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报告

 昵称17377270 2014-09-20

一、问题的提出


当今的时代是科技竞争的时代,而竞争的成败往往取决于人们的合作。一个人的能力是有限的,如果不善于和他人合作,将不同的知识加以交流、综合、提高和运用,就不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


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开始,我国在基础教育课程和教学改革的研究过程中出现了合作学习的研究与实验,《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中专门提及合作学习,指出:“鼓励合作学习,促进学生之间的相互交流、共同发展,促进师生教学相长。”《小学体育课程标准》也明确指出:“教师要尊重学生的创造性,在探索过程中,通过交流、讨论、合作学习等方式适时有效地给予引导与帮助。”坚持“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促进学生健康成长,激发运动兴趣,培养学生终身体育的意识,以学生发展为中心,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关注个体差异不同需求,确保每一个学生受益。


鉴于此,在体育课堂教学中要体现人文的关怀,情感的呼唤,心灵的震憾,形式的互动和求知的自主,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除了班集体合作学习外,“小组合作学习”是最重要的一种教学模式,主要克服传统教学存在的弊端,改革课堂教学提高教学效率的需要。这种模式有利于将传统的师生单向交流与双向交流转变为师生之间或生生之间的互动,有利于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形成学生之间健康的人际关系,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发掘学生个人内在的潜能,照顾学生个体差异,能让每位学生参与学习的全过程,真正去体验成功的乐趣,培养学生集体、团队合作精神和责任感,发展交往与审美的能力。由此可见,进行小组合作学习的研究是十分必要的。因此,本组成员选定了《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课题进行探索与研究。


二、研究假设


真正把学生的发展放在首位,把传统的单向性教学模式改变为师生双向互动的课堂教学模式。注重学生的小组合作学习,“不求人人成功,但求人人进步”的教学原则,有效地发展学生合作学习素质,从根本上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让学生在合作与探索中真正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三、课题界定


“合作学习” (Cooperative Learning)是指学生通过分工合作共同达到学习目标的一种学习方式,是20世纪70年代由美国著名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倡导并实施的。它以教学中的人际合作和互动为基本特征,把个人之间的竞争变成小组之间的竞争,通过小组间的合作和互动来相互传递和交流信息,激励学生的参与意识,从而实现课堂教学交际化。它是目前世界上许多国家都普遍采用的一种富有创意和有效的教学理论的策略。由于它在改变课堂内的学习气氛、大面积提高学生的成绩、促进学生形成良好的非认知心理品质方面实效显著,被人们誉为“近十几年来最重要和最成功的教学改革”。合作学习是以合作学习小组为基本形成的教学活动,它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合作来促进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而有效的合作学习则是人人参与、小组成员互相帮助、互相学习,有助于激发学生的自我意识,认真倾听并概述和吸取他人的意见,大胆发表自己的见解;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集体观念、发展审美能力;有助于因材施教,弥补一个教师难以面对有差异的众多学生的不足;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竞争意识和能力,同时通过小组成员间互动和帮助,有助于形成良好的人际关系,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四、研究目标


(一)提高教师素质,深化教育改革


1.思想素质:爱岗敬业、爱生如子、团结协作、勇于创新。


2.业务素质:


A提高教育理论水平,实现从“经验型”向“研究型”转变。


B教育科研能力明显提高,科研成果突出,熟练掌握研究的全过程。


C体育教师与班主任老师配合默契共同研究,给学生以潜移默化、良好的人格魅力的影响。


(二)发展学生能力,促进教学质量


1.通过研究,学生得到全面发展,在五个学习领域方向,大力提高。


2.师生信息交流方式由单一的注入式转变为师生间多向式的交流形式。将学生注重对结果的学习转变为注重学生对过程的学习,教师与学生有相互的呼应和信息交流,学生与学生之间也有相互的呼应和交流。人际关系,社交能力突出,小主人翁意识浓厚,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强烈的团队精神。


