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武学与当今世界

 ahcxzc 2014-09-20

武学与当今世界


  精粹的武学不只属于一部分人,它属于全民族、全人类。我们要敢于放下个人名利,挑起武学发展之大义。拿出:干劲、韧劲、闯劲、争劲、实劲点燃武学人的激情,振奋武学人的精神,激发武学人的斗志,鼓荡武学人的冲劲,去创造武学当今世界的辉煌。

    武学的价值就在于它符合了社会发展的需求,为社会发展提供了强力的支撑。

    武学是一个民族通过自己的体究融贯各种知识形成的思想。这个思想不是固定的,而是随着社会发展、时代变迁不断发展的。研究它不是为了博古炫耀,也不仅仅是为了存亡继绝,更不是作为一种商品去榨取它的货币价值,而是为了我们能以自己的能力汲取中华几千年气秀成果的精髓而形成一种思想,自立于天地之间、民族之林。武学是学术、是文化、是思想,与家族、辈份、地位、传承、商通、比赛之类的“热”没有关系。武学不是既成的答案,而是通往现代中国现代化发展需求的思想概括。拘牵、颟顸、自封、自隘是它的大敌、包容、吸纳、兼蓄与开放才是它的品格。

何为武学?

    武学是以修心护元、养生培体、防身护命的理论体系和肢体行为的技术动作为主要内容的生命科学。

    当今世界,政通人和、商贸畅达,是广大人群满足了物质的基本需求后对安全、健康、快乐不断追求的时代。每日里修心养性,工余间健身强体,遇危困保命自卫,成为人们最想学习的知识和技能。武学恰恰就以它特有的知识结构和不可替代的技术能力,顺应了人们这种在当今社会不断增长的迫切需求,从而保障了社会的和顺安平。

    我们研究武学的价值,就在于它服务于当今社会的发展,为发展提供最有力的支撑。这是社会发展的需要,是人类生存进化的需要。人是生产力的第一要素,只有这第一要素的人心安体康,世界才能和平繁荣,只有每一个个体的人的和谐,当今世界才能成为和谐的世界。

    多少年来,我们武学的发展微乎其微,我们研究武学的人们思想认识上还停留在经验主义和社会惯性的思维方式上……。致使我们武学的发展相对要落后于其它学科。十七大以来,党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科学分析了当前的新形势,深刻阐述了关系党和国家长远发展的一系列重大问题,对我们各项工作的发展指明了方向。如何能朝着这个方向发展,那就必须有一个科学的思维方式和科学的发展观,把我们那些经验主义小条框打碎整合,把那些看、等、延的惯性思维冲破重建。只有这样中国的武学才有可能不落后于中国现代化发展的需求,适应当前社会的需求,才能使武学这块瑰宝绽放出时代的美丽,为此我认为:

解放思想是武学发展的总阀门

    解放思想是一切工作的“总阀门”。只有打开了这个“总阀门”才能以新的思想境界、新的思维方式观察和分析问题,进一步拓展事业发展的广阔天地。回顾总结我们多年来的武学事业,不否认我们有了很多的进步和开拓,但我们必须清楚地看到,我们的思想认识水平还停留在枝、叶的末梢上,对武学思想价值的社会属性还基本没有涉猎其质的研究。这是我们广大武学工作者思维能力有限的表现,进一步解放思想,提高思维的科学性是武学发展的当务之急。

    第一,要敢于直线思维。

    法国著名思想家卢梭说过:成功的秘诀在于永不改变既定之目的。这就启示我们:勇往直前,是无往而不胜的必要前提;百折不回,是走向成功的重要保证,进一步,可能风景如画;退一步,可能遗憾终生。我们做任何事情都要有一种韧劲和执著,只要认准了方向,就不为困难所吓倒,不因干扰而动摇,义无返顾将追求进行到底。这在武学的研究上又谈何容易呢!社会发展的需求使武学的外延会越来越大,内涵也会越来越丰富。莫说无穷尽,只把它的一技练精,练的适合社会发展的需求就要下很大很大的功夫……。可是我们现在所看到的都相去甚远,这里有研习者的个人问题1但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一些管理层的问题。以太极拳学为例。太极拳学是我们武学中最富有思想内涵,最具备理论素养,最适宜推广的形式。先贤们为我们留下了宝贵的遗产,遗憾的是我们这一代不能完整的去继承,更谈不上发展。王宗岳的拳论我们有多少人能完整领会,武禹襄、李亦畲的精论有多少人去体悟,陈长兴、陈清萍、杨露禅、杨班候、郝为真、孙禄堂的功夫有多少人还能去展示,鹘形、猫神、蚁气、瓢力还是否有人能演练,惊鸟、扫尘的术技还有多少人习研。我们武学事业的发展不能只往回看而不往前走,当然要往前走,需要的不只是语将纸兵,更重要的是体悟践行。这种选择是痛苦的,是艰难的,但这是向前的唯一方法和途径,没有捷径可走。在武学上吃苦是良图,下苦心、用苦力、费苦劲、做苦事,苦境终成乐境;在功夫上,偷闲非善策,说闲话、干闲事、管闲差、吃闲饭,闲人终是废人。

