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句排序题,方法详解

 昵称3810856 2014-09-17
       诗句排序题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诗歌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考查学生语言衔接和感悟传统诗歌语言的能力,但是,多数学生望而生畏。据不完全调查,能够做对此类题的学生还不足30%。为此,特写此文,以便帮助考生顺利、快速地完成诗句排序题。

诗句排序题常以格律诗设题,特别是绝句和律诗最常见,因此要排列打乱了的绝句或律诗的顺序,就必须了解格律诗的有关知识。

格律诗讲究押韵、对仗和平仄,富于节奏感和音乐美;从表达方式看常常表现为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景后写人,先叙述后议论或先叙事后抒情,先比后兴等。我们可根据格律诗的这些特点,寻求排序的具体方法。

1、   看押韵

格律诗偶句相押,首句可押可不押,其它诗句不入韵;押韵一韵到底,押平水韵。根据押韵特点,可完成较简单的此类选择题。如98年出版的《高考命题与科学应考》训练题部分第90题。

下面是唐代诗人刘禹锡的七言律诗《西塞山怀古》,诗句的次序打乱了,后面几种排列次序,哪一种恰当?

①一片降幡出石头       ②今逢四海为家日

③金陵王气黯然收        ④山形依旧枕江流

⑤西晋楼船下益州        ⑥故垒萧萧芦荻秋

⑦人世几回伤往事        ⑧千寻铁锁沉江底

A ③⑦①⑧②⑥④⑤  B ⑤③⑧①⑦④②⑥

C ③⑤①⑧⑦④②⑥  D ⑤③①⑧④⑦⑥②

看诗:全诗押ou韵(附注),①③④⑤⑥五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律诗;看备选答案,皆首句入韵;再看偶句位置上的诗句是否相押,发现A答案⑦⑧,C答案⑧,D答案⑧⑦②都是不入韵的诗句而处在偶句位置上。所以正确选项为B。

2、   看对仗

格律诗对仗,律诗中最多;颔联和颈联对仗,其它两联也有用对仗的,但极少;绝句可对可不对。格律诗对仗特点,可换成以下两点说法:

①律诗对仗为中间两联,其它两联一般不对仗;

② 绝句可看作律诗的一半,对仗联在前还是在后,可根据诗意和表达方式的特点确定。如刘国材主编的《最新十年(1989—1998)高考试题分类解析》综合测试题二第10题:

排出下边四句诗的顺序(把字母填在方格里):

A   弯弯绿水绕青山       B   江心来往打鱼船

C   青山绿水风光好       D   重重青山抱绿水

观诗:A与B两句押韵,作偶句;D与A对仗,C与B相连;由C句诗意“青山绿水风光好”知C句上承A句。由此排出顺序: D       A       C       B 。

3、   看平仄

格律诗极富节奏感和音乐美,其主要原因是讲究平仄。古人写诗是按他们的音韵安排平仄的,即平为平,上、去、入为仄,后来语音发展,平分阴阳,入派四声(阴阳上去)。因此如果用今天的四声声调去估量古人写诗的平仄,有时会出差错。但是,古入声字较少,派入四声后入平声的字又极少,就高中学生而言,可以忽略这些极少的派入平声的古入声字,用现代汉语四声估量古诗平仄,即阴平、阳平为平,上声、去声为仄。但要把握以下知识:

①粘对    粘,上联的下句与下联的上句第二字平仄相同;对,每联的上下两句第二字平仄相对。

②平水韵    格律诗韵脚字皆是平声。

③五言近体诗的四种基本句式:

甲、仄仄平平仄      乙、平平仄仄平

丙、平平平仄仄      丁、仄仄仄平平

④四种基本句式的每一种都可以作首句,排序时,从首句始,往下顺序循环排序。如:

甲     乙      丙     丁(甲种句), 丙     丁       甲       乙(丙种句);但是乙种句(乙作首句)和丁种句(丁作首句),偶句分别为丙句和甲句,韵脚字皆是仄声,违反押平水韵的原则。因此,排序时,就跳过它再顺而排之。

                     跳过丙句                                                         

乙种句顺序为:乙        丁       甲      乙     

   跳过甲句

丁种句顺序为:丁        乙      丙      丁。

⑤如果能够知道诗的首句是否入韵(可由押韵句数的多少确定:绝句有三句入韵,律诗有五句入韵,便是首句入韵)和某一句的平仄、位置,便能得出全诗的平仄。如:知某诗是首句不入韵的,又知第三句的平仄为“平平平仄仄”,根据押韵特点,粘对和第④点,便知全诗平仄为:仄仄平平仄,平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仄仄平平,属甲种句;王之涣《登鹳雀楼》的平仄就是这样。

