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之中,牡丹素有花王的美称,历来受到画家和广大群众的垂青。古往今来画牡丹者,其佳品甚多,但也有一些流浮通俗之作。我画写意牡丹最根本的指导原则“源于自然,高于自然”。按照“不求形似,只求神似”的艺术观点,尽量表现出雍容华贵,艳冠群芳的神韵。这是一种美好的愿望和追求。当然要想达到这一愿望,绝非一朝一夕功夫。首先不能性急,一口吃个胖子。再一点画种不能贪多(梅兰菊竹一齐动手)到处撒点“胡椒面”,留于表皮。“精其一而绝天下”,这句话是有道理的,要认真品悟。 画牡丹分花 叶 杆 构图四部分 花冠的画法: 一、 花冠有圆形,扁形,梯形,不规则形等。 二、花冠分花心,花的中间部分和外围部分。花心的花瓣较小,色也较浓;外围的花瓣较大,色也较淡;花的中 间部分,由于透视关系,多呈鱼鳞状。 三、 正面的花瓣较大,侧面的花瓣较窄。 四、花冠从整体来说分亮部和暗部,有的各瓣分的很清楚,有的混为一体,让人数不清,有时留白,出现斑驳之 状,有时不显笔触侵润成团。又是花冠留有大的缺口。 五、画法具体步骤: 1. 用大羊毫笔清水洗净,笔头含水适当,先蘸白色,轻轻在盘子里平摔转动,目的是将白色由深到浅自然渗透至 笔根。然后蘸曙红或牡丹红,重复以上动作,使其自然渗化。再蘸少量的胭脂于笔尖,即可落笔,落笔时笔杆略 侧,即侧锋摆出花瓣。 2. 一般从花心点起,而后再画中部和外部。待笔上色用完后,在笔根部加入适量的白色和水,笔尖再蘸曙红或牡 丹红,后蘸少量胭脂,轻轻揉动后,继续落笔,直到花冠完成。 3. 花冠完成后未干之前再蘸浓色点花心部分,并适当提著一些部位,强调明暗关系。 4. 待快干时画花蕊。花蕊分雌蕊,雄蕊,雌蕊由石绿点出,雄蕊由黄色勾点,也可加适当白色。 六、 花蕾状如桃,被三片大萼包围,根据生长规律,先是初露红色一点,然后红色渐大瓣渐放呈半开状,三片大 萼(汁绿+朱磦+曙红少许)托在下面。花蕾往往起到丰富画面的作用。 七、 画花冠顺口溜:小笔摆中间,鱼鳞折叠,混合瓣。大笔推在外缘,大小相间一条线。花心部分颜色重,更有 浓色去提按。虚实生灵性,冷暖显娇艳。画层虽然多,三层是关键。 牡丹叶的画法: 一、 叶的结构式三叉九顶。姿势有正侧和掩仰向背之分,但这些形状在写意牡丹中,已不计较。只注重叶的布势和 注重与花冠掩映呼应之趣。还注重浓淡干湿和疏密聚散。有顺口溜云:三叉九鼎是特点,实际画时应灵便。 正面叶子象山字,侧面叶子像条线。 老叶嫩叶颜色别,远近叶子分浓淡。 布叶不求多,聚散是关键。 二、 叶分四式 前后掩映式,波浪式,放射式,重复式。(如图示) 三、 关于叶的颜色,不拘一格。因画家本人的好恶而为之。这里就一般叙述于后: 1. 用较大的羊毫笔画叶。先以藤黄和花青在盘子里适当调合成绿色(偏青绿和汁绿)然后用笔尖蘸浓墨并 稍加揉动即可落笔。根据情况三笔一组撇出。当然有疏有密,或叠加或零散,因情况而施 2. 关于叶筋的勾布,方法较多,因人而宜。一般呈鱼刺状,但千万不能像鱼刺,有的用墨勾,也有人用胭脂加赭石勾。嫩叶用胭脂加汁绿画,老叶用墨加青绿画。 3. 叶筋往往决定叶的姿势和动态,这一点需要慢慢去品味。 4. 叶筋有密有疏,也有艺术的语言的对比作用。 杆的画法: 一、 赶在牡丹中起着脊骨作用,显力度见精神。 二、 杆有老杆和枝干之分,其色有别,用笔也有别。老杆用赭墨色画,用笔左右弯曲,侧锋,枯笔。枝杆用赭绿色画出,挺拔有力,笔不宜太湿。 