让我送两根给你。”这位新来的女子方知误会了邻居,内心满是感动与自责。可见,邻里关系好,信任很重要。重建邻里关系,重要的是消除信任危机,拉近人们心理上的距离。

  孟子说:“乡田同井,出入相友,守望相助,疾病相扶持,则百姓亲睦。”事实上,让人温暖的邻里关系,并非都是救人救火等生死攸关的大事,更多的是那些不起眼的平常小事。比如,停车上楼忘了带包,进门匆忙忘了拔钥匙,楼上晾晒的衣物吹落到楼下,外出旅行代收快递,帮助照看一下孩子……就是老百姓常说的“用急”。虽说如今与过去大不同,但每个人若能够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多为别人着想,相信邻里有情的古风在现代社会定能存续下去,中华民族相互友爱的传统风尚也会继续发扬光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