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混元太极身法(混元太极炮捶四十六摘选)

 悟道怡情 2014-09-21
冯志强编著        冯秀芳     冯秀茜      潘厚成  整理 

一、身法

拳术运用是以身法为主体。身法,一指身法运用变化;二指身法运动要求。这里所说的身法是指身法(身躯)运动要求。混元太极身法要求有四条:一要身中正,二要身灵活,三要身缠绕,四要身似弓。

1.      身中正

身中正是身法的第一要义,中正练为养,养气养生,功夫上身。身中正则四肢全体皆中正;身中正宜至中至正浩然正气;身中正能制人而不受制人。具体练法要求如下:

1)虚灵顶劲与意守丹田相结合的上下中正。

虚灵指大脑虚静、身心灵敏,便于神气贯通,随时准备发动;顶劲是自然的头端正,神贯顶,不使身体前俯后仰,左右歪斜。结合意守丹田和气沉涌泉,中正之心贯通上下,上虚灵而下沉实,好像头顶于天足踏于地,则上下中正不偏倚。

2)踏腰敛臀与胸空腹实相结合的前后中正。

腰是身之中节,腰有中定之位。在不离中土守丹田的同时,用意引导腰部放松下塌,臀部收敛,尾闾中正,命门松开,气贴脊背,使中气循督上升至囟宫。结合胸部放松虚空,使心气顺任下降至丹田,离中虚而坎中满,上身虚而下身实,后面升前面降,中正之心权衡前后,有前有后,前后对称,则前后中正不偏倚。

3)脊柱竖直与肩膀平准相结合的左右中正。

用意引导脊柱骨节放松竖直、节节对准,使中气贯穿脊骨之中。结合两肩、两胯骨节放松松开的上下对准、左右平准和两肩井、两环跳、两涌泉垂直贯通,中正之心维系左右,左右对称,则左右中正不偏倚。

时时处处都要中正方法,符合中正要求,养成中正习惯,练好中正功夫,即中正功夫上身。

2.要身灵活,身灵活则四肢全体皆灵活,进退自如,运化从心,腾挪闪展。具体练法要求如下:

1)腰身放松

腰为一身之主,腰灵活则身法灵活。而腰身是否灵活取决于腰是否放松。因此先要用意使腰部放松,即松腰下塌,命门松开,不紧张、不受力。腰是贯通上下之枢纽,腰部放松则丹田之气呼吸出入命门,贯通上下,周流全身;松腰下塌又可使腰劲下贯足底,周身之劲练成一家。

2)腰身圆活

用圆活之意调济圆活之腰,即腰身圆陀陀、活泼泼以象太极圆。腰是身、手、步整体运动之中轴,松腰圆活则圆转自如,转腰转太极,领四肢上下齐动,周身一家,练成整体劲,而又圆活旋抖,气出丹田,上下九节劲,节节腰中发。转腰转两肾,活腰壮肾,肾气圆满,心肾相交,阴阳相济;而又化引来势,增加稳定角;转腰转带脉,转引落空,增加旋转离心力。

3)腰身虚灵

以虚灵之心注于腰间,即心虚灵,腰虚灵,身虚灵。身虚灵既是混元太极心虚、身虚、手脚虚的练法要求之一,也是整体内外达到虚灵地位的功夫反映。虚者无所不容,灵者无所不应。腰是一身太极之所在,阴阳虚实之总舵,松腰圆活虚灵则哼哈二气妙无穷,左右两肾转换灵,虚实清楚,上下皆灵,而又阴阳内换,虚实灵变,人不得知。

3.要身缠绕

身法中正不呆板僵直,浑身俱缠不单手足缠丝。身躯缠丝是四肢全体缠丝之本体,因此要通过练功(缠丝功)练拳,使身躯的胸、腹、背、腰、臀各环节都能以中丹田为中心,以中气线为中轴,随心意中正圆活缠绕,并带动四肢圆活缠绕,从而形成混元整体混元缠绕。能如此才是真正的身法中正灵活,周身一家缠绕。

4.要身似弓

身弓是一弓备五弓的主要弓;身弓是发挥刚柔弹簧内劲的生理基础,具体要求如下:

1)腰背要圆

腰背圆是混元太极的臂圆、裆圆、腰背圆三体浑圆的身法要求之一,也是形成身弓弹性的前提条件。平时练拳练用,要胸空腹实,踏腰敛臀,用意使腰、背保持一定弧度(不是驼背拱腰),不可挺直,并养成习惯,以命门为弓把,以意气之劲为弓弦,身似弓,劲似弦,积蓄弹性势能。

