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力红: 运用扶阳理路的思路

 中医知识学习馆 2014-09-20
广西中医学院 刘力红

跟大家谈谈我当下的一些认识,经典实际上给我们透了很多消息,因为在讲到扶阳问题的时候,我们很强调伤寒。现在我们在提倡扶阳的理念,也在做扶阳学派的研究,从真正意义上讲,扶阳理念的祖师不是郑钦安,而是张仲景,我们看《伤寒论》就知道,仲景是一位真正的扶阳大家,他为什么要以伤寒为纲呢?在序里面他谈了:“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这就告诉大家,伤寒是十居其七,在他宗族死亡的人数里面,伤寒占了七成。而《素问》里面又强调了“今夫热病者,皆伤寒之类也”,它没有说今夫伤寒者,皆热病之类,很奇怪,它强调寒。同样,在《难经》里面,也是如法炮制,是伤寒有五,而不是温病有五,不是热病有五,这值得大家思考。昨天实际上卢老师给大家漏了一句,不知道大家听了没有,我是听进去了,张仲景说过伤寒是十居其七,是张仲景做了统计,从他那里开始就做统计,又在这个基础上编写了《伤寒论》,流传了一千多年,成为任何一部中医典籍都不可比拟的,所以这显然已经不是东汉末的事情,显然已经不是他宗族的那一点点问题,而是整个医道的问题。
实际上,不只东汉末年,就是我们现在,公元21世纪,仍然是伤寒十居其七,从普通的病乃至于最后死去的病,最后危重的病人有几个是阳很盛的死掉?几乎没有,有也是少之又少,大部分死去的病人是什么?大部分危重的病人是什么?都是伤寒,都在少阴,阳气都很虚,所以实际上不是古代伤寒十居其七,现在也是十居其七。所以你只要认证清楚,只要善用温热,都会有70%的治疗效果,有70%怎么样?已经是中工了,十愈七八是中工了,不错了。所以这个问题我们要认识清楚,我们从生命的根本,从天道,从地道,从人道,从文化之道,都把它思考一下,究竟是不是阳气的作用那么重要,一定要思考清楚。
思考清楚了以后,我们再到临床上,临床会告诉你,没错。我们是深受现代文明的影响,现在我们做医生,中医都做不牢靠,在座的老前辈可能都没有这个问题,但我们这一代都是脚踏两只船,一面学西医,一面学中医,所以西医的这些东西无时无刻不在影响我们,这个指标高了,那个炎症来了,处处都在引诱你,使你不能做主。邓老讲“铁杆中医”,什么叫铁杆中医?我来给他老人家做个注释,就是能用中医做主的医,不知道诸位同不同意,就是要用中医的理念来作主。可惜现在我们很多不能作主,到病房一看就知道,很可怜,我们当家,却不能做主。实际上如果中医学好了,用好了,虽然我的水平比起我的师父十不及一,这还是自我抬高,但就是这样一个水平,我觉得在临床上都管用,在我的病房里面,不用一粒西药,这不是吹牛的,哪怕肾衰的病人,尿毒症的病人,肌酐一千多,仍然是半粒西药不用。我刚收进来的一个病人,桂林来的,住院的时候呕吐、流鼻血、嘿嘿不欲饮食,一天到晚就是困顿睡觉,神很差,到了南宁穿两个毛衣,盖两床被褥,还是冷,一千三百多的肌酐,西医肯定要透析吧?但仍然是用中药,而且是很普通的中药,第一付也就是六味药:附子、白术、茯苓、生姜、桂枝、白蔻仁。第二个方加了一味广藿香,七味,昨天我的学生发来短信,不吐了,饮食大大的改善,可以下楼,可以自己去吃东西了,没有那么怕冷了,鼻血也大大减少,这六味药、七味药多少钱呢?不过十来块钱吧?而透析一次要多少钱?西医治疗要多少钱?
