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总有取舍之日,哪能两全其美

 风行的秋天 2014-09-16

这是世相(thefair)的第311篇文章

(Sayings:这世上最大的痛苦的来源之一是优柔寡断。优柔寡断最主要的原因是不肯抉择,不肯放弃相较量的两方之一,总希望在两种选择中找到兼顾的方法。我知道这一点困扰几乎所有人——正在读这段话的人,大概每个都有若干事情需要决断,需要放弃某物,或选择某物。

这里面又有若干误区。我们知道应该反对黑白对立的世界观,认为世界是灰色的,而灰色即是两种极端中间的妥协状态。这是对的,但并非总对,有些事物必然非此即彼。而对我们来说最难的就是知道何时应该妥协、兼顾、中庸,何时又应该果断地通过舍弃而获得。

这是个永恒的难题,我给不出通用的判断法则,只能劝说,假如你正在跑向某个极端并觉得恐惧,那么试着回头看看是否能够站到中间;而假如你正在两种事物中左右为难,试图寻找平衡,却反复碰壁,那么不放尝试一下毅然放弃其中一样。)

神圣的离婚(选译)

作者:C. S. Lewis著 翻译:成晔

布莱克写了《天堂与地狱的联姻》。我这里写它们的离婚,并不是因为我自认有资格与布氏那等天才人物唱对台戏——我甚至没有把握我全然读懂了他的大作。然而从某种意义上说,将天堂与地狱联姻的企图是久已有之,历久不衰的。

这种企图基于这样的信念:他们相信现实从来不会把我们逼到绝路,逼我们去面临一个“非此即彼”的抉择。他们相信,只要有技巧,有耐性——更重要的是,有足够的时间,某种包容彼此的中庸之道总能被找到;邪恶,经过发展,调整,进化,总归能变成“良善”。人因而无需彻底地弃绝任何让我们留恋不舍的东西。

这种信仰,我以为是犯了灾难性的错误。正如你出门旅行,你不可能携带所有的行李,你必须舍弃不利于旅程的东西;有一种旅程,那不得不舍去的,甚至可能包括你的右手和右眼。

我们生活的这个世界,不是一个由无数半径组成的圆:无论我们从圆周上的哪一点向著圆心出发,总会越走越近,最终都能在圆心碰面,都能到达同一个目的地。

正相反,世上的每一条路不久都会分叉,变成两条路;两条路会变成四条,以此类推。在每一个岔道口,路人都必须做出选择。甚至从生物学的角度看,生命也不是一个圆的池塘,而更像是一棵树:它不会汇合在一起,而是扩展出去。越是成熟的生物,彼此之间的差异也越越显著。不断成熟的“善”不仅日益与“恶”的差异越来越大,而“善”与“善”之间也不相雷同。

我并不认为所有选错道路的人都会灭亡。但补救之法在于迷途知返,歧路归正。一个算错的答案可以被更正,但前提不是延续原来的错误,顺著旧路错下去,而是回头检验,找到出错之处,并从那一处重新开始。“恶”可以被改正,却无论如何——即使有所有的时间,也不能自己发展成为“善”。其咒符般的羁绊必须一点一点地被解开,一丝一丝地被剪断。别无他路。

因此,“恶”与“善”一定是非此即彼。如果执意要留住地狱(甚至于这个世界),我们将失去天堂;如果我们选择天堂,则无法保留哪怕一丁点来自地狱的纪念品-即便是我们最密不可分的东西。我确信每一个到达天堂的人都将发现他为之舍弃的一切(甚至包括他的右眼),与他得到的相比,都完全不值一提。......可是你问:“这个世界又是什么呢?”我以为,对每一个人来说,世界都不是一个可以清楚界定的地方。如果为了这个世界而放弃天堂,最後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不过是、也一向是地狱的一部分;如果你首先选择天堂,把世界置于其下,你会发现这个世界从开始就是天堂的一部分。

来源:节译自Preface, The Great Divorce By C. S. Lewis

图片:筱山纪信作品《少女馆》

(《世相》,每天一篇有眼光的文章以及精确解读,兼顾见识和审美。也许长,但必定值得耐心阅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