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昆明市官渡护国寺

 贡桑乙虹 2014-09-22

昆明市官渡护国寺

作者:不详  
 
坐落在昆明南郊十二公里左右的大珥村中。村为彝族支系子君人聚居之地,寺始建于明崇祯元年(公元1628年),清嘉庆三年(公元1798年),道光十三年(1833年)七月十三日地震,使佛殿墙崩,配殿俱毁,两厢及山门屋脊等受损,村民故又重修,次年竣工。
  寺内佛殿三进,分为内外二院,正殿通面阔15米,进深13米,高10米以上,单檐,硬山顶,清代建筑风格。主殿格门上端,雕有以“三国”、“西游记”故事为内容的画面,雕刻精细,人物惟妙惟肖。殿内原供有铜铸释迦摩尼佛像,今已不存。西厢楼上为僧舍。中殿两次间的壁上,绘有“八仙过海”等壁画,技法一般。
  外院原有古柏、桂各一株,内院植牡丹、缅桂等珍贵花木,今已毁去。寺“前凭玉屏,后负骆鸨,华山崎立于左,象水环流于后”。环境极佳。
  护国寺,素为民族的宗教活动场所。今殿宇保存尚好,佛像全毁,唯尚遗碑碣二块于中殿内,可为了解地方民族宗教活动情况之用。
  据《滇池东岸古彝村》介绍,护国寺最早为“凤凰阁”,因山得名,因信奉道教为毕摩专用道场。原“凤凰阁”规模为“一进四殿”,相传建于汉代,但无汉文碑记。“凤凰阁”毁于战火,到宋朝“自杞国”时期,村人及周边同族人又在原址重建“凤凰阁”,后更名“竺国寺”,留上殿为毕摩西波专用,上殿主奉道教三清,其大殿、中殿、下殿为佛教场所。
  元朝时期“竺国寺”又因战乱被焚,直到元末才重建“竺国寺”,在原基础上重建“一进三殿”,上殿因道教衰落而未复原。但寺中仍无汉文碑记,原祖先祠中两块西波文石碑也在战乱中丧失。
  至明洪武七年(1374年),洪土司后裔太监洪熙还乡,到“竺国寺”中修行为僧,“竺国寺”正式更名为“护国寺”。护国寺中历代住持法号以洪熙的“普明”法号顺序为“普”字派。
  洪熙回乡修行,明朝廷亲赐给护国寺一整套皇宫行头:黄龙伞盖、金光玉斧朝天镫及行宫銮驾,还赐给一套佛堂的红木用具,另赐“大雄宝殿”匾额。
  明洪武十一年(1378年),在洪熙的倡导下,邑人捐资、出劳动力重修了护国寺大殿,明洪武十四年(1381年),洪熙将其一生积蓄,连全邑族人所捐钱物,从印度请来工匠,历经一年零两个月,铸就了护国寺大殿中的五方铜佛像、一口铜大鼎和三口小钟。中殿观音格木雕堪称绝世佳作,国内罕见。护国寺历经沧桑,几焚几建,寺内所存碑记最早为“明洪武十四年铸铜佛像功德碑记”一块,于1974年建盖“子君大队部”时用做门台石,1998年被建筑民工起门台石时撬碎。现存有明嘉靖十一年(1532年)开宝象河涵洞口的水利碑记一块,因做门台石用,日久蹬踩,字迹已残缺难辨。中殿现存清嘉庆三年(1798年)及道光十三年(1833年)重修功德碑记各一块.前殿现存原祖先祠被毁弃后收集的三块碑记(清康熙三十三年新置斗会碑一块,清乾隆三十一年水利碑一块,清乾隆四十四年帮帖碑记一块)。另有一块关于清光绪十六年(1890)乡绅李玉卖公山,村民不服,以杨逢春等人出面告至昆明县正堂加三级严惩卖山贼李玉的告示石碑一块。因年久失修,大殿、中殿、下殿在1956年被国家用做粮仓,上下两院、东西厢房作为子君中心小学至1987年.上、中、下三殿至1964年国家撤销粮仓后归还子君大队,交由二、三、四生产队做仓库。1986年西厢房后墙倒塌,学校难以上课,同年中殿梁柱断塌。1989年,大殿梁顶断塌。
  护国寺千百年来历经乱世战火,子君人先后捐资出力几度修复,融子君人的历史、文化、宗教、艺术、民风民俗为一体,流芳百世。为保护子君人这一文化遗产,1991年官渡区文化局出资三万元、办事处出资若干,对护国寺大殿、中殿、西厢房等进行了修复,总投资十一万元,护国寺得以留存至今实仗子君人的支持。护国寺前殿原有楼台原作为村中戏台,后因用做粮仓而将楼台拆除。二队仓库迁出后,1997年由去台人员郭子龙先生二女儿郭素珍出资三千美元资助修缮。
  子君护国寺文物乃子君先民历代捐资修缮,铜佛像、大殿、十王殿等全部毁于1956年,铜鼎毁于1957年,大殿东面“祖先祠”与1972年拆除改为子君小学教室。子君护国寺内现存两块石碑出现人为误导,道光十四年重修中殿功德碑由官渡文联甲撰文并书,其中“护国寺始建于明崇祯元年”纯属人为误导,而原祖先祠中黄沙石碑所载功德碑记却铭刻”大明洪武十四年铸铜佛像功德记“,现明洪武碑已为公房承包人所毁。另有中殿前走廊东面一块由当时子君老年协会李勤所撰碑文又出现人为的误导,“功德碑”第二行称”护国寺始建于元洪武年间,明崇祯年间方始告成“。人为的历史误导,使后人又如何去研究考证呢?本着对历史负责,对后人负责的精神,对以上所述的人为误导录入本书留予后人更正。
  摘自《滇池东岸古彝村》
  上网查询护国寺,出现以下12处护国寺,没有昆明的护国寺,于是,便想到把昆明的护国寺也上网,让中国人了解昆明的护国寺并非等闲之辈。护国寺与小板桥向旭庵的大铜佛,共同创造了昆明古滇文化带寺庙建筑的辉煌。不论从时间,还是艺术性方面都引领了昆明的寺庙建筑。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