所以很多问题,我们要善于从经典里面去找信息,伤寒十居其七实际上已经给大家露了消息,那我们何不接他过来?再加上现在有太多的因素损耗阳气,从医源性的来讲,在座的各位医生检讨一下我们从前用药,去门诊上去普查一百张处方,都是很可怕的,用寒凉、用苦寒,这是伤伐生机的,很多病人给你的所谓的热象都是假象,真实的热没有几个,真正阳热过盛所导致的病是不多的,阳气有余所导致的病更加是少之又少,阳是主导,阳是根本,应该是多多益善啊,阳宜常益,阴宜常损。那么我们经常看到的所谓热又是什么呢?是阳失其所了,阳走位了。我们讲“君火以明”,《内经》里面讲到两个火,在医史里面,很多思想是需要检讨反省的,比如说刘河间,因为从《内经》里面看到有两个火,认为一水不能制二火,所以创了寒凉一派。但二火是强调什么?正是强调火,强调阳,所以河间错解圣意了。他又看到病机十九条有九个热,寒只有一个,但是他没有看到病机十九条的关键在于大要的那几句:“有者求之,无者求之,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必先五胜,疏其气血,令其调达,而致和平,此之谓也”,并没有说诸什么皆属于热就是真正的实热,如果是这样还谈什么有无,还谈什么盛者责之,虚者责之呢?就因为没有读懂这个有无盛虚,皆属于火是指的有可能是有,有可能是无,有可能是盛,有可能是虚,是讲的这四种情况,为什么会有呢?看起来是有,但有些时候是“越位”了,就像踢足球一样,球进了,但越位了,没有用。“相火以位”讲的是什么?就是火要在它的位,要安于它的位,相火的位在哪里呢?真正的是在下面,离开了这个位,就叫做妄动,就会看到种种所谓的热象,而为什么会离开这个位呢?大家要搞清楚,很多时候是寒导致的,下寒,火就很难归位,完全都不是真正的热象,所以我们用苦寒药真的需要慎重。舌质红不一定就是热,很多舌质红是假象,现在很多病人是这样,一伸出舌头来,前面这一段是红的,而且起刺,心火很旺,可是你看后面这一段,不红,看它的质地,又不是很老、很粗糙、很焦,完全不是,这种是相火逆,为什么?因为下面寒啊,所以即便是对舌红,我们也要认真去鉴别,真正的阳明证是不多的。今天早上查房的时候,我就谈到了,我跟我师父一年多了,用过白虎没有?用过一次,不是不会用白虎,而是要有指征才用。
所以,阳气对于生命很重要,景岳先生也谈到了“天之大宝,只此一丸红日,人之大宝,只此一息真阳”,所以苦寒是很容易耗伐真阳的,这一点我们务必要慎重。今天查完房的时候我还谈到最近读一本书,读到西方的医圣希波克拉底,他的名言就说做为一个医生,要做好两点,才叫做医生,第一点就是不要造成新的伤害,不要雪上加霜。很多病人到了医院是雪上加霜,所以为什么美国医生罢工三天,死亡率大大下降呢?由此可见一斑,为什么古人讲:有病不治是常得中医呀?就是这个原因。所以希波克拉底就告诫大家,医生的第一要务,是不要造成新的伤害,病人已经痛了,你不要再造成新的痛,这是第一点。第二点是什么?就是要充分相信,或者是肯定机体的自愈力,就是机体有充分的本事去自己搞定自己,用两广的话讲,他完全可以搞定自己。
