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丛瑞轩油画作品《燭光》

 书画雅苑 2014-09-16

        丛瑞轩,(CONG RUIXUAN)(1967-)曾就读于中央美术学院,2000年去加拿大学习古典画并为画廊绘制欧洲先辈古典油画。2005年回国为电视剧《美丽的田野》做美术并应邀贵州民远到贵州讲学,惊叹于神秘民族文化,离开民院到贵州乡下创作生活至今亦至永远!

神秘贵州醉画家:《燭光》--丛瑞轩油画作品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

        中央美术学院自由画家丛瑞轩的“牯藏节”油画被藏家以27.5万高价购买。2005年夏天,中央美术学院自由画家丛瑞轩来黔为电视剧《美丽的田野》做画并应贵州民族学院邀请到校讲学,原计划讲完课第二天就离开贵州回北京。在热情的贵州民族学院吴院长挽留下,为他安排了黔东南采风活动,没想到这一去,彻底改变了他之前对贵州的一切成见。丛瑞轩采风第一站是台江县施洞镇,适逢施洞镇举办龙舟竞赛。“江面上,炮声隆隆,锣鼓阵阵,精雕细刻的五彩龙头上,挂满寨中的姑妈舅爹馈赠的鸭鹅,舟上的人随划水的节奏齐声嗨-嗨的呐喊,两岸边聚集了成千上万名苗族同胞---” 丛瑞轩回忆起来仍沉醉于当时来到那里所看到的恢宏壮观场面,“犹如一幅美丽的画卷。”临近采风结束,等不及返回北京去取行李生活用具,被多彩贵州黔东南神秘民族文化醉倒的丛瑞轩,彻底醉了。他突然宣布了一个决定:长期驻留黔东南,到贵州乡下创作生活直至永远!自此后丛瑞轩便把他的家安置在了黔东南州委党校一间不足8平方米的房间里。生长于北方并留学于海外的丛瑞轩之前对贵州了解很少,2000年到加拿大进修深造以后学习古典画,并为画廊绘制欧洲先辈古典油画,回国后投注在满族历史题材上。长于古典写实油画创作的丛瑞轩难以相信,“黔东南居然还保存有如此完整的原生态博物馆。”,“为了创作好一幅作品,我往往要到很远的农村少数民族同胞地区拜访寨佬、长者,跑无数趟图书馆、博物馆查阅资料,才能加以再现。”惊叹于贵州神秘民族文化的丛瑞轩说。2010年6月16日,从广州传来消息,画家丛瑞轩创作的表现黔东南少数民族女子“纯朴善良美”的两幅古典油画《仰阿莎》、《烛光》,在广州中国嘉德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一场拍卖会上被一收藏家以32万高价购走,创下贵州油画界奇迹。在黔东南,丛瑞轩总会忍不住一遍遍重复告诉来听他课的每一位学生,“要画就画生活本真,你们,个个家里都有宝。你们有谁比不过的少数民族文化。”绚丽的苗侗服饰、民族风情、婚丧习俗,甚至不经意的一间灶膛,在丛瑞轩看来都是不错的素材。从去年9月,他开始着手鼓藏节题材的创作。苗族鼓藏节这一“十三年一次的祭祀大典”,总不由自主地在丛瑞轩眼前浮现。在正式提笔的时候,丛瑞轩才深切地体会到了自己在这个神圣的“记载着历史文字的幡旗”面前,生活阅历明显不够充分。他说,想要在作品中画出“人的沸腾”、“各种声音的悲壮”,还需要自己从另一个更深层面去理解和感悟。经过数年苗族文化的洗礼,丛瑞轩的画作《牯藏节》终于面世并在2011年6月11日中国嘉德广州国际拍卖有限公司以27.5万拍卖成功。“我惊叹于贵州多彩的民族文化,它给予我创作营养,我彻底醉了 。”丛瑞轩先生坦言。《仰阿莎》、《燭光》。創作共歷時一年。兩幅畫主要表現黔東南少數民族女子“純樸善良的美”。在中國嘉德廣州國際拍賣公司舉辦的2010夏季拍賣會上,兩幅畫一共以32萬人民幣的價格被一收藏家買走。此前,兩幅畫起拍價分別為12萬元,後分別拍出了16萬元的高價。據了解,43歲的叢瑞軒為吉林人,曾就讀于中央美術學院,2000年去加拿大學習古典畫,2005年回國創作並應邀到貴州講學。其間,叢瑞軒到黔東南采風後,被當地古樸的苗侗文化所醉倒,隨後把家安在凱里,潛心進行美術創作。 

神秘贵州醉画家:《燭光》--丛瑞轩油画作品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

  

神秘贵州醉画家:《燭光》--丛瑞轩油画作品 - 石墨閣画廊 - 石墨閣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