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游吟亚平宁

 一船明月一帆风 2014-09-22

游吟亚平宁

本报记者 赵怡雯 《 国际金融报 》( 2014年09月22日   第 30 版)

  赵怡雯 摄

  赵怡雯 摄

  “现在我觉得,没有准备,没有陪同,到这个国家来也许有些鲁莽。使用各种货币、乘坐四轮马车、住差旅店,所有这一切对我来说都不过是小菜一碟。如果换一个人,第一次单独出门,在希望和寻找不间断地享受,那他一定会觉得这一切非常不幸。但我除了看这个国家以外,别无他求,所以不管付出多大,即便他们把我放在伊克松的轮子上,把我拖到罗马,我也会毫无怨言。”

  第一次有了想要去意大利旅游的冲动正是因为读了德国诗人歌德的《意大利游记》,这位著名思想家这段文字浸透着强烈的执念,吸引着我也想要零距离观摩一下这个凝结了千年兴衰的古老国度。于是,在秋瑟渐浓的9月,怀揣着古罗马诗人维吉尔的《埃涅阿斯记》,开始了我的亚平宁半岛行吟假日。

  颓弛帝国垣

  “我唱的是刀兵与人——此人被命运流放,从特洛伊来到意大利和拉维尼乌姆之滨,饱受海上陆上的颠簸,遭上界势力统制,而凶狠的尤诺又记仇不忘,再加上重重战争苦难,直到他建立城邦并将神袄引入拉丁姆;从此才生出拉丁人、阿尔巴的族长和雄伟的罗马城墙。”

  这段饱含冲击力的文字来自《埃涅阿斯记》的引子,维吉尔的这部史诗著作讲的正是罗马起源的故事。根据当时罗马神话传说,罗马人最早的祖先是来自特洛伊的英雄埃涅阿斯。在特洛伊城被阿凯亚人攻陷后,埃涅阿斯在天神护卫下逃出来,来到意大利中部的拉丁姆平原,他的后裔们在台伯河畔建立了罗马城。

  相隔几千年,站在罗马市中心的广场上,我看着清晨的阳光肆散在这座城市,试图用一个简单的形容词来概括她给我的第一印象。

  精致、浑朴、繁丽、畅达、古典、宁谧、奇岖、神秘、肃杀……这些词语可以分配给欧洲的许多个城市,有些城市甚至因为风格交杂而不安一词。但看着眼前的这座罗马古城,我惟一想到的便是伟大。

  这种伟大是一种隐隐然的气象,从每一扇旧窗、每一块古砖、每一道雕文、每一束老藤中溢出。这些景物似乎很多城市也有,但为何就只有罗马才能与“伟大”一词相匹配呢?

  余秋雨在《行者无疆》中提出过这种疑问,但很快他便通过亲眼目睹找到了答案:罗马的伟大,在于每一个朝代都有格局完整的遗留,每一项遗留都有意气昂扬的姿态,每一个姿态都经过艺术巨匠的设计,每一个设计都构成前后左右的和谐,每一种和谐都使时间和空间安详对视,每一回对视都让其他城市自愧弗如。

  带着对这份伟大无比崇敬的心情,我来到了万神殿。这是至今完整保存的惟一一座罗马帝国时期建筑,始建于公元前27至25年,由罗马帝国首任皇帝屋大维的女婿阿格里帕建造,用以供奉奥林匹亚山上诸神,是奥古斯都时期的经典建筑。

  非常幸运的是,我来到的这一天恰巧是个阳光灿烂的日子。光束经过万神殿穹顶直径长达9米的天窗射下,在殿内形成巨大的光柱,犹如上帝之光,让殿内瞬间染上了庄严肃穆的色彩。美妙的光影作用让人第一想到的便是《圣经》第一卷创世纪中的“神说,要有光。于是,就有了光”。

  这场光影秀引发的联想指引着我摸寻到了万神殿的侧面小堂。是的,那里正是与达·芬奇、米开朗基罗并称文艺复兴三杰的意大利画家拉斐尔的长眠之地。他的名画《草地上的圣母》便凝聚了与这万神殿同样震撼的奇妙光影。

  长眠于此的拉斐尔俨然已经成为了一个超然的艺术之神,他的画作光辉闪耀了几百年之久。如今,每天都有专人会来将一朵鲜红的玫瑰放置在拉斐尔的坟冢之前,作为一种向他表示敬意与欣赏的仪式,只是很可惜,我没能亲眼见证这份感动。

