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近现代音乐的先驱者李叔同(弘一法师)音乐:歌曲-李叔同《送别》李叔同,1880年出生于天津一个官僚兼盐商家庭,1942年10月13 日在福建泉州圆寂,终年62岁。李叔同幼年即在中国传统文化方面打下比较深厚的基础。青年时期才艺出众,是风流倜傥的才子。1905年 4月,生母病故,在治丧时,冲破传统习俗,弃旧鼎新,公众誉为惊世骇俗的“新世界之杰士”。1905年秋,李叔同抵达日本留学,学习西洋 美术,钢琴和作曲,并组织话剧团,自己参加演出。李叔同1911年回国,以教师为职业,从事乐歌和图画教学工作。从1905年开始,李叔 同就根据中外乐曲谱写歌词,如:《祖国歌》,《春郊赛路》等。李叔同是我国近现代的启蒙音乐家和乐歌作家。我国近现代音乐起源于用外 国乐谱填词的“学堂乐歌”。李叔同就是“学堂乐歌”的重要作者,他填词和选曲配词的音乐作品有近百首。丰子恺和裘梦痕合编的《中文名歌五 十曲》中收录的大多是李叔同1912至1918年所作的乐歌。其中流传最广,影响最为久远的一首乐歌是《送别》。这首歌与稍加改动的美国 作曲家奥德威的曲谱搭配得天衣无缝。《送别》的歌词,实际上是李叔同悲欣交集人生的真实写照,感人之极,深受人们喜爱。这首歌曲还被电影 《城南旧事》和《早春二月》分别选作主题歌和插曲。1918年,李叔同结束世俗生活皈依佛门,出家为僧,号弘一,成为佛教界著名的弘一法 师。李叔同以深厚的传统文化和西洋音乐及美术学养,培养了一大批音乐和美术优秀人才,如:丰子恺,刘质平,吴梦非,潘天寿等。他出家以 后,虽专心研究和弘扬佛学,但在“念佛不忘救国”思想的指导下,仍应邀创作爱国歌曲,结集为《清凉歌集》,1936年由上海开明书店出版。 艺术成就一,音乐主编中国第一本音乐期刊《音乐小杂志》;国内第一个用五线谱作曲的音乐家;编辑出版的《国学歌唱集》被 当时的中小学取为教材。创作的歌曲内容分为三类:(1)爱国歌曲,如《祖国歌》《哀祖国》《大中华》等。(2)抒情 歌曲,如《幽居》《早秋》《西湖》《送别》等。(3)哲理歌曲,如《落花》《悲秋》《晚钟》《月》等。二,绘画李叔 同是中国油画的鼻祖,最早在中国介绍西洋画知识,作品有《少女》《山茶花》等。三,书法篆刻李叔同的书法篆刻独树一帜,成就为世 人瞩目,部分作品藏于杭州“西泠印社”。四,诗词文学李叔同的作品有《诗钟汇编初集》等。著名作家夏丏尊对李叔同的评价说得好 :“综师一生,为翩翩之佳公子,为激昂之志士,为多才之艺人,为严肃之教育者,为戒律精严之头陀,而以倾心西极,吉祥善逝。”李叔同为我 国近现代音乐作出了许多卓越贡献,是近现代音乐教育的先驱者,在中国近现代音乐史上有开创意义。谢谢观赏图片及文字来源:互联网和书刊 文字编写:ylz配乐:ylz音乐:歌曲-李叔同《送别》编辑和制作:ylz2014-08-23(Y-32 6)青年李叔同李叔同和同伴李叔同在日本弘一法师E-mail文化传播网www.52e-mail.com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