所以我在这里,非常隆重的,向大家推荐一位上海的陈玉琴老师,她不像我们是医生,至今还没有医师的资格,但是我觉得她非常了不起,她是一个工人,在40多岁的时候患了严重的胃病,医生说是胃癌,西医要手术,又没有运气碰到好的中医,碰到一个一边给她摸脉,一边在磕瓜子的中医,结果心里面一下就凉了,开的什么药呢?一号方,一号吃了没效又吃二号方,对她打击很大。生死关头,最后她就自救,自己看中医书,自己给自己开药,拿到医院去打价,一块三毛九,而当时她的工资一个月只有四十块,怎么办?所以此路不通,于是又想到针灸,自己给自己针,又害怕,最后就想到了按摩,点按,开始是用筷子,后来直接用手,慢慢这个病好了。这么严重的病好了,慢慢就引起了同事的关注,就这样一步一步走上了按摩之道,那么通过这二十多年,她获得非常宝贵的经验,慢慢的她理解了人体,读懂了人体,所以非常可贵。
现在流行一本著作《人体使用手册》,实际上里面很重要的一部分思想,还有一些具体的方法就是陈玉琴老师的。我去年接触她,曾请她到广西,今年马来西亚有一个很大型的健康推介活动,邀请我去做一个讲座,同时委托我再请另外一位,我就请了陈玉琴老师。到了马来西亚,可以说两场讲座,陈玉琴老师获得欢迎的程度远远超过我,我讲完了还一般,她讲完了听众就全部都围上来了,没有办法下场,所以第二场我就不讲我的东西了,因为两场都是我先讲,我就讲她的东西,给她做铺垫,介绍她的理念,非常受欢迎。大家在网上可以看到她的东西,《人体使用手册》也可以部分反映她的东西,我觉得对学中医的非常有帮助,她揭示的很多东西,她体验的很多东西就在印证经典。她敲胆经,这就是印证了“凡十脏皆取决于胆”,她做出的就是充分肯定了机体的自愈能力,就是希波克拉底强调的第二点,所以她认为人体可以做一切,她的东西也能够非常好的帮助我们理解扶阳的思想。她很喜欢《扶阳讲记》,实际上这些都是相通的,包括我去理解太阳和少阴,过去理解没有那么深刻,现在通过陈玉琴老师思想的启迪,对少阴和太阳有了新的看法,可以说更加近一层。
那么谈到她就顺带强调一点,现在导致我们阳气损伤、阳失其所的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我们现在的生活习惯。作为医生我们要以身作则,《四气调神大论》里面已经给我们做了明确的交待,应该怎么起,怎么居,四季如何养生才能使阳不失其所。可是现在我们怎么样?尤其在广州这个地方,我们第一天到的时候,因为在飞机上没有吃多少东西,所以就去吃饭,我们吃饭应该很晚了,从饭店出来已经十一点了,可是这时人们才纷纷进场,开始喝夜茶,这个时候是什么?是居的时候,是收藏的时候,可是人们却开始生发,这能不上火吗?相火不能归位,只能浮游在上,所以吃一点东西就上火,我们医生就上当了,病人说上火,你也跟着上火,寒凉药用下去,结果离道越来越远了。陈老师有两招,一招是敲胆经,还有一招就是早睡,早睡的目的是什么?实际上就是使阳不失所,使阳能够归位,当然她有她另外的说法。实际上我们从中医来讲,从六经来讲很简单,所以现在有太多干扰阳、损耗阳、影响阳的因素,都在使阳失其所,造成很多的病变,造成很多的问题。所以,扶阳确确实实是很重要的。
既然我们知道了阳气有这样一个重要性,我们要扶阳,当然就牵涉到具体的方法,扶阳的方法很多,各家各派有各家各派扶阳的方法,儒家怎么养浩然之气?道家怎么扶阳?这个我们翻翻经典就知道了,但是中医怎么扶阳呢?中医扶阳的路子很多,可能今天大家更关心的是药物的问题,但实际上不仅仅是药物,我们的一举一动,一起一居,都关乎到扶阳,我们的一个心念,一念向善就是扶阳,一念向恶就是伤阳。所以扶阳绝对不是一个很简单的问题,或者仅仅是药物的问题,但是作为医生,可能比较关心这个问题。