3.学生在五个领域方向的学习成绩力求高于同年级其它班。


五、研究对象


二零零五级四班、二零零四级四班、二零零三级四班、二零零二级四班、二零零一级四班、二零零零级四班


六、研究方法


1.调查法:(1)采取询问调查:主要是通过询问的方式收集有关信息;(2)观察调查法:主要亲临所要调查的现场进行实地调查,或在被调查者毫无察觉的情况下,对他们的有关行为、反应进行调查;(3)问卷调查:建立访问式问卷与访问调查表。


2.经验总结法:根据教育实践所提供的事实,分析概括教育现象,挖掘现有的经验材料,并使之上升到教育理论的高度,以便更好地指导新的教育实践活动。


3.正常教学实施法:利用有效备课、提问、课堂驾御、多元职能教学、差异教学及有效的小组合作学习模式等。


七、研究步骤


(一)准备阶段:(20053月~20055月)理论积累、落实研究队伍、由课题组组长负责带领并组织研究人员加强学习,深入了解新课程理念与体育教学方式以及本课题有关的文件、资料和政策,统一思想,确定研究对象,拟定其研究课题,制定研究方案目标。


(二)调查阶段:(20056月)对学校、学生与该研究有关情况进行调查研究,进行调查和考查。对一、二年级的学生主要采用口头问答法和个别访谈法,对中、高年级的学生在各年级随机抽了30名学生进行抽样问卷调查。


经过调查、谈话、观察分析大部分学生愿意参与小组合作学习,特申报《在体育活动中培养小学生小组合作能力的研究》进行研究。


(三)实施阶段(20059月~20081月)根据实验目标和调查情况,对研究对象进行分析、实施与研究,研究怎样通过理论学习和教学实践去克服在小组活动中注重形式,缺乏实质性合作;学生没有掌握合作的技巧;教师未能有效调控、积极参与小组讨论等等这些障碍,促使小组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作用,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然后积累资料形成论文。


(四)总结阶段(20082月~20083月)汇总实验数据资料、经验总结和研究报告。展示课题研究成果,迎接专家组现场评估验收。


八、研究措施


1.加强教师理论学习:为了帮助研究教师有效、有序地搞好这项研究,学校采取“请进来”与“走出去”、“集中培训”与“分散学习”的方法,边实践、边探索、边研究、边提高。大家自觉学习,自觉研究,主动参与,积极探索,自身的业务素质也得到了提高,为研究的顺利开展奠定了良好的思想基础。优化和加速研究进程。


2.自身业务强化训练:学习先进的体育教学方法,达到教育科学化,扩大知识面,社交面,做到教学多样化。学习现代教育技术,力求教学高效化。


3.学生实验循序渐进,具体措施如下:


1)学生分组:例如:打破以往的从高到矮的排列方式改变为根据身体素质、体育能力、运动水平等情况,恰当分组,以小组为单位(即610人组合)选定各组小组长来完成教学活动和实现教学目标,同时组长可经常更换。组长根据本组成员的意愿和学生的能力情况推荐产生。


2)小组活动安排在向全班授课之后或学生自己活动时进行,由小组长组织。例如:在游戏教学中,对低年级学生教师把游戏的方法讲一讲,再示范一下或抽学生模仿动作、示范路线,对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就引导学生看挂图,同时讲解一下,教给学生的游戏方法,学生练习就有各小组合作学习练习,小组长组织。由如:在授新课后,在小组长带领下进行模仿练习,课中同学们之间出现了问题,先由组长解决,解决不了后,再由老师解决。


3)将激励机制贯穿整个教育教学过程,努力发现学生的闪光点。


4)教师始终是教学活动的引导者、指导者和参与者,众多活动尽量启发学生人人争当组长,组长组织自己编排,小组合作学习,小组获取信息和处理信息。


5)合作学习实验范畴不仅在课堂教学体现,亦可在课外加以研究,各项评比均以小组为单位。


九、研究成果


通过三年的实践,小组合作学习在小学体育教学实践中取得了较理想的效果,现总结如下:


