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理学家、语言学家、《六个月学会任何一种外语》作者:龙飞虎 龙飞虎:如果一个小孩有机会发现母语一样,从动作开始,知道英语是能够满足他的日常需要的一个工具,他可以做到中英一样强的,这是双语。在这种情况下,他的英语的学习和美国孩子是一样的。问题出现在哪儿?一个6岁的小孩,那个兴趣跟一个两岁的小孩不一样。但是如果他从来没有接触过母语,他的英语是有基础的,成年人对这个英语就懵了,一个5岁、6岁的小孩对要讲英语故事,但是他依然听不懂。逼着他在那个环境里学习,必然的结果就是产生一个对英语的反感。算是对英语过敏,很多中国的孩子就是对英语过敏,这是逼着他做对他大脑来说是不符合逻辑的事情。所以挑战是你怎么样围绕一个5、6岁的小孩那种智商的程度,同时给他三个月大的小孩的教育。因为你学语言,您听不懂,我们的大脑是过滤一个语音的,如果你从小长大,你很多音节音素是听不见。你的大脑不懂得分析,你听这个语言非常模糊,你很难听懂。基本上你怎么样也满足不了小孩三个月大的生理需要,同时满足他5岁、6岁的兴趣。这是一个设计的一个难题。一个5岁的小孩的词汇量不会很大,500、1000。可以与不可以,看你怎么做。 刚才听了很多,有一个挑战是家长,我喜欢用一些比喻。要开刀,心脏病要开刀或者是大脑要开刀,找医生。你不会教他怎么样去开刀。因为中国多少年,人就学英语,好像在一个误区里边。家长在一个误区里边,家长不知道怎么学会英语,但是多多少少他想指导哪个方向,他要高分,他不一定考虑高分背后有什么过程。我认为在一方面,家长不应该学英语。有一个普遍的信念是成年人学英语是不可能的,大家都把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的身上。成年人能学,你的方法对,完全能学会。刚刚几位都提到了,其实成年人是最合适的一个群体。碎片化的时间和好的学习工具,成年人完全可以学习。你可以随时随地,而且是从最基层的人脑的需要来入手,来解决因素的过滤,解决对英语的感觉,解决最核心的感知上的问题。 因为成年人学外语你也不能用逻辑来学,还是从感性开始,你要是直接能够从声音和画面连接起来,这样才能学会。成年人学外语和孩子学外语可以是一样的,在模式上有所不同。在某一个程度上必须走小孩走的路,IT完全能够解决这个。你有视频,你有音频,你有合适的活动,在飞机上以前是行的,现在在飞机上飞行模式就不行了。ipad还行。 对特别小的小孩,目前IT不可以。将来IT是能够解决。小孩一碰知道怎么玩,他自然就知道那个屏幕是怎么样去碰。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做一些适合孩子的互动的工具。目前16、18岁以上完全可以用好的IT来解决。我多年做高层的培训,有的时候,人在一起好好发挥人的特质,有的时候你必须自己一个人,学语言,你应该听,你应该输入比输出得多,输入的这个过程最好是用IT这种方式。 我看到各位朋友,我印象很深刻,聪明,特别有战略眼光,而且对教育的本质非常热忱,这个是特别宝贵和难得的。基本上该有的思路和素质和那种聪明劲都有,最大的挑战是社会上的心智模式,家长的心智模式,传统教育的心智模式,市场上所有人的信念,这是最大的挑战。我帮助公司做转变,往往最大的问题在于人的脑子里是怎么想,他觉得行不行。一个人要是觉得一个事情是不可能行的,他不可能去做。他很可能不对。在座的诸位,你们每天面对客户,每天面对家长,每天面对孩子,特别关心孩子的需要,怎么样做得好。关键很可能在于家长,怎么样帮助家长认识到什么叫准确的需求。他会很愿意跟你配合,他很愿意让你把孩子的教育做好。如果家长要逼着孩子做不准确的东西,逼着大家用不准确的方式来对待。最终家长不满意,中国刚好到了一个转折点。我刚刚看了一个帖子,说得难听一点,中国的英语教育是失败的。这是一个大问题。 我们要解决的是一个大问题。因为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很重,我们必须想办法跟家长多来往,跟家长多交谈,帮助家长大开眼界,认识这个理念的本质,这样才能真正去解决中国英语学习的问题。 我自己有一个愿望,中国变成一个多语种,到处都能沟通,荷兰人做到了。前几天跟一个爱尔兰的朋友通一个电话,他的孙子8岁,德文、英文都非常好。多多少少要发挥这个市场的贡献。我们必须想办法影响家长,帮助家长真正认识这个行业里面的准确的立场。 谢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