    第二,善于逆向思维。

    事物的本质常常隐藏在现象的背后,其发展也不会一帆风顺。太极拳发展的现状也同样出现了迷茫与困惑,前进?向何处?停滞?全民怨。怎么办?笔者认为:一味求发展受限太大,不防改变一下策略,回头重研先贤之理,用先贤之理的要求,显现要求的内涵,这样可绕开一些守旧派、不思进派的干扰,让古老美好的精髓展现出其真正的价值。在此基础上再赋予其当代最新的科学成果,以适应当今社会的需求。在这里我们要清醒地认识到,我们除了拂逆他人和否定自我的勇气之外,还要有巧妙转换,自如跌宕的智慧。在当前一些排辈、论承的困顿和数钱论币的迷茫中另辟蹊径,或许能使武学的研习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

    第三,学会发散性思维。

    如同生活习惯一样,大多数人的思维方式容易形成定式甚至永久不变的僵化,导致坠入非此即彼的怪圈,很难走出进退两难的困境。这个时候打开视野、拓展思路、拴猿锁马、触物旁思或许洞天别开、开朗豁然、超越两难找到新的出路。有一个故事恰好说明了这个道理。一位道长问一位道童:“如果往前走是死,往后退是亡,你往哪走?”道童摸着头想了一下说:“我往旁边走。”实践证明一个人发散思维愈强,解决问题的办法就愈多。我们武学研究可否一试?

    第四,缜密系统思维。

    系统思维在某种意义上就是辩证思维。世界上没有孤立存在的事物,没有静止不变的东西。以全面的、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和辩证的思维去观察事物、认识问题,才能透过现象探究本质,才能取舍一般问玄特殊,才能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获取真知,走向成功的彼岸。把这种思维方式运用于我们武学研究发展,我们就能防止武学事业从一个极端走向另一个极端,从而能保证它始终沿着正确的方向前进。我们武学工作者、爱好者都应努力去培养系统的思维方式,以更好的把握武学发展的规律,增强我们对武学发展的预见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只有这样中华民族这一特有的精粹才能沿着一条正确的轨道前进。

奋发进取是武学发展的根本动力

    近年来,我国武学研究取得了不少的成绩,也创造出了不少的经验和办法,但是我们又必须承认我们也面临着严峻的考验和挑战。我们既有国富家安、官重民爱的有利条件,又有重利忘责、以伪充真的不利因素。在这种形势面前我们不能坐待、不能懈怠。保持昂扬向上、奋发进取的精神,是做好武学研究发展的根本动力。衡量一个事业的发展状况如何,关键是看我们做事业的一批人是什么样的状态。为了沽名钓誉,为了捞取钱财,为了张扬自我,为了发迖事业,为了振奋民族,为了弘扬国学……。或许前者,或许后者,也或许兼而有之,但我们大多数的研究者还是能以国家利益为重,以民族大任为责。真要到了十多年后,我们到国外去学中国的武学技能的时候,我们真是无颜面对我们先祖前贤。我们面对当前的挑战和机遇,要敢于放下个人名利,挑起武学发展的大义。拿出一种敢于探索、敢于创新、尽职尽责,主动作为的干劲,顽强拼搏永不懈怠的韧劲,奋力开拓、勇于进取的闯劲,纵比看谁高,横比看谁强的争劲,一天一进步,天天出功夫的实劲。点燃我们每一个武学人的激情,振奋每一个武学人的精神,激发每一个武学人的斗志,鼓荡每一个武学人的冲动,去认真地垂,献你所爱的武学事业,如果你真爱么你就要真动,一个伟人说过“上天竺下我是要把我当作太阳,不是照亮自己,而是普照世界”。

