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十一本性主导下的创造谋取

 灵魂医学 2014-09-18

 人的本性到底是什么   系列之十

本性主导下的创造谋取

创造谋取的定义

  创造谋取的定义为:创造出人类需求品的谋取利益行为。这种创造品有可能是个体所能够自我消费使用的物品,如粮食;也可能是供人类社会共同需要使用的物品,如生产资料,科技知识等。这种创造品可以经过交换得到个体生存和生活所必须的需求品。这种交换在现代社会主要以价值符号形式进行,如钱币、黄金等。

  创造谋取是人类发展史上所使用的最主要的谋取利益方式,通过这种创造谋取,人类谋得了生存、生活和延续发展的必须品。正是这种创造性谋取,才使得人类彻底走出了普通动物群体,而单独成为一个主宰地球的高级动物群体。

  人类把创造谋取的行为特定了一个名字,叫“劳动”,它包括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是劳动促进了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是劳动满足了人类生存和发展所需要的财富。劳动创造了人。劳动创造出来人类的昨天,也只能是劳动创造出人类的未来。也就是说创造谋取支撑着人类发展的全过程。

创造谋取的基本特征

创造谋取有以下基本特征:

创造的物质财富性

创造谋取所获取的是人类生存和生活的必需品,是可以满足人类个体所需要的东西。这种必须品有两种表现形式:一种是实物性的——可直接使用的物品,另一种是虚无性的智能必需品——知识文化。我们把第一种必需品称作直接创谋所得,把后一种必需品称作间接创谋所得。

消耗已有财富性

创造谋取过程所被消耗的物品可能是自然界的存在物(如矿石);也可能是人类劳动所创造的物品(如制作农具使用的钢材)。这些被使用的物品被使用之后,就具有了新的使用性。

付出脑、体劳动性

创造谋取需要付出人类个体或群体的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不经过劳动是得不到创造性谋取的财物的。劳动过程本身就是体力和脑力的付出。

谋取方式的不同性

创造谋取方式在人类发展史上是不一样的,是发展存在的。原始社会,人类只会个体或群体使用简单的工具(树枝、石块),直接获取维持生命存在的必须品(野生食品、野兽肉食等)。这种谋取后来发展成为农业、畜牧业的行业性创造谋取劳动,到了工业社会,则发展为农场、工厂式的创造谋取劳动。无论什么人类时代,人类创造谋取劳动所最终获取的主要就是维持生存、生活和延续发展的必需品。

脑力劳动和体力劳动的结合性

创造谋取是人类个体脑力和体力结合的活动,两者相互配合,相互促进,无法分开,两者缺一不可。没有一定体力和脑力,个体无法从事创谋活动。那些进行偷盗等转移谋取的人,往往正是不愿意付出自己的劳动的人。

创造谋取的风险性

创造谋取具有风险性。因为人类的创造性谋取是在地球所提供的自然环境下和已存在的群体社会条件下进行的,所以它受到了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的制约,有的时候会有事与愿违的结果。即创造性谋取的劳动付出了,但却没有得到相应的劳动成果的收获,如天灾使得种植没有收成。再如社会动乱战争,使得种植者农民无家可归,无地可种,没有收获可得。劳而无果,是创造性谋取劳动的风险所在。

创造谋取的人类共同性

创造谋取是人类谋生存的共同行为,不是某些个体劳动,另一些个体不劳动。因为人类需求的广泛性和获取这些需求品的复杂性,所以人类在共同谋求过程中,只有全体参与,才能取得最大成功。共同需要,共同创造,这是人类创造谋取的自觉行为。

创造谋取的分工合作性

创造谋取已成为人类群体分工合作的形式。人类到了工业社会之后,这种分工合作形式已成为牢不可破的一体化创造谋取形式。只有这种全社会个体都参与的分工合作形式的谋取,才能最大限度地创造出人类生存,生活和繁发展所需要的财富。到了工业社会,人类社会已经成了一部完整的机器。

创造谋取的被迫性

人类原本就和动物一样,只是转移谋取的动物。但是当转移谋取不能满足人类生存需要的时候,才不得已站起来,使用工具进行创造谋取,使用劳动的方法谋取所需物。其实,人类是很想不劳而食的。只是没有不劳而食的条件,所以不得不付出劳动,取得所需。

