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躺在风口的阿里巴巴

 爱读小妹 2014-09-22

  【i天下网商注】

  阿里巴巴终于要上市了。68美元的发行价,让阿里巴巴上市后的整体估值达到1676亿美元。这一规模是京东的四倍,是百度的两倍,也超过腾讯的市值。阿里因此奠定了自己在国内互联网行业BAT三巨头里老大的地位。

  文/杨钦阿里巴巴终于要上市了。68美元的发行价,让阿里巴巴上市后的整体估值达到1676亿美元。这一规模是京东的四倍,是百度的两倍,也超过腾讯的市值。阿里因此奠定了自己在国内互联网行业BAT三巨头里老大的地位。

  本次IPO,包括老股东献售在内,阿里总共发行3.2亿股,计划融资218亿美元。同时,阿里还准备了另外4800万股以供超额配售。如果行使全部超额配售权,阿里此次IPO的融资额将进一步增加到250亿美元。这一金额将超过2010年能用汽车上市时创下的231亿美元的融资纪录,成为美股史上最大的IPO。

  从阿里准备上市开始,大家就在猜测它的估值。千亿美金曾经一度是百度和腾讯的天花板,但我们很快发现这对阿里根本不是挑战。以目前的估值情况来看,我们有理由相信,上市后的阿里有望冲击2000亿美元市值。

  放眼全球市场,阿里已经超过亚马逊,成为仅次于谷歌和Facebook的第三大互联网企业。

  两年前的9月份,当阿里从雅虎“赎身”时,它的估值才不过350亿美元。2007到2012年,阿里巴巴B2B业务的市值长期徘徊在200亿美元上下,而彼时B2B是阿里最核心的资产。如果时间进一步追溯到2005年,雅虎在当时更是以10亿美元的现金和雅虎中国的资产就轻松获得了阿里巴巴集团40%的股份。

  阿里巴巴发展到今天也才不过短短15年的历史。但每隔一段时间,阿里在资本市场的估值就会往上迈一个台阶。扶摇直上的估值见证了阿里巴巴从西湖边的一个“小作坊”成长为互联网行业的巨头。

  疯涨的估值源于扎实的业绩。阿里巴巴最新财年的营收为525亿元,归属于公司股东的净利润则是达到233亿元。虽然阿里目前的估值超过1500亿美元,但它的动态市盈率也才33倍。对比谷歌的市盈率同样高达30倍,与阿里相当,但后者业绩的增长速度远超过前者。中国另外两大互联网巨头腾讯和百度的市盈率都超过了40倍。

  在中国的互联网生世界里,不论是作为一个网民还是消费者,我们都能切身感受到阿里巴巴与日俱增的影响力,以及它给我们的生活带来的改变。我们一直在享受着它给我们带来的红利。

  今天的阿里相比十五年前的阿里,可是说是面目全非。阿里的出发点只是打造一个网络批发平台,但现在的阿里已经成为一个围绕电子商务展开的生态系统,批发业务反而沦为了其中的一个“配角”。

  虽然阿里的业务纷繁复杂,但这个生态里的每一项业务却是那么顺理成章,又水到渠成。

  创业十五年,阿里一直站在风口上。

  阿里生态系统图解

  中国的经济在与阿里巴巴的发展历史重合的这十五年里,最重要的变化趋势莫过于先是中国制造的崛起,后是中国消费的兴盛,以及贯穿始终的互联网浪潮。这里的每一个领域都拥有极其肥沃的商业土壤,阿里巴巴抓住了其中的每一次机会。

  中国制造孕育了庞大的跨境出口和国内批发市场,在这两个领域结合互联网,阿里巴巴推出了alibaba.com和1688.com这两个批发平台,并且迅速的做大了规模。2007年以前,阿里巴巴B2B业务的增长率长期保持近乎翻番的增长。

  而早在2003年,当B2B业务稍具雏形以后,阿里就携资本杀入了C2C业务,成立了现在的淘宝。我们认为相对于其他国家,C2C在中国拥有得天独厚的优势:中国的品牌基础薄弱,但制造水平一流;中国的传统零售发展落后,效率低下;中国居民的收入水平在过去十年大幅提高,释放了购买力;互联网渗透率的提高带来了数亿的网购用户……这里的每一条理由都足够支撑中国的C2C行业的发展。

  从B2B到C2C,中国的电子商务在全球范围内创造了一个奇迹。这是中国互联网行业在本世纪里最大的两个风口。

  当然,并不是只有阿里看到了这两个风口。在B2B领域,阿里的竞争对手有慧聪、环球资源等企业。在C2C行业,阿里更是面临着来自老牌巨头易趣和腾讯跨界等多方面的竞争。

  相对而言,阿里B2B业务的发展比较顺利。到2007年,阿里B2B的税前利润首次突破10亿元。此时的B2B已经具备可持续发展能力,甚至有实力为其他业务输血。而阿里则选择了在资本市场最火爆的时候将B2B业务上市,并且得到了资本市场的热捧,进一步巩固了自己的优势。

  C2C的起步则更加惨烈。为了与当时如日中天的易趣抗衡,淘宝在成立之初引入了来自软银的高达8000万美元的融资,这一金额远高于此前B2B获得的两轮融资之和。2005年,阿里更是以出让40%股份的代价获得了雅虎的注资。此轮注资阿里实际获得现金2.5亿美元,大幅缓解了资金上的压力。

  除了借力资本,淘宝在业务上也进行了诸多创新。首先是高举免费大旗,这一现在看来司空见惯的措施在当时却属异端,但非常有效。同时,围绕在线零售这一核心业务,针对支付和交流,阿里顺势推出了支付宝和旺旺,在打造自身生态的同时强化了竞争力。

  经过几年的角逐,淘宝终于在C2C行业站稳了脚跟。时至今日,淘宝几乎成为中国C2C行业的代名词,其他C2C平台则纷纷没落。

  当阿里占领了B2B和C2C这两个领域以后,各种新业务就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出来。速卖通出自B2B,目前增长迅猛。天猫和聚划算出自淘宝,它们现在已经抗起了阿里业务增长和流量变现的大旗。

  Alibaba、1688、速卖通、淘宝、天猫、聚划算,这六大平台是目前阿里电商生态系统里面最核心的业务。围绕这些电商平台,阿里成功打造了自己完善的电商生态圈。比如针对支付环节的支付宝和针对物流环节的菜鸟物流,向商家提供营销和金融服务的阿里妈妈和小微金融,面向消费者的淘宝本地生活、微博、地图、视频娱乐等业务。

  阿里核心产品和服务

  一方面,因为阿里的所有业务都围绕打造电子商务生态圈而展开,所以它的每一项业务都逻辑清晰。

  另一方面,因为阿里推出的新业务大都站在风口上,或者说阿里抢在风口前开发新业务,所以它的发展往往水到渠成。从B2B到C2C到B2C,莫不如此。

  正是这种顺势而为抢风口的能力,让阿里巴巴的业务表现出了极强的生命力。而当阿里巴巴的各条业务线组成一个有机的生态系统以后,它不但拥有极强的容错能力和自我修复能力,而且可以全方位布局抢占风口。比如说在有可能成为下一个风口的跨境电商、移动电商、O2O等领域,阿里都已布下重兵。

  如果说单打独斗的企业是站在风口上的话,兵团作战的阿里巴巴无疑是“躺”在风口上,因为它的迎风面积实在太大了。

  与线下传统零售相比,阿里就像是一座乘风而起的天空之城。

  (编辑/天下网商马晓丹,本文首发于i天下网商,转载请注明作者和出处)

查看原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