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这是一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好文章,它会告诉你命运的真正秘…

 数字人生6688 2014-09-20
(2013-04-17 21:17)
这是一篇在网上广为流传的好文章,写得很恳切,一个算命师,却对别人说,八字算命有很多地方不准,太迷信了会害人。我看了后,觉得很好,终于明白算命是怎么一回事了,留着慢慢看,呵呵:

(2011-10-12 10:56)
原文地址:美国之旅作者:青淡海洋

美国之旅

                  ——文化穿越

一.离开

孩子们带着各种颜色的大号箱子,看起来很是笨重,但是家长像守护神一样地立在他们的旁边,却显得轻盈起来。

过了一会儿,孩子们在一起攀谈,家长们在一起攀谈,防腐蚀两个群体一样。各种各样的箱子,装进了每个家长对孩子的担心,但同时也给了孩子对当下的不自在和对远离父母的向往。

这就像是当今大部分家庭中家长与孩子的关系的缩影一样,父母们爱孩子,太爱孩子了,爱得孩子觉得禁锢,觉得不自在,不够自由,让孩子有了父母并不爱他们这样的负面思维。

我想这应当是现在独生子女家庭的问题所在:家长与孩子之间爱的隔膜,这层隔膜因为父母专注于一个孩子,仅有的一个孩子,想让孩子成就一番事业,超越自己,所以管的比较多,因而孩子产生了的抵触,加厚了这层隔膜,可是只需要真诚理解,换位思考,甚至一次敞开心的交流便可以解决这问题。

过了安检,回头看到那些送到最后的家长,听说有些家长还有可能紧跟着去,不由得叹了一口气。

 

 

二.美国家庭

       美国人,更加独立自主,而恰恰因为这种性格,他们更加叛逆,甚至有些无法无天。

       住宿家庭里有一个14岁的女孩,没有几天是不和家里人吵架的。

       住宿家庭里有一个4岁的小男孩,家里人不怎么管他,想如何就如何。

       女主人说他们是娇生惯养的,我认同。但是我觉得是因为他们给予孩子更多的人权和自由权,激发了本性,使其看上去是娇生惯养,但其实是放纵而至的叛逆。这样想来,其实他们和我们的独生子女的特点近似,只是原因不同罢了。

 

 

三.风景与气候

       美国风景方面东西差异很大。

       西面,我们住的地方在荒漠的地方,充分体会到美国的地广人稀。公路就是电视上的西部风格,两条车道车辆穿梭,即使是在市里,有时开车5分钟也看不到房屋。远处就是群山,由于空气很好,所以看得非常清晰。晚上,抬头,满眼的星星是北京,乃至大部分中国的城市是没有的。

东部则不同。东部更多的是绿色,更多的是城市,更多的是潮湿和闷热,但是也没有北京闷热。那里的绿化很好,开车有时可以进入周围都是森林的地区,有标志写着这里常出没的动物,请慢行。

东部西部的海边没有区别,但是较中国海边,差异不小。中国海边的动物会怕人,全中国的野生动物几乎都怕人;而美国的野生动物和人类相处得非常融洽,甚至有只小松鼠主动来碰我的手。中国的海里会有垃圾;而美国的海里没有。中国的海周围会有不少小商小贩,尤其是著名景区;而美国却没有。

如此大的差异归结可以说源于发展程度,如此美丽的景色,美好的环境,都来自于高度而发展。而中国在发展,同时承受着人口的重担,带来不可避免的污染。

很多人到了美国便很向往美国,如此一比到可以理解,但是细细想来,这种人是被变相地诱拐走了,忘记了根。美国已经发展过了,中国在发展,本身就是两个不同的阶段,拥有不同的特点,这是一个客观上的事实。而这些都属于物质范畴,精神上,起码不论何时何地,或生活死,我们都是中国人。

 

 

四.饮食习惯

我想世界上,只有中国人才称得上在吃上最下功夫的民族,我们有八大菜系,东南西北,风味各有特色,别具一格。

而美国人呢?我个人总结了一下,总共分三类:一类是面包加某种东西(汉堡热狗三明治比萨等等),另一类是蔬菜,最后一类是肉。

      而且这个名族喜欢凉的,喝的是冰水,冰饮料,冰牛奶,让我一个中国人很是不适。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美国人与中国人种族不同,所以饮食结构也大不相同,不能说我们的吃法是正确的,但是我认为以我们的养生的饮食方法,不会导致美国如此高发的癌症率和发胖率。

      中国文化讲究“中”道,而美国文化多多少少有些偏激,这兴许是时间的积淀问题。中国总过5000年历史,美国短短几百年,这是难以相比的。老祖宗沉淀下的道德品质,方法规律,思维方式,是短暂的几百年难以沉淀下来的。

      可是,这种沉淀下来的东西,人们却难以真正得到。茫茫人海,不要说真正知道国学的,就说真正入门国学的人,能占几人?就因如此,我们应当发扬我们所知道的一切有关于国学的人。

 

 

五.大学

美国的大学士世界排名前列的,此次算是有幸拜访了基础名牌大学。

总共去了五所大学:哈佛,耶鲁,麻省理工,普林斯顿和哥伦比亚。

说到大学的年龄,我们的大学要比他们的大学逊色很多。

这些校园不管那一个都比中够的任意一所大学拥有人文气息,有历史的厚重感,和大学应有的稳重和踏实。石雕风格的建筑,是几百年前的见证;绿树林荫的校园,给人以轻松舒适的感觉;身处于小镇的学校,已经和小镇融为一体。

他们的教育体制是将人全面教育,不仅仅专精于某一方面,而是全方位的培养一个人。但是中国的教育体制,要么适合科学家,要么适合混混。

一个国家,最重要的事有两件:军事和教育。先人提过:“少年强则国强。”这是有道理的。而当今的中国教育体制,难免把人培养成学习工具甚至工作工具,作为一个人,可怕诊治可悲的一件事情就是有了能力却丢了思想。但是大势所趋,我们可能改变不了教育体制,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我们改变不了别人的思想,我们可以改变自己。

 

 

六.信仰

美国大部分有信仰,多数为基督教和天主教,关于这一点是好是坏不妨作出评价,因为既有好处又有坏处。

这里主要接待我们的教师是一位基督徒,也是一位素食主义者。一天在接所有孩子时提起了她的宗教。她说她认为在她母亲去世的时候宗教给了她巨大的力量。

再谈谈我们在东部时的导游,他是一位华裔商人,从小在加拿大和美国长大,在中国建起一所希望学校。每天晨练,跑步,精力充沛,丝毫不像四十多岁的人。

我的接待家庭,经济上属于中下层,也是基督徒,但每天在家中时争吵连续不断,抱怨喋喋不休。

这样显而易见,信仰可以给予人力量,亦可以一无是处甚至起反作用,信仰的有无不一定好也不一定坏,即使富又是祸。

再与国内的信仰体系比较。主要接待我们的老师说人死了之后回到了上帝的怀抱,基督如何做人的,如何教导人的,所以我们应当如何做人。所以个人认为上帝和基督给了信徒一种依赖感和安全感还有一个道德的楷模,让他们拥有了归属感。

但是为什么一切都是上帝说了算?

中国传统文化认为人生来便有觉智的能力,但需要自己不断地修行才能悟到。所以中国文化的思维能力和心理能力是靠自然地方法由自己得来的,由自然得来的,并没有“神”的角色。

可惜的是,世界上最畅销的书不是《易经》,也不是《道德经》,而是《圣经》。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