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福建梯田

 苏家埠大淠塘会馆 2014-09-16
对于多山少土的福建而言,梯田是绵延不绝的山脉之上最为常见的景观。从海拔千米的山峦到500米以下的丘陵,都分布着形形色色的梯田,远远看上去大的如脸盆,小的像脚印,跟周围的青山呼应,形成立体绚丽的空中农耕场景。
在摄影师眼里,福建省尤溪县的梯田是能跟云南元阳梯田相媲美的梯田,尤其是位于联合乡境内的东边、连云村梯田,更是连片蔓延3000多亩,在崇山峻岭之间形成层层叠叠的农业奇观。在每年的立夏到小满时节,正是插秧的绝佳时机,此时梯田已经灌好了水,夕阳西下的时候,晚霞缭绕,山野怀抱里明晃晃的水田和逆光的田埂组合成奇妙的水光山色。

梯田”这个名称最早见于南宋范成大的《骖鸾录》,那是他从故乡平江府(苏州)去广西一路上的旅行记。他在江西境内看到的“梯田”是“岭阪上皆禾田,层层而上至顶”。

关于中国古代农民开辟梯田始于何时却有种种的说法。有人说,《楚辞》宋玉的《高唐赋》中的“丽山之孤亩” 说的就是梯田。《尔雅·释丘》之“丘”也是梯田,还举汉墓出土的陶制水田模型为证。依此而言,战国秦汉时代已有这种田法了。但不论出于何时,有梯田处一般都是土地贫瘠的山村。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称的福建,也到处是梯田。名气较大的有南靖的土楼梯田、宁德猴盾的畲乡梯田、寿宁南阳坝头的廊桥梯田,还有政和杨梅梯田、浦城的丹桂梯田和青云山的赤壁千年古梯田等……究竟哪里才是福建最美的梯田呢?

福建是聚集梯田种类最多的地区

福建全省土地面积为12.14万平方公里,其中山地丘陵占80%以上。由于福建的地势一般是西北高而东南低,由西北向东南倾斜,因此每当西北山区降雨量较大时,积水便会顺着山坡和河谷,向下游排泄,故而,梯田大多也是向东南方向开垦垒叠。

福建西北边境的武夷山脉和斜贯福建中部地区的戴云山脉是汇聚梯田种类最多的地区,我从小生活在梯田边上,在“地无三尺平,天无三日晴”的闽东山区,那些山垄田早已见怪不怪了,比如“眉毛丘”、“斗笠丘”,还有“烂泥田”、“锈水田”、“黄泥田”等。武夷山脉丹山碧水,梯田云集,随便爬上一道山垄都可以见到成片的梯田。驱车前往,只见九曲回肠的路一直逶迤至山穷水尽疑无路处。高高的山峰衬着层层的梯田,土墙灰瓦的村落一派与世无争的安然祥和。另外还有建瓯一带,其梯田以秀美著称,虽不那么险峻,但因沿着河岸盘旋,途中很轻易地就可以观赏到几十里稻浪翻腾的景象,感受那种稻花飘香、蛙声一片的田园风光。

而在主脊位于德化县赤水镇境内、素有“闽中屋脊”之称的戴云山,我去采风的时候发现,海拔900米的高山上竟然还有层层叠叠的梯田。戴云山脉的低山丘陵地带,如永春、德化等县,梯田一般在海拔500一800米的坡地上,这里坡度陡,田面窄,水源短缺,温光也不足,耕耘并不是很便利。另外这里是以黄泥田为主,土壤本身的养分低,所以谷物通常早衰低产,单季稻亩产只有200—300公斤,而且复种的指数也低。但是山里的大人和孩子一年四季都离不开这些梯田。春天到了,农夫开始给田里灌水,一般要让水在田里养上几天,把泥浸烂,才好耕地。耕地的时候孩子就会跟在牛的后面,捉泥鳅、黄鳝和田螺,不把自己玩成一个泥猴子决不回家。插秧季节是村里最繁忙的时节,全村老少都到田垄上来,年轻力壮的在田里插秧、挑秧、施肥,年老体弱的就干些送茶送饭的事情。暑假,孩子都会被大人像鸭子一样赶到田里,去拔除杂草稗子。我小时最怕的就是干这活儿,田里的秧苗已经长成了剑叶,一天下来腰酸背疼不说,两只手臂被秧叶刮得伤痕累累,一触水就疼痛不已。

在联合乡观赏梯田的最好角度有三个村

因为小时候在家乡的真切记忆,所以我一直以为福建的闽东地区应该是梯田最多最美的地方,可是一查资料才知道,福建最美的梯田不是在闽东,而是尤溪的连云梯田,在深山僻壤之间,倒悬着千年古梯田,它们与天相连,造就了这梦幻一般的画境。山民世世代代在这里农耕,创造了层层叠翠的空中梯田傍青山的胜景。