(一)课堂教学中注重了实质性合作,实施了有效的教学策略。


1. 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


20059月开始实验,课题组成员在体育活动中,为了便于小组合作,适时调整了分组模式。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采用不同的分组模式,按照学生的健康、性别、体能状况等因素进行阶段分组,划分了“稳定小组”和“灵活小组”。


例如,低段的“立定跳远”, 这一练习合作时间较长,殷红萍老师采取“稳定小组”合作的教学模式(因为部分学生在幼儿园已基本掌握,而有些学生则一点都不会)。每次课中殷老师制定不同的目标——跳的次数与远度,对掌握程度好的学生创设合作交流、互帮互助的场所,学生之间合作、竞赛,勇登高峰;对参与有难度的孩子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伴的帮助下自主加强练习,尽快掌握动作。


再如,在学习韵律操教学,合作时间较短,殷老师采取“灵活小组”的教学模式,按技能水平好坏搭配分组,有意把已经掌握的同学和尚未熟练者编成一组,让会的教不会的,发挥学生之间的帮带作用,使小组内的学生间互帮互学互评。这样,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缩短了教学时间,也培养了学生的良好合作精神,改善了学生的人际关系。


2.建立了小组合作规则,保证了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和有效性。


在体育活动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李亮老师遵循了小组合作的规则,并受到规则的制约,保证小组合作讨论学习的有序性与有效性。


例如,在组织有团体活动中,李老师事先帮助学生建立基本的小组合作的规则:每次合作都是合理分工,并让学生明确个人责任,对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采取轮流制。组长负责组织、管理工作;记录员负责合作过程的记录、统计工作;报告员负责写学习报告,作为小组的“代言人”,向全班展示小组合作学习的成果。


再如,在高段进行排球教学中,李老师把学生分成了610人一组的合作小组,小组中设组长、记录员、报告员等职位,学生在练习中充当不同的角色并适时进行轮换。先由一名学生评判,一名学生记录,一名学生帮助捡球,其余学生做练习,练习46次后,进行角色互换;最后各组报告员向全班展示小组练习的成果.教师通过对比各小组练习的记录情况,对完成任务的小组和超过上次课的练习成绩的小组进行奖励。


3.培养了良好的学习习惯与养成习惯


1)培养了学生从小养成积累良好的习惯


蒲文娟老师在这一实施过程中,做到了“两手抓”,一手抓训练“早”,另一手抓“牢”。因为孩子认知能力差,意志力薄弱,积累动作技术时如果不给他指引方向,学生就无从下手,或者只知道模仿,形成的技术运动只是表面的(或是变了形的),这样很不利学生对动作技术的掌握。蒲老师还设计了“看谁做得最标准(评价)大行动”。有了这根杠杆,学生从课外(借助网络、电视、图书)、课内(教师的指导、挂图、多媒体)全方面的对技术动作的掌握。


2)培养了学生手脑结合,注重实践操作的好习惯                      


心理学研究表明:小学生的思维正处在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逻辑思维发展的过渡阶段,特别是小学低、中段的儿童,他们的思维仍以具体形象思维为主要形式,他们的抽象思维需要在感性材料的支持下才能进行。


蒲老师在体育活动中重视了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动口的良好习惯的培养,让学生通过看一看、仿一仿、做一做、讲一讲来获取新知。


她在低段教学"立定跳远"时,让学生想青蛙是怎么跳的,模仿青蛙跳的动作,各小组同伴之间进行探讨与交流,结合蒲老师的引导,最后达到正确掌握技术动作。以后她常开展类似的教学活动,让学生养成手脑结合,勤于实践的学习习惯。


3)构建了多元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习惯


宋加福老师构建了立足发展的多元评价体系。评价的主要内容是学生的参与状态、学习习惯与合作意识,宋老师还利用现代教育技术构建了能体现评价内容的评价模块:
































































学生课堂合作学习评价表


      小组              ______节课


分工对象


评价项目


5


一般3


仍需努力1


小组长


1、能组织本组按计划规定时间内进行展示


 


 


 


2、能主持小组讨论,确保每一个组员均有发言机会


 


 


 


3、本组展示任务分工合理


 


 


 