三、 顺口溜云: 嫩杆直老杆曲,两杆曲直相应立。 三杆适当有交叉,四杆更有疏和密。 粗细有变化,浓淡相映比。 构图简述 : 一、 构图方法在花鸟鱼中讲述很多,这里就一般法则强调一下。 1. 构图也就是布图,布局的好坏往往是画的成败关键,它起到布势的作用,否则就会杂乱无章。 2. 在布局是避免对角线走势,也即避免米字型走势。 3. 有主线,副线,破线之分(即主体,副体,破体)也就是要围绕主题做文章。不能喧宾夺主。 4. 花或叶多布成不规则三角形。一般说的三角形,十字形, C 字形, S 形等构图法则,需要慢慢实践,领悟,不可呆板行事。。 5. 疏密聚散在花鸟画中很重要,所以不可忽视。有“疏可跑马,密不透风”之说。计白当黑,空白无限,空白也是物,这是中国画的特点。 6. 画的边缘,有的画家称之为“海岸线”,比喻的好,在布局时注意它的弯曲性,避免平直性。好的曲线安排会使画面生动,活泼。 7. 提款与用印要讲究,他是画的组成部分,往往起到丰富画面,平衡画面及“画龙点睛”的作用, 不可随意为之。 题牡丹诗选 赏牡丹 (唐)刘禹锡 庭院芍药妖无格,池上芙蓉净少情。 唯有牡丹真国色,花开时节动京城。 题画 (宋)李唐 云里烟村画里滩,看之容易做之难。 早知不入时人眼,多买胭脂画牡丹。 新开牡丹 (元)刘秉忠 四月新来三月还,一春光景镜中看。 东风也逐情浓处,吹落桃花放牡丹。 水墨牡丹 (明)徐渭 牡丹难以墨,用墨难以线。 淡淡著胭脂,聊以媚俗眼。 牡 丹 (清)恽寿平 姚黄未可得,娇容最擅名。 东风无限力,吹遍洛阳城。 题牡丹话 (当代)齐白石 涂红抹碧牡丹肥,叶叶花花态未非。 可笑春风还用意,入窗犹向画中吹。 题友人画牡丹 (当代)孟潮 古今皆誉第一花,百卉争艳岂自夸。 惟愿人间多春色,馨香飘入万民家。 春 (当代)秦牧 菏泽牡丹造化功,姚黄魏紫舞乐风。 神州处处春消息,画在此花烂漫中。 



牡丹的画法
牡丹,是我国久负盛名的花卉,既是观赏花卉,又是药用植物。长期以来,以其国色天香备受青睐,也是中华民族兴旺发达、幸福美好的象征,深得人们的喜爱。牡丹的自然美,不仅激发、培养了人们高雅的审美情趣,更加经常勾起艺术家渲泄情感的创作欲望,是古往今来无数画家乐于泼墨的题材。 一、牡丹的写生方法 画好牡丹首先临摹和借鉴他人画法,临摹是为了掌握各种运笔的规律以及表现方法,这是学习传统的重要过程。但是,要想进一步把牡丹画好,还需要到大自然中去。通过对现实生活的感受,对牡丹进行体察写生,认真了解牡丹的生长规律,对牡丹的形体特点进行细致的观察分析。 写生有三个过程:一是观察,二是描写,三是整理。 1、观察 写生前必须对牡丹的生长规律有所了解,从多方位进行观察,从前到后、从左到右了解整体面貌。这是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第一步,也是对景写生的一个重要环节。 2、描写 要了解全貌,整体观察。在选择好的角度时,方可进入实际写生阶段,才能下笔落纸。 (1)局部写生:要很具体地刻画牡丹的某一个局部,如花头和叶子,这样做的目的是先了解和熟悉牡丹的结构和生长规律。 (2)折枝写生:在大片的花丛中,寻找自己最喜欢的,引人入胜的对象。通常人们写生时把注意力集中到花冠的描写上,其实叶子同样重要。在画花的同时,把叶子作为重点写生。折枝写生,目的在于进一步了解和掌握牡丹的花冠、叶子、花茎的生长关系,为以后的创作积累素材。 (3)整株写生:从根到梢,通过取舍,完美地把整株牡丹表现出来。写生整株牡丹不能靠得太近,要保持一定的距离,使整株牡丹在视线之内,更好掌握其全貌。通过写生了解牡丹的整体结构和大的动态。 
