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法庭上的“CSI效应”

 飘行者19 2014-09-17
 本帖最后由 神不知鬼没 于 2013-9-5 03:50 编辑

    常看CSI节目的人都特别相信法医、司法鉴定专家和各种各样的科学证据,这是好事,但另一方面,由于节目做得太炫,也大大误导了人们的信心,让他们对犯罪现场可提取证据的数量和质量都抱有过高期望,尤其是强奸案和谋杀案。

    在电视节目中,无论什么样的命案,似乎永远都有足够多的证据来为罪犯定罪,即使在那些并不明朗的情况下,分析结果也总是那么确凿和可靠。这种愿望当然是好的,但如果拿这个标准来要求真实的CSI就让人郁闷了。

    近年来,越来越多的陪审团都怀着这种过于美好的期望来参加庭审,想要见证奇迹。他们希望得到的是非对即错的、板儿上钉钉的证据,而不是一堆模糊的“也许”、“相似”之类。这搞得检察官和律师都很难办——他们需要花大量时间来告诉陪审团科学的司法鉴定是什么样,他们甚至还要雇用一些“反证证人”来说明并不是所有的罪案现场都会遗留DNA,指纹或者其他一些“如山铁证”。

    另一方面,这些深受CSI剧集之毒的陪审团也给辨方律师造成了很多空子可钻,他们会抓住科学分析当中任何一点细节上的不确定无限放大,造成疑云重重,最后无法定罪。

    比如美国最著名的“辛普森杀妻案”,在辛普森雇佣的律师“梦之队”中就有一位律师专门擅长从司法鉴定中挑刺。他的本事是先用极端单调乏味的语言给陪审团详细讲解,比如说血液学方面的各种专业知识,让陪审团听得晕头转向、昏昏欲睡,然后突然间话锋一转,揪住控方证据中的一个小小的模糊之处死命盘问,用越来越凌厉的语气煽动陪审团的情绪,直到最后通过这一点小阴影而质疑、推翻整个司法鉴定结论。

    这样做很花时间,但非常有效,陪审团因为得不到想象中那种无可争辩的证据而摇摆不定,于是很多以前可能被认为是毫无悬念的案件,现在都可能因为证据不足而被判无罪,比如辛普森。

    除了教育陪审团,CSI剧集也同样能教育罪犯,有调查表明,越来越多的罪犯从CSI节目中获得了反侦察能力,比如通过漂白等手段来破坏现场遗留的DNA,注意带手套以避免指纹到处都是……这就使得警方如今必须加倍努力才能提取足够的有效证据,也使得现场证物的数量、类别更加庞杂,分析的任务更加繁重。

    不过,CSI效应也带来了一件好事,那就是现在有更多的学生愿意选择法医科学作为他们的专业了,因为这类电视节目让法医鉴定这个专业变得十分牛逼和性感,同时又充满着伟大的正义感。

    但不幸的是,很多的CSI好者在真正进入这个行业前都没有预料到这个行业其实并不那么有趣,相反,他们需要大量的学习和重复劳动,而且还会很悲剧的发现,原来要找到足够多的证据很难,原来有些证据不具决定性,原来有些证据甚至还自相矛盾……

    法庭不是CSI剧集的重点,也不能是重点,否则眼睁睁地看着那些本以为确凿无疑的证据在法庭上被驳得一败涂地,让我们这些CSI迷情何以堪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