⑥排序时遇平仄不规律,有三种情况:一是古之平仄不如此,二是拗救,三是自己声调有误。不过,我们可以总观全诗,确定一句平仄,按照上述四种句式的平仄规律,便能完成排序了。

⑦七言近体诗的平仄,其基本句式只要在五言四种基本句式前面加上与五言前两字之平仄相反的两个平仄就可以了,其它要求和五言一样。

甲、平平仄仄平平仄      乙、仄仄平平仄仄平

丙、仄仄平平平仄仄      丁、平平仄仄仄平平

⑧各句的平仄,一般要求还是比较严格的,但是,由于创设意境的需要,古人遵循“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的音韵原则。

下面举例说明:

将下面五句诗删去一句,再把余下的排序组成七绝(原诗为《三衢道中》,曾几作),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绿阴不减来时路     ②梅子黄时日日晴

③秋水芦花一片明     ④添得黄鹂四五声

⑤小溪泛尽却山行

A ①③②⑤   B ②④①⑤

C ②⑤①④       D ③②①④

(说明:上例选自99年海淀区高考模拟题五月份考题)

观各诗句;除①句外,其它四句都入韵,四句中必须舍去一句;观备选答案,A答案②句入韵作了第三句,错误;BCD三个答案皆合乎押韵规律。看对仗又不明显。为此,只能用平仄了。用现代汉语四声确定平仄:

①丨一丨丨一一丨       ②一 丨一 一丨丨一

③一丨一一丨丨一       ④一 一 一丨丨丨一

⑤丨一丨丨丨一一

(丨表仄,一表平)

舍去前两个字,发现各句平仄还是相对规则的。

①      丨一丨丨一 一丨                  丨丨一 一丨

②      一 丨一 一丨丨一                 一 一丨丨一

③      一丨一 一丨丨一                   一 一丨丨一

④      一 一 一丨丨丨一                 一丨丨丨一

      ⑤ 丨一丨丨丨一 一                    丨丨丨一 一

由前面的分析知:①句为全诗第三句(第三句不能入韵),有三句入韵,属首句入韵的七言绝句,这样便得全诗的平仄(属乙种句):

丨丨一 一丨丨一   (乙)

一 一丨丨丨一 一 (丁)⑤

一 一丨丨一 一丨 (甲)①

丨丨一 一丨丨一   (乙)

我们虽然不能确定一、四两句,但能确定第二句是⑤句;再看备选答案,便能很快得出合理顺序为C(②⑤①④)。

用平仄,还能解答诗句衔接题。如下题:

下面《咏梅》的空缺诗句是

         不变尘埃半点侵,           。

只因误识林和靖,惹得诗人说到今。

A何用浮多绊此身    B 寻得桃源好避秦

C 竹篱茅舍自甘心    D 与梅并作十分春

看首句平仄:丨丨一 一丨丨一,知第二句平仄是一一丨丨丨一 一。看ABCD四句平仄,仅C答案平仄合乎要求,所以选C。(注意,虽然“茅”为平声,这是拗救,我们可暂时不管拗救,可从整句一三五不论,二四六分明观察,得知其基本句式)

4、看表达

从表达方式看,格律诗常常表现为先写景后抒情或先写景后写人,先叙述后议论或先叙事后抒情,先比后兴等。看下面一道题:

下面两首诗,分别是北宋文学家张舜民的《村居》和唐朝边塞诗人王昌龄的《芙蓉楼送辛渐》,诗句顺序正确的一项是:

①   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

②   夕阳牛背无人卧,带得寒鸦两两归。水绕陂田竹绕篱,榆钱落尽槿花稀。

③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④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A 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观察第一首《村居》,①前两句写静景,突出描绘秋日村居的宁静,后两句写动景,悠闲中带几分孤寂;②刚好相反。根据先写景后写人(抒情)的思路,不难确定①对。再看第二首《芙蓉楼送辛渐》,“寒雨连江夜入吴”写景,“平明送客楚山孤”叙事,“洛阳亲友如相问”发问,“一片冰心在玉壶”抒情。按照先写景叙事后议论抒情的思路,可判断③错。于是,选出正确答案B。

综上所述,诗句排序,有法可依,一看押韵,二析对仗,三查平仄,四观表达,结合意境,综合运用,定可准确排序。

注: “押ou韵”的说法用的是今韵,古人写诗是按他们那个时代的韵入韵的;由于语音发展,可能一些韵今天看来已不入韵,这种情况极少。一般情况下,古入韵今仍入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