(4)构图写生:根据所学的绘画知识和构图法则,在熟知基础上对牡丹进行写生,为创作前收集素材。写生不同于照相,不能盲目去画,要有选择,有取舍。有时需要移花接木,取这一株上的花头和另一株上姿态优美的枝叶画在一起。这样实际上也就是初步创作阶段。描绘时不必完全照搬,而是以客观现实为依托,运用构图法则作主观的积极取舍。创作时再作整理、修改。 (5)间写:在比较牡丹结构的基础上,为了记录所见瞬间形态,可以画圈勾片,大概记录一下,也是为了节省时间,更多更快地收集素材,为下一步画写牡丹打基础。 (6)默写:在生活中见到好的形象和理想的瞬间去用心捕捉,不作现场描绘,而作详细的观察默记,回家后立即将记忆里的形象勾画出来。这能锻炼画家敏锐的洞察力,深刻的理解力,牢固的记忆力,丰富的想象力和艺术的表现力。 3、整理 当写生稿基本完成后,要再做整理,发现不足或不满之处,做些加工、提炼。也可以加一部分文字说明,以便日后更完善。 二、写意牡丹画技法 洛阳画家画牡丹,都习惯用干净的专用笔画牡丹。所以形成了干净利落、层次分明、有情有神、大富大贵的洛阳牡丹绘画风格。 1、花苞画法  画花苞时,先用毛笔调白粉,笔肚含水分要饱和。笔头蘸曙红调匀,笔尖略加胭脂。然后笔尖向下,笔肚朝上,从左至右落笔,三两笔即可画出。再加浓色点出花苞顶部,以显示花苞的体积感,增加层次。最后用赭石或汁绿,笔尖调墨画出花萼和花托。(如图一) 2、半开及全开牡丹画法 
调色同花苞一样。先画出花瓣亮部,用笔要有微妙变化,果断画出,留飞白。画开放式花瓣应有变化,形成内紧外松,外部花瓣向中心靠拢。中心部位颜色要重一些,表现其立体感。最后要点出花萼和花托。
画牡丹调色技巧画牡丹最重要是要表达牡丹花的高贵而不俗和雍容大度的气质,但往往都易犯“三病” 一;用色不当,绚红搭绿,尖跳刺目,臃肿软疲,即为“甜俗”。 二;一味粉厚色浓,干涩涂抹,滞腻浮涨,色墨混浊,此谓“脂粉气”。 三;凝结板刻、僵硬平匀、造型陈腐、缺乏生气,俗称“工艺气”。 花鸟画最基本构图形式有三种;上插,下垂,横倚。无论那种构图都要追求一种大的动势,就是“造险”。既生险绝,还要复归平正,也就是均衡。动荡归于稳定。还要注意“浓淡相宜”,“动静相生”“疏密得当”,“知黑守白”,“藏露结合”,“以叶衬枝”,“巧妙衬托”“师法造化”。 枝茎,画枝或色或墨要健劲有力,忌柔弱,宜中锋用笔以显圆厚。要穿插得体,有疏有密。画木本老干应该体现苍老硬朗的神采,中侧锋并用。笔中含水量要小,显现干的特点。可以出现飞白,借以与花叶滋润的对比丰富。老干也画得结构松动,用笔变化略小。要有聚散,前后,穿插,疏密。干的画法;1,用赭墨直接画出。用笔要顿挫,中锋,侧锋并用。2,用浓破淡法;用赭墨和石绿画出干,用焦墨用滚笔+侧锋+中锋干湿生动破墨。后点苔。 构图上要充分的认识“金边银角”的重要性。四个角和四个边的中间不能作为花卉出枝的地方。假如画面左边搭边,那么右边对应部位就应该空边,上下边处理方法相同。无论画面大小,应该区分主宾,主宾分明,有争有让,才能够和谐相处。牡丹叶要有疏密和虚实变化,不能够像真叶那样均匀对待。用笔果断,寓中锋于侧锋之中,既见厚重兼俊俏之形。落纸即见浓淡变化,但是变化服从整体,以免显得破碎,也有层次感,可以以淡托浓,也可以以浓托淡。勾叶脉是最关键的,叶子的反侧正背,都是靠勾出来的。