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

 being 2014-09-19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Auto 20mm f/3.5

(前5张图片博文作者拥有自主版权,不可转载;其他图片系网络资料,已经标明出处和作者。)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尼康生产20mm广角定焦镜头的历史源远流长,尼康F发布的1959年年底,尼康就推出了第一款用于单反相机的20mm广角定焦镜头Nikkor-O 2.1cm f/4。1967年,专门为单反相机设计的Nikkor-UD Auto 20mm f/3.5问世,这是尼康第一款采用反望远结构的20mm广角定焦镜头,可以正常使用而不用预升反光镜。Nikkor-UD Auto 20mm f/3.5光学结构9组11片,滤镜口径72mm,重量390克,最近对焦距离0.3m。这款镜头在当时的年代代表着尼康最顶尖的广角镜头制造水平。Nikkor-UD Auto 20mm f/3.5的光学质量即使在今天看来也十分优秀,全开光圈的分辨率就非常高,色彩表现优异,最为难得的是它对畸变的控制水准极高,72mm的口径是它的巨大亮点。(最爱双反的二手摄影师/文 吴琼/摄影)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Nikkor世界:Auto物语(转载)
来源:无忌网友 作者:哈里·卤鸭

 

广角尼康篇
  广角尼康的名声从Auto时代开始广为流传,这显然与尼康在广角领域投入的巨大开发力度和获得的开创性成果分不开。
  1950年之前,135照相机无论旁轴还是单反,能使用的广角镜头极少:旁轴镜头的焦距越短,边缘失光越严重,导致光圈无法做大;单反相机因为反光镜箱的存在,镜头后焦距至少要留出35mm的空间,因此当时最广的镜头也只到40mm。直到爱展能Angenieux发明逆望远结构,于1950年推出第一支单反相机用的大光圈广角镜头Retrofocus Type R1 35mm/f2.5,135广角镜头终于获得突破性的进展。

划时代的nikkor-H auto 2.8cm/3.5
  28mm/3.5这个规格现在看起来实在是太不起眼了,但在当时却是非常高级别的一支镜头,甚至可以称为135单反相机迈向“万能的相机”之路的一支极为重要的镜头。
  F卡口的2.8cm之前,尼康已经有了一支广受赞誉的S旁轴用的广角W-nikkor 2.8cm/3.5,此次的开发目标是:比旁轴用的2.8cm镜头性能更进一步。主持此镜头的开发工作的是协本善司,他曾主持设计了尼康历史上多枚划时代的镜头,是尼康历史上最有分量的光学专家之一。设计之初,协本的思路是在爱展能35mm的基础上,保留大致的原结构把焦距拓展到28mm,结果试行发现原型的性能不能达到设计要求,最终协本还是另起炉灶开发出新的结构。协本善司的新结构采用了两片大直径的凸、凹镜片构成总体为凹的前组,后组由之前普遍通行的四片“凸凸凹凸”镜组改为“凸凹凸凸”结构。协本的修改极大的改善了原爱展能设计中“凸凸凹凸”后组无法有效消除前组带来的各种像差这一缺陷,在全开光圈时也可以得到良好的画质。最终,nikkor-H auto 2.8cm/3.5的各项性能比S卡口广角W-nikkor 2.8cm/3.5更上一层楼,完美达成设计目标。
大直径前组占据了52mm口径的几乎全部,因此镜头上的刻字只能移到边缘,2.8cm/3.5成为唯一一支刻字在前口边缘的广角Auto,这支白嘴黑字的2.8cm也被认为是最秀气最漂亮的一支Auto。
  协本开发的“凸凹凸凸”后组并不局限于28mm镜头,在之后的nikkor-O auto 35mm/2 (1965)、nikkor-N auto 24mm/2.8」 (1967)、nikkor-UD auto 20mm/3.5 (1968)等大口径广角镜头上也得到了广泛应用,不仅如此,包括1994年发布的铭镜AF 28mm/1.4D、2000年发布的AF 14mm/2.8D在内,AF广角镜头也全面使用了这一“凸凹凸凸”后组。1994年发布的AF28mm/2.8,更是使用了与最初的2.8cm/3.5惊人相似的两片凸凹前组、4片“凸凹凸凸”后组共6片6组的结构。不仅nikkor广角,目前市面上的各种逆望远结构广角镜头说起来也正是以这枚auto 2.8cm/3.5为范本,协本善司在广角镜头开发的成果可谓桃李满天下。在这个意义上,大概可以说由爱展能发明的逆望远结构到nikkor的auto 2.8cm/3.5发布才真正的圆满了吧。

 