  告别了万神殿,踏着有着千年历史的古老石路,我边走边欣赏着街道两边新古对视的建筑。断柱残石间是一家家精致的小店,即便是店内摆放的都是现代商品,但在店铺的外观上依然能看到斑驳岁月的痕迹。即便再新的建筑物,都恭恭谨谨地退到一边,努力地在体态上与整座城市保持一致。在这种静无声息的对峙间,可以强烈地感受到整座城市对历史的尊重。

  在光影间隙中穿过小巷,瞬间的冲击让我停住了脚步。下午四点余晖照射下的君士坦丁凯旋门,就这样孤傲地伫立在我眼前。

  君士坦丁凯旋门是人们为纪念公元312年君士坦丁大帝在米尔维安大桥一役中战胜对手麦克森提乌斯,统一罗马帝国而建。凯旋门上的雕塑多为浮雕,且多半是从历代皇帝的建筑上搜集而来,其中最为著名的是顶端的八块浮雕,它们是从马克·奥尔略皇帝纪念碑上拆卸而来。当年,拿破仑来到罗马,见到了这座凯旋门大为赞赏,之后以此为蓝本,打造了举世闻名的巴黎凯旋门。

  这样的简介从冰冷的文字中读上千遍都无法抵过亲眼一瞥的惊鸿。眼前的凯旋门承载了那段战火纷飞的历史,单独地伫立在广场之中,犹如一个高贵幽怨的灵魂冷眼俯视着举着相机的游客们。

  不远处的古罗马斗兽场,已经没有了昔日残酷搏斗的血腥,围着这座被誉为世界八大奇迹之一的建筑物走上一圈,我惊讶地发现,在几根铁栅栏间躺着一只打盹的猫咪,一名褐发男子正悄悄地举着单反将这一幕定格。目睹这一场景,我心中不由地唏嘘——千年之前,这只猫咪的巨型同类和这位男子的祖先正在这里生死搏杀,而如今,腥风血雨化作一汪和谐静谧。

  趁着罗马整座城市还沉浸在夕阳余晖中,我登上了圣三一教堂,在这里可以俯瞰那个因《罗马假日》而成为浪漫代名词的西班牙广场,远眺整座罗马废墟的壮观凄美。

  世间的废墟可能唯有罗马是直通历史主脉。奥古斯都独裁时期,它曾经一度衰落,罗马帝国征战后它又重回鼎盛,而罗马帝国一灭亡,这里又只剩下野草冷月与断柱残石。如今,圣三一教堂下的西班牙广场,各种肤色的人模仿剧中的奥黛丽·赫本摆pose拍照,喷水池边各路小贩兜售着玫瑰花……然而,现代的喧嚣并没有夺走这座古城的威势豪气。一个悠久的文明之邦总有太多的细枝末节值得摩挲,但罗马并没有在这种摩挲中失去整体的气韵——这是需要足够的时间和空间去承载的。正如维吉尔在《埃涅阿斯记》中所描绘的——英雄可以死去,帝国可以消逝,但荣耀永远流传。

  凄丽翡冷翠

  “你真的走了,明天?那我,那我,……

  你也不用管,迟早有那一天;

  你愿意记着我,就记着我,

  要不然趁早忘了这世界上有我,

  省得想起时空着恼,

  只当是一个梦,一个幻想;

  只当是前天我们见的残红,

  怯怜怜地在风前抖擞,

  一瓣,两瓣,落地,叫人踩,变泥……”

  说实话,在读徐志摩的这首诗时,我着实起了一身鸡皮疙瘩,尽管知道这首诗是作者有意从女性视角阐述,但我不是文艺女青年,所以着实无法理解一个大男人为何会有如此唧唧歪歪的小女人心思。但我特别喜欢这首诗的名字——《翡冷翠一夜》。

  这座城市的意大利语是Firenze,佛罗伦萨是我们通常所见的译名,但我更喜欢徐志摩给它的译名——“翡冷翠”,这远远比那冰冷的四个字来得更有诗意,拥有更多的色彩和古典美。

  告别罗马,我便来到了这座如诗一般的城市。正因为徐志摩的这首诗,佛罗伦萨在我的印象中便是一首情诗,是一位高贵婉约的小姐在一个蒙蒙细雨之夜,饱含情义用略泛黄的信纸写下的情诗。

  走在雨后薄暮的佛罗伦萨街头,商店已经早早地关门,整条街道古旧沉静,脚下雨露尚未褪去的石子路,幽幽地反射着远处高墙上的铁皮街灯。小巷很窄,挨得很近的高墙割裂着夜空,惨淡的月光打在巷口犹如一幅久远的铜版画。看着这一幕,令人不由地放轻自己的脚步,不仅是害怕惊扰到住在这里的人们,更害怕不小心便会惊醒一个中世纪。