笔要干,墨色要比叶子颜色浓重。浓墨用焦墨勾,灰叶以浓墨勾,淡叶以灰墨勾。也可以焦墨先勾深色叶子,然后勾淡叶,笔的颜色不断变浅,最好可以扫的方法,表达脉的干湿浓淡。(叫一笔墨)。嫩叶草绿笔锋醮曙红或胭脂色,落笔成了泛红的漂亮色彩,使新叶充满活力。勾脉可用胭脂色。 画牡丹花不能有干涩的感觉,要充分发挥宣纸渗化效果。花朵浓淡主要靠水分调解,不能过多依赖白色,一旦白色浓厚,行笔必然涩涕,腻而不畅,造成板结干燥效果。水分加大之后,行笔要快,趁湿完成,才能够使花瓣色彩分明清晰,滋润融洽。如果想追求丰富多变的花瓣形象,就必须在用色时中锋、侧锋,逆锋,拖笔等多种笔法并用,单一的点法,必然显得花瓣雷同。画红牡丹花,一旦配以绿叶,对比太强烈了,就使人感到俗气。为了使画面稳定而脱俗,就应该用水墨画叶子,压住火爆局面,取得视觉上色彩平衡。这样才能够“艳而不俗”。 牡丹花调色法;红花-----用朱红、大红、曙红。以朱红为主调大红成基本色,笔尖醮曙红点画。也可以笔肚上足牡丹红,笔尖醮胭脂画出,色浓浑厚,要不,干了就显得单薄。 粉红-----笔根白+笔肚牡丹红+笔尖胭脂。 - 黄花-----黄加白,笔尖醮赭石与朱红的调和色。花芯可用白色或胭脂画。也可以笔根白粉,笔肚藤黄,笔尖绿画出。收拾的时候笔尖用朱磦或胭脂。 橙色------笔根****,笔肚朱磦,笔尖胭脂。
蓝花-----花青加白加少量曙红做基本色,笔尖醮花青画。也可以笔根白粉,笔肚肽青蓝,笔尖胭脂画出。 - 紫花-----白色加胭脂和花青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胭脂。大体完成后,用浓厚胭脂再次花心部位的深度,并且使花瓣更加丰富。也可以白粉加胭脂就是紫加一点肽青蓝。 - 白花-----草绿色加少许赭石和微量水墨调成基本色。画时醮纯白色,笔尖醮基本色。完成后,可以用绿色提染暗部和花心,纯白色强调亮部的花瓣。 - 墨花------行笔速度要快,用笔果断,变成清新畅快感觉,不要重复修改。可水墨干后,用石青、石绿、朱砂这些不透明矿颜色点花芯。画花瓣时用笔有大胆,不要留白。 黑牡丹------牡丹红+胭脂+墨调出黑紫。 二乔------粉红色干透后(不会窜色,破坏花形)画另外的黑紫色。 - 绿色-------白色加草绿色加少许朱红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草绿色从反瓣部位画起。石青画子房比较合适。 - 深红色-----大红加少许曙红调成基本色,笔尖醮胭脂,用笔干脆利落,避免重复用笔,以免画“糊'了。难点就是水分的掌握,水分多了,色彩没有重量感,水分少了,又容易显得干腻呆板。只有水分恰当才能够厚重滋润。 姿态;风(方向动态)晴(挺直)雨(下垂,矾水扫过)露(撒盐)。
牡丹,是中国的国花,她雍容华贵,是富贵的象征,众多的人们都喜爱牡丹。同时,牡丹又成为众多中国画家们所喜爱的画种。我对牡丹这个画种更是情有独钟。通过近年来的学习和绘画实践,自己对小写意牡丹画的绘画多少也有一些粗浅的体会,现总结如一下;
小写意牡丹画属于写意画,它当然具有一般写意画应该具有的共同点,应该遵循和坚守一般写意画必须具有的绘画要求。第一,利用生宣纸的吸水特性,以突出其中国画的笔墨趣味。第二,坚守一般写意画的书写特点,以书法入画,要求见笔见墨,讲究笔墨流畅,讲究用笔的变化和墨色的变化。第三,坚守一般写意画的写意性和随意性。
