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人生的整个历程中,学生阶段是人生的重要阶段,特别是中学阶段,更是人生的十字路口,是最为关键,最为躁动不安的时期,也是各种心理负担最为沉重的时期。因为摆在中学生面前需要面对的,如学习、交往、性发育和性成熟、升学、就业等一系列的问题,以及社会转型给他们带来的巨大的心理冲击与考验,都会严重影响中学生的成长与发展。就中学生而言,影响最为严重的因素有两个:即学习与人际交往。学习与人际交往是每个中学生必须面对,根本无法逃避的问题,它具有普遍性和特殊性。没有交往,世界将成为一片荒凉的沙漠。西方一位著名心理学家说过,一个人成功的因素85%来自社交和处世。拿破仑·希尔在他的《成功学》中回忆到:他在18岁时有幸采访了美国著名的企业家、演说家、人际关系学家、钢铁大王卡耐基……卡耐基发现希尔身上的创造性,并征求希尔是否愿意从事对美国成功人士的研究。经过20年的不断努力,对包括福特、罗斯福、洛克菲勒、爱迪生等著名人士在内的500多位成功者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其结果为:成功=人际关系(75%)+业务能力(20%)+机遇(5%)。 良好的人际关系,不仅能给人生带来快乐,而且更能助人走向成功。社会交往能力是人类生存的重要能力。歌德说:“人不能孤独地生存,他需要社会。”因此,帮助与指导学生学会交往是心理辅导的一项不可或缺的重要内容,对于学生的人生与发展有着重要的积极意义。因此,我今天将和大家一起从三个方面来把握学生人际交往辅导: 一、学生人际交往的主要心理特点 二、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心理问题 三、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 人际关系——指社会生活中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关系。它包括个体与个体之间、个体与群体之间、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 ①个体与个体: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学生与家长的关系,其中师生关系对学生影响最大。 学生与学生关系:交往什么样的朋友会影响一生。 学生与教师关系:教育力=人格魅力×业务能力(即Y=KX) 学生与家长关系:孩子是反映家长的一面镜子。包括家长的品质、性格、道德观、价值观以及教养方式等。 ②个体与群体:学生所在学校、班级、家庭,其中是否爱班级对学生影响最大。 环境塑造人,环境改变人。环境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什么样的学校,就塑造什么样的班级;什么样的班级,就塑造什么样的学生。 ③群体与群体:群体与群体之间的关系,是共存、竞争的关系,是相互促进的、相互制约的、相互影响的。如班级与班级之间,学校与学校之间等。群体之间的差异,实质上是领导者认知结构的差异。领导者如何看待群体之间的关系及竞争,直接影响着群体及个体的发展。 中学生人际交往是中学生基本的社会性需要,进入中学后与小学时代的交往发生了巨大变化,从交往的实质上看,既有情感定向性,又有目的定向性。主要体现了四大特点: 1、强烈的交往需要和渴望独立的心理是中学生交往的最显著的特点。 幼儿交往——由家长陪着——缺乏独立性,依赖性较强。 小学交往——打招呼,不用家长陪——既想独立,又有依赖。 中学交往——不打招呼,更不用家长陪——摆脱依赖性,独立性较强。 客观上:
②教师、家长已失去往日的“威严”,不再是“正确”的代名词。 ③小学时代交友情感性明显,中学生交往目的更突出些。 ④新的伙伴,新的集体,新教师,需要建立新的交往模式。 主观上: ①告别童年时期,步入青春期,进入第二反抗期,父母进入更年期。 ②青少年自我意识的觉醒,并逐渐加强。随之而来的进入更年期的父母自我意识也较强。“两强”相遇“麻烦”多多。 2、中学生交往既想采取自主独立的行为倾向,另一方面,又沉浸在自我的世界中。 ①开始注意自我形象,并且自己进行自我观察,思考自已的特点,同时也更加留意别人,目的是把自己的生理与心理特点同别人进行比较。(生活中多一面镜子就足以说明) ②常把父母对自己的关心,当成一种束缚。(心中潜意识地把自己当作成人,渴望自己独立成长,但现实往往又不允许,所以束缚就成为一种“必然”。) ③十分需要伙伴与友谊,以补偿失去的对父母的依赖。 ④渴望独立,显示自我,是中学生自我价值的表现形式。因此,在同伴面前的表扬,并得到同伴的赞美与鼓励,往往比教师的教育更起作用。 3、开始趋向于关系性交往。 ①中学生自我主体性评价的进一步增强。不再像小学倾向于选择品行,得到老师与家长欣赏和赞美的孩子,而是选择脾气相投,相互理解,话语投机,彼此好感等。 ②中学生交往带有明显的情感性的同时,又有了很强的目的性,比如:想把数学成绩搞上去,有意,有目的与数学教师套近乎。 ③不少学生把对自己发展有帮助,有益,当作自己选择朋友的标准,可能此人并不是自己完全接受的人,这是中学生逐渐走向成熟的重要标志。 4、正视异性问题,开始关注异性,希望接近异性。喜欢与异性交往,又是中学生交往动机的又一个显著特点。 青少年随着年龄的增长,性意识觉醒,这是指青少年开始意识到两性的差别和两性的关系,对自己变化性特征感到害羞和不安,对异性和变化表示好奇和关注等。 ①无性意识阶段(0——5岁)幼儿阶段,男女孩在一起玩耍,无性意识。 ②疏远阶段(7——12岁)小学阶段,男女生在生理上发生急剧变化,因此引起青少年对性问题感到害羞、腼腆,不安和反感。在心理和行为上表现出不愿接近异性,彼此疏远和男女界限分明。 ③吸引阶段(14岁以后)中学阶段,男女生之间会产生一种情感的吸引,开始喜欢一起学习娱乐,性意识朦胧,带有一些神秘色彩。 ④恋爱阶段:随着年龄增长,青少年生理上的进一步成熟及社会生活影响,爱情种子开始在青年学生心中萌生。这个时期多为内心隐蔽的爱情,多以精神内容为主,重视纯洁的感情。 二、 在把握了学生人际交往的特点遑,我想了解一下在听的各位老师是否已经做过心理咨询。可能有的做过有的刚接触这一领域。前面我自我介绍时告诉大家我来自长沙市第十五中学,其实我到这所学校的时间才不到一个月,到现在我工作了十四年,也做了十四年的学生心理咨询与辅导,都是在长沙市明德中学工作,同时也在长沙市教育局和教科院组织的心理咨询辅导中心做咨询老师,所以有大量的心理咨询与辅导案例,每年我们会在案例进行统计,在这些案例中,交往类的大约占了65%~70%,由此可见交往辅导的意义和重要性。在来访者当中,最常提到的问题如:“我怎样才能使别人喜欢我?”,或者“怎样才能消除自卑感?”,还有“怎样才能正确认识自己和他人”等等。还有人会问:“我为什么体会不到人际交往的快乐?”等等。交往是学生完成学业、人格发展的一个重要课题。交往既能给中学主带来幸福和欢乐,也能造成无穷的苦恼与悲伤;交往既能促进中学生之间的友谊,也能导致人际间的冲突和矛盾。学生由于自身成长过程中固有特点及涉世不深、经验不足,对人际交往的认识不够,难免出现这样那样的交往问题,结合自己的辅导案例我们认为,学生人际交往的常见心理问题主要有四大类:认知障碍问题、情感障碍问题、人格障碍问题和能力障碍问题。 1、认知障碍 2、情感障碍 3、人格障碍 三、学生人际交往的心理辅导策略 (一)提高交往认识 1、认识交往动机 交往水平和能力的提高,不源于交往正确的认识和正确的动机。因此,我们必须把提高学主对交往的认识,树立正确的交往动机放在首位。交往动机是指直接推动人们参与交往活动以达到一定目的的内部动力。