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甘肃省静宁县 小苹果做出了大文章中国水土保持网

 阳光普照一生 2014-09-21
    本站讯 素有“陇口要冲”之称的甘肃省静宁县,是典型的旱作农业县,这个中国工农红军第一方面军长征北上的重要落脚地,长期以来一直是国家级贫困县和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经过20多年的不断探索,目前该县正以梯田苹果的快速发展,支撑全县的经济建设,并让小苹果做出了大文章。
    8月7日,甘肃省静宁县水土保持局局长张建宁在甘宁交界处的古叉流域告诉黄河流域国策宣传采访报道组,静宁县作为农业部划定的苹果优势产区,近年来在充分发挥区位优势狠抓产业调整,坚持在梯田高效林果产业上做文章,通过水土保持综合治理成果向规模化、集约化和高标准迈进的同时,也创出了一条符合县域实际的水土保持生态建设与经济同步发展之路,较好地实现了“治理一条流域,总结一条经验,确定一个产业,创出一条路子,形成一种规模,推动一方发展,改善一片面貌,造福一方百姓”的发展目标。
    该县的果品产业从1988年县委、县政府做出“关于发展果树生产”的决定以来,经过连续20多年的大力发展,全县果园总面积已达到70万亩,占耕地面积近50%,农民人均1.6亩。先后完成了30万亩全国绿色食品原料生产基地认证,建成了3000亩良好农业规范苹果基地和16.2万亩标准化生产基地、5万亩出口基地、10万亩高效林果示范区、60个果园专业化村,果品优果率、商品率分别达到70%和95%,初步形成了“南部苹果、北部梨”的产业发展新格局。目前,全县挂果面积30万亩,其中山地梯田果园挂果面积23.4万亩。果园总产量达30万吨,产值6亿元,农民人均果品收入达1300多元,约占农民人均纯收入的62%左右。单位面积产量效益大幅提升,实现了“一年建园、四年见果、五年丰产”,盛果期果园最高亩产达到1.2万斤,亩产收入3万元。
    由于静宁果品具有个大、形正、色艳、质脆、味美、耐贮、保健等特点,经国家果品及苗木质量检测中心(郑州)检测,可溶性固形物、含糖量、VC含量等各项指标均达到或超过国家标准,产品受到了市场和消费者的青睐,远销东南亚、俄罗斯等6个国家和地区,近两年直接出口果品8500多吨,创汇1400万美元。果业基地先后获得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绿A产品基地、出口创汇基地和良好农业规范(GAP)基地认证四块国家级名片,红富士苹果被评为“中华名果”、“中华金果”和奥运特供果品一等奖,并被国家林业总局、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国苹果之乡”、“全国经济林建设先进县”、“全国经济林产业百强示范县”、“中国果菜无公害十强县”。
尤其是近两年,每年新植果园10万亩,其中梯田果园占到八成以上。同时,依托果品产业,先后发展了麦林公司、常津公司、果汁加工厂等27家龙头企业,年冷藏保鲜能力达到9.5万吨,年加工能力达到16万吨以上。梯田林果产业在大力带动地方相关产业发展的同时,也延伸了产业链条,增加了农民受益,真正成为了地方经济发展的助推器。
    在静宁县城川乡山地梯田果园现场袁世明乡长告诉记者,近年来城川乡结合退耕还林工程的实施,狠抓经济林建设,自1999年以来,坚持走生态林+经济林立体式开发的路子,退耕还林与“三荒”治理同步实施,规模发展与高效管理并重,生态、社会、经济效益齐抓,初步形成了山水田林路村配套治理综合发展的创新模式。1999年至2010年,东山梁累计完成植树造林面积11200亩,其中退耕还林7100亩,“三荒”造林4100亩,在退耕地还林中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4200亩。其主要做法体现了三大特色:
    一是突出基础设施配套。采取三水(降水、地表水、地下水)齐抓搞节灌、植树造林建生态、调整结构增效益的建设方式,形成了融水土保持、造林绿化、节水灌溉、结构调整、新农村建设和经济发展为一体的综合治理开发模式,先后建成了城川乡吴庙综合治理示范区、靳寺高效农业示范点、五台山生态农业综合开发示范园。自1999年开始,先后新修梯田3000亩,开通机耕道路50多公里,配套节灌设施6类24种,新打灌溉机井7眼,集雨水窖170眼,山川保灌面积10000亩,铺设输水管道68公里,实现了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新农村建设与经济开发的同步发展。
    二是突出优化治理模式。将“绿起来、富起来”紧密结合,采取“沙棘戴帽、果树缠腰、刺槐封沟”的方式,在治理措施上向标本兼治、综合治理转变,重新整修了2300亩“三荒”和2000亩坡耕地,一次性栽植了油松和侧柏;同时,围绕增加农民收入,确保造林绿化成果,大力发展以苹果为主的经济林,改造新植山地梯田果园6200亩,既绿化了荒山,改善了生态,又增加了农民收入,形成了点面结合,生态林与经济林相配套协调发展的治理模式。
    三是突出管护措施落实。在工程实施过程中,严格按照“因地制宜、科学规划、严把质量、加强管护”的工作要求,全部对工程实施区进行科学规划,编制作业设计,合理布局树种;严把工程整修关、苗木调运关、栽植质量关和后续管护关,生态林统一采取带土移栽,生根粉浸根,截干造林技术;经济林采取“一棵壮苗、一个大坑、一桶水、一块膜、一剪子”的“五个一”栽植方式,保证了苗木成活。同时聘用专职护林人员,靠实管护责任,落实管护措施,杜绝了人畜毁坏,巩固了造林成果。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