    武学博大精深,我们是学海一粟,信心,是我们对武学美好未来的向往、期盼,也是我为武学发展拼搏的动力、支柱。无论我们面临多少的困惑和挑战,破除难题,化解疑虑。充满了信心是的永远,只有坚定了信心,我们的行为才能果敢,我们的业绩才能有效。热心,是我们对武学事业的动力,没有动力任何事物都不会前进。热心是鼓起事业船帆的风,无风船难行。热爱是喜好也是责任,在喜好的前提下提升到责任意识和使命意识,只有这样,才能展现出一种舍我其谁的一种工作状态。尽心,是我们对武学事业的工作境界,尽心尽责是实现人生价值的重要途径。德国文豪歌德说过“尽心的去履行你的职责,那你就会立即知道你的价值”。尽心对待你所热爱的事业,持之以恒、坚持不懈,以大局克小体,以大利克小益,为武学事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精心,是我们对武学事业的一种责任。精心是干好一切事情的基础和保证,精心是一种精益求精的责任意识。脚踏实地、专心致志、心无旁骛、扎实求真,把有殒的精力投入到自己钟爱的武学事业。不随波逐流,不附庸奉雅,以前贤精论为据,以当今科技成果为根,以边缘学科为充,以社会需求为用,确立高标准、高品味、高规格、高价值,不放过任何一个细节,不留有任何一点遗憾,不容存一语偏邪,不降低一级标准,不断提升武学事业的质量和水平,不断开创武学事业的新局面。

提高标准是武学发展的基本条件

    所谓标准,就是衡量事物的准则,是人类在推进社会文明进步过程中所创制和遵守的一种规定,是由原始农耕文明向现代文明推进中的产物。有没有标准、标准高低,决定着事物发展的品质、档次、方向和社会价值。以我们现存的太极拳学为例,练习者成千上万过亿,但水平很低,绝大多数演练者只知其一不知其二,只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只等留在外形的动作比划上,而且几十年都是这样且乐此不疲。正如王宗岳早在写拳论就预测到“每见数年纯功,不能运化者,率皆自为人制,双重之病未悟尔”。这就是因为我们的标准太低,而且几十年不变,再加上一些传统、封建的落后意识的干扰,太极拳发展如此水平是可想而知的。为此,我认为武学事业的发展首先要我们从事这事业的人们有更高的站位,更远的目光,更高的标准来要求我们自己,审视工作成效。争取把武学事业做到位,争取武学事业的新突破,让世人充分感受到它的辉煌和价值,让所有的人们去喜欢它,爱戴它,让它成为人们生活的必须,让这种必须不断提高人们生活的质量和品味。为此,我以为要从以下几点做起:一是追求卓越,拒绝平庸。武学深不可测,要强化“没有最好,只有更好”的理念。武学先辈的任何一个创举都是在其前辈人的肩膀上创造的,都是在否定,肯定,再否定的规律中发展的。

    没有陈清萍、陈长兴就不可能有杨禄禅、武禹襄,更不可能有吴鉴泉和孙禄堂,没有国家政府的一批有识之士也就不可能有今天成为天下第一运动的太极拳盛景。但我们这一代不能只躺在前人的业绩上吃现成饭,辉煌是前贤们的功绩,我们没有在科技分新秒异的时代还只凭经验、感觉去办事情的权力。我们的责任是把先贤们他们那个环境条件下总结出的时代成果,继承发展成我们这个时代所需求的精品,我们不能做到,那是我们对前贤们的愧疚。二是自我加压,主动作为。这也是我近年来取得优异成绩的一条重要经验。现在,我国武学研习者为数不少,除了各门派的传承人外,专业的教练、教授、学者、研究生也成千上万,但能真正出彩的成果凤毛麟角。还以太极拳为例,这是武学中,理论最清晰、完整、合理、精准的技击技术。但能展示出这一内涵的人却少的可怜,现成的理论我们没有能力去展示、演化,不能真正赏析前人的成果,还耻谈什么前进和发展呢?鹘形、猫神、蛟气、瓢气……这些技能都不会展示不能演练,我们还有什么颜面争辈抢位呢?我们真的愧对前贤。我们应该主动加压,去承传这些优秀的技能。除了明理知论,更重要的是要勇于去吃别人吃不了的苦,武学区别于别的学科的特殊性是它除了心志之苦外还在于它特有的筋骨劳顿之苦。前者之苦固然不寻常,但后者之苦则更是让人容易产生的退却之苦。武学发展现状说明了武学的特殊内涵质量需求的艰苦性。前者有前者的一个群体,后者有后者的一个团队,而武学需求的是文武兼修、雅儒俊秀的结合体,这个群体的人太少,太少,太少了!我们都应该去充实这个群体,做一个主动吃苦谋事、想事、干事、干成事的人,做一个钻武学理论,习武艺精术,文能留世传记,武能安国保家的武学传人。