  文艺复兴最初的曙光便是从佛罗伦萨升起,并且大放光芒。无论在雕塑诗歌建筑还是绘画方面,都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里是15至16世纪欧洲最著名的艺术中心,这里的人们为这块古代文艺的圣地而骄傲。

  按理说,应该在朝霞绚染之时感受这座城市,但我更愿意另辟蹊径从另一个角度观察她。领略了她的熠熠生辉,更想要贴近背后的凝冻忧郁。

  思绪在一栋老楼前断了弦,右墙上方布幔的文字告诉我,已经到了圣玛格丽塔路1号——但丁故居。这里便是这位伟大的诗人所记录的出生地,附近的圣玛格丽塔教堂也是但丁初遇他一生挚爱贝阿特丽切的地方。

  1301年,教皇特派法国国王的兄弟瓦鲁瓦的卡罗去佛罗伦萨“调节和平”,白党怀疑此行另有目的,派出以但丁为团长的代表团去说服教皇收回成命,但没有结果。之后,瓦鲁瓦的卡罗到佛罗伦萨后立即组织黑党屠杀反对派,控制佛罗伦萨,并宣布放逐但丁,一但他回城,任何佛罗伦萨士兵都可以处决他。从此,但丁再也没有能回到家乡。看着眼前浸透在夜幕中的小巷,我想,但丁在被驱逐的那天应该也是在这样的夜色吧。

  最终,1321年,但丁客死他乡,安葬在意大利东北部城市拉文纳。令人感动的是,佛罗伦萨和拉文纳有一个这样的约定,在但丁墓前设一盏长明灯,灯油由佛罗伦萨提供。一盏灯的灯油能有多少呢?但佛罗伦萨执意把这一缕光亮、一丝温暖,永久地供奉在受委屈的游子身旁。

  夜访但丁故居所带来的凄婉心情并没有因为睡眠而消散,第二天早晨,带着这样一份落寞的心情七转八弯地来到了圣十字教堂。这座被称为是佛罗伦萨文艺复兴浓缩的建筑,边上的僧房庭院与布鲁内莱斯基建造的帕兹家族礼拜堂构成的空间美得无可比拟,但更令我有着灵魂冲撞般震撼的还是大门口那座但丁的塑像。

  纯白色的塑像刻画了清瘦忧郁的但丁,凝冻在他表情中的意味复杂又值得玩味。一座城市、一场运动、一位诗人、一堆伤疤,就这样缠缠绕绕、时断时续地绾接了一段历史。凄婉间又有着绝美的感染力,让人愿意奋不顾身地为之浴血。正如但丁《神曲》中的理想化身贝阿特丽切,“翡冷翠”的端庄、贞淑与优雅的气质不仅吸引着但丁,也更吸引着像我这样的过往游客。遗憾的是,贝阿特丽切后来遵从父命嫁予他人,婚后数年竟因病夭亡。这样伤心的结局令但丁心碎,也为这座城市的绝美色彩罩上了一层沁水笼雾般的凄婉。

  迷情贡多拉

  “在威尼斯可怕的轮渡上,

  苍白的亚德里亚海,

  消失在一个坟头的青草中,

  浩瀚天空下每一处地方

  我的心与眼都感到厌倦,

  永不痊愈的伤疤依旧滴血……”

  威尼斯这座水城其实不仅仅只有莎士比亚笔下的“威尼斯商人”,更有一段段刻骨铭心的爱情隐匿在眷眷红尘的繁华间。写下上述荡气回肠的决绝文字的便是19世纪法国浪漫主义诗人——阿尔弗莱·德·缪塞。

  一到威尼斯,穿过接踵的人群和喧闹的商店,我径直走到了位于斯拉夫河岸大道上的达涅利大酒店。在这座酒店的10号房间里,便有着缪塞与女作家乔治·桑的一段浪漫、伤心的爱情艳史。 

  那是在1833年,22岁的诗人缪塞在一个晚宴上认识了比自己大6岁的小说家乔治·桑。这位个性十足的贵族女子,美丽、温柔、成熟,虽然已是两个孩子的母亲,但因为婚姻不美满,正处在独居时期。她蔑视传统,崇尚自由,喜欢着男装、抽雪茄、饮烈酒和骑马。当然,她内心里更渴望着浪漫的春天和爱情的风暴。仿佛是爱神的有意安排,又似是命运的必然,那个夜晚,青年诗人和美丽的小说家一见钟情,瞬间即有火花迸发,世界文学史上的一段最浪漫的艳史就此开始…… 