2)胸腹开合

胸腹开合折叠是混元太极的身法特点和要求,也是发劲弹性的基本条件。身弓也不是固定不动的,须随内在意气的开合运化而变化,即胸腹腰背开合折叠,丹田命门开合鼓荡,无形内开合与有形的外在开合混合一体,前合后开,前开后合,前后都是弓,内外都是弦,前后都是圆,各部位都是弹性体,都能发出弹靠劲。

二、手法

拳术运用以手法为先锋。手法,一指八门手法;二指运用八法的手型、手法(包括拳法、掌法、指法);三指手法运动要求。这里所说的手法是指手法运动要求。混元太极手法要求有四条:一要臂松沉,二要手松虚,三要手缠丝,四要臂似弓。

1. 臂松沉

臂松沉则可以沉制彼动,使其不得活变,而又转关灵活,内劲沉着通灵。臂松沉主要是通过长期以意引气、沉肩坠肘来实现的。一般练太极的人,最易犯耸肩抬肘的毛病。沉肩也叫垂肩,即两肩骨节用意放松松开向下沉垂;坠肘也叫沉肘,即两肘骨节用意放松松开向下沉坠。同时由于以意想窍引气下沉的练法特点和作用,使气注入肩井、曲池,并一起直下两脚涌泉,骨节即可松开,肩自下沉,肘自下坠。久之敛气入骨,臂骨沉重,积气储劲,内劲沉重,胳膊如绵裹铁,外柔内刚,而达到沉肩坠肘臂松沉。同时又由于向脚底涌泉沉气蓄劲的作用,有助上下相合,周身六合,整体合劲,又可避免耸肩抬肘的毛病,防止重心上移气上浮,不受制于人。所以沉肩坠肘是手法第一要义,其意义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所以,无论练拳、练功、练用,无论是动还是静,无论手之上下、前后、左右运动,还是缠丝转圈运动(除用肘法外),甚至包括平时,都要掌握沉肩坠肘方法,符合沉肩坠肘要求,养成沉肩坠肘习惯,练好沉肩坠肘功夫,即松沉功夫上身。即使手臂垂于在下,或是向下按掌在下,也要沉肩坠肘,做到手臂垂而不直,伸而不直,肘尖始终要有垂直向下放松沉坠之意。另外,肘是臂之中节,肘有中定之位,无论还静开合都要沉肩坠肘,以肘为轴。而且,肘中节还要用意与腰中节相联合、与膝中节相随合,即身、手、步的三个中节要合一,这也是保证身法中正中定和混元整体合劲的要素之一。

2.      要手松虚

手松虚则人不知我,我独知人,而又虚灵内含,随机应对。手松虚是混元太极手法的特点之一,与臂松沉一起构成了手臂阴阳两仪的柔与刚。手松虚既是混元太极心虚、身虚、手脚虚的练法要求之一,也是功夫达到虚灵混元地位的反映,即松静虚无,练神还虚,虚至虚灵。对手而言,手松虚是指手的阴阳未分,虚静无物,一气中伏,虚灵内含。阴阳虽未分,而分之机已动;动静虽未生,而一点灵犀含于中。手是臂之梢节,手松虚主要是通过长期用意引气松腕舒指来实现的,即两臂肩、肘、手三节用意节节放松松开对准,中气贯通乾三连,两手绵绵不用力,松腕舒指手虚笼(在拳是虚握,拳心虚含气贯拳)。同时由于心静用意想窍贯气的练法和作用,使气注劳宫,贯达指梢,促进毛细血管开发数增多,营养神经未梢,改善微循环系统,而又神气相通,内通五脏,外应五官,增加内体感觉和触觉的灵敏度。久之两手极虚极灵,物挨即知不受力,虚实灵变人莫知,阴阳腾挪引落空,八法从心顺势用。因此无论练拳练功练用还是平时,都要养成心静用意的松腕舒指习惯,两手绵绵不用拙力,虚灵内含,不使心劲。养成虚接手习惯,不碰力,不受力,避实走虚,虚而听化,化而虚空,空而虚灵,并因势、因时地通过意气驰张变化的松腕坐腕来变化虚实阴阳,即一身有一身虚实阴阳,一手有一手虚实阴阳。松腕为虚,虚有腾挪之势;坐腕为实,实有吐劲之意。实而虚为引,引而实落空;虚而实为发,发而落点对。结合心虚、神虚、身虚、手虚、脚虚,逐渐练好松虚功夫,即松虚功夫上身。