昨天我的师父谈到了姜桂附,那么我就重点谈一谈附子。附子是扶阳非常重要的药物,尤其是使阳不失其所,使阳能够真正在它的位上,在它的根上。我们刚刚讲了,阳的根在哪里呢?在肾,在命门,在下元,那么附子是不可替代的,所以很多前人都讲到,它是扶阳的第一品药,扶阳的第一要药,可以说,它能够起死回生。但是附子有很多问题,它有毒性,有乌头碱,更重要的是现在已经开始有很多人在用附子,已经尝到甜头,但是有隐患,所以今天就想借这个宝贵的机会,谈一谈这个问题。
首先,怎么看附子的毒性?怎么来认识这个毒?陈修园有一本很薄的册子叫《神农本草经读》,它收集了《神农本草经》中的一百来味药,还加了一点《别录》的,还有《唐本草》的几十味药,合起来有一百五六十味药。这个小册子非常好,在这个小册子里,陈修园就谈到了什么叫毒。毒实际上就是指的药性之偏,小偏就小毒,大偏就大毒,偏到极大处就是极大毒,所以附子是有大毒的,说明附子这个药偏性很重,不像大米可以天天吃,因为大米是平性的,不偏的东西才能做粮食,偏的东西就来做药。人为什么会生病呢?就是因为偏,《素问》的《平人气象论》里面有一句很经典的名言:“平人者不病”,什么叫“平人”呢?平人就是不偏的人。那么反过来,偏了,非平人了,就会生病,就会失去健康。所以偏就导致了疾病,那么我们要治疗疾病,要使病人重新恢复健康,无外乎就是纠偏,那怎么纠偏?用一个平的东西不可能纠偏,只能以偏治偏,所以《内经》说“寒者热之,热者寒之”,“实则泻之,虚则补之”,有那么多方法,补法不偏吗?泻法不偏吗?偏,都偏,但是补法是针对虚这个偏来设的,泻法是针对实这个偏来设的,偏才能成药。“是药三分毒”,老百姓讲的一点都没有错,所以医生就要去把握,去运筹,不能够矫枉过正,否则就造成了新的损害。
那么既然是这样,我们认识到药物的毒性就很自然,尤其像附子这样一味药。我们知道附子是味大药,是治疗大症的,是起死回生的。就人体而言,死之于生是人体的最偏,人体从生命,从正常的态,从平人,偏到了极处,再走一步,就是奈何桥,就是鬼门关了,过了这个桥,再偏的东西也不能把人拉回来,就算请得药师佛来,也没有办法。所以在这个之前,就要有一个很大偏性的药,一个相反偏性的药,才可能拉的回来。既然这样,没有一个极阳的东西,能够拉的回来吗?所以非附子莫属,要起死回生,没有纯阳的东西,没有附子是不行的。所以附子为什么要有毒呢?正因为它要救命,所以它有大毒,它有极大的偏性,我们要用的正是它这个偏性。
那么为什么说附子是一个极阳、纯阳的东西?看附子的栽种我们就很清楚了。附子是冬至移苗,夏至收种,冬至一阳生,夏至一阴生,夏至就要收,不能够过夏至,所以它完全是在阳局里面,是禀天地之阳而生,它能够把将要迈向阴间的那只脚拉回来,所以附子非常了不起,真是一味救命药。因此《伤寒论》里凡是救命,都用生附子,就是要用它这个偏性,我们看李老的书也知道,就是要用它这个毒性。但是对于普通人怎么样?就矫枉过正了,矫枉过正不会把人拉到上天去呀,我们多吃点附子,吃多了确实晕晕忽忽,像上天一样,矫枉过正了。所以为了避免矫枉过正,古人在附子采回来以后要进行炮制,真武汤、附子汤、桂枝加附子汤等等这些,都是用的制附子,只有四逆汤、通脉四逆汤、白通汤用生附子,因为这些是用来救命的,非生附子拉不回来。
