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河南登封:顺道中岳庙

 璇琮坑 2014-09-20
 

顺道中岳庙

(2014-09-20 14:38:14)
 

顺道中岳庙

 

  开少林寺,我们的下一站是郭亮洞。车子穿过满是武校的登封市区,在离高速入口不远的路边,我们看到了中岳庙的牌子。前些天刚去过西岳庙,印象不错,加之赵老师前不久还去过南岳庙,09年从泰山下来的时候好像还和秦公子去过东岳庙(岱庙)。索性想凑齐个五岳庙。于是大家一致决定顺道参观一下这个中岳庙,看看比西岳庙如何。我们在中岳庙内沿着中轴线匆匆走了一个来回,整体感觉制式布局什么的与西岳庙差不多,不过有个细节比起西岳庙来就差了不少,中岳庙四周以围墙圈护,而西岳庙的四周则是上可走马的城墙,还有四座角楼拱卫。

   中岳庙,道教著名宫观,为世界道教主流全真道的圣地。中岳庙位于河南省登封市嵩山东麓,其前身为太室祠,始建于秦(前221-207年),为祭祀太室山神的场所。西汉元封元年(前110年)汉武帝游嵩山时下令祠官增其旧制。东汉安帝元初五年(118年)增建“太室阙”。北魏时,祠址经过了三次迁移,并定名为中岳庙,从此由道教管理。后庙址复有变迁,唐玄宗时复归原址,并有扩建。宋乾德二年(964年)增建行廊一百余间,祥符六年(1013年)增修崇圣殿及牌楼等八百余间,雕梁画栋,金碧辉煌,为中岳庙极盛时期。明崇祯十七年(1644年)中岳庙毁于大火。清乾隆时按照北京清故宫的建造方法,对中岳庙作了一次大规模的全面重修,从此,中岳庙飞甍映日,杰阁联云,雕梁画栋,金碧辉煌,整个庙宇的布局制式都与故宫相似。清乾隆十五年(1750年)十月初一,乾隆至中岳庙致祭,当夜御制《谒岳庙》诗二首,其一为:“正正堂堂地,巍巍焕焕京。到来瞻气象,果足庆平生。惬我长年愿,陈兹祈岁情。忽闻鸾鹤韵,疑有列仙迎。”历经2000多年的沧海桑田,风吹雨打,经过历朝历代不懈修扩,中岳庙最终完好保存至今。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第34届世界遗产大会2010年8月1日审议通过,将包含少林寺、东汉三阙等“天地之中”8处11项历史建筑列为世界文化遗产,中岳庙跻身其中。

   中岳庙坐北朝南,东毗牧子岗,西邻望朝岭,前对玉案山,背靠黄盖峰;庙内主要建筑,从南向北,由低至高,沿中轴线顺次为名山第一坊、遥参亭、天中阁,配天作镇坊、崇圣门、化三门、峻极门、峻极坊、大殿、寝殿、御书楼,前后共11重,长达一点三华里。庙的东路和西路,还分别建有太尉官、火神宫、祖师宫、小楼宫、神州宫和龙王殿等单独的小院落。共有楼、阁、宫、殿、亭、台、廊等各种明清建筑四百余问,面积十万余平方米。庙内古柏参天,碑碣林立,共有汉到清的古柏三百余株,金石铸器二百余件。2001年6月25日,中岳庙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名山第一坊,原为木制牌楼,1942年曾被改建成砖瓦结构的庑殿式牌坊,并更名为“中华门”。2001年在原址恢复“名山第一”木制牌坊。牌坊宽14米,为四柱三孔七楼庑殿式建筑,黄琉璃瓦盖顶,斗拱雀替,雕琢华丽,正楼额“名山第一”四字系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刘炳森书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遥参亭,原为清代建筑六角亭,1942年重修时改建为八角亭。此亭是昔日过往行旅无暇入庙参拜岳神时遥拜之所。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天中阁,原名黄中楼,是清代以前的中岳庙正门,明嘉靖年间改为今名,后清代重修。天中阁下部是三个拱券门洞的高台,台高7米有余,中门上额刻“中岳庙”三个大字。台上是面阔五间、进深一间的重檐歇山式建筑,覆以绿色琉璃瓦。天中阁是按照北京故宫的天安门样式所修,只规模较小。门外两个石狮守卫,为清代雕刻。


顺道中岳庙

 

   配天作镇坊,原名叫“宇庙坊”,古时称中岳为土神,意思是以地配天。配天作镇坊为四柱三门三楼庑殿式木结构牌坊,斗拱雀替,雕琢华丽。正楼额书“配天作镇”,左右配楼分别书“宇庙”、“具瞻”。


顺道中岳庙

 

   崇圣门,原为明代所建之过门殿,1942年改建。因中岳神曾被封为“中岳崇圣大帝”而得名。现在则被与时俱进地挂上了“财神殿”的牌子,中岳神什么时候把财神请来守二门了?