3.      要手缠丝

混元太极手法的虚实阴阳变化是以内外合一、上下相随、周身一家缠丝为本体,通过意气手臂的自转缠丝公转圈的缠丝混元圈实现的。一动一缠丝,顺逆缠丝,虚实互变;一动一混元,混元转圈,阴阳互济。意气缠丝旋绕运行于筋肉骨节之中,内在缠丝之中气与外在缠丝之圆形混融相合,久之先天精气神与后天筋骨肉缠绕混化而成缠丝弹簧劲。这既是混元太极手法特点,也是锤炼缠丝弹簧劲的方法。因此平时练拳练用,要掌握缠丝转圈的方法,即凝神静气地用以意缠丝行气法来旋腕转臂,顺逆缠丝,混元转圈。符合缠丝转圈要求,即致中达和地一气圆活缠丝,择中而缠,缠而不离中,沉肩坠肘,以肘为轴,圆活圆满圆到位,三节对准螺旋劲,一气缠丝通三节,不可耸肩抬肘偏离圆心中轴缠丝转圈。养成缠丝转圈习惯,即不动不缠,一动即缠分阴阳,不可直来直去无缠丝。练好缠丝转圈功夫,即不触不缠,一触即缠引落空,妙手一转一太极。

4.要臂似弓

两臂是两张弓。臂弓同样是发挥刚柔弹簧内劲的生理基础。若要臂似弓,先要使臂圆。臂圆既是混元太极的臂圆、裆圆腰背圆三体浑圆的身法要求之一,也是形成臂弓弹性的前提条件。因此平时练拳练用,要在沉肩坠肘的基础上,用意使手臂保持一定弧度(用肘法除外),即伸而不直,垂而不直,并养成习惯,以肘为弓把,以意气之劲为弓弦,积蓄弹性势能。除了臂要圆,还要有屈伸,阴阳屈伸开合是发动臂弓弹性的基本条件。因此既要伸而不直,又要屈而有余,手臂的各环节都要留有屈伸变化之余地,才能一气屈伸开合,释放臂弓弹能,纵放屈伸,见手分离。

三、步法

拳术运用以步法为根基。步法,一指五行步法;二指运用五行步的步型、步法;三指步法运动要求。这里所说的步法是指步法运动要求。混元太极步法要求有四条:一要桩步稳,二要步灵活,三要腿缠丝,四要腿似弓。

1. 桩步稳

桩步稳固是步法的第一要义。太极拳是气功桩拳,也叫活步桩功拳。步是一身之根基,运动之枢纽。练拳似站桩,就是稳固桩功筑根基。桩步稳固,则周身稳固;桩步不稳,必遭颠覆。具体要求如下:

1)坐胯圆裆

若要桩步稳,先要坐胯圆裆。坐胯圆裆又称开胯圆裆或开裆圆胯。坐胯是两腿胯关节用意放松松开微下坐,同时通过坐胯达到自然屈膝(不可先屈膝),并与塌腰敛臀相配合,所以也叫塌腰敛臀坐胯,或坐臀坐胯坐丹田。圆裆是在坐胯的同时用意使大腿根部内侧即裆步虚虚圆开,并与会阴微微内吸相配合,以防会阴跑气,同时又要注意不可使两膝外撑、两脚内翻。胯要坐,坐则沉(降低重心);裆要圆,圆则稳(增加稳定角);胯要松,松则活;裆要虚,虚则灵。能坐胯圆裆,就能沉稳灵活。一般练太极的人,易犯尖裆或荡裆的毛病。尖裆者没有坐胯,桩步不稳重心高;荡裆者,屈蹲太低,灵活不够易跑气。裆要圆既是混元太极臂圆、裆圆、腰背圆三体浑元的身法要求至一,也是稳固桩功的筑基练法要求。圆裆步是混元太极步法特点之一,拳中步法都是圆裆步,大是大的圆裆步,小是小的圆裆步。因此无论练拳、练功、练用,无论是动还是静,无论定桩还是活桩,甚至包括平时,都要掌握坐胯圆裆的方法,符合坐胯圆裆的要求,养成坐胯圆裆的习惯,练好坐胯圆裆的功夫。

2)膝脚对齐

其次,无论拳架高低,无论何种步法,无论实腿虚腿,腿三节总要用意节节放松对准,膝与脚总要用意垂直对齐。对则腿骨有力,平稳踏地,沉着灵敏。膝脚能否对齐,首先与坐胯圆裆有关联,能坐胯圆裆就能膝脚对齐,膝脚没对齐说明没有坐胯圆裆。其次与膝是否中定有关系。膝是腿之中节,膝有中定之位,不偏移、不动摇、不萎软,则膝脚对齐,腿有中定。膝能中定,则膝不过脚尖,结合塌腰敛臀的臀不露踵,既有利于中气贯通腿三节,腰劲下贯到足底,又避免膝关节受力疲劳。若膝过脚尖,不仅断气阻失中正,久之疼痛受损膝自伤。