它是受多种条件制约和影响等复杂心理因素构成的。 人的一切交往活动都是由一定的交往动机所引起的。 中学生交往动机来源于两大方面: ①内部动力:包括需要、兴趣、信念、志向、抱负、价值观等等。 ②外部动力:家庭、亲友、老师、同学的期待,必须履行的职责,监督,检查及竞赛等等。 两者是不可分割的,是相互联系的,外部动力则起鞭策作用。人的需要、兴趣、爱好、价值观和抱负水平则是影响中学生交往的动机,是最重要的心理因素,而且起着决定作用。 2、认识人际距离 我们常说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这个良是善良的良,其实我们还可以理解为测量的量。“量”好的人际关系较最好,像尺子丈量一样,不近也不远,距离产生美。不交往可以随时离开,想深入交往可以马上接近,富有弹性。过密交往,会影响你发展的空间,过疏交往会使人孤独,失落感增加,个人潜能难以发挥。 人际关系中还有一些谐音的词语是很有意义的,如说人际关系要和谐,a,和谐关系:即“和”有饭同吃,“谐”有话同说;有福同享,有难同当。 b、协调人际关系:即“协”十分努力去办,“调”说话尽可能照顾周全,即协调能力。 3、把握交友原则 ①真诚原则——一份让朋友信任,放心的“自我说明书”。 爱因斯坦说:“世间最美好的东西,莫过于有几个头脑和心地都很正直的严正朋友”。 ②互酬原则——给别人以接受你,喜欢你的理由。 不能强调别人如何!要考虑我有“什么”让别人喜欢、接纳的。 ③功利原则——让别人感到交你这个朋友值得。 传统人际交往是愿谈人情,忌谈功利。而事实上,不管什么人都希望从你那里得到对自己有价值的东西。 (二)培养交往能力 1、双向沟通能力 心理游戏:我说你画(启示:双向沟通,相互交流才能增进了解) 2、换位思考能力: 盲人摸象的故事;看到杯子的不同的面的情境; 发展人际关系要考虑对方的感受,总而言之,学会看谁都舒服,因为世界本来就是这样。 (三)指导交往艺术 1、倾听的艺术 人的生理结构是两只耳朵一张嘴巴,这也就说明了要我们多听少说,所以在这里我们把听的艺术放在第一位。 交往是相互的,交谈是主要的,但倾听是必不可少的。一个人是否会倾听,善于倾听,将直接影响他人际交往的质量。 学会“倾听”是人际交往时受欢迎的第一步。 一旦专心“倾听”,讲话人顿时感到被别人尊重的感觉。 不认真倾听是危险的,因为这样会错过许多重要信息。 倾听是一种承诺,理解他人感受的一种承诺。 倾听说明你在乎说话人,对于这种积极倾听,通常对方会以好感和感激来回报。且记:在别人说话时沉默并不是真正的倾听,至少做到以下四点: a、理解某人 倾听与其说是一种动作,倒不如说是一种态度。其技巧如下: ①要有正确的“听”的态度。 专心的听对方谈话,态度谦虚,始终用目光注视对方,身体微前倾。 ②要善于通过体态语言或其他方式给予必要的反馈。 比如:点头,微笑,“嗯”来表示自己确实在听和鼓励对方说下去。 ③提出问题:“他为什么要这样呢?”,“造成这种现象原因是什么呢?” ④不要中途打断对方,让他把话说完。 我们是不是经常听到说话者的不平,“你让我把话说完,好不好!” ⑤适时引入新话题 “你能不能再谈谈对这个问题的意见呢?” ⑥忠于对方所讲的话题。 ⑦要巧妙的表达你的意见。 比如:“正如你指出的一样,我完全赞成你的看法”。 ⑧要听出言外之意。 要把握说话者的真实意图。要善听“话中话”,或“话后话”。 所以《圣经》里说,上帝赐给我们每人两只耳朵,一张嘴巴,就是让我们少说多听。 2、与人交流的艺术 听一位善言者一席话,宛如欣赏了一曲优美动听的乐曲,喝上一杯清醇的美酒,令人心旷神怡,令人陶醉。反之,则使人提不起精神来,感到昏昏然。与人交谈,注意以下几点: a、要注意谈话的场合与对象。 由于人与人的文化水平、生活经验、性格、兴趣、爱好、职业等差异,因此要把握不同对象,不同特点,采用不同的方式,另外,场合有正式和非正式之分,与人初次相识,应礼为先,并选择好开场白。 