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父亲的棍子

 谢楚军 2014-09-20
今天是父亲节,既想写一些文字,又想不落俗套。想来想去,想到了父亲的棍子。
        记得我十二岁那年,到镇上读初一。上学前,家里请土裁缝给我做了一套衣,可是我在镇上读寄宿,每周才回一次家,一套新衣不可能穿一周,所以每周有那么两三天要穿另外一套打了补丁的衣服。
        在乡下读小学时,打着赤脚和穿着打补丁的衣服上学没有觉得什么不适应,反正周围很多同学都一样。到了镇上读书,还穿着打补丁的衣服,就觉得有点不适应了,因为周围几乎没有穿打补丁衣服的。
        老师安排我和镇上的一位漂亮女孩坐一桌,我不但没有感觉到自己走了桃花运,反而觉得是一种折磨。那位漂亮女孩天天穿得花枝招展的,与我身上的补丁衣服一对照,简直是癞蛤蟆伴着天鹅在一起听课。上课铃对我来说,好像是要上刑场,因为我真的不情愿进教室。
         我当时不知道是怎样的心情。自卑么?不是的,因为我读书还过得去,自信不比别人差;虚荣么?也不是的,因为乡里小孩一就是一,二就是二,还没有学会虚荣。反正不知为什么,就是不适应。
         那种不适应感一天比一天强烈,于是国庆节放假回家,我鼓起勇气要家里再给我做一套新衣服,那是我长到十二岁时唯一一次向家里提出要求。没想到家里不但没有同意我的合理要求,反而父亲从柴火堆里抽出一根棍子狠狠地抽了我几棍,边抽边说:“到镇上去读书刚刚一个月,别的没有学会,爱漂亮、爱打扮就学会了,这补丁衣服哪里不好看?我每次去镇上也是穿打补丁的衣服,没有看见把我丑死?”
         父亲的棍子打掉了我的希望。我极不情愿回到了学校,说离黑板太近眼睛不习惯,请求老师把我调换了座位,从此再也不向家里提做新衣服的事情,依然穿着打补丁的衣服继续自己的求学生涯。
         第二学期的六一儿童节,班里将举行晚会,班主任是女的,亲自组织有节目的同学到处借衣服,并且要求没有节目的同学穿得体面点。我没有节目,也没有去借衣服,依然是穿着补丁衣服坐在我的位置上。晚会开始前,班主任到了教室,没有说明原因,只对我一个人说要我坐在最后面角落里,我也二话没说离开了自己的座位。
        不知不觉二十来年过去了。二十多年来,我们早就告别了穿补丁衣服的历史,父亲却一直保持朴素的传统,多次要我和哥哥不要把旧衣服丢掉,带回老家给他穿。我有时候回老家,看见父亲穿着旧西装在耕田时,就不禁想起我读初一时父亲的几棍,也不禁想起一句歇后语:“孔子穿西服,洋不洋,土不土。”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