尤溪县位于福建省中部,是福建的一个山区大县。地处闽中、戴云山脉以北,与沙县、闽清等地毗邻。梯田种类丰富的联合乡则位于尤溪县北部,联合乡也是尤溪县唯一的革命老区乡,全乡12个村有8个村是革命老区村,其中连云、云山、下云3个村被摄影家公认为观赏梯田最好的地方。

巫岭只是闽清西部的一个村落,跟尤溪毗邻,海拔在150米到800米之间,这样的地形优势造就了连片错落有致的梯田。站在高处俯瞰,那些被青翠的山野包裹着的层层叠叠的梯田,以及其间点缀着的零星的屋舍,让人领略到了自然的神秘。在临近稻谷收获的季节,大片大片的梯田又变幻了颜色,像是蒙上一层黄绿交织的油彩。

车行至联合乡东边村的时候,我发现这里的梯田有百分之七十灌水了,虽然雨雾迷离,但还是清晰可见灌水后的田里映着天光,田埂中如画笔描绘的曲线时隐时现,增添了不少淡墨宁静的风味,昂首望去,金鸡山高入云天,连云村还隐在缥缈的云雾之上。

站在东边洋岭上,向下望去,北峰洋村、林蔸村等大大小小的自然村散落在山野之中,村舍或伫立田垄上,或隐没于翠竹之间。远处山洼地只有一个人在吆喝着牛,翻耕的新土露出黝黑的亮色。身边的雾幔如轻纱缭绕,一片片袭来,又一片片离去,好像拂拭着山体的尘埃,使这里的青山格外洁净醒目。我站在高高的岭上俯视,东边洋梯田如一朵展开的花瓣,大小不一,形状各异,曲折蜿蜒;云海奔腾,山若碧波,浪花泛起,梯田的曲线就如万蛇蠕动行游,瓦屋点缀其间,又似航行的小舟,令人心胸开朗。一座座山脊梁挺立着,忽高忽低、忽陡忽平、忽曲忽直,尽情让梯田层层披挂,宛若万帆挥舞,在天风云影里叠叠重重,直上穹天。东边洋这方梯田虽散漫零落、不规整,然而线条、形体、立体感皆不逊色,有乱梯铺山之大美。

我在途中边走边停,还遇到一个在山垄地里用锄头翻土的农民,他正披着蓑衣,专注地劳动着。见我走近,主动上来搭讪。他告诉我他姓蔡,这里有几十块田是他家的,一共不到4亩。这里的稻田依旧只种一季,一般立夏才插秧。尽管不到4亩,但耕作起来也很麻烦,奇怪的是他竟然从来不用牛犁田。

“这么小的梯田,牛犁起来更费事,还不如锄头一畦畦地挖呢。”他说。

从这里到达连云村还有约10公里路,山路陡峭,人烟稀少,路两边有杉木和绿竹,都是这里农民的经济林。小雨依然不停下着,道路清寂,孤独蜿蜒朝山岭攀升。我一边开车,一边从车窗外往下看,不时会有连片的梯田跌宕起伏,出现在沟壑之中,如上天之手绘就的版画,大大小小地呈现出来。其实这哪是上天之手所绘,它就是这里山民一代一代的开垦,向荒山要粮,生生不息,成就了这方无边的梯田。

路过云山村时,村里的包秘书带我去看梯田,此时已近黄昏,天色愈加晦暗,沿着村里一条泥泞的机耕路往下走一段,山野下出现了几道山峦,数百亩梯田三面依着大山,向下延伸坠入山谷,状如扇面。眼前的村落是稀疏零落的,此时有几座屋顶上正炊烟袅袅。梯田所在的山脉海拔接近800米,一年有200多天缠绕在云海间,云海停留在山巅不舍离去,忽东忽西,忽上忽下,一会儿弥天大雾把梯田淹没,一会儿云海烟雾上扬又让梯田显露。周而复始,但次次各异,确实是观赏拍摄云海、梯田、山峦的好地方。仰望金鸡山,那山头拔地而起,直指苍穹。云山村轻雾与梯田相呼应,展现山里一种难于言语表达的朦胧美、和谐美。

看出我对眼前景色痴迷入醉的样子,包秘书故意说:“今天你来得不是时候,下雨又多雾,特别是这季节田地还没开始灌水开垦。如果再过些时候来,立夏到小满期间来,那才是拍摄梯田的绝佳时机,如果是秋天来,感觉又会不一样。”梯田灌水一般都是从上而下,层层漫流。通常在雨水充沛的季节,水已经被收集到高处池塘的蓄水池里,待到灌水季节,蓄水池里的水开始从高处一畦一畦地跌宕下去,涂亮了山垄。蓄满了水的梯田里,还漂着浮萍,像在水墨画上涂上淡淡的一抹青烟。