b、要语言简练。 讲的省力,听的省力,皆大欢喜,切记反复强调自己认为重要的话题。 c、给别人留下思考余地和发言的机会。 d、控制好自己的声调、音量和手式。 3、拒绝别人的艺术 每个人都有说“不”的权利,但有时面对朋友、亲情、长辈等说出来却很困难。拒绝别人的要求,有时会给自己留有“空间”。否则,还会带来麻烦与不幸。 a、先肯定,后拒绝。 “我很理解你的要求,感到也合情合理,可是,出于某种难言的原因,使我力不从心, 真得对不起!不好意思啊!” b、给一个缓冲的时间。 “这个问题是不是让我考虑一下,无论行不行,明天,我给你个答复,行吗?” c、把话说灵活些,留点余地给对方或提出反建议。 “你的想法很好,是不是时间上早了些,让我们都好好考虑考虑吧!” d、答应或肯定问题的某一部分,拒绝问题的另一部分。 “这事我也很关心,我完全支持,但是我不同意这种解决方式。” e、立即答复,直接拒绝,假如涉及原则问题的话。 f、 4、夸奖别人的艺术(赞美的艺术) 希尔《成功学》认为:人类本性最深的需要是渴望别人的欣赏、接纳和赞美,一句话可以使人愉悦,使人振奋,甚至能改变自己的一生。 应该将“夸奖”和“拍马屁”区别开来。夸奖是一门艺术,可以使别人和自己快乐,而“马屁功夫”则是阿谀奉承且庸俗的东西。 卡耐基曾对自己的学员说:“荣耀是别人赠予你的,而不是自己说什么便是什么,应自己努力去争取。” 心理学认为:赞美和恭维像一对双生子,往往难以辨别。它们一个是真诚,另一个是不真诚;一个是发自内心,另一个出自喉咙。 赞美是所有声音中最好听的一种; 赞美既是一种生活智慧,也是一种心理技巧; 有效的赞美可使人获得充足的心理营养; 赞美是一种力量,它可以使人在低落彷徨的时候获得勇气; 赞美是人的高级的心理需要; 赞美是心灵的理解,是真诚的关心,是发自内心的感受; 赞美要真诚,真实,具体,要独具慧眼。 威廉·詹姆士说:“渴望被别人赏识是人最基本的天性。” 总之,从心理学角度:有效的赞美能给人带来愉悦和自信;能抚平人心灵的创伤;能满足人的尊重需要;能使人真实地认识自我;能成为人学习、生活和工作的最佳动力。 从社会学角度:是一种有效的交往技巧,能有效地缩短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心理距离。 描述人优点的形容词,如:善解人意、细心、勇敢、随和、乐于助人、上进、体贴、诚实、淳朴、热心、有爱心、孝顺、执著、有责任感、认真、大方、健谈、有想象力、有气质、活泼、温柔、幽默、能干、聪明…… 5、笑的艺术 希尔认为,真诚的微笑不但可以使人们和睦相处,还能给人带来极大的成功。 美国“旅馆大王”希尔顿独霸“皇后、皇帝”两座饭店,就是提供了“微笑服务”。 用微笑来应急是一件相当好的事,微笑充满一种神秘的色彩,当你微笑时,是用一种无言欣赏来回答,会使对方感到温暖舒服。 6、认错的艺术。 你如果先承认自己弄错了,别人方可能和你一样宽容大度,认为他自己有错。 美国总统罗斯福入白宫,他说:“如果我的决策能达到75%是对的,就是预期的最高目标。” 记住:如果当众指出一个声望很高,学识丰富的人错了——结果该是怎样的呢?(想想) 真正具有逻辑性思考的人很少,我们多数人都犯有武断、偏见的毛病。多数人有固执、嫉妒、猜忌、恐惧或傲慢的缺点。 一个人有勇气承认自己的错误,也可以获得某种程度的满足感。这不但可以消除罪恶感和增加自我保护意识,而且还有助于解决这项错误所造成的问题、麻烦与不幸。 交往是人际间思想与情感的相互传递的过程。没有交往,人与人之间就不可能产生彼此认识和感情。交朋友是心灵和情感上的沟通,真正的朋友会使人感觉到:快乐时有人与你分享,痛苦时有人与你分担,迷惘时有人给你指点,困难时有人给你帮助,忧伤时有人给你安慰,气馁时有人给你鼓励。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