创造谋取的连续不断性

人类需求的长久性、需求物品的有限性和满足需求的消费性,促成人类创造谋取也必须得连续进行。没有这种连续不断的创造谋取,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的需求就无法不断地得到满足。为了生存生活和发展,人类必须不间断地从事创造谋取,不间断地进行劳动。

个体创造谋取的年龄阶段性

对于个体来说,其一生不是自始至终都可从事创造谋取的,一般来说,婴幼儿不具备创造谋取的体力和智力条件,所以不可能从事创造谋取。只有长到一定年龄,具备了可以从事创造谋取所需的体力和智力的时候,才有可能从事创谋劳动。个体到了老年时期,其体力和智力渐次减弱,从事创谋就要受到一定限制,一致于年老多病时失去创谋的能力。个体创谋的最佳年龄是青,壮年时期。人类个体的创造谋取受到年龄的限制。

 

直接创造谋取

直接创造谋取指直接创造出人类生存、生活和延续发展所需实物的谋取行为。

人类直接创造谋取主体上存在以下三种形式:

使用简易工具的原始劳动,使用劳动工具分散式谋取,使用机器有组织地群体谋取。

  使用机器劳动,创造的财富更多,劳动效益更高,更加拓宽了人类发展的需求领域,这又促进人类创造谋取的更加快速发展。

  使用机器从事创造谋取,是目前人类最高级的谋取劳动形式,也已逐渐成为最主要的谋取形式。

直接创造谋取的基本特性

谋取目标明确性,从业人员多数性,不同历史时期的不同存在形式性,直接创造谋取的主导社会性直接创造谋取的群体性,使用工具性,直接创造谋取的劳动性,直接创造谋取的智能性,直接创造谋取的条件性,直接创造谋取方式的相对固定性,直接创造谋取的风险性,直接创造谋取成果的不同使用方向性,直接创造谋取所得财富的相互交换性,劳动的艰苦性,行业分工性,直接创造谋取劳动的被迫性,直接创造谋取的连续性和延续性,直接创造谋取的技能性和技术性,等等。

间接创造谋取

间接创造谋取指不直接生产人类个体生存、生活和延续发展所需的实物品,但其劳动成果又可应用在直接生产人类必需品的劳动上,用于对直接创造谋取有益的服务上,并可取得更好的劳动效益。这种劳动一部分被社会分工为高智商活动的脑力劳动,被社会称之为以科学研究为主的科学技术领域的劳动,另一部分是服务于创造性谋取的劳动,如商业医院、邮电、交通、社会管理机构等。

科学技术劳动范畴,主要包括以总结和传授人类生存、生活、发展经验为主的学校和科研机构,而那些服务于直接谋取劳动和人类生活的行业劳动和个体劳动,则是直接谋取的附助性劳动。凡以工作劳动换取社会报酬的个体,都属于创造性谋取的个体,这是社会分工合作所造成的必然现象。这些也都是社会所公认的有益劳动。这样的谋取有的以脑力劳动为主,有的以体力劳动为主。

间接创造谋取是人类在共同谋取过程中自然形成的分工合作现象。这些劳动以“等价”交换(事实上并不绝对等价)的方式分配给参加劳动的个体以个人利益,这种利益就是可换取个体生存、生活和延续发展的金钱或实物。这些金钱和实物又叫做劳动报酬或叫劳动代价。人类的目前社会正是以按劳取酬分配形式为主的谋取活动。

间接创造谋取有以下一些基本特性:

不直接创造实物性,与直接创造谋取不可分离性,间接创造谋取的智能性和知识性,间接创造谋取的科学技术性和发明创造性,间接创造谋取的分工合作性,对直接创造谋取的促进性,间接创造谋取的成果性,间接创造谋取的专业性,间接创造谋取的成功性和失败性,间接创造谋取的交换性,等等。

间接谋取尽管不直接出现社会财富的增长,但是这些谋取对直接谋取是必要的,所以社会把这样的谋取作为社会劳动的不同分工。所以,间接谋取无论出不出成果,社会都会给这些劳动者以劳动报酬,使得劳动者能够拿报酬换取个体需求物品。社会正是以支付给间接谋取者以劳动报酬的方式,来维持间接谋取者的生存、生活和不间断的谋取劳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