3)气沉足底

在用意坐胯圆裆、膝脚对齐的调整腿骨结构基础的同时,由于以意循窍降气引导腿三节放松松开的节节贯通坤六断作用,周身之气就能自上而下地顺腿沉达脚底涌泉,久之桩步与大地自然吸合,进而植根地中,则桩步趁着中定稳固而不可动摇。坐胯圆裆,膝脚对齐,气沉足底,构成桩步稳固的三个要素,三者缺一不可。

2.步灵活

拳术运用上虽凭手,下尤凭脚,脚快尤显手快,变化全在腰腿;活不活在于步,灵不灵亦在于步。都说明步法灵活的重要性。

1)虚实分清

步法灵活的基础是虚实分清。一是桩步沉稳的上下虚实分清,即神气有意下降、周身放松松沉、坐胯圆裆、气沉足底的上虚下实。沉而生灵,稳而活变,虚实分清,沉稳灵活,反之,若上实下虚,上重下轻则既无沉稳,也无灵活可言。二是两腿虚实分清。两腿左右站立时,左右虚实分清;两腿前后站立时,前后虚实分清。实为阴,虚为阳,虚实分清,阴阳各半。实为支撑腿,虚为调和腿,虚实互依,阴阳匹配。丹田坐于实腿根上,中气自顶至足贯通,既沉气至实腿涌泉,又松气到虚腿涌泉,裆内圆开,虚实分明,阴阳相当,中正稳定。若虚实不分,便是双重,亦无灵活可言。所以,无论练拳、练功、练用,无论是动还是静,无论定桩还是活桩,甚至包括平时,都要掌握虚实分清的方法,符合虚实分清的要求,养成虚实分清的习惯,练好虚实分清的功夫,即虚实功夫上身。

2)灵活中定

是指虚实分清而步法灵活。所谓实,不是全站煞而是气充实,实中有弹性腾挪之势;所谓虚,不是全没有而是意松虚,虚中有至虚至灵之意。虚实之间,阴阳之中,虚灵内含,气机活泼,不呆板,不僵直,不迟缓。身欲动,而步已运;手欲动,而步已催。步法灵活而又不失中定,心内中和,从容中道。由虚换实,实而至中正;由实换虚,虚而至中正。推而广之,以退为进至中正,以进为退至中正;左顾右盼至中正,右盼左顾至中正;闪展腾挪至中正;引诱回冲至中正;蹿蹦跳跃至中正;开拓横进至中正;提腿独立至中正;伏身起发至中正;侧反转扫至中正;扣摆盘绕至中正。虚实互换不离中,步法灵活不偏倚。阴阳互为其根,虚实互换得灵。步法太极,上下相随,脚分阴阳,虚实灵活。

3.腿缠绕

混元整体缠绕是混元太极的练法要求和特点,身缠、手缠、腿缠形成整体混合的缠丝混元圈。因此平时练拳练用,两腿要随腰静心用意默默缠绕,似旋拧螺丝一般,并养成习惯。功久既可缠丝行气贯通足三阴三阳经,又可使精气神与筋骨肉混融一体锥练缠丝弹簧劲;既可似螺旋旋绕拧转下沉而有助稳定桩功,植地生根,又可缠化彼劲,动摇彼根,缠引落空。

4.腿似弓

1)腿要圆

腿是两张弓,腿弓亦是发挥刚柔弹簧内劲的生理基础。若要腿似弓,先要使腿圆,同时裆要圆。腿圆、裆圆是混元太极三体浑圆的身法要求之一,也是形成腿弓弹性的前提条件。因此平时练拳练用,要在坐胯圆裆的基础上,用意使大腿与腿之间保持一定弧度,似弓一样(屈膝提腿、盘腿、跌叉除外),并养习惯,以膝为弓把,以意气之劲为弓弦,积蓄弹性势能。故膝既不能过脚尖,又不能挺直,也不能屈得太过,既臀低于膝。

2)发于根

除了腿要圆,还要留有屈伸余地发于根。一气屈伸开合发于根

是发动腿弓弹性的基本条件。一方面腿弓不是固定不变,一动不动的,或看似不动,其实是随内在意气之劲的弹性屈伸变化而微有变化,因此腿弓各环节要留有一点弹性屈伸变化之余地;另一方面腿弓弹性是借助气沉足底发于根产生大地反作用力发动的,即内力与外力合一发动。如此两方面结合,一气屈伸开合,释放腿弓弹能。并依次传递到腰身、手臂、从而形成腿弓身弓臂弓五弓合一的整体刚柔弹簧内劲。

