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大唐帝国与吐蕃松洲之战:以较小代价获得巨大收获

 小记历史馆 2014-09-15

    松州之战后,“弄赞惧,引兵退”(《资治通鉴》),这里的退兵,是仅仅指从松州城下撤退,还是同时也从吐谷浑和党项及白兰诸羌的土地上撤退了呢?笔者认为是后者,现分析如下。

    先看吐谷浑。

    据《资治通鉴》记载,高宗显庆五年(公元660年),“八月,吐蕃禄东赞遣其子起政将兵击吐谷浑,以吐谷浑内附故也。”无独有偶,《敦煌本吐蕃历史文书大事年表》也记载道,从显庆四年(公元659年)开始,吐蕃大论禄东赞连续多年驻在吐谷浑,并曾与唐军苏定方部交战。双方史料互相印证,说明直到高宗显庆后期,吐谷浑政权一直存在,而且是一个亲唐政权。此外,据《新唐书西域传》记载,“(吐谷浑)既而与吐蕃相攻,上书相曲直,并来请师,天子两不许。吐谷浑大臣素和贵奔吐蕃,言其情,吐蕃出兵捣虚,破其众黄河上。”从“相攻”和“天子两不许”,可以看出当时的吐谷浑并不是特别的弱,所以唐朝并未明显的扶持吐谷浑。

    根据以上史料,我们可以看出,直到高宗显庆后期,吐谷浑作为一个亲唐政权仍然存在,而且实力并不很弱。既然吐蕃松赞干布在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时候就已经重创吐谷浑,把吐谷浑打到青海湖了,为什么在二十年后还会出现上述情况呢?笔者认为,原因只有一个,那就是,松州之战后,吐蕃从吐谷浑撤军,吐谷浑重新归附唐朝,并在此后的二十年中,实力有所恢复。

    再看党项。

    据《旧唐书地理志》记载,“贞观二年,置(松州)都督府。督崌、懿、嵯、阔、麟、雅、丛、可、远、奉、严、诺、蛾、彭、轨、盖、直、肆、位、玉、璋、佑、台、桥、序二十五羁縻等州。永徽之后,生羌相继忽叛,屡有废置。”上述羁縻州,多是在党项及其他诸羌的居住地设立的。

    此外,《新唐书地理志》在介绍诸党项羁縻州时,记载道,“乾封二年(公元667年)以吐蕃入寇,废都、流、厥、调、凑、般、匐、器、迩、锽、率、差等十二州,咸亨二年(公元671年)又废蚕、黎二州。禄山之乱,河、陇陷吐蕃,乃徙党项州所存者于灵、庆、银、夏之境。”“(党项羁縻州)初隶松州都督府,肃宗时懿、盖、嵯、诺、嶂、佑、台、桥、浮、宝、玉、位、儒、归、恤及西戎、西沧、乐容、归德等州皆内徙,余皆没于吐蕃”。

    综合新旧唐书地理志的记载,我们可以看出,诸党项羁縻州的大规模废弃有两次,一次是在高宗时期,一次是在安史之乱时期,没有任何史料记载太宗贞观时期曾大规模废弃党项羁縻州。这说明松州之战后,吐蕃已从党项撤军,诸党项羁縻州重新被唐朝控制。

    最后看一下白兰。

    贞观时期,唐朝在白兰设置了维州和恭州。恭州此后是否被废弃,笔者未查到相关资料,但是,维州不但在贞观年间未被废除,而且在高宗麟德二年(公元665年)从羁縻州升格为正州。这说明,吐蕃在松州之战后,也从白兰撤军了。

    综合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看出,唐朝通过松州之战,恢复了其对吐谷浑和党项及白兰诸羌的控制,可谓战果丰硕。

    2、吐蕃与唐朝维持了二十年的和平局面,大唐西部边陲的安全得到保障。

    贞观十二年(公元638年)的时候,唐朝虽然消灭了东-突-厥,打垮了吐谷浑,但是,边境仍有安全隐患。继东-突-厥之后,薛延陀称雄漠北,胜兵二十万,对唐朝的北方边境重新构成威胁。此外,西-突-厥势力虽然有所衰弱,但仍称雄西域。唐朝与吐蕃的二十年和平,使得唐朝得以集中精力,对北方和西北用兵,并取得重大胜利,而不必过于担心吐蕃在西线的掣肘。

    综合以上两点,笔者认为,唐朝在松州之战中收获颇丰,以极小的成本,获得了巨大收益。军事频道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