那用什么来炮制呢?非常巧妙,是用胆水,昨天卢老师讲了,胆巴水。四川人都很清楚,自贡产盐,从盐井里面挖出来,经过熬制以后,一个东西就会分成两个东西,这两个东西一个是盐,另一个就是胆。用丹家的话来讲,盐为阳,胆为阴,所以胆是至寒纯阴之物,就用它来制这个雄烈不羁的附子。附子是雄壮的,具斩关夺将之气,这样一匹烈马,不驯服它行吗?除非让它力拔千钧的时候,就靠这个力量,否则一般的都要驯服,所以要用纯阴的胆水来制它,实际上就是收一收它的烈性,使它在一般的情况下也可以用。用胆巴水泡了以后,然后又放在长流水里面冲,制约了但是不过,恰到好处,然后蒸而晒之。但现在不同了,现在是煮,胆水就全部煮进去了,这个时候就矫枉过正了,附子抵不过纯阴的胆,就不热了。卢老师昨天跟大家交待了检验附子很简单的一个方法,就是拿到口里面嚼,如果是苦的、咸的不得了的,这个附子就绝对不能用。附子很重要的毒是什么?乌头碱,乌头碱可以水解,经过高温,充分水解以后,就没毒性了,可是胆盐却不能水解,越煮水分越挥发,胆盐就越来越浓缩,这个东西吃下去,有多少阳气可以给它消伐?尤其是肾脏这方面,肾病本来就要忌盐,这些胆盐进去,马上就要出问题。而且现在附子的产地也已经完全变了,过去讲道地药材,产地都在四川江由,现在到处都产附子,所以质量很难控制,这个是用附子的同道需要把握的。
附子的煎煮问题,这个大家都知道了,那么现在我就想提醒一点,我了解到现在有一个趋势,很多人由不敢用附子,到特别的敢用附子,胆子相当大,100g、200g、300g、400g,诸位要慎重,要明附子之理,要明附子之性,500g可不可以用?如果真是要过奈何桥的时候,肯定是可以用的,但一般的病症,需要这样吗?单从资源的角度,一付药就用了500g,这样真正到要救命的时候恐怕就没附子可用了。大家想一想,目前这个商品时代,用的多了,假的就来了,次的就来了,所以我们不要自己给自己断后路。我十月份有两个病人用附子都出问题,实际上有些时候不是附子本身乌头碱的问题,而是胆盐的问题。现在附子的制作复杂化,我们没有认识到,所以我们不能够像前人那么用了,现在要因时因地,知己知彼。我非常有幸,附子出了问题,病人不来找我,很谅解我,彼此很坦诚,所以我也非常感激病人。医疗纠纷不是你能防患得了的,自己的心才是需要防患的,你的起心动念是不是真正的为了病人,是不是全心全意为了病人,如果你能如此,我相信不会有病人找你麻烦,只是说我们的起心动念偏离了仁术这个道,那病人当然就要找你,你也是站在商业场上,那当然就有官司可言了。现在广西就有用附子用到300g,病人出问题了,抢救、透析,如果病人去告,会怎么样?这就是大事情了,就诛伐无功了。就像关木通,现在不是被封杀了吗?一克都不能用。如果大家都这样去用附子,大家想想后果,所以不要随随便便就用300g,200g。我看到有一些人,治一个痤疮,用附子用到100g,200g,痤疮有什么关系呢?难看一点嘛,我以为这都是不可取的,几十克就能治好,为什么要用那么多?中医兴旺,匹夫有责,关乎我们每一个人,你用附子出了问题,将来可能就会影响到我们大家都不能用附子,所以我们都不希望看到这样的情况,因为这个药太好了,作用太大了,但是我们如果不小心,不慎重,很可能就会葬送这个药。卢火神称火神,他现在都没有超过100g,极量不过90g,我跟他一年半,没有看他超过90g。另外从资源的角度,附子的产量不高,正牌的附子出在江由,一年不过就那么几百吨,当然我也没调查,江由那个地方就那么大,弹丸之地,能够产多少附子?所以不管从哪一个方面,我们都要珍惜。
我讲了扶阳的思想,扶阳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的一些问题,谈到我的一些很粗浅的看法,希望在坐的各位前辈、同道,予以批评指正,谢谢!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