四、眼法

拳术运用以眼法为令旗。与意是眼神心意之统称一样,眼法是眼神心意法之统称。眼为心之苗,目为神之窍;五脏精华聚于目,神意出入于目;运用全在一心,传神全在于两目;发令者在心,传令者在目。拳法精巧之处全在眼法,是以各家拳法以眼法为尊。混元太极的眼法要求有四条:一要眼神内敛,二要目有定向,三眼法为先,四要以神摄彼。

1.眼神内敛

眼神内敛是眼法的第一要义。目为神之窍,神出入在于目。眼神内敛是敛神、凝神、聚神的意思。眼神内敛法即是入静法又是练气法,即心不外想,神不外驰,收心入静,不受干扰,心静则种种欲静,神气相抱,静心练拳,静心练气;敛神聚气,凝神合气,气由神聚,一气鼓荡,练气归神,气势腾挪,开合有致,虚实清楚。眼神内敛法即是练神法也是养生法,即抑制后天识神,恢复先天元神,神意虚灵,肉体虚灵,触觉虚灵,五官虚灵;眼神内敛,思想入静,练拳似休息,即大脑得到休息,消除疲劳,安神养神养气,平肝养肝养血(肝亦开窍于目)。因此无论练拳练功还是平时,都要掌握眼神内敛方法,养成眼神内敛习惯,即思想注意力和两眼内视力要往回收敛,含光默默,这叫敛神收视,收心求静,心与意合;使眼神心意集中于体内,意想意视丹田,不使心神意散和视力外射,这叫神入气中,意守丹田,意与气合。否则胡思乱想,东瞧西看,神就不能入气,气就不能聚集,神气不能聚合,不仅功夫不能发动,养生亦无所依。

2.目有定向

目为心之苗,心与目合多一明。目有定向不是一般练太极所说目视手不动,而是心有定向,目有定向,心有所感,意必致动,意至所向,全神贯注。目光就是神光,即含光意视。如心意向上掤,则目光向上掤,掤向一致;心意向前挤,则目光向前挤,挤向一致;心意向左顾,则目光向左顾,顾向一致;心意向右盼,则目光向右盼,盼向一致;心意转圈,则目光转圈,转向一致;心意中定,则目光中定,中定一致。因此平时练拳练用,目光要随心意而动,随意所向;同时又要手眼身法步与心意动向一致,即心神意气劲与手眼身法步内外合一,完整一气。心想何处,意、气与手、眼、身、步法整体一致至何处。即不可分心旁视,旁视则意散气散劲不整,也不可呆视,呆视则僵直涩意不灵,而又要心正、头正、目光正、整体正,两目余光能照应周身上下四旁,即光兼四周,至中至正。

3.眼法为先

目为传心官,心一动则目传。眼法领先身、手、步,眼法传导心、神、意,而不是一般练太极所说的眼随手动。眼法为先既是眼法的练法要求,也是混元太极整体练法的要求,亦是功夫上身的体现。因此平时练拳练用,要掌握并养成眼法神心意领气、领身、手、步运动的方法和习惯,心想何处,眼神先去,身、手、步即随同而去;心想何处,眼神先至,意、气、劲即随之而至。如心欲向前挤打,眼神先向前平视(寓欲前先后之意),领气领身、手、步向前挤打;心欲往回捋引,眼神先由前往回收敛(寓欲后先前之意),领气领身、手、步往回捋引;心欲向上掤靠,眼神先由下向上直射(寓欲上先下之意),领气领身、手、步向上掤靠;心欲松引折叠,眼神先松引,领气领身、手、步松引折叠;心欲松引折叠,眼神先松引,领气领身、手、步松引折叠;心欲缠丝旋绕,眼神先缠绕,领气领身、手、步缠丝旋绕;心欲松放落点至彼根,眼神先行至彼根,则劲点落彼根,将对方松放出去。上惊下取、左顾右盼、闪转腾挪、引诱回冲等等,也都是眼法为先,传令心意,即以眼神心意为先。

4.      以神摄彼

以神摄彼是成手的眼神运用。练至功功行圆满、神明虚灵地位,就能一眼看透对方,以神为用,以神制彼,以神摄彼。神接彼劲,无形无象;神穿彼身,处处透空;神光乍现,触之如电;神光直射,惊之如弹。如眼神透至彼骨,则我之神气通过接点透入彼骨;眼神洞穿彼身,则我之神气通过接点直破彼身;若眼神摄住彼神,则神气一发,精光直射,产生惊炸崩弹势能,如电闪雷击,似电能释放,通过接点达到震慑,击发对方之目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