评分员


1、能对小组成员进行合理评价


 


 


 


2、能对探究的问题出谋划策


 


 


 


记录员


1、能认真倾听组员的描述


 


 


 


2、能及时做好记录


 


 


 


监督员


监督组内学习、文明、纪律等


 


 


 


参与展示


学生


1、展示形式多样


2、语言表达准确、流畅


 


 


 


 


4培养了学生反思总结的习惯 


宋加福老师在实施过程中注重了引导学生养成反思总结的好习惯,让学生参与自评总结的能力与自我完善和自我认识的能力。


例如,宋老师在对孩子实施小组合作学习时,要求学生注到以下三点:


1.要求学生在小组里交流自己一节课的体会。


2. 要求孩子写体育日记的方式对一天的学习进行记录,写出得失。


3. 要求学生在每一次记录上用一句话写出自己的感受。


(二)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培养了竞争意识,增强了学习主动性,激发了学习兴趣与创造潜能,体验了成功。


1.合作学习具有让学生“在合作中竞争,在竞争中合作”;“在乐中求学,在学中取乐”的一种教学方法 。心理学研究表明:在心情舒畅的状态下学习工作,才能思路开阔,思维活跃; 而在情绪低落时,思路狭窄,思维迟钝。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只要学生有了兴趣,会乐于学,乐于做。采用多种方法进行培养。学生在愉快中学习、快乐中成长。


例如,低段游戏教学时,蒲老师在小组内开展竞争,互助合作。采取小组比赛激励法,用小组游戏比赛的教学方式,来调动小组合作的兴趣。如:《冲过火力网》游戏教学中,先为学生创设“小战士穿越电缆网”的情景,小组通过对“电缆网”设置高低不同“路径”的尝试练习,引出穿越障碍存在的问题,各小组积极合作,进行穿越障碍物的“跨、跳、钻”的方法练习。在游戏比赛中小组成员配合默契,团结互助,勇于展示自己的“跨越”的本领。进行了创造性的学习。在小组合作学习的过程中,引入竞争机制,既可增强学生的集体竞争意识,又能激发全体学生的合作参与兴趣,使学生在积极的课堂气氛中获得知识和技能。


2.照顾了学生的个别差异,每个学生获得了成功的体验。


小组合作学习是集体教学小组合作学习和个别指导的有机结合。梁华利老师注重了引导学生的个别差异作为一种积极的教育资源加以利用,做到了让优等生“吃得好”,中等生“吃得饱”,后进生“吃得了”的分层效果,使每一个学生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学生个性得到发展。


例如,老师在教学高段篮球《双手胸前投球》时,整个教学过程进行了如下的安排:先设计《投球进筐》这个游戏(先距筐2M),主要是给学生一个初步的动作表象,在增加距离(难度),几次过后,先让学生总结、讨论、小组交流、教师引导(用力顺序:脚--手),再安排一个游戏《看谁投得准》,两人手拉手围成球篮,小组其他同学去投,每人投5次,看谁投得最多。然后进行小组比赛,在小组长的带领下讨论、交流投得准的方法(动作技术)。设计的内容由易到难,充分利用学生的兴趣,发挥团结互补的优势,连平时较差的学生也尝到了甜头,积极性很高。


3.小组合作表演,呈现合作精神。在低段小学体育教材中韵律操授课节数最多,殷老师在教会学生一段韵律操,就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表演,让他们体验合作学习的快乐。


例如,在学习低段集体舞《春天在哪里》之后,殷教师先讲清编练舞蹈的要求后,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自编自导一段新的舞步,每位成员都积极主动参与,充分发挥想象,孩子们为了集体的荣誉,激情高涨,为了小组的成功,积极探讨交流与献策,然后各小组纷纷要求上台表演。通过小组合作表演不仅能尽现学生的表演才华,满足他们的表演欲望,还能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培养小组内成员的互助合作精神,体验集体荣誉感和成就感。