  达涅利大酒店注定是一座收藏文采风流的旅馆,瓦格纳、巴尔扎克、司汤达、狄更斯、普鲁斯特等,都在这里留下过伟大而不朽的踪迹。现在它又为这一对从巴黎走来的恋人作证,他们全身心地沉浸在爱情的梦幻之中,直到第二年春天。 

  乔治·桑在回忆录中这样描述对威尼斯的感觉:“那些清晨和傍晚,天气晴和时多么宁静,暴风雨过后又闪烁着阴沉的回光。我爱这座城市,正是为了它本身的缘故。世界上只有这么一座城市,我爱它爱得如此强烈。” 

  然而,对于在爱情的认识上的差别和暴风骤雨式的罗曼蒂克,注定了这段艳史的结局是不幸的。第二年的春天,这段爱情便出现了裂痕——缪塞旅途染病,多情的女作家投入英俊的巴海洛医生的怀抱,缪塞愤而独自回国。

  不过,最动人的爱情诗总是从最痛苦的爱情中诞生。诗人缪塞在爱神那里受了重伤,却在诗神这里得到抚慰。一组令人回肠荡气的《四夜组诗》就此产生,并且使缪塞从此跻身于世界最伟大和最优秀的爱情诗人之列。

  站在达涅利大酒店前的我在牵回思绪之后有些无奈地耸耸肩,没有面包是难有艳遇的,最低也要高达3000多元人民币一晚的达涅利大酒店房费告诉我,还是回到圣马可广场先填饱肚子更为实际。

  坐在广场边的露天餐厅,咀嚼着餐盘中的意大利美食,望着东方拜占庭艺术、古罗马艺术、中世纪哥德式艺术和文艺复兴艺术等多种艺术式样相结合的圣马可大教堂,我开始玩味这座小时候梦境中的城市。

  威尼斯身在现代却没有车马之喧,一切交通只靠船辑和步行,城市经络便是蜘蛛网般的河道和小巷,一艘艘乌黑的贡多拉在撑船人的歌声中徜徉于此。就是这样一座看似简单的城市,曾经是世界的门户、欧洲的重心、地中海的霸主、莎士比亚的话题。甚至一度,还是自由的营地、人才的仓库、教廷的异数。经过了千年历史的洗礼,如今的威尼斯更多的是一份欧洲生活平和、恬淡、随意。

  由于在文艺复兴时期,威尼斯在思想解放方面领先于其他地方一大步,因此,威尼斯的艺术家与佛罗伦萨的艺术家是有一些区别的。佛罗伦萨的艺术家普遍深沉内敛,理性自律,这或许是信仰造就的。但威尼斯的艺术家恰恰相反,他们的性格都倾向于开放外向,热情洋溢、富于想象。事实证明,这种秉性得到了很好的遗传。

  在维罗纳到威尼斯的路上,我与司机聊天得知,他的弟弟便是一位威尼斯的贡多拉撑船人,这位歌声美妙的小伙子同样继承了威尼斯艺术家浪漫的基因——他曾经向一位中国女游客求爱,而全然不顾这位女游客边上的丈夫。

  “他只是想要表达自己的感情。”司机的回答显然不认为他弟弟这样的做法很荒唐,“至于她是否回应是另外一回事”。

  这样的爱情观让我不由地想到了意大利早起文艺复兴时期的著名诗人彼得拉克。这位人文主义的奠基者、文艺复兴的鼻祖,为自己深爱的女人劳拉写了无数首十四行诗。但据说这两人根本不曾直接交流过。彼得拉克在23岁时瞥了她一眼之后,就确定了自己终生妄想的目标了,更有传闻称,劳拉压根就是彼德拉格幻想出的理想爱人。

  或许这就是彼得拉克的精神寄托。在喧嚣纷乱的尘世间,谁都多少会将一些美好的记忆常驻心间,作为烦恼苦楚时的一针镇痛剂。

  再次乘坐快艇离开威尼斯的时候,也是我要告别整个亚平宁半岛的时候。正巧此时黄昏降临,白云底缘一溜金光斜射在亚得里亚海面上,犹如点燃了整个威尼斯湾。从那不勒斯到罗马,从圣吉米尼亚诺到弗洛伦萨,从比萨到米兰再到维罗纳直至威尼斯,这一路的旅程在这唯美的霞光中临近了终点。

  近看着布满霞光的海面,远眺着渐行渐远的水城,对于相伴了近半个月的亚平宁半岛,我已经分不清何是古代,何是现代,何是破败,何是美艳,何是人间,何是自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