几乎每天都有新研究成果呈现:关于社交媒体是如何改变我们之间联系的方式,甚至形成我们的身份等等。作者通过收集这些研究成果并进行思考,发现社交媒体七大心理。 一、容易改变主意:71%的人写好了内容或评论后没有发送 当你发布一些新事物时和你很熟的人可能会有略微的不舒适感。 感觉能够引导创造性的突破,也会让我们改变思想。找到感觉影响我们行为的方式是社交媒体研究的进步,有两位研究者在Facebook进行了一项有关自我审查的研究(也就是说,你写的文章,从未发布)。 他们追踪了390万用户17天的网络行为(只研究行为轨迹,不包含内容)。在研究过程中, 71%的人写好了内容或评论后没有发送。 研究者认为人们在很难定义受众时更容易自我审查。Facebook的用户相当多样化,你很难吸引每个人。 图表显示研究过程中Facebook上发表的审查(红色)和数量(蓝色)的评论和文章。 二、情绪容易感染,积极情绪更是如此 我们知道,情绪是会传染的。但人们的情感在线上是否会以同样的方式传播是有史以来最大的研究主题之一。 圣地亚哥加州大学的研究人员利用软件检查两年多以来十亿个Facebook帖子中的情感内容发现,在雨天,负面帖子出现的机会通常更高。使用气象记录,他们发现下雨天的糟糕情绪可传染给不下雨地区的人。 最近的一个Facebook的研究得出了类似的结论:尽管研究人员专注于负面情绪感染,其实发现积极性更会传染。一条负面帖子引起约1.29更多的负面帖子,而一条积极的帖子促使平均1.75更积极的帖子。 三、你的照片在瞬间就能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一个最近发表在《心理科学》上的研究发现我们基于给定的照片在不到一秒(确切来说是40毫秒)就能得出印象结论。 研究人员用的图片有相近的灯光效果,只是面部表情会有细微变化。他们要求参与者在线对图片中人物能力,创造力,外向性、品格等做出判断。研究显示,即使是微小的面部表情差异也会导致印象的完全不同。 四、很多用户热衷于分享,但是还是有国家差异性 据市场研究公司Ipsos调查显示, 平均24%的社交媒体用户会把几乎所有事情都发到网上,有19%的用户从来不在网上分享。 《华盛顿邮报》指出 “分享”和互联网普及率之间的关系:在线少的几乎都是亚洲,非洲和拉丁美洲这些互联网普及率低的地区,在欧洲这种互联网普及率高的地区,越来越多的人在线。” 五、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反馈能使人产生更强的归属感 昆士兰大学的斯蒂芬妮·托宾博士研究发现:积极参与社交媒体网站上的信息使用户的连通性更强. 在这项研究中,研究人员把一群Facebook用户分成两类。经常发帖的依旧保持活跃,而另一半只是观察他们的朋友谁是仍然活跃在网站上。在研究结束时,那些没有在Facebook上发布信息的人表示这种经历影响个人幸福。托宾认为,Facebook等社交网站月活用户达到十亿, 在社交媒体上获得反馈能使人产生更强的归属感,没有反馈会使人自信和幸福受挫。 六、强烈情绪引发分享 我在之前的博客上谈到过情绪影响营销,甚至打破了年龄和性别的界限。因此我们可以推测激起强烈情感的内容更有可能被分享。 Jonah Berger提供了一个理论:情绪激活我们的神经系统,让我们所有人兴奋。分享可以让我们从这种状态中释放出来。 七、人们总是不由自主分享自己的想法 我们喜欢谈论自己。哈佛大学神经学家认为分享自己的想法能产生类似于食物和钱引发的快感。 文章来源于赫芬顿邮报,SM微社区编译,转载请注明出处。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