是的,我可以想象得到在晴日下梯田所呈现出来的风姿,每年的立夏到小满是绝佳时机,太阳西下,逆光下的梯田更是别有一番美丽。朱熹那句描述南溪书院边上半亩池塘景色的诗“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奇怪地照应了眼前这美好的梯田景致,莫非他当年也登临云村山观看过这云中的天梯么?我无从知道。然而,一到立夏时节,正是田中漾水耕田插秧的季节,农人赶着这个节气在田中忙碌着,灌满水的梯田,都会静静地弯在山脊上,映照着天光云影,反射着光影图形,呈现着仙境一样的美丽。

梯田是诗化生活和梦想的地方

不过这些在外人看来是如此美丽的梯田,当地村民却不以为然。连云村一家竹制品厂的女主人对我说:“小时候起都在田里劳动,耙草、插秧、割稻子,现在温饱解决了,梯田在我们眼里跟其他东西一样没什么特别之处。”不过她劝我:“城里空气太差,你来看看梯田,来呼吸新鲜空气倒是挺好的。”

她的话让我对梯田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在我看来,现在的梯田不仅仅是生存的载体,更是审美的载体。我曾经到过青云山大峡谷,那里的赤壁古梯田让人惊讶。荒山野岭用统一规格的拳头小石砌成永久傍岸,整齐划一。而且垠宽都单面立石,高度一致,千年不塌。从云海岩高处俯瞰,层层叠叠,像是在空中的田园,所以就有人把那片梯田比作原始的“梯田化石”。而云山村的梯田,却又是另外一种让人惊艳的美,那层层叠叠的梯田,犹如天梯直上云端,只要拾级而上,仿佛就可以登上蓝天。站在山腰,放眼望去,密密麻麻的就像串串珍珠点缀大地,又如颗颗明珠洒落人间。而那些点缀在田间的房舍、袅袅的炊烟和劳作的人群,又像极了一幅浓浓的山水田园诗画。

山野里的每个小山包和丘陵几乎都被开发了出来,那些离远了看起来沟沟坎坎的地方,其实都是梯田,它们波浪一般地排列着,沿山峦一路向下延续着。在形状上,几乎没有任何一块梯田是跟其他梯田相似的。这些依坡就势而成的梯田,最大的不过一亩,最小的大过脸盆,还有很多都是只能种一二行禾苗的碎田块。

云山村的六斗洋梯田已经成了标志性的梯田景观。它的特点是日出得早,夏天5点多些就太阳出山了,而离云山村仅3公里的连云村梯田朝西,日出时间比较迟,一般要到七八点,所以适合于拍摄日照。连云村确实是名副其实的,像是一个挂在云端的村庄,比我想象的开阔得多。村庄成弧状敞开,梯田包围着房舍沿山峦下方滑落,有许多的小山包和丘陵都开发成梯田。在迷离的雨雾中,只见田在山中绵延,而群山环抱里又有绿树映衬,置身其间,顿感心清气爽,如入世外桃源。而那大大小小的梯田,最大的田不过一亩,大多数田看起来只能种上一两行禾苗,这就是典型的“斗笠丘、眉毛丘、蛤蟆一跳过三丘”的碎田块。曾经有村民形象地比方着说,最小的梯田,随手摘下一顶草帽就能遮挡得严严实实。我想这些话并没有多少夸张,眼前这千亩梯田在崇山峻岭之间和沟壑当中绵延伸展,构成了一幅硕大无比的山水画卷。

连云梯田的特色首先在于高,梯田分布的最高海拔为近900米,最低500多米,垂直落差达400米左右。其次连云梯田还非常陡,坡度大多在20至40度之间,最大坡度可达50度左右。至于田块多而地小就更是知名了,这里的梯田有数千块之多,但是地块之小,不要说耕牛在其中转身有困难,就是两个人踩在田里转身也不方便,即便是最大的田块也不超过半亩,那种只能种一两行水稻的“带子丘”更是比比皆是,最小的就是“眉毛丘”、“蛤蟆丘”。它们散落在山间,像破碎的天镜,又像是万花筒里的色块,有层次地镶嵌成迷离神奇、变幻莫测的多种图案。它有着流水行云般的线条、淋漓酣畅般的韵律,鬼斧神工般的造型,如诗如画般的意境,还有恢宏磅礴的气势,秀美流畅的线条。整片连云梯田如巾似带,从山脚盘绕上来,一到秋收时节更是一层层如火焰般地燃烧着,仿佛要将丰收的美景举向天空。是的,福建山区处处有梯田,可是像连云梯田这样大规模集中呈现的景观实在罕见,从白云缭绕的山巅,万木葱茏的林边,到山石嶙峋的削壁陡崖,只要是有泥土的地方,那梯田便连绵不绝,叠入云天。

这哪里是什么梯田?简直就是上帝的调色板!我在心里暗暗地惊呼。和建瓯、沙县一带的梯田相比,尤溪联合乡的梯田更峭拔,更险峻,无怪乎有诗赞曰:“到得尤溪联合山,山路弯曲十八盘。万壑天风过耳畔,千亩梯田入云巅。紫燕剪水秧田里,白鹭翻飞竹海间。雄鹰展翅九天外,坦荡心胸只等闲。”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