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穿越时光隧道寻宝黛爱情

 女儿家家 2014-09-22
 
  

    那日我收拾以往的旧书,在犄角旮旯处发现了那几本《红楼梦》,当年用牛皮纸包的书皮已经泛黄,但是书页却依旧整齐没有尘土,这些旧书被我保存的很好,母亲在的时候喜欢翻阅,如今她走了,留下了这些书就成为了我的念想。

 

    蹦蹦跳跳、叽叽喳喳、懵懵懂懂的年代是不知道情为何物的,禁书自始就常有发生。因此在那个尘封的岁月,在我梳着小犄角的年代里,不允许读的书很多,包括《红楼梦》。后来允许读一些书时,《红楼梦》也归在其中,当时我捧着厚厚的一本《红楼梦》,打开一看却是竖版的,又是文言文,就又没有了多大的兴趣,继而给撂倒了一边。

 

    记得小学的一位老师因为读《红楼梦》就常将自己比作林黛玉,我那时候不懂,只是看她总是喜欢眼泪涟涟的,学生偶有淘气她也哭鼻子,搞得其他老师为她叹气,常听他们在背后叫她“带鱼”,不知为什掉眼泪就成了带鱼了?工作以后,有一次看望我的老师后才知道她是因为婚姻的不幸,叫她的不是“带鱼”而是“黛玉”,说起这段往事,我那原先的班主任听我这样理解“带鱼”,笑的眼泪都流下来了,说我淘气。再后来也常听有些人误将黛玉比作带鱼,也就一笑了之,却原来糊涂之人不止我一个。

 

    南方籍的老妈喜欢听越剧,居住在北京后就只能从收音机里收听,一日她转播频道却突然从收音机里传来了“天上掉下个林妹妹……”的曲调来,兴奋的老妈惊喜地拍着手说道:“徐玉兰”。

 

越剧《红楼梦》,是徐玉兰唱的宝玉。知道老妈喜欢,然后就是一片安静,一家子都随着老妈静静地听着徐玉兰从收音机里发出的优美唱腔。别看越剧里的唱腔是一口的江南语,但是我们耳濡目染的基本能听得懂,那韵律确实细腻委婉很动听。听到后面王文娟唱的“黛玉焚稿”,老妈却听得泪如泉涌,哭的是稀里哗啦的惨,我感觉她比林妹妹掉的眼泪都多。

 

    贾宝玉就这样以越剧唱腔的姿态传入了我的脑海中,他与林黛玉的爱情故事也开始吸引住了我。耐住性子我打开了老妈的书柜,翻出了《红楼梦》的第一集,慢慢地阅读了起来。岔开着不懂的字眼,但是宝黛的爱情却是看得真真儿的,眼眶也开始湿润了起来。不知道为什么贾母这么狠心?恨王熙凤这么歹毒要拆散宝黛,恨宝钗横插一杠子使得宝黛的爱情不能善始善终。单纯的岁数就有单纯的想法,对待爱情也是单纯地去看,谁会这样复杂的去研究呢?爱情就是爱情,难道它的背后还有阶级斗争不成?

 

    我那时不懂爱情,但是读着《红楼梦》就产生了一些青涩的念头,知道了男女之间的一些小秘密,感觉神秘而又使得脸热。后来,当报纸媒体大张旗鼓地宣传看《红楼梦》,至少要读几遍时,我看着《红楼梦》虽依旧是单纯的想法,简单的爱情,繁多的人物关系而已,但是也开始与复杂的社会背景相连接了。

 

    静静地坐在那里,回首着往事再翻看着手中的这部巨作,我却在想,不管红学专家有多么熟析《红楼梦》,而且现在不少的平头百姓也在评价《红楼梦》,在写《红楼梦》的读后感,那么,这部巨作不仅是属于所谓的红学专家的也是属于大众的,每个人都可以以自己熟知的社会背景去了解《红楼梦》。

 

    想当年曹公写这部书时,是因为他内心有着深深的感触,对那个年代的感触,对家庭没落的感触,对爱情的感触。落魄时曹公的笔下确实写尽了豪华家族之能事,挥金如土的过往写得细之又细,但他有没有对豪华时代的留恋和想往?我也一直在自问。

 

    所以说我们看《红楼梦》时,没处在他的那个年代,没看到那个年代对曹公的真正影响,人们只能想尽各种办法来体会曹公的感受,来体会封建社会的残酷与残忍。因为某些主管大权的封建家长将爱情扼杀在摇篮中是多么的容易,天上即使是掉下个林妹妹,也是最终没有掉到了宝玉的怀里,这就是事实。所以我们看《红楼梦》是在看历史,一个宝黛爱情贯穿始终的故事融合在了这段历史时空中,而这部巨作对人们有着启迪的地方确实是不少啊。炫风之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