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62年郭沫若来泉州参观开元寺时吟诗一首《咏泉州》,刻石碑,建碑亭,竖于东塔的西侧、“泉州佛教博物馆”前。喜欢郭老书法的思泉岂能放过。 诗曰:刺桐花谢刺桐城,法界桑莲接大瀛。石塔双擎天浩浩,香炉独剩铁铮铮。亚非自古多兄弟,唐宋以来有会盟。收复台澎今又届,乘风破浪待群英。 五代时期拓展泉州植刺桐为界,泉州别名“刺桐”来源于此。郭老欣喜地抒发了对泉州辉煌历史的礼赞,并寄托着对未来的希望。 - “此地古称佛国,满街都是圣人”,这是宋代大理学家朱熹对泉州的评价。在这样的宗教氛围里建起一座“泉州佛教博物馆”,恰到好处。 建筑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的“泉州佛教博物馆”位于东塔的西北,有殿、堂、房、舍数十间,木面结构,殿宇五重,中间三进。其规模之大,建筑之精美,藏品之丰富,据说为国内佛教博物馆之冠。 介绍上说,博物馆的展馆分为宗教石刻、宗教木刻、书画经书、铜器和弘一法师纪念馆等五个部分,展出的文物跨越一千四百多年的历史。其中不乏罕见的孤品、精品,许多珍藏品为国家一级保护文物,具有很高的历史价值和文物价值。 以上均为介绍上所说。所有房门紧闭,无缘欣赏。只能随拍几张外部的片子,聊以自慰。 除了思泉没有其他游人,偌大的院内一尊弘一法师的半身塑像孤守其间。 名刹出高僧。一千多年的开元寺,代有高僧,或以佛学著作称胜,或以诗文闻名,或弘道扬名,或入世献身。对佛教了解甚少,耳熟能详的就数现代律宗高僧弘一法师了。 弘一法师,俗名李叔同(1880~1942年),因其母为嘉兴平湖农家女,故每每自言祖籍平湖。平湖人在当湖镇的东湖畔建了一座“李叔同纪念馆”。纪念馆别具一格,呈莲花形。 纪念馆院内,竖立着李叔同和它的几位弟子——丰子恺(1898~1975年)、潘天寿(1898~1971年)、刘质平(1894~1978年)的全身群雕铜像。 (待续。文字部分参考了“百度”词条,作过增删) |
|
来自: 昵称18892371 > 《福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