顺道中岳庙

 

   化三门,在宋金时亦称“外三门”和“中三门”,清代改为此名,名源于道教的“一气化三清”。化三门是中岳庙的过往门庭,现存的歇山房建筑是1942年改建的。这回中岳神请来守三门的是文昌帝君,好嘛,烧香求发财的和求子女有出息的,一趟中岳庙就跑全了,更别说后面还有个中岳神呢。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峻极门,因为通往中岳庙主殿峻极殿中心院落的大门而得名。建于金世宗大定年间,明祟祯年间毁于大火,清世祖顺治十年(1653年)重建,现存建筑为清乾隆时重修。现制式为歇山屋殿,绿色琉璃瓦,面阔五间,进深六架,左右两侧有东西两掖门。门内两侧塑有两武士泥塑,高4.5米,执斧秉钺,气势威武,故此门又名“将军门”。


顺道中岳庙

 

   峻极坊,因坊后为供奉岳神的中岳大殿而又名“迎神门”。四柱三门三楼庑殿式木结构牌坊,主楼额题“崧高峻极”,传为清康熙皇帝御书,坊名出自《诗经·大雅》“嵩高唯岳,峻极于天”。整座牌坊黄瓦盖顶,雕梁画栋,剔透玲珑,式度秀丽,是清代木结构建筑的精品。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峻极殿,又名中岳大殿,是中岳庙的主殿,相当于中岳神处理政务的地方。峻极殿初建于宋,明末被火烧毁,清朝重建,是河南省最大的一座单体木结构殿宇。重演庑殿顶,黄色琉璃瓦,面阔九间,进深五架,面积近千平方,是仿照北京故宫的太和殿样式修建的

   大殿坐落在三米高的月台之上,周围有石雕栏杆。月台正面有三道石阶,中间的二路石阶间镶有丹陛石,石上浮雕有精美的图案,上部为“独龙盘踞”,中部为“双龙戏珠”,下边为“群鹤闹莲”。

   月台前为拜台,左右各有一座御碑亭,东为“御捍亭”,内立乾隆十五年(1750年)的御碑,西为“御帛亭”,内立乾隆四十八年(1783年)的御碑。


顺道中岳庙

 

   寝殿。传说为中岳大帝帝后起居之所。明宪宗成化十六年(1480年)重建,清高宗乾隆元年(1736年)重修。单檐歇山式建筑,黄瓦覆顶,面阔七间,进深三间。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御书楼,中岳庙最后一座殿宇,原名“黄箓殿”,是储存道经之地,创建于明万历年间。后来清代乾隆皇帝游中岳时,曾在此殿题碑书铭,故名“御书楼”。现存硬山庑殿式黄色琉璃瓦二层楼房,为民国所建。难怪一溜古建的最后跑出来个古今合璧的。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四岳殿,峻极门前甬道两侧,有互相对称的四座砖石结构的高台,台上各有一座单檐歇山式大殿,上覆绿色琉璃瓦。殿内分别供奉除中岳外其余四岳神。分别为东岳泰山殿(青龙),南岳衡山殿(朱雀),西岳华山殿(白虎),北岳恒山殿(玄武),这在五岳庙中是中岳独有。这就像其他四岳庙在中岳庙的办事处,看来五岳还是以中岳为首的,跟《笑傲江湖》中的五岳剑派一样,都尊嵩山左冷禅为盟主。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崇圣门东有古神库,创建于北宋。在古神库周围有四个高大的铁人,铸造于北宋英宗治平元年(1064年)。按铁人身上的铭文所载,铁人为“忠武军匠人董詹”所铸。铁人高3米许,重约3吨,握拳振臂,怒目挺胸,形象威严,栩栩如生,是我国现存形体最大,保存最好的四个“守库铁人”,是北宋艺术珍品,被奉为嵩山的“镇山之宝”。据传远道而来的善男信女,不论身体哪个部位不舒服,摸摸铁人的同样部位,再摸摸自己的就能消除痛苦。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走进中岳庙,你会在古柏荫浓,碧瓦辉映的自然美和建筑美并存,人与神共生的幻觉中,享受“路从古柏荫中转,殿向云峰缺处开”的妙境。漫步其中,你会为古柏的幽香而迷醉,更会为古柏掩映下的幽径而飘然怡然。至今,中岳庙共保留汉唐以来的柏树两千九百三十余株,建国后栽植的柏树两千六百余株。它们多为侧柏、刺柏,也有少量的血柏、桧柏、龙柏、香柏、地柏等等。
   中岳庙的古柏,树龄大约在两千九百年至三千年的(相当于汉代至南北朝时期)四十七株;约在八百年(相当于唐至宋代)的五十八株;约在八百至二百年的(相当于宋至清)有二百三十株。它们是活着的“文物”,是它们见证了中岳庙的历史沉浮。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顺道中岳庙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