(三)小组合作学习有利于教学的多边互动,每个学生都获得平等参与的机会,进而培养合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学生在合作小组中,通过与同伴共同努力来确定目标、制订方案、收集资料,并进行分析处理、寻求问题的答案或结论,这一合作过程,既是类似科学研究的体验过程,更是学生之间能力、情感、心理不断调整互补、互动统整的过程。这种合作,通过相互启发、激励,增加了个体与个体、个体与小组、小组与小组、学生与老师之间的交流机会,学生获得的表现机会要比传统的教学方法更容易得多。发展认知能力,对一个人的合作能力与团队精神的形成也具有奠基作用。


例如,高段的起跑式教学时采用不同教法教学同一内容的比较表:
































班级


54


53


教学方法


小组合作学习


传统教学法


教学内容


各种起跑方式


各种起跑方式


教师直接讲授时间


10分钟


22分钟


学生发言人数


30


10


讨论时间


10分钟


0分钟


课堂练习


能完成各种起跑方式并能自主创造出新的起跑方式


能完成各种起跑方式


起跑教学中,李老师注重了学生主动参与知识的形成过程,使他们动口、动手、动脑、团结协作,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李老师引导学生按提出猜想——实验探索——分组讨论——总结规律的步骤让学生主动的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在这个过程中,始终让学生自己主动地参与知识的获得过程。全过程共设置学生小组讨论三次,以形成概念,掌握新知。教学效果甚佳。


(四)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学生的综合能力得到发展


在体育活动中,通过课堂这个舞台,为学生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才华、挖掘自己潜力的天地。在小组合作学习中,学生组织调配、相互交流、合作竞争、想象创造等,为学生综合能力的提高提供了有利的条件。它既促进了学生的个性发展。又激发了学生团结协作的精神,让学生产生了不仅为个人荣誉,更为集体荣誉而战的感受。


20059月开始在体育课中实施小组合作学习。课题组成员在实施中,各小组学生在合作学习中遇到了各种各样的问题,我们对合作学习过程进行了跟踪指导,加强了必要的组织和调控,根据三年的教学实践,对低段522名学生的合作行为进行跟踪的研究,结果表明: 当同伴遇到困难时,有63.5%的小学生能表现出合作行为;当活动材料缺少时,有50.7%的小学生选择与同伴合作。


如图:合作行为对照表


























教学模式


填鸭式的教学模式


小组合作学习模式


合作行为


缺乏合作


参与合作


缺乏合作


参与合作


遇到困难


61.6%


38.4%


46.5%


63.5%


活动器材减少


79.2%


20.8%


49.3 %


50.7%


由此可见,合作是学生未来发展、适应社会、立足社会的不可缺少的重要因素。


(五)小组合作学习向课外拓展并延伸


随着学生知识的增长和能力的提高,小组合作学习不仅仅局限于课堂教学,中高年级学生小组合作学习在校外也开辟了活动天地。培养了学生主动参与的实践精神,同时磨练了学生的意志力。学生在校外活动中扮演不同角色,分工协作。如:五、六年级学生自发组织篮球赛,足球赛,登山,滑冰(旱冰)等等,用自己的智慧为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服务,也彰显自身的价值,同时又从他人的表现中获得灵性的启迪。通过课外活动的拓展与延伸,学生在生命与生命的互动中,在思想与思想的碰撞中,在情感与情感的交融中,最终使学生主体在怀感、智慧乃至身心方面得到整体发展。小组合作学习展示出了更好的风采,张扬了学生的个性,实现了学生的自主发展。


 


(六)提高了教学质量。


实验三年,成效显著。学生参与合作意识的能力加强,适应社会的能力提高,考试优秀率、及格率逐步上升,学生的运动基础知识运动技能体能都有明显提高。经过试验,实验班学生成绩已有明显提高。


1水平一(低段)的学生进行运动参与、运动技能与心理健康等方面深入研究,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指数有了更大的提高。参与小组合作意识行为加强,实验统计如下表: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研究前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第一学期


第二学期


运动


技能


52%


70%


82%


88%


90%


98%


运动


参与


50%


78%


85%


90%


95%


99%


心理


健康


55%


68%


80%


88%


94%


97%


 


