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父母谁不想教子有方?可今日孩子难教,让众多父母伤透了脑筋。过去是孩子不了解大人,大人很神秘;今天是大人不了解孩子,孩子很神秘。我们的孩子为什么一天天不爱读书了?又怎样去引导孩子爱读书呢?看了吉姆·崔利斯的《朗读手册》,我们的心中顿时豁然开朗,孩子课外不爱读书的真正原因竟然多半与我们这些大人有关,特别是我们这些为人师者更是心中感到惶恐。那么,怎样培养孩子对读书的渴望,使得他们爱读书、乐读书、善读书,《朗读手册》中所阐述的主张想必大家已非常熟悉,在此我不再一一赘述。 朱熹方法: 书宜少看,要极熟。 读书不可贪多,常使自家力量有余。如射箭者,有五斗力,且用四斗弓,便可拽之令满,己力胜得他过。 张之洞方法: 读书宜博。无论何种学问,先须多见多闻,再言心得。 读书宜求善本。 出门求师。 胡适方法: 读书的方法,有两个条件:叫一精,二博。一精。从前有“读书三到”的读书法,实在是很好的;不过觉得“三到”有点不够,应该有“四到”,是眼到、口到、心到、手到。二博,就是什么书都读,所谓“开卷有益”。 学习吉姆·崔利斯,学习我们的古人,那么我们该怎样引导孩子将书读到点子上,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使得孩子们能够真正快乐地走进课外阅读,爱上课外阅读,让他们在浩瀚的书海中遨游,和书中的人物同喜、同怒、同哀、同乐,说心中想说的话,抒心中迸发的情。下面,谈谈自己的一些做法和想法: 一、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的起点上品尝快乐 孩子们喜不喜欢课外阅读,对课外阅读感不感兴趣,关键是教师要引导他们走好第一步:激发起课外阅读兴趣,也就是让他们从心底里自然而然的产生想进行课外阅读的愿望,让他们觉得课外阅读太有意思了,并不是一种负担,一种枯燥之事。 1、故事引读 对于低年级的学生而言,听故事是他们最喜欢、最易接受的一种活动形式,也是他们认识世界的门户。教师要从听故事、说故事、读故事开始,逐步培养他们的阅读能力。在语文活动课上,教师可以根据课文内容的延伸,或是选择学生喜欢的动、植物故事、民间故事、自然景观等绘声绘色地讲给他们听,让他们了解人物的个性,知道事物的善、恶,从而激发起孩子们的好奇心,增强他们想了解更多知识的欲望。同时在讲解的过程中,教师也可故作悬念,讲到精彩之处戛然而止,让学生对未知的故事产生强烈的好奇心,使得他们想急切地了解下文,引导他们既可找来拼音读物自己来看,也可在大脑中产生无尽的遐想,从而调动起孩子们课外阅读的积极性。 2、课内延伸 对于中高年级学生而言,读什么样的课外书,他们通常也说不出道道。如果以“课内促课外”,相互引发,相得益彰,其效果即会倍增,学生阅读期待,阅读兴趣即会日趋浓厚。 在学生课内阅读的基础上,教师既可指导学生读含课文内容的整本书,如教学完《三借芭蕉扇》,可向学生推荐阅读《西游记》;也可指导学生进行比对式阅读,在学习课文内容的基础上,向学生推荐背景相当、体裁相当,或是表现相同人物个性的文章,如教学完《陈毅探母》,即可指导学生阅读自读课本中的《爱的教育》,让学生从对照中受益,得到更多启发;同时也可采取由点及面式阅读,学完一个作家的某篇文章,教师可以向学生推荐作者其它的更多有代表性的文章让学生阅读,从而让学生对作者有更全面的了解,拓宽视野,提高阅读的效果。 3、学科互补 鲁迅先生曾提醒过少年朋友:“专看文学书,也不好的”,“研究文学固然不明白,自己做起文章来也糊涂。”因此,指导学生课外阅读不仅仅限于文学书籍,而应适应学生求知的实际需要,广泛阅读多学科、多种类的知识,学生兴趣所至,读起来也就趣味盎然。如语文课上教学了《飞向月球》,可以推荐学生去看一看自然书上“神奇的宇宙”相关内容,使学生对于课文知识的了解更为充实;再如课上教学了《学会合作》,可以推荐学生去看一看思想品德书上“合作进取”的相关内容,让学生去补充阅读,使学生思想认识得以升华;同样我们还可以将语文与美术、劳动、体育等学科相互联系,使学生从多角度、多方位进行课外阅读,了解他们想了解的内容,其阅读成果定会事半功倍。 二、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活动中拥抱快乐 开展丰富多彩、行之有效的读书活动,有助于引领孩子们自愿、自觉地迈进浩瀚的书海,真正去拥抱快乐。 1、“你言我语”读书方法交流会 学生对课外阅读产生了兴趣,但如果读书方法欠佳,其结果收益自然甚少。一位大作家曾说过:“没有正确的方法,即使有眼睛的博学者,也会像瞎子一样盲目摸索。”因此,课外阅读方法的交流意义重大。可以定期举行课外读书方法交流会,师生、生生互为探讨,教会学生在阅读形式上可以因文、因需采取精读、略读、浏览等方式;在阅读思考上可以采取问题式读书法(带着问题读),评议式读书法(阐述个人见解)。通过读法交流,学生课外阅读的目的性就更为明确,效果自然就会不断提高。 2、课外阅读小组“沙龙” 根据需要,教师将学生组建成若干课外阅读小组,定期举行读书“沙龙”活动,发挥小集体的读书力量,开展“交换、合作”式的阅读学习。组员之间互相交换图书阅读,扩大阅读资源,定期交流读书心得,畅谈体会,相互取长补短,提高阅读实效。 3、“和老师相约”活动 学生在课外阅读的过程中,一定会产生许许多多的想法,存在很多难以解决的问题,需要老师点拨迷津,我们在各个年级组设立“和老师相约”读书信箱,学生把困惑、疑虑、想法等写成文字投到信箱内,年级组安排老师定期解答,需要个别解决的单独谈心,共性话题采取师生读书对话交流会的形式解决,这样学生读书劲头就更足了。 4、课外“阅读赛事” 学校图书馆是孩子们经常光顾的地方,孩子们可以在图书馆尽情欣赏,阅读自己喜爱的书刊。每周一我们在图书馆“周周阅读赛事榜”上公布当周阅读主题,引导孩子们阅读相关文章,积极思考,撰写心得,畅谈体会,增进交流,获得启迪。 三、让孩子们在课外阅读展示中享受快乐 课外阅读既要注重课外阅读过程,更应注重课外阅读展示,让孩子们在阅读展示中享受成功的喜悦,觉得课外阅读真正的无比快乐。 1、讲的展示 定期采取读书汇报会、故事会、佳作欣赏会、心得交流会等形式,让学生讲解课外阅读中的情趣、收获和思考。 2、写的展示 组织学生根据平时读书做的摘录、旁注、心语举行优秀读书笔记展览,佳词妙句剪贴展,手抄报展等。 3、竞赛展示 分不同年级组定期举行读写知识竞赛、征文竞赛等。 学校定期、适时将各项展示结果进行公布,举行颁奖仪式,让孩子们实实在在地体会到课外阅读的趣味,让阅读快乐永远伴随他们身边。从而使他们真正乐于课外阅读,善于课外阅读。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