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延长手工馍 —— 陕北小吃系列【12】

 Xinghais 2014-09-17

    “馍馍”,亦称“馒头”,是小麦面经发酵后蒸制的食品,其功效可与西方国家的面包相媲美。花卷、蒸饼、荷叶饼等,无论其形状千变万化,以何种面貌出现,可万变不离其宗,统统可称之为“馍馍”是也!

    “延长手工馍”,是享誉延安城区的白面加工方法之一。在延安的大街小巷到处可见打着“延长手工馍”招牌的馍店,可见延长手工馍还是很受人们青睐的!说到延长手工馍,就不得不从那个艰苦的年代说起。

    在改革开放之前,也就是八十年代初以前,小麦虽说是主要的农作物之一。但是由于大都是山地种植,加上常年雨水偏少,土地贫瘠,小麦的产量很低,每亩地只能收获百来斤粮食。更何况还有交公粮,交所谓的“战备粮”,所以,一年下来,农民自己得到的粮食就微乎其微了,根本不够一年的需求。因此,人们只好以玉米、小米、豆类、薯类作物为主来充饥。在这种状况下,小麦就成了人们珍惜和吝啬的东西了。如果有谁家能以天吃一顿白面馒头或是面条,那他家的生活可就算是过得殷实滋润了,是让人极为羡慕的了!在这种生存环境下,陕北妇女把白面的加工做得细致、精致和几乎完美是不难理解的了!

    延长手工馍之所以受到人们的推崇,那是因为它独特的制作方法和口味。

    首先,它的发酵方法就跟一般的白面馒头不一样,延长手工馍用的是白玉米面发酵。其做法是:把白玉米面用温水搅拌成稠糊状,拌入发酵用的“酵子”,放置在温热出发酵。经过一夜的充分发酵后,再拌入白面粉,打入适量的碱水,使劲儿揉和,直至成为松软的面团。然后在制成馒头胚子,上笼旺火蒸至三十分钟左右即可。用这种方法做出来的馒头,松软、筋道、甘甜,吃起来口感很好,所以很受人们的欢迎。

    这种手工馒头虽然很好吃,但是做起来比较麻烦,工艺复杂,费时费力,而且需要掌握一定的技术和经验,所以,即使是延长人也不会经常用这样的方法蒸馒头,只是在每年的清明节和春节,以及婚丧嫁娶的时候才会做这样的馒头。可见,延长手工馍在延长人的眼里也是个稀罕物了。

    没到清明节的时候,人们就会把提前储备的最好的麦子用石磨磨出精粉来,发酵后做成各式各样的花馍。延长人做花馍是很讲究的,首先是个头大,家境比较殷实的富裕户蒸的花馍就会更大,最大的用二升面粉蒸一个花馍,诺大的锅里只能蒸一两个。其次是花样和品种都有严格的要求:清明节蒸的花馍必须是每人两个,不能多也不能少;一家之主(也就是男主人)的花馍是圆形的,上面有各式各样装饰,女主人的花馍是棒槌形状的;儿子和媳妇们的花馍也是一样的,只是略小些;未婚男孩子的花馍是老虎状的,女孩子的花馍叫抓鬏,类似古代女童的发型。除此之外,还要捏很多小巧的“燕燕”,也就是形似的各种花篮、小鸟、水果、动物之类的小花馍,把它们穿成串挂在墙上风干,作为孩子们的零食。这是一个繁琐、庞大的事情,人口多的家庭,全家人一起动手也得整整一两天的时间才能完成。

    清明节的前一天俗称“寒食”,所以每人两个花馍就是为了“寒食”和“清明”准备的。不管能不能吃完,必须是一天一个,而且是各自吃各自的,剩下的只能以后热着吃,不能乱吃。

    春节和婚丧嫁娶的时候,延长人是一定要做这种发酵面馒头的。婚丧嫁娶就不用说了,那是一定会大动干戈,发上及大盆酵子面,蒸上几大笸箩的馒头,要够几百人吃上几天的。春节人们也会蒸上几笸箩的馒头,因为要准备一家人够吃一个正月才行。

    除此而外,人们一般是不会再这样劳神费力地去蒸这样的馒头了。

    “六月六,新麦馍馍熬羊肉”,这是过去流传在陕北的一句谚语。其意思是每到农历六月六的时候,麦子就成熟了,可以收割了;这个季节的羊也肥了,肉也可以吃了。记得我十二三岁的时候,麦收的时候正好放假了,我回到老家,每天跟着一帮半大孩子在收割过的麦地捡拾掉下的麦穗。六月六这天,队里杀了几只羊,每家都分了点羊肉,奶奶就把我们几个捡来的麦穗揉下来在世抹上磨成面粉,蒸成了碗口大的雪花花的大花卷,炖了一锅羊肉汤,一大家子美美地饱餐了一顿。那花卷麦香和羊汤的鲜美,随着几十年时空的漂移,依然在我的脑子里飘着香味,让人想起来就垂涎欲滴......

    上初中的那年夏天麦收的季节,我们到农村去帮老乡收麦子。那个季节,农民家里的麦子早就吃完了,新麦子还没有分下来。于是,队里就在我们下来之前,组织社员提前收割了一部分麦子,把麦子打下后按照每户两个人十天的口粮分到了社员家里。我们去了以后,就两个人一组被派到社员家里吃“派饭”。于是,我们的早餐和午饭就是新麦面花卷,晚饭就是白格生生、又细又长的手工面条。也许是因为正处于身体发育的阶段,也许是因为每天要出力的缘故吧,我们这帮十五六岁的半大小子饭量特别大、特别能吃。碗口大的花卷每次都能吃个三四个,就连女孩子也能吃上两三个;诺大的海碗能吃两三碗面条,一个个吃的是心满意足,酣畅舒坦。不久,我就发现农民每天给我们吃的是新麦面馒头和面条,而他们依旧吃着自己家的米面“团子”和玉米面窝窝头。我问他们为什么不一起吃馒头呢?他说:

    “这白面是队里专门给你们学生准备的,我们不能吃啊!”

    我对他说:“队里又没人知道,你们悄悄地吃一点怕什么嘛!”

    “那可不行!这是集体的粮食,我们怎么能吃呢?吃了就对不起自己的良心啊!”

    听了老乡的话,我无语了,心里突然感到有些愧疚,感到有些无地自容了。从那以后,每到吃饭的时候我就抢着吃“团子”和“窝窝头”,就是不吃白面,弄得社员再也不敢另做饭了,只好跟我一起吃杂粮或是白面,我的食欲反而更强烈了,吃得更香、更舒坦了!

    如今,出门在外几十年了,再也没有吃过那种石磨上磨出的新麦面“馍馍”了,很久很久没有领略那种浓浓的、淳淳的、甜甜的麦香了......

大街上那些打着“延长手工馍”招牌的馍店,我敢说没有一家是正宗的白玉米面发酵的“延长手工馍”,拥有的只是那不肯逝去的名声罢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