    始终保持永不自满,永不怠懈,干大事业,求大发展气魄。三是勇于创新,打造亮点。武学标准提高,需要有创新的勇气,需要有亮点的支撑。所谓创新,是指创造性思维,实践过程及成果。这是一切事物发展的动力和先机,也是武学事业发展的不竭动力。武学能不能出彩,有没有亮点很大程度取决于是否勇于创新。实际上所谓创新就是看其能不能更快的适应符合当代社会人群不断增长变化的需求。太极拳学是优秀的文化瑰宝,它不只属于老年人,也不只属于贫困人群,他属于所有人。但当前现状恰恰相反,一说太极拳就认为是老年人练的慢拳,是娱乐的操行,就连锻炼身体、健身康乐也大多是经济拮据者。这不能不引起我们武学研究者的深思,这说明我们当前的定型标准、展现形式、教授方法、传播能力出现了大问题。已经不要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精粹武学不只属于一部分人,它属于全民族,全人类。我们必须要敢于创造出一套理明义精、论深可行的观看,赏心悦目,象书、象画,神激血涌、心潮澎湃;演练,舒身健体,愿唱、能跳,雅儒俊秀、气宇轩昂;遇危,跌打摔拿,闪战腾翻,惩恶扬善、保命护体;传习,述理论义,明经晓典、示范精准、化繁为简的精湛功法体系。让优秀的传承绽放出时代的光芒,让所有的人群都喜爱它、研习它。

努力学习是武学发展的基础保障

    当今世界,武学发展的机遇前所未有.面临的挑战也前所未有。抓住机遇,应对挑战,需要我们武学人具有勇往直前、朝气蓬勃的精神状态。精神萎靡、暮气沉沉,再好的机会也会错过。蓬勃的朝气、昂扬的斗志从何而来?学习是唯一的源泉和基础的保障。

    学习是人们生存发展必备的基本能力。哲学家培根说过:知识就是力量。而获得这种力量,主要靠学习。当今世界是一个大变革、大发展的时代,新事物、新知识不断涌现,新情况、新问题层出不穷。武学也不例外,需要学习当今的科技成果,需要补充现代的知识结晶。先辈们的辉煌说明了前贤汲取了他们那个时代的精粹,顺应了时代的需求,才为我们留下了精辟的“太极拳论”,《释原论》、《十三势行功诀》、《太极拳小序》、《太极体用歌》等一系列论著充实了武学宝库。我们当今的武学研究者远远不及武学前辈对武学追求的精神,“心有旁骛多,功利名势扰”严重地制约着武学文化的发展和进步。准确的说,我们武学文化的发展已严重滞后于其它学科的发展。我们武学人要想跟上时代潮流,有所发展,有所进步,就必须重视学习,善于学习,通过学习开阔胸怀和视野,提高我们的综合素质和能力。抓好了、抓准了学习,新事物、新知识,了然于胸,新情况、新问题就心中有数,新决策、新方法就应运而生。我们做的事情就会游刃有余、信心百倍。相反,如果不学习,满足于吃老本、翻旧经,对新事物不知,对新知识不晓,对新现象不研,对新问题不究。那么我们所学所做的一切都会墨守成规,不求甚解,固步自封,维持现状这是当前我们的所有武学研习者们都要警醒的一个问题。面对当今这个社会发展一日千里,知识更新分新秒异的时代,只有不断学习,终身学习才能始终保持开拓进取、蓬勃向上的能力和朝气。只有有了这种能力,我们的武学事业才能有所突破,只有有了这种朝气我们武学的真正价值才能产生当今的社会价值。

    学习是个宝贝。它不只改变一个事物、一个人,也能改变一个国家和民族。纵观中外发展的历史不难发现,关于学习,不断汲取人类社会发展的有益成果,始终是一个民族和国家兴旺发达的强大动力。俄国沙皇彼得一世屈尊为生,遍访欧洲寻师问道不耻下问,使落后的俄国一跃成为十八世纪的强大帝国。19世纪日本明治天皇通过维新变法,求知世界激发出了全民族的朝气和活力,进而快速走上了强国之路。

    我们的党是一个重视善于学习的党。无论是内忧外患,还是左右扰乱,最终取得胜利就在于我们学习了马列主义的先进理论,巧妙地结合了我国的具体实际,在建设发展中我们又一次通过学习先进的世界科技成果创造了社会主义特色的理论体系,领导中国人民走向了繁荣富强的道路。

    人会死亡,但精神不会灭。朝代可以更替,但传统不会丟失。一个善于学习的人不会因为青春的流逝而失去价值。一个善于学习的民族国家不会因为领导人的转换而失去民族之林的地位。我们的国粹武学是绝世精品、天之罕物。绝不能因为我们这一代人的知识贫乏而衰竭、退化、萎缩,故此,我们所有武学的研习者都应努力学习,苦心学习、认真学习、自问学习。让武学因我们而闪亮,让我们为武学增辉煌。

    武学文化是一个新的思想体系,但确实是一个人人都需求的指导思想,我深信在社会飞速发展的当今世界,有我们众多的研习学者的共同努力,一定能兼收并取、光大武学,让这一关乎人类健康快乐的思想体系——生命学科绽放出无比璀璨的光芒。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