小写意牡丹画不同于大写意,相对于大写意的抽象和挥洒,小写意要更偏重于自然和具象,对笔墨和色彩的交待要更具体一些。同时,它毕竟是写意,又不需要像工笔那样的描摹、精到。正因为这些特点,对于初学中国写意画的朋友,一般都是从学小写意入手。
写意牡丹画也有和其他写意花鸟画所不同的特点。它的不同特点首先还是来自牡丹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牡丹花花大而美,是花中之王;它雍容华贵,是富贵的象征,在我国被称为国花。这就要求,写意牡丹画在绘画创作的过程中,除坚守写意画的一般要求外,更重要的是画出牡丹王气和富贵气。牡丹的王气和雍容华贵的特性主要是体现在牡丹花上,因此,在画牡丹的过程中,更要注重牡丹花的形象之美,更要注重对牡丹花的刻画。
二、在绘画创作过程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认真构思、构图,做到胸有成画。构图中,尽管可以新颖别致、形式多样,但更要遵守中国花鸟画的构图规律,如不能中间出枝、更不能四角出枝。布局中,要做到疏密变化、错落有致。
(2)绘画步骤,一般是先花后叶再枝干
花要美润。花头宁大勿小,花心的部分色要深、光要暗、笔要干、点要碎,外围的花瓣要大、用笔要润。花头要外实内虚,花蕊也要外实内虚。
叶要变化。要讲究大、中、小组合,注意正、侧 、反的变化,处理好浓淡、远近、疏密等各种关系。
枝干要苍劲有力。枝干用笔最讲究,国画的书写性在枝干上体现也最充分,枝干以干笔为主,要中、侧锋和顺、遗、顿、挫兼而用之。
(4)处处注意变化。构图要有变化,在整个画面中要创造出多而强的生命线;花头要有色彩、大小的变化,叶子要有浓淡侧反的变化,枝干要有各种用笔方法的变化。从整体画面到局部细节,处处都要考虑到大中小、点线面、黑白灰等各种变化关系。
三、要注重画外之功
要画好牡丹,画内的 技法与经营固然重要,但画外的功夫却一点也不能忽视。例如写生练习、书法练习以及其它画种的练习,都是画好牡丹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功,甚至对文学和哲学的学习对画好牡丹都是很有帮助的。
写生不仅增强绘画 的基本功,更重要的是能近距离观察牡丹各部位的特点,例如牡丹花的花型、颜色、大小,叶子的三叉九顶、叶茎的稚嫩和枝干的苍老,这些也只能通过写生也才能细致的观察到和深刻的体会到。哪些从没见过牡丹或者从没做过牡丹写生的人画出来的牡丹是很难做到栩栩如生的。
写意画的特点是写意,讲究的是笔墨趣味,对此,不学点书法是不可能画好写意画的。而且,笔墨功夫也不是一朝一夕就能练就的,它需要长时期的学习、琢磨的练习。当自己在笔墨功夫上有所体味和提高的时候,你会感到自己绘画的技能也随之提高了。
![[转载]关于小写意牡丹绘画技法的几点体会 [转载]关于小写意牡丹绘画技法的几点体会](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2209/45492667_1)
![[转载]关于小写意牡丹绘画技法的几点体会 [转载]关于小写意牡丹绘画技法的几点体会](http://image78.360doc.com/DownloadImg/2014/09/2209/45492667_2)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