梦超广:nikkor-UD auto 20mm/3.5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前文提到过,大F问世不久尼康就发布了一支超广nikkor-O 2.1cm/4,但这支从旁轴移植过来的超广角在使用上有诸多不便:首先它是旁轴系统上常用的对称式结构,后组过长以至于必须预升反光镜并配合外置取景器使用;其次,它无法装入自动光圈机构,单反相机的优势被完全埋没了;另外, 21mm焦距来源于旁轴系列,用在单反系列中略微有一点混乱。UD 20mm和N 24mm大致同时开始开发,1968年发布,至此F卡口的广角系列(35、28、24、20)基本配置完整。
仔细观察N 24和UD 20的结构图,会发现两者有极其微妙的相似,实际上这是同一位设计师在同一时期设计的两枚大广角镜头,都沿用了协本善司“凸凹凸凸”后组的开发思路,因此两枚镜头有非常相似的表现:镜头变形极小足以胜任建筑摄影方面的应用,画面均一性非常出色,明锐度、细节描写方面无可挑剔。nikkor-UD auto 20mm/3.5作为尼康第一支为单反开发的20毫米超广角,取得了极高的成就,并且一直没有被它的后辈们超越,即使用今天的标准来评价,它的各项指标也属于一流之列。
  UD20mm口径达到72mm,身高近70mm,重量390克,镜片多达11枚,最近对焦距离0.3米,外形威武看起来不像是广角而更像一支大口径的人像镜头。实拍上,这枚超广的分辨率非常高,全开光圈的成像就足以令人满意,色彩、反差均有极佳的表现。大口径前组会吸收一些多余的杂光引起眩光,但仍然能保持足够的反差和分辨率。畸变控制是这枚超广镜头最值得夸耀的地方,几乎不可察觉的变形使UD20在拍摄风光、建筑类的题材方面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

 

参考文献摘录(同时也为喜欢这只镜头的同志提供参考):

 

1尼康官网历史回顾栏目

地址:http://imaging./history/nikkor/20/

    According to the optical design report archived by design/development members, developing an ultra wide-angle lens was started about that time of designing a 24mm wide-angle lens. After a few years later, what was accomplished was the Nikkor-UD Auto 20mm f/3.5 that made its debut in 1968. To a 21mm focal length of an ultra wide-angle lens for use in a S-type rangefinder camera and the SLR, the focal length of this new lens was shortened to 20mm by 1mm, which might be in view of the 24mm lens. A wide-angle lens line for the S-type rangefinder camera comprised 35mm, 28mm, 25mm and 21mm, whereas a lens line-up for the F-type SLR is 35mm, 28mm, 24mm and 20mm and its focal length is getting shorter to 24mm from 25mm and 20mm from 21mm by 1mm. This was aimed at improving unbalance in which a difference in a focal length between 28mm and 25mm was small. The difference in the focal length of the wide-angle lens by 1mm brings about a big difference in a lens depiction and moreover, it's quite difficult to design and produce such the wide-angle lens with 1mm difference in the focal length. Venturing to shorten the focal length by 1mm was a decisive courageous decision on behalf of the user.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来源:数码天地论坛 brasov/摄  Nikkor-UD Auto 20mm f/3.5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来源:数码天地论坛 brasov/摄  Nikkor-UD Auto 20mm f/3.5

 

2 另一个重要的英文参考文献:
地址:

www.

http://www./nikon/20mm-f35-ud.htm
2011 KenRockwell.com. All rights reserved.
Nikon 20mm f/3.5 NIKKOR-UD Auto (1967-1974)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用镜头怀旧:尼康名头Nikkor-UD <wbr>Auto <wbr>20mm <wbr>f/3.5(图片不可转载)
La Jolla Cliffs on FX, uncorrected.  

3
[論器材] Nikon Nikkor-UD Auto 20mm F3.5

文章 by 小帽

地址:

http://little-hat./2010/05/nikon-nikkor-ud-auto-20mm-f35.html

一直想要找一顆 RF 的 21mm 來裝 Leica M6 試試看,因為喜歡那種極廣的透視和張力,可以把眼前的景物更鮮明的跳脫出來。但事與願違的往往不是目標物太貴買不起,就是佛心價被別人秒殺,幾度想改用 Contax G2 + G21 來取代 M mount 鏡頭的想法,其一是因為可以一鏡一機,加上 M6 出門可以各裝一款底片一起出動(最好有這麼勤勞),其二則是因為 Leica 21mm 各版本每一顆價格都不斐,尤其是想找的那 SA 21mm F3.4,因此才會想要妥協改用另一套系統。講妥協的理由是,本來對於 Contax G 機身的 finder 有點感冒,太小了(相對於 Leica M6 來說)!不過 G21 是要外接 finder,所以還可以接受,只需要對焦時看一下機身 finder,構圖不用一直讓眼睛擠在那小小地觀景窗;另外一個理由則是,一直感覺 G21 色彩比較鮮艷,反差相對有點大,對於喜歡保留多點暗部細節的情況下可能不是很好操控,這是一個遲遲沒有下手的主要因素。
    年初為了發展副業而購入了 Nikon DSLR 系統,暫時有一點把 RF 給淡忘掉,因為要習慣不同系統對自己來說轉換不是那麼的俐落,需要花點時間適應,何況又是功能那麼旁大的機器。對於 RF 系統有點了解的朋友也許可以明白,RF 本身就不是所看即所得,超廣角(24mm 以上)也就必須仰賴 finder 構圖,有時候甚直連焦點也需要用估的,這對拍攝的功力是一大挑戰,所以當時就把廣角鏡的想法拿到可以所見即所得的 DSLR 上來,想說找找看有沒有老鏡是可以一嘗宿願的?原本是打算改 Leica R 19mm II 來上 Nikon 機身,網路上有賣接環,好像直接換掉就可以接,不是破壞性改鏡,未來有需要也可以還原,一舉數得!只是這一顆並沒有比 M mount 的 21mm 便宜,跟 asph 版本旗鼓相當,所以還是做作夢就罷了。為什麼都要找老鏡而不是 AF 鏡?Well,因為我是手動控!
    之後偶然在網路上發現 Nikon Nikkor-UD Auto 20mm F3.5 這顆超級老鏡(延伸閱讀有詳細介紹)。一開始只是覺得焦段適合,然後開始在網路上幾經搜尋,收集這顆鏡頭的資料之後隨即給予驚為天人的評價!看到網路上這顆鏡頭拍的照片時,還不太相信自己的眼睛,因為那超級小的變形幾乎是 RF 鏡頭的水準了,雖然說是拿 RF 的鏡頭設計來改也不至於這麼神奇吧!印象中除了 Leica R 19mm 以外還從沒看過這麼厲害的鏡頭,控制得宜還會讓人感覺不出來這是顆 20mm 的超廣角鏡(出處)。
    所得到的資料顯示,這隻老鏡之所以能有這麼優異的表現,是因為採用了「CRC 近距離修正系統」,一般鏡頭設計,常以無限遠與平行光為基準,但實際拍攝的條件根據題材差異也各有不同,單一設計標準未必能符合變化多端的要求。鏡頭表現在隨著拍攝距離的拉近,收差急遽增加,像場彎曲的影響使邊緣成像嚴重劣化變形,此問題在焦距越短(廣角)、光圈越大的鏡頭越嚴重。尼康歷史上最有份量的光學專家之一協本善司,提出了在近距離對焦狀態下使用特別校正手段的解決想法,這個題目提出之後一直延宕了 7 年,才終於由協本的學生清水義之在 Nikkor-N auto 24mm F2.8(1967)上實現,也就是「CRC 近距離修正系統」。
    「CRC 近距離修正系統」原理上並不複雜,在第 6 與第 7 枚鏡片作為分隔,將鏡片群組分為前、後兩個鏡群,鏡群間很小一個縫隙的變化對球面像差幾乎沒有影響,但對消除非點收差有很大的效用,因此在近距離對焦的情況下大量出現的非點收差,即可通過此設計來消除。此系統的出現堪稱廣角鏡頭的飛躍性進展,Nikkor 廣角隨後廣泛應用了 CRC 修正技術,後期的 AIS 28mm F2.8 最近對焦距離甚至達到 20釐米,是有口皆碑的廣角微距。其他如 85mm 人像鏡頭、105mm 微距鏡頭上也都使用了此一系統,從近距離到無限遠都能獲得優異的成像。Nikkor-UD Auto 20mm F3.5 作為尼康第一支為 SLR 開發的 20mm 超廣角,取得了極高的成就,並且一直沒有被它的後輩們超越(不知道 AF-S 14-24mm F2.8 有沒有),即使用今天的標準來評價,它的各項指標也屬於一流之列。
    Nikkor-UD 20mm 口徑達到 72mm,高度近 70mm,重量 390 克,鏡片多達 9 群 11 枚,最近對焦距離 30cm。外形威武看起來不像是廣角而更像一支大口徑的人像鏡。實拍上,這枚超廣的分辨率非常高,全開光圈的成像略有失光(暗角),但中央的銳利度以相當令人滿意,色彩、反差均有不錯的表現,把找到的 sample 放到最大看都還清晰可辨,十分驚人。大口徑前組會吸收一些多餘的雜光引起耀光,老鏡就是有這種材料上的弱點,對抗耀光完全不行,陽光不說,連夜間大型的廣告看板投射燈光斜射進來都無法消除,有點美中不足。發色偏於清淡大約是早期 Nikon 的特色(拍黑白應該不錯),但仍然能保持足夠的反差和分辨率,對暗部的細節保留得相當不錯,這點就很深得我心。變形控制是這枚超廣鏡頭最值得誇耀的地方,幾乎不可察覺的變形使 Nikkor-UD 20mm 在拍攝風光、建築類的題材方面具有很高的實用價值。

延伸閱讀:
第二十夜(日文版)、(英文版)、(無責任中文翻譯)
Nikkor世界:Auto物語(此鏡發展歷史詳細介紹)
Non-Ai 20mm f/3.5 Nikkor-UD Auto Lens
Nikon Nikkor-UD 20mm f/3.5 non Ai Lens Review
原廠手冊
Nikon Lens Serial Nos
Wide-Angle Lenses For Nikon 'F' Mount
Nikon wide-angle lenses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