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癌症中医防治:抗癌中草药地龙

 负鹏载舟 2014-09-19
癌症中医防治:抗癌中草药地龙

癌症中医防治:抗癌中草药地龙 - 龚姓人物家园 - 龚姓人物家园

 
  为蚯蚓科动物参环毛蚓或缟蚯蚓的干燥虫体。其味咸,性寒。功能为清热、镇痉、止喘、利尿。主治高热狂躁、惊风抽搐、头痛目赤、喘息痰热、中风半身不遂等病证。

    [成分药理]
    本品含蚯蚓解热碱(系酪氨酸的衍生物)、蚯蚓素、蚯蚓毒素、琥珀酸、花生烯酸、地龙B1;本品还含有含氮物质如黄嘌呤、次黄嘌呤、腺嘌呤、胆碱、胍及氨基酸等;所含碱性氨基酸有组氨酸、精氨酸、赖氨酸等。在蚯蚓黄细胞中含碳水化合物、脂肪、蛋白质及色素,其黄色素可能是核黄素或其相似物。蚯蚓尚含一种酶,当pH值为8.0~8.2时能使自身溶解。

    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地龙复方芎龙汤能改善癌证患者血液高粘状态,在体肿瘤反突变模型中,有中等度反突变作用。将芎龙汤与地黄汤抗癌机理进行对比研究,观察血液流变性。微量元素及细胞突变。结果表明,两方对癌症患者血液流变性均有一定双向调节作用,但芎龙汤对纤维蛋白原量和细胞沉降率高值组有明显降低作用,而地黄汤则无此作用。芎龙汤含钙、锰、锌、锶等微量元素较多,地黄汤含铁较多。芎龙汤有较好的反细胞突变作用,地黄汤则无此作用,表明两方抗癌机理有明显差异。除抗癌作用外,蚯蚓经动物药理实验证实有平喘、降压、镇静、抗惊厥以及良好的解热作用,临床证实对各种发热惊厥退热快,不良反应少。

    [现代应用]
    本品临床用于治疗各种癌症,均以复方应用为主。

    1.调整血液流变指标
    上海华山医院用芎龙汤(川芎、地龙、葛根为主药)观察治疗各种癌症患者205例,检测血液流变性6项指标在治疗前后的变化。结果经芎龙汤治疗后,有效率为53.7%,其中完全达正常25.4%,对改善癌症患者血液高凝滞状态有较好疗效。陈氏以芎龙场组成汤剂6种,治疗各种肿瘤患者297例。每周服药6天、停药1天,2~3个月为1个疗程,治疗期间停用其他方法及药物。对患者血液流变学6项指标进行检验,证实能较好改善癌症患者血液高粘状态。陈健氏等通过临床研究也得到相同结果,并证实对癌症患者血液流变学指标有双向调节作用,并有较好的反细胞突变作用。临床亦证实芎龙汤不仅转移、复发,而且能直接作用于癌细胞。

    2.肠癌
    钱氏报道,以消瘤净(地龙、三七、天龙等)片剂配合中药辨证施治各种肠癌61例。连续治疗6个月以上,均未用放疗、化疗。结果经治疗后患者1年、2年、3年生存率分别为58%。42.9%和30%,疗效满意,均未见毒副作用。

    此外,姜氏报道,治疗甲头腺瘤50例,以四虫片(地龙、蜈蚣、全虫、土鳖各30g、共研细末,压片,每片0.3g,每日3次,每次5~8片口服)加消瘿汤、散结片治疗。结果痊愈26例,显效4例,好转17例,无效3例,总有效率94%。王氏报道,以地龙复方制成外用膏剂普陀膏(地龙、血竭、全虫、僵蚕、蜈蚣等)治疗原发性肝癌70例。证实其镇痛显效率达83.5%,有效率达96.7%。用膏贴配合中药内服,11期肝癌患者1年生存率达44.8%。陈氏报道,用含地龙复方治恶性胸腺瘤右锁骨淋巴结及右肺转移1例及左颞叶转移瘤1例,均获愈。

    [毒副反应]
    广地龙热浸剂小鼠静注及大鼠灌胃未见毒性反应。但地龙中蚯蚓素具有溶血作用,此素在七、八月份蚯蚓受胎期间,毒性最强。地龙制剂临床应用未见严重全身反应。但有肌注地龙注射液后引起过敏性休克的报告,提示对高度过敏体质的患者应慎用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