2水平二(中段)小组合作实验,学生掌握技术动作普遍较好。


抽样调查100名学生(三年级40名、四年级60名),通过小组合作学习认为能够帮助自己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占100%;能够正确掌握技术动作的学生占 98%。问卷统计如下:


195%的学生愿意去帮助他人学习动作技术。


298%的学生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和同小组的帮助下,正确掌握动作技术。


396%的学生能够和同学间和睦相处。


497%的学生动手动脑能力增强。


3水平三(高段)的实验两个班成绩对比统计表。


 









































班别


教法


研究前


研究后


 


 


2005-2006学年度


期末测试


2006-2007学年度期末测试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人均分


及格率


优秀率


实验班


小组合


作学习


78.6


88.3%


58.3%


80.2


91.6%


66.7%


对照班


讲授法


76.9


87.9%


50.6%


78.4


84.5%


63.4%


 


(七)驾驭体育教学能力持续攀升,学生、教师取得较好的成绩


获奖情况统计表:




















































































































































级别


时间


名称


名次


姓名


 


 


教师获奖


 


 



200711


论文《快乐体育教学》


三等奖


 



20066


体育教学常规评选


先进个人


 



20066


体育优秀论文


三等奖


 



200611


县教职工篮球运动会


优秀运动员


 



20065


县第二届师生体育艺术节


先进个人


 



20065


县第二届师生体育艺术节论文竞赛


一等奖


 



20065


县第二届师生体育艺术节论文竞赛


三等奖


殷红萍



20079


论文《浅谈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兴趣的培养》


一等奖


殷红萍



200611


县教职工篮球运动会


优秀运动员


蒲文娟



20083


县拔河赛


团体一等奖


蒲文娟



20077


教案《心理辅导教案设计》


二等奖


蒲文娟



20078


论文《让课堂弥漫睿智的阳光》


二等奖


蒲文娟



20079


论文《浅谈小学生在体育课中兴趣的培养》


一等奖


蒲文娟


 


 


学生获奖


 


 



20063


龙岗街道办事处第九届学生田径运动会


第一名


 



20065


县第二届师生体育艺术节400


第二名


李 琳



20065


县第二届师生体育艺术节800


第三名


 



20065


县第二届师生体育艺术节800


第三名


徐凤遥



20065


县第二届师生体育艺术节1500


第三名


徐凤遥



20065


县第二届师生体育艺术节100


第三名


吴治宏



200611


县学生篮球运动会


二等奖


 



20079


县学生篮球运动会


第四名


 


十、结论与问题


1.开展《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是落实素质教育、实行新课程改革的正确举措。在实施中,扎扎实实培养习惯——感知小组合作学习;给予学生权利自由飞翔——探究性小组合作学习;多种途径提供舞台——运用性小组合作学习。我们的教学实际,符合发展的追求,并致力于解决我校实际问题,服务我校教学实际,促进学校整体办学水平提高的有效策略。因此,开展此课题研究是必要的、有价值的。


2.在研究中深刻地体会到:每个学生的身上蕴藏着极大的创造潜能和强烈的合作交流的愿望,关键在于我们如何去培养发挥小组合作学习的优势,创设平等、民主、和谐的课堂教学气氛,为学生提供了足够的学习时间和广阔的探求空间,激发了学生“小组合作探索”的兴趣和欲望,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


3.在实施研究过程中也存在许多常见性的问题,如对异质性小组进行、调控、促进等组织技能,及时地诊断与处理问题,还有就是对小组合作学习的模式策略研究不足。我们将根据专家鉴定组的意见,以及在研究中的感悟与反思,进一步培养学生的交往情感和合作意识。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


 


参考文献:


1.国家课程标准专辑《体育与健康标准》


2.黄伟:《研究性学习中的小组合作探析》  《教育评论》 2002年第 .2 [J]


3.王坦:《合作学习论》北京科学出版社 1994.18


4.肖川:《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大足县实验小学《培养小学生在体育活动中小组合作学习能力的研究》


                                        执笔:蒲文娟


200839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