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秘”的刻纸蜡盘
![]() 蜡盘用久了,还需要敲碎重炒“翻盘”
![]() 炒好后,盛到木质的框子中
![]() 压平,等冷却后再进行细加工,蜡盘就制成了
![]() 刻纸时,一把刀、一方蜡盘不可或缺
![]() 吴永林耗时一个月创作的《百蝶图》(资料图片)
![]() “功臣”蜡盘
本报记者张健高小花摄影报道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对于剪刻纸大师或爱好者来说,一把刀、一方蜡盘是不可或缺的“利器”。“刻纸的步骤并不复杂,但要将一幅画刻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当中,最为讲究的是工具,一把好的刻刀和蜡盘必不可少。”昨天,苏州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传承人、姑苏刻纸大师吴永林现场炒制蜡盘,来揭开刻纸蜡盘的“神秘面纱”。 和苏州大多数传统手工艺人一样,娄门街道娄江新村居民吴永林的剪刻纸手艺是家传的。其祖父吴仁昌在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就是苏州制作灯彩的行家,而吴永林七八岁时,就在祖父和父亲的身边帮衬着,学会了一手刻纸的绝活。近几年,吴永林创作了《白蝶图》、《姑苏繁华图》等好几幅刻纸大作,让自己的“姑苏刻纸大师”这一名头越来越响。而在社区中,吴永林更是个名人。逢年过节或者家里有人结婚,邻里亲朋总会来请他剪刻几幅喜庆的画。吴永林说,苏派剪纸绝不仅限于剪剪“喜”字和小动物,它是一门有着悠久历史和无数佳作的精绝艺术。与全国大多数剪纸手艺一样,苏派剪纸大约起源于明代,与北方风格粗犷的剪纸风格不同,苏派剪纸细腻、精致,讲究线条流畅,方如砖、圆如月、尖细处如麦芒。这是因为,北方剪纸的工具只有一把剪刀,而苏派剪纸除了剪刀,还多了一把刻刀。因此,苏派剪纸又被称为剪刻纸。 刻纸的步骤其实并不复杂,先将图案临摹或打印在纸上,然后就能动手刻制。但是要将一幅画刻好,可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这当中,最为讲究的是工具,一把好的刻刀和蜡盘必不可少。刻刀不用说它,吴永林口中的“蜡盘”也同样有着大学问。蜡盘是刻纸时用的衬底,它由木屑灰、羊油、矿物蜡等炒制而成。吴永林说,在刻纸过程中,蜡盘的作用非常大,刻纸时蜡盘过硬,刀口不易下,过软又不易刻出形状。“因此,以前的刻纸大师都喜欢自己炒制蜡盘。”吴永林说,炒制蜡盘的火候和材料的配比,是民间手艺人的秘诀。自己的父亲就会炒制蜡盘。在上世纪八十年代,甚至有上海刻纸师傅赶来购买父亲炒制的蜡盘,一方蜡盘当时要价达200元。当然,自己也从父亲手中传承了炒制蜡盘的技艺。 这两年,刺绣、玉雕、核雕等传统手工艺渐渐复兴,但剪刻纸行当的颓势却不见好转,同样,炒制蜡盘更是出现了一个严重的断代。吴永林说,不想这门手艺在自己这一代断掉。吴永林说,和传承刻纸技艺一样,自己也很想将炒制蜡盘的技艺传承下去。此前,吴永林曾收过一个徒弟,是一个做相框的生意人,如今徒弟已在山塘街上开了一家剪刻纸工作室,原先的生意反倒撂一